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共识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室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郭莉 高兴莲 常后婵 徐梅 何丽 宋玲 陈肖敏 李莉 李国宏 米湘琦 吴安华 张流波 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护理专业委员会发布
    2020, 19(5):385-39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170
    [摘要](320) [HTML](2897) [PDF 1.65 K](996)
    摘要:

    为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室的感染防控与管理,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诊疗方案、技术指南、指引,以及国家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全国手术室护理管理现有经验,并结合我国感染控制专家的管理建议,制定我国《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室感染防控专家共识》。本共识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术患者感染防控的特点,从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防控、手术后防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手术室的感染防控与管理提供临床指导。

    2  免疫缺陷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3.V2版)
    巨春蓉,王梅英,袁静,徐永昊,许芝彬,徐培航,赖逾鹏,陈莉延,李时悦,薛武军,卢洪洲,黎毅敏,俞云松
    2023(12):1411-142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364
    [摘要](130) [HTML](558) [PDF 1.09 M](404)
    摘要:
    自2019年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感染席卷全球,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卫生经济负担显著增加。奥密克戎变异株由于传染性更强、传播力更快、再感染率更高,现已取代德尔塔变异株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主要流行株。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强调"强化重点人群保护",其中就包括数量越来越多的免疫缺陷人群。此类人群罹患新冠病毒感染后重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属于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而且由于基础疾病的存在,此类人群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相关药物,抗新冠病毒的治疗药物与原有药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给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治疗带来极大挑战。目前,尚缺乏可供参考的针对免疫缺陷人群新冠病毒感染诊疗的相关指南或共识。因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组织国内多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器官移植科、风湿免疫科、血液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多次讨论,总结出13条建议供同行参考,以期为该类特殊人群的诊治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
    李春辉 黄勋 蔡虻 陈萍 陈文森 陈修文 邓子德 董宏亮 付强 高武强 高晓东 龚瑞娥 巩玉秀 侯铁英 胡国庆 胡必杰 李洁 李卫光 林玲 刘丁 刘聚源 刘卫平 刘运喜 陆群 马红秋 茅一萍 孟秀娟 逄崇杰 乔甫 任南 单淑娟 孙树梅 汤灵玲 童德军 王辉 王力红 王庆红 文建国 吴红曼 吴红梅 吴静 吴秀颖 鲜于舒铭 向天新 熊薇 徐艳 阎颖 杨怀 杨亚红 姚希 袁晓宁 岳丽青 曾翠 曾烂漫 张浩军 张静萍 张乐 张卫红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左双燕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2020, 19(3):199-21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55
    [摘要](1132) [HTML](20463) [PDF 2.93 K](2892)
    摘要: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 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4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李春辉,蔡虻,陈萍,陈青,陈昆,常卫,陈修文,邓子德,邓志红,付强,付元瑜,高晓东,贺繁荣,贺雄,胡必杰,胡世雄,黄丽菊,黄勋,江育玲,李卫光,梁宁,刘思娣,刘园,刘运喜,柳恒卓,陆群,马乐龙,马文晖,马志鑫,茅一萍,欧阳娜,乔甫,任南,孙守红,田芳芳,童德军,王云,吴红梅,颜小利,杨帆,杨红晖,姚希,曾翠,曾赛男,张兵,张浩军,张晓霞,张新蕾,张永栋,周鹏程,宗志勇,李六亿,吴安华,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2022(6):511-52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291
    [摘要](339) [HTML](4028) [PDF 1.05 M](862)
    摘要:
    为科学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感染防控工作, 在早期有效识别感染者的同时, 有效避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交叉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入境人员或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所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指导其工作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传播工作, 避免发生场所内感染及传播。本共识借鉴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文件规范, 结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情况, 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环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 并据此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选址布局、人员防护、人员闭环管理、清洁消毒、环境核酸监测、人员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处理及交叉感染判定原则等感控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5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黄勋,邓子德,倪语星,邓敏,胡必杰,李六亿,李家斌,周伯平,王选锭,宗志勇,刘正印,
    2015, 14(1):1-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1.001
    [摘要](4356) [HTML](0) [PDF 953.00 Byte](55348)
    摘要: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减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阻断多重耐药菌传播,已引起医学界、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产生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安全,由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组织,58位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发起,邀请全国165位专家参与,历时10个月,召开了9场专题讨论会,在充分收集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共识荟萃了国内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的最新进展,总结了我国大多数权威专家防控方面的宝贵经验,旨在规范和指导我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防控,提高我国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水平。

    6  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医疗机构的终末消毒及效果评价中国专家共识
    高晓东,班海群,陈文森,高洁,顾健,胡国庆,李春辉,李六亿,李诗雨,刘运喜,倪晓平,乔甫,任南,沈瑾,王绍鑫,吴安华,张浩军,张流波,朱仁义,邹妮,胡必杰
    2023(2):233-23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89
    [摘要](287) [HTML](748) [PDF 843.14 K](530)
    摘要:
    为科学指导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医疗机构的感染防控工作, 科学做好终末消毒, 有效避免不同类型患者间的交叉传播, 特组织国内部分感染控制及消毒领域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所有可能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医疗机构终末消毒, 指导工作人员严格进行环境物体表面、诊疗器械、空调管路等的终末消毒及效果评价, 重点针对消毒原则、消毒产品、个人防护、消毒方案及消毒效果评价给予工作上的指导。
    7  医用超声探头复用处理专家共识
    姚希,陈路增,吴安华,张流波,马春燕,王莉,贾会学,黄勋,蔡虻,张青,陈涛,费洪文,刘运喜,陈贵秋,高晓东,李鑫,李保华,胡国庆,梁萍,李六亿
    2025, 24(3):301-30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52129
    [摘要](247) [HTML](182) [PDF 909.99 K](376)
    摘要:
    医用超声技术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诊疗手段,其探头作为直接接触患者的关键部件,存在病原体传播的潜在风险。本共识由多学科专家团队依据国际指南、国内标准及全国现状调研结果联合制定,旨在通过规范化医用超声探头复用处理流程,降低医院感染风险,并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形成共识性推荐意见。共识针对三类不同感染风险的超声探头——体表超声探头、经皮超声引导下有创操作的超声探头、体内超声探头,分别明确了复用处理原则;同时对超声探头隔离膜与耦合剂的使用规范和消毒水平、超声探头复用处理操作流程和方法,以及复用处理的建筑布局与管理提出系统性建议,为保障超声诊疗安全提供科学防控框架。
    8  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
    杨启文 吴安华 胡必杰 李六亿 刘运喜 孙自镛 吕晓菊 施毅 卓超 郑波 宗志勇 盛国平 宁永忠 张嵘 胡付品 陈中举 李福琴 姜亦虹 战榕 孙树梅 俞云松 徐英春 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药敏委员会华人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ChiCAST)
    2021, 20(1):1-1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124
    [摘要](887) [HTML](2667) [PDF 845.00 Byte](3451)
    摘要:
    耐药菌的传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耐药问题日益加剧,给医疗卫生造成极大负担。加强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和诊疗能力建设是医疗机构防控耐药菌感染传播的重要内容。本共识分析当前临床重要耐药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及实验室检测现状,并提出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的专家推荐意见,旨在提高防控意识,规范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明确防控流程。
    9  克-雅病医疗机构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葛天翔,荚杨洋,李春辉,黄建荣,孟秀娟,高晓东,张静萍,乔甫,熊莉娟,梁辉,李玮,楼海燕,吴文娟,向天新,陈建森,朱彪,徐凯进,周志慧,蔡洪流,俞美红,张研,上官嬿婉,冯海婷,姚航平,郭蕾,干铁儿,张卫红,孙继民,陆烨,陆群,蔡虻,沈瑾,俞云松,吴安华,李六亿,瞿婷婷
    2025, 24(4):437-45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52027
    [摘要](24) [HTML](0) [PDF 1.08 M](62)
    摘要:
    克-雅病是由朊毒体引起的一种快速进展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医源性传播风险。随着新型诊断标志物和检测方法的快速进步及应用、监测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克-雅病患者在国内外的检出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其潜伏期长,早期症状存在异质性,导致该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增加了其在医疗机构传播的风险。目前,对于克-雅病的感染防控尚缺乏相关共识。为在医疗机构及时识别诊断克-雅病并有效阻断其在医疗机构传播, 本共识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临床证据,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了15个临床关注问题,形成24条具体推荐意见,旨在规范克-雅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降低其在医疗机构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