查 询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2025, 24(1):127-132.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56987

      关键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医院感染临床特征预后
      摘要 (76)HTML (361)PDF 887.31 K (64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9—2023年共有3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平均年龄(51.8±22.6)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91.7%),其次为呼吸道症状(25.0%)。33例(91.7%)患者存在基础疾病,31例(86.1%)为医院感染,23例(63.9%)发病前实施过侵入性操作。36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中预后不良12例(33.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液基础疾病、住院时间≥30 d、粒细胞缺乏及C反应蛋白(CRP)升高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液基础疾病、住院时间≥30 d、粒细胞缺乏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血液基础疾病、住院时间≥30 d、粒细胞缺乏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鲍曼不动杆菌无菌体液感染患者归因危险度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4, 23(1):42-48.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3007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归因危险度预后无菌体液多中心队列研究
      摘要 (426)HTML (512)PDF 853.22 K (436)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 方法 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 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5分)和入住ICU的主要诊断为匹配条件, 按1 ∶2比例选取未感染AB患者作为非感染组, 计算AR。 结果 AB无菌体液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3.3%, 非感染组患者为23.1%,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 AR为10.2%(95%CI: -2.3%~22.8%)。血、脑脊液等标本来源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诊断为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感染AB后AR最高, 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诊断分类同样如此。 结论 重症患者AB感染预后被严重高估, 但ICU仍应针对AB进行积极医院感染控制。

    • 脓毒症患者血清VitD、FRT、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探讨

      2024, 23(2):142-147.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539

      关键词:脓毒症维生素D铁蛋白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预后ROC曲线
      摘要 (67)HTML (420)PDF 893.38 K (285)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铁蛋白(FRT)、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 并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中6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 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清, 检测血清VitD、FRT、HB-EGF水平, 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病例组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FRT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 VitD、HB-EGF水平低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 55例存活, 3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CT、TNF-α、IL-1β、FRT高于存活组患者, 而VitD、HB-EGF低于存活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VitD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CRP、PCT、TNF-α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HB-EGF与APACHE Ⅱ评分、CRP、PCT、TNF-α、IL-6、IL-1β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FRT与APACHE Ⅱ评分、CRP、PCT、TNF-α、IL-6、IL-1β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血清VitD、FRT、HB-EGF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为0.82(95%CI: 0.72~0.86), 灵敏度为84.39%, 特异度为69.35%。 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VitD、HB-EGF水平较低, FRT水平较高, 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对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 111例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

      2024, 23(4):482-487.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830

      关键词:肺曲霉病IPA临床特征预后风险因素
      摘要 (150)HTML (695)PDF 861.23 K (47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预后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6月某院IPA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临床特征及预后风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11例IPA患者, 年龄为(68.8±12.5)岁, 以男性为主(63.1%), 主要分布于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科及感染科, 共占75.6%。IPA常见的曲霉为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 分别占67.6%、19.8%、4.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1, 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阳性率分别为73.7%、68.0%。111例IPA患者中, 32例(28.8%)随访发现预后不良, 25例(22.5%)合并病毒感染。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合并病毒感染[OR(95%CI): 4.535(1.385~14.846), P=0.012]、连续3周使用糖皮质激素史[OR(95%CI): 9.128(2.293~36.341), P=0.002]、机械通气[OR(95%CI): 4.690(1.100~19.990), P=0.037]及留置导尿管[OR(95%CI): 7.144(1.345~37.950), P=0.021]是IP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多种因素与IPA预后不良有关, 应联合多种检测手段早期识别并尽早给予合理治疗, 以改善患者预后, 同时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避免出现医院感染。

    • ICU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患者入院24小时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30天内预后的关系

      2024, 23(11):1358-1364.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6059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预后重症监护病房
      摘要 (149)HTML (310)PDF 1.00 M (430)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ICU收治的MDRO肺部感染患者,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D-二聚体(D-dimer)、降钙素原(PCT)、超敏肌钙蛋白(TNTsh)、N末端-B型尿钠肽前体(NT-proBNP)、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血清学指标。采用单因素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学指标与MDRO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关联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对MDRO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75例MDRO肺部感染病例;年龄22~99岁;预后良好组181例(65.8%),预后不良组94例(34.2%)。预后不良组PCT、D-dimer、RDW-CV、RDW-SD、TNTsh、NT-proBN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CV[OR=19.011,95%CI(5.247~68.882),P<0.05]、RDW-SD[OR=13.693,95%CI(3.820~49.087),P<0.05]增高为MDRO肺部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关联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RDW-CV、RDW-SD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96,最佳截断值为14.45%、49.60%。结论本研究提示RDW值与MDRO肺部感染患者的疾病结局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其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实现提前干预和风险评估价值。

    • 不同免疫状态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

      2023(1):52-58.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99

      关键词:肝脓肿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临床特点预后
      摘要 (104)HTML (413)PDF 875.46 K (364)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临床特点, 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1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04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基础免疫状态分为免疫低下组和免疫正常组,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并发症、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的差异; 再根据治疗结果将104例PLA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患者104例, 其中免疫功能正常患者70例, 免疫低下患者34例。免疫低下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住院日数高于免疫正常组, 且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免疫正常组(均P < 0.05)。两组患者中检出病原菌居前2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免疫低下组和正常组预后不良(治疗无效包括死亡)率分别为26.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案、住院病死率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OR=8.041, P=0.008)、脓肿长径≥10cm(OR=12.896, P=0.005)、脓毒性休克(OR=7.714, P=0.041)是P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PLA患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时感染更重, 营养状态更差, 并预示住院时间更长, 预后不良。对于基础免疫状态低下的PLA患者, 需要更积极的治疗策略, 并重点监测。

    •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联合血乳酸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2023(2):200-207.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98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血乳酸预后预测价值
      摘要 (88)HTML (431)PDF 961.17 K (375)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国家早期预警评分2(NEWS2)联合动脉血乳酸水平预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2017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成人SCAP住院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氧合指数、NEWS 2评分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等资料。根据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比较组间差异, 并分析主要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WS2评分、乳酸以及两者联合对SCAP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结果 共入组97例SCAP患者, 存活65例, 死亡32例, 28天病死率32.99%。与存活组比较, 死亡组患者入院时NEWS2评分、APACHE Ⅱ评分、降钙素原(PCT)、NLR及血乳酸均较高, CD3+ CD4+T淋巴细胞、氧合指数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乳酸与NEWS2评分、APACHE Ⅱ评分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11、0.709, 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NEWS2评分和血乳酸为SCAP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2, 95%CI: 1.043~1.938;OR=1.635, 95%CI: 1.072~2.492, 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 与传统指标APACHE Ⅱ评分相比较, NEWS2评分、血乳酸对SCAP患者28天死亡的预测价值良好[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721 VS 0.772, Z值为0.506、1.141, 均P>0.05];当NEWS2评分、血乳酸最佳截断值分别是7分、1.96 mmol/L时, 灵敏度分别为81.3%、68.7%, 特异度分别为63.1%、75.4%。NEWS2评分联合血乳酸显示出更高的预测价值(AUC为0.776 VS 0.772), 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4.4%)和特异度(70.8%)。 结论 入院时NEWS2评分、血乳酸是SCAP患者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NEWS2评分联合血乳酸预测SCAP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更高, 优于单个评分。

    •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C反应蛋白/清蛋白比值评估糖尿病足溃疡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价值

      2023(8):901-906.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165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系统免疫指数C反应蛋白与清蛋白比值预后感染影响因素
      摘要 (89)HTML (345)PDF 993.55 K (316)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清蛋白比值(CRP/ALB)与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20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157例DFU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108)和预后不良组(n=49), 分析SII和CRP/ALB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以及对DFU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并分析DFU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DFU患者SII和CRP/ALB随Wagner分级增加及感染程度和缺血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均P < 0.05);SII、CRP/ALB与白细胞数、C反应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 与清蛋白、踝肱指数呈负相关(均P < 0.05)。SII、CRP/ALB预测DFU患者不良预后最佳界值分别为427.5、3.05,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95%CI: 0.715~0.879)、0.869(95%CI: 0.809~0.930), 均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C反应蛋白、清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踝肱指数、糖化血红蛋白、SII、CRP/ALB是DFU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SII和CRP/ALB与DFU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可以用于评估DFU患者的预后。

    • 胰腺结核2例并文献复习

      2023(8):975-977.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283

      关键词:胰腺结核诊断预后
      摘要 (101)HTML (382)PDF 1.07 M (296)收藏

      摘要:胰腺结核相对罕见但预后良好, 手术、抗结核药物治疗均具有较好疗效。然而, 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均缺乏特异性, 极易误诊为肿瘤性病变而行不必要的手术切除。本文报告2例经手术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胰腺结核病例及其诊治过程, 旨在提高对胰腺结核的认识。

    • 2017—2021年某医院老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2023(12):1499-1505.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730

      关键词:老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预后
      摘要 (66)HTML (432)PDF 943.68 K (288)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A-BS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7—2021年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确诊为老年CA-BS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在院30天的预后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影响CA-BSI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共纳入575例老年CA-BSI患者,其中生存组535例,死亡组40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A-BSI患者死亡与性别、年龄、血液透析史、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管、合并心脏病、血清蛋白、肌酐、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有关(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062,95%CI:1.016~1.109)、SOFA评分高(OR=1.161,95%CI:1.067~1.262)、使用糖皮质激素(OR=6.006,95%CI:2.441~14.774)是老年CA-BS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蛋白正常(OR=0.942,95%CI:0.891~0.995)是其保护因素。 结论 老年CA-BSI患者死亡风险高,需要提高患者免疫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以降低患者死亡的风险。

    上一页12345
    共5页43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