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9(3):281-28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28
202003
摘要:
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流行是政府、公众及每位卫生专业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时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的使用指南》,对从事公共卫生、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卫生专业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医用口罩的使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了解在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 佩戴和管理的建议,旨在为口罩的正确佩戴,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供科学依据。
2014, 13(11):698-70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11.017
201411
摘要: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健康问题,起病隐匿,慢性化程度高,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 RBV)治疗方案可获得更高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 SVR)率,并可缩短治疗时间,前景良好。DAAs 新药开发将成为未来抗HCV治疗研究的趋势。2009年,欧洲药物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颁布的《慢性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评价指南》和2013年10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新发布的《抗丙型肝炎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药物临床药物研究指南》为DAAs临床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如人群纳入、研究方案、研究设计、研究终点、药物安全性等,另外还对肝功能失代偿者、肝移植患者、人免疫缺陷病毒(HIV)/HCV共同感染者等特殊人群的药物研究提出了特别要求,这些内容有助于指导DAAs临床试验设计
2014, 13(8):507-50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8.018
201408
摘要:
2014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埃博拉出血热更新了2008年版《医疗机构内疑似和确诊丝状病毒出血热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指南》,该指南适用于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等丝状病毒出血热病例,特别关注了防控措施执行的说明,现摘译如下。
2020, 19(9):848-85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58
202009
摘要:暴露于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公认的医务人员(HCP)职业风险。在暴露后应尽快(最好48 h内)对源患者和HCP进行病毒标志物的基线检测。对于源患者,推荐首选检测HCV RNA,尤其对已知或怀疑近期有增加HCV感染风险的行为,或无法评估其感染风险的源患者。推荐次选先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体阳性时再检测HCV RNA。如果HCP的抗-HCV阳性,HCP可以与源患者的检测同步进行,或应在暴露后尽快(48 h内)用同一样本进行HCV RNA的核酸检测。根据源患者的状态确定HCP暴露后的追踪检测方案。如果源患者HCV RNA为阳性,或抗-HCV阳性但不能进行HCV RNA检测,或HCV感染状态未知,则HCP应在暴露后3~6周进行HCV RNA检测。如果HCP暴露后3~6周HCV RNA的检测结果为阴性,应在暴露后4~6个月进行抗-HCV的最终检测。不推荐对职业暴露于血液和其他体液的HCP预防性使用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发现HCV RNA阳性的患者或HCP时应及时治疗。
2023(4):369-38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4037
202304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高发,CKD患者在抗HCV治疗方面具有特殊性。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问世并广泛应用于临床,CKD患者合并HCV感染的预后获得极大改善。近年来HCV治疗领域进展迅速,多种DAA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为此,我国肾脏病、感染病、肝病和感控专家在2019年发表的《慢性肾脏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及治疗的专家共识》基础上,以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本指南,以期为CKD合并HCV感染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性建议。
黄勋,冯录召,杜小幸,韩克军,李家斌,卢洪洲,卢金星,马小军,彭质斌,王大燕,王一民,肖永红,徐金富,曾玫,张阳,赵赛,宗志勇,吴安华,李六亿,刘运喜
2023(8):871-88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814
202308
摘要:为了加强中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流感疫苗的接种,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联合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制定了《中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南》。本指南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专家意见, 主要关注了7个临床相关问题, 并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证据质量评估表对研究进行证据评级, 最终形成推荐意见。指南强调了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接种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降低自身流感患病率可有效减少医院传播风险。本指南建议: 如无禁忌证,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均应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推荐对感染传播风险极高的工作人员、高危人群和孕妇优先接种流感疫苗。另外, 指南还提供了疫苗的选择、接种时间及接种频次的建议。鉴于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偏低且地区差异明显, 本指南建议进一步加强关于流感疫苗接种的健康教育, 根据各个省市区具体情况, 采取"多元化"方法, 积极开展有组织的接种活动。
2020, 19(10):935-93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59
202010
摘要:美国潜伏性结核感染治疗综合指南最近一次发布是在2000年。在这之后,一些新的治疗方案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评估。为更新以前的指南,美国国家结核病控制协会(NTCA)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成立了一个委员会,2017年12月开始对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临床试验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对治疗潜伏性结核感染最有效、毒性最小的方案提出新的建议。该指南编写基于干预措施的利弊平衡,证据质量,患者价值观、意愿,以及可行性制定建议。最终推荐3种首选的基于利福霉素的治疗方案和2种替代性的异烟肼单药治疗方案。
2013, 12(1):1-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201301
摘要:
2012年6月29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发布了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1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帮助医院宣传贯彻、落实新标准的具体要求,现将标准修订中的新变化逐一说明。
2010, 9(4):303-304.
201004
摘要:
2011, 10(3):238-240.
201103
摘要:
背景:为便于不同医疗机构和国家的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收集和比较,需要统一描述和区分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定义。关于描述耐药菌的几个术语“multidrugresistant(MDR)”,“extremedrug resistant或extensive、extensively 、extremelydrug resistant (XDR) ”和“pandrug resistant(PDR)”的定义,目前还未达成任何共识。在本文中,XDR指的是“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就细菌对一些重要的治疗性抗菌药物耐药,采用标准的定义非常重要,这对监控这些细菌的耐药性和更好地评估它们在全球、区域和地方的流行病学及对公共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
2014, 13(1):62-6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1.018
201401
摘要:
在2010年美国、瑞典、以色列、希腊、荷兰、瑞士、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专家共同提出的关于MDR(multidrug resistant)、XDR(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PDR (pandrug resistant)术语国际标准化建议(草案)的基础(见本刊2011年10卷3期238-240页)上, Magiorakos等专家于2012年在《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杂志上正式发表了MDR、XDR、PDR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与2010版相比,增加或删除了一些耐药菌判断的代表性抗菌药物,修改了部分肠杆菌科细菌中的固有耐药菌。现将主要部分摘译如下。
2018, 17(2):181-184.
201802
摘要:
2009, 8(2):135-136.
200902
摘要:
2009, 8(3):220-224.
200903
摘要:
2011, 10(4):316-318.
201104
摘要:
本指南旨在改进成人艰难梭菌感染的诊断和处置。艰难梭菌感染,可根据症状(通常是腹泻)、粪便监测到艰难梭菌毒素或产毒素的艰难梭菌,或结肠镜或组织病理学发现假膜性结肠炎进行诊断。除诊断和处置外,还推荐了针对病原菌的感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这些建议均是根据可获得的最佳证据和实践,由美国医院流行病学会(SHEA)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协会(IDSA)任命的联合专家委员会作出决定。这些指南的应用受医疗机构规模以及这个特定临床机构能否得到经费、实验室条件等资源的影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