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23(5):586-591.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848
摘要:目的 分析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 为临床预防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收治的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病原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结果 共纳入105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 其中, 髋关节置换67例, 膝关节置换38例。共检出病原菌124株, 以革兰阳性菌株为主, 占74.19% (92株); 其次是革兰阴性菌, 占16.13%(20株);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7.90%, 47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58%, 28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革兰阳性球菌中,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26.67%、73.08%, 对万古霉素均敏感; 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33.33%、41.18%、55.56%, 对美罗培南敏感。 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 假体周围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后者对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经验性治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可能有效, 但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假体周围感染可能效果差。
2023(9):1042-1049.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414
摘要:目的 研究隆乳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2(TLR-2)水平及临床资料, 探讨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风险并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列线图模型。 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于某院行隆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 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参数及血清IL-6、TLR-2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 初步筛选影响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进一步筛选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筛选出的因素构建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模型, 并验证此模型。 结果 共纳入446例行隆乳术患者, 平均年龄(28.50±3.39)岁。其中感染组42例(9.42%), 未感染组404例(90.58%)。感染组患者IL-6和TLR-2水平高于未感染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筛选出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IL-6和TLR-2水平是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内部验证前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58(95%CI: 0.804~0.911)和0.842(95%CI: 0.799~0.890), 切点值为0.56, 内部验证前后灵敏度分别为88.1%、88.2%, 特异度分别为92.3%、91.7%, 准确度良好。 结论 合并糖尿病、乳腺炎病史, CRP、WBC、IL-6和TLR-2水平对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隆乳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 可帮助临床医生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022(6):546-553.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532
摘要:目的 分析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及治疗, 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1月某院收治的关节PJI患者临床资料, 统计分析PJI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结果 研究共纳入96例PJI患者, 分离获得112株病原菌, 革兰阳性菌株占80.36%, 以葡萄球菌属细菌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 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96.30%、81.48%, 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唑、氨苄西林耐药率均为100%。PJI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主要以联合用药为主, 其中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占26.04%;骨水泥中人工添加抗生素也以万古霉素和美罗培南为主。 结论 关节置换术后PJI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 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等普遍耐药, 抗感染治疗以万古霉素联合美罗培南为主。
2016, 15(8):630-632.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8.024
摘要: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据2001—2009年全美国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统计数据,术后PJI的发病率为1.0%~2.4%[12],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PJI发病率为2.5%(722/28 883)[3]。关节置换术是Ⅰ类切口手术,切口附近皮肤定植的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阳性球菌是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革兰阴性杆菌所致PJI所占比例低,但其感染来源、感染途径,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3]。本文对某院近年发生的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革兰阴性杆菌PJI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为术后PJI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