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19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基层感染预防与控制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实践及效果

      2023(3):339-345.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305

      关键词:基层岗位胜任力感控专职人员岗位培训全景式案例教学
      摘要 (108)HTML (448)PDF 905.26 K (394)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简称感控)专职人员岗位培训模式,为管理者完善岗位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参加宿迁市基层感控专职人员两期岗位培训班的109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岗位培训模式,即传统培训(2~3 d理论授课)的基础上增加全景式案例教学、临床感染防控操作技能培训、临床实践等多元化培训形式,分别在培训前、培训后进行理论、技能等考核,并采用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自评。 结果 109名学员分别来自31所乡镇卫生院和10所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中心。专职或兼职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6个月。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基层感控人员培训后,感控专职人员的岗位核心能力、理论成绩、应急综合能力成绩均高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感控专职人员培训后核心能力总分较培训前高(11.16±4.96)分。基层感控人员的培训效果总满意度为94.50%(103/109)。 结论 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基层感控专职人员岗位培训模式,实现了按岗位需求抓好培训,按岗位胜任落实考核准入,可提高基层感控专职人员岗位工作能力。

    • 一对一实操培训与考评对提高床单位消毒效果的研究

      2023(11):1370-1376.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295

      关键词:床单位消毒卫生保洁人员消毒效果实操培训
      摘要 (91)HTML (420)PDF 962.77 K (322)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对保洁员一对一实操培训与多维度评价对床单位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个病区10名保洁员开展2轮一对一实操培训, 分别于培训前、第1次培训后、第2次培训后共三轮采用多项指标评价床单位消毒的操作过程与消毒效果。结果 一对一实操培训后与培训前比较, 自然菌平均杀灭率由51.95% 提高至91.85%(P<0.05), ATP检测值下降百分率由45.00% 提升至82.50%(P<0.05), 荧光标记清除率由55.00% 提高至85.00%(P<0.05), 消毒操作规范执行率由62.00% 提高至92.00%(P<0.05)。结论 对保洁员开展一对一实操培训与考评, 能明显提高床单位消毒效果,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 病房保洁员上岗前应至少进行一次一对一实操培训, 以保证消毒效果。

    • 荧光标记法用于观察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脱摘时的污染

      2022(9):933-936.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795

      关键词:个人防护用品医护人员荧光标记法培训
      摘要 (206)HTML (505)PDF 898.96 K (368)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荧光标记法对改善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PPE)脱摘时污染的效果。 方法 在成都市8所三级医院招募69名医护人员进行PPE穿脱培训, 并分别在培训前、培训后当日、培训后半个月及培训后一个月采用紫外线-荧光标记法考核PPE脱摘效果, 记录脱摘后内层衣物及皮肤表面残留荧光污染点数及部位, 比较污染点数及污染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培训前相比, 所有医护人员在培训后当日、培训后半个月及培训后一个月脱摘PPE后残留荧光污染点数均减少(Z值分别为5.306、5.813、6.641, 均P < 0.001), 其中女性、护士、初级与中级职称医护人员在培训后污染率较培训前明显下降(均P < 0.05)。随时间推移, 3次考核医务人员荧光污染点数逐渐减少(均P < 0.05)。工作鞋在PPE脱摘过程中最容易受到污染。 结论 医护人员在脱摘PPE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 经过实操培训可以降低脱摘PPE后污染率, 改善污染情况, 荧光标记法可以用于观察PPE脱摘过程中的污染情况。

    • 新冠肺炎有效防护培训形式研究

      2020, 19(5):1-5.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812

      关键词:

      个人防护用品|实操培训|现场演示|视频培训

      摘要 (146)HTML (0)PDF 400.00 Byte (41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培训的有效形式。方法 将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视频培训;第二组:现场演示培训;第三组:一对一实操培训)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三组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步骤考核采用评分表评分和定性的方法(脱防护服之前涂荧光粉以判断脱时荧光粉是否沾染衣服或皮肤的定性方法)考核。结果 每组考核169人,第三组考核合格率为85.21%,高于第二组(56.21%)、第一组(34.32%);护理、医技、医疗三类岗位中,以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最高(71.57%,141/197),医技人员合格率最低(42.11%,64/152);在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步骤考核中,以佩戴医用口罩的密合性试验、脱连体防护服+手卫生合格率最低(分别为64.69%、60.95%)。三组培训成员、三类不同岗位类别,以及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各步骤考核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荧光定性检测合格率为69.43%。结论 一对一实操的培训优于现场演示和视频培训,培训时应着重强调医用防护口罩的密合性试验,脱防护服时避免其污染衣服或皮肤。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技能培训学习曲线分析

      2020, 19(3):271-273.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46

      关键词:

      个人防护用品|技能培训|学习曲线|医护人员

      摘要 (407)HTML (694)PDF 826.00 Byte (843)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快速掌握个人防护用品(PPE)规范穿脱流程的方法,为进一步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方法 某院于2020年1—2月,先后分两组对344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PPE穿脱流程技能培训。第1组为其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209名,第2组为援鄂医疗队、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135名。两组共同培训科目为理论知识学习、视频学习、操作培训,第2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模拟训练考核、隔离病区现场教学科目,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PPE穿脱合格率及学习曲线。结果 第2组PPE穿脱操作考试合格率高于第1组(90.37% VS 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医护人员的PPE穿脱流程技能学习曲线操作9次进入稳定期,学习曲线随操作次数的增多操作正确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当训练操作达15次后达到熟练期;而第1组其学习曲线需操作13次才达到稳定期,进入熟练期需21次。结论 增加模拟训练考核、隔离病房现场教学科目可以缩短医护人员PPE穿脱技能学习曲线,有助于医护人员尽快掌握PPE穿脱操作技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风险。

    • 新冠肺炎个人防护有效培训形式研究

      2020, 19(6):513-517.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812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个人防护用品|实操培训|现场演示|视频培训
      摘要 (227)HTML (491)PDF 809.00 Byte (62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培训的有效形式。方法 将医务人员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视频培训;第二组:现场演示培训;第三组:一对一实操培训)进行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三组人员进行考核,评价培训效果。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步骤考核采用评分表评分和定性的方法(脱防护服之前涂荧光粉以判断脱时荧光粉是否沾染衣服或皮肤的定性方法)考核。结果 每组考核169人,第三组考核合格率为85.21%,高于第二组(56.21%)、第一组(34.32%);护理、医技、医疗三类岗位中,以护理人员考核合格率最高(71.57%,141/197),医技人员合格率最低(42.11%,64/152);在穿脱个人防护用品步骤考核中,以佩戴医用口罩的密合性试验、脱连体防护服+手卫生合格率最低(分别为64.69%、60.95%)。三组培训成员、三类不同岗位类别,以及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各步骤考核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荧光定性检测合格率为69.43%。结论 一对一实操的培训优于现场演示和视频培训,培训时应着重强调医用防护口罩的密合性试验,脱防护服时避免其污染衣服或皮肤。

    • 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的影响

      2020, 19(11):966-970.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65

      关键词:手术后肺炎|激励式呼吸训练|口腔去污染|胃癌|老年患者
      摘要 (117)HTML (332)PDF 873.00 Byte (391)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POP)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式肺计量器训练联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分析两组POP发病率、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96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13例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13.54%。试验组患者POP发病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呼吸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抗菌药物费用、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激励式呼吸训练和口腔去污染有助于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呼吸道微生物定植,降低POP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 中国医院感染培训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2019, 18(9):848-853.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5357

      关键词:医院感染|培训|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摘要 (123)HTML (388)PDF 1.38 K (490)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中国医院感染培训相关文献的增长规律、研究热点和前沿,并探索其发展方向。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利用Excel表格分析文献增长规律,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通过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方法识别国内医院感染培训研究热点和前沿。结果 共纳入1 267篇文献,文献发表经历了起步期(1991—2003年)、增长期(2004—2013年)和平稳期(2014年及以后)三个阶段,发表刊物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医药管理杂志》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为主。关键词共现本图谱共识别出131个节点,387条连接线。识别研究热点为:依从性、手卫生、手术室、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岗前培训和保洁员,其中心度值均≥0.30。研究热点呈现一定的演变规律,近期以知识培训和基层医疗机构为研究前沿。结论 中国医院感染培训研究的发展与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密切相关,今后对非专职人员的培训体系尚需完善,对专职人员培训体系及效果评价的研究尚需加强。

    • 天津市90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现状调查

      2018, 17(4):316-319.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8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管理 部门设置 专职人员 培训

      摘要 (192)HTML (0)PDF 796.00 Byte (483)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天津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现状。方法天津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人员设计调查表,发放至各医疗机构自行填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配备人数、专兼职情况、学历、专业、年龄、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时间、参加培训交流情况等。结果共调查90所医院,其中81所床位数>100张的医疗机构中,独立设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61所(75.31%);专职人员配备方面,90所医院中达标的68所(75.56%);22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中,学历以本科为主(52.49%),专业以护理为主(57.92%),年龄集中分布在40~50岁(41.63%),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时间集中分布在1~10年(71.04%),近3年参加过全国性培训或天津市级培训的分别达131名(59.28%)、207名(93.67%)。结论该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待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构成需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需年轻化、稳定化,培训教育应常态化。

    • 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状调查

      2017, 16(1):50-53.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1.011

      关键词:

      基层医疗机构; 安全注射; 手卫生设施; 培训; 医疗废物

      摘要 (242)HTML (0)PDF 803.00 Byte (533)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湖北省55所基层医疗机构,采用问卷调查基层医疗机构安全注射工作现状。结果共发放问卷55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1%。50所有效问卷的回答单位均为湖北省各市区一级及以下的医疗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所、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各17所。50所基层医疗机构均未重复使用注射器、采血器,全部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仅7所(14.00%)医疗机构使用了回缩自毁型安全注射器。所有手卫生设施和锐器盒均配置的医疗机构仅5所(10.00%),32所(64.00%)医院机构治疗车上未配备锐器盒,21所(42.00%)注射室未配备干手设施,18所(36.00%)治疗车上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和治疗室未配备干手设施。2015年医护人员上报的锐器伤中,有114人发生了117次锐器伤,其中由安瓿引起的锐器伤74人次(63.25%)。医疗废物处置中,仍存锐器盒渗漏、重复使用、满3/4未及时封闭和未做到每个可能产生锐器的场所均配备锐器盒的现象。结论基层医疗机构中仍存在设施设备不足、医疗废物处置监管不规范等安全注射隐患。

    上一页12
    共2页19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