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新生儿肠道CRKP定植和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2024, 23(2):133-14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493

      摘要 (113) HTML (300) PDF 1013.54 K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 为制定CRKP感染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入院后48 h内进行CRKP首次筛查, 此外在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肛拭子主动筛查, 并监测CRKP菌株感染情况。分析定植组、非定植组和感染组新生儿临床数据。对肠道定植菌及定植后继发感染新生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 结果 共有1 438例新生儿进行了CRE主动筛查, 174例新生儿CRKP阳性, CRKP定植率为12.1%。174例定植新生儿中有35例继发感染, 发病率为20.1%。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OR=2.050, 95%CI: 1.200~3.504, P=0.009)、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OR=1.889, 95%CI: 1.086~3.288, P=0.024)、鼻胃管喂养(OR=2.317, 95%CI: 1.155~4.647, P=0.018);保护因素为母乳喂养(OR=0.506, 95%CI: 0.284~0.901, P=0.021)、口服益生菌(OR=0.307, 95%CI: 0.147~0.643, P=0.002)、灌肠(OR=0.334, 95%CI: 0.171~0.656, P=0.001)。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19.869, 95%CI: 1.778~222.029, P=0.015)和住院时间延长(OR=1.118, 95%CI: 1.082~1.157, P<0.001)。耐药基因结果显示CRKP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均为blaKPC-2, 且同属于ST11型。同源性关系结果分析显示肠道CRKP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菌株高度同源。 结论 新生儿住院期间CRKP肠道定植可能会增加CRKP感染的风险。因此, 可通过重点关注新生儿肠道定植及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危险与保护因素, 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减少CRKP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 脓毒症患者血清VitD、FRT、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探讨

      2024, 23(2):142-14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539

      摘要 (58) HTML (216) PDF 893.38 K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铁蛋白(FRT)、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 并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中6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 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清, 检测血清VitD、FRT、HB-EGF水平, 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结果 病例组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FRT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 VitD、HB-EGF水平低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 55例存活, 3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CT、TNF-α、IL-1β、FRT高于存活组患者, 而VitD、HB-EGF低于存活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VitD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白细胞计数、CRP、PCT、TNF-α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HB-EGF与APACHE Ⅱ评分、CRP、PCT、TNF-α、IL-6、IL-1β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FRT与APACHE Ⅱ评分、CRP、PCT、TNF-α、IL-6、IL-1β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血清VitD、FRT、HB-EGF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AUC为0.82(95%CI: 0.72~0.86), 灵敏度为84.39%, 特异度为69.35%。 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VitD、HB-EGF水平较低, FRT水平较高, 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对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 优化T-SPOT. TB在区分脊柱结核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2024, 23(2):148-15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3433

      摘要 (82) HTML (245) PDF 1.14 M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 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术前T-SPOT. TB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和结核抗体等相关数据, 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 分析T-SPOT. TB在术前诊断STB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评价优化后的T-SPOT. TB指标的诊断效能。 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 其中78例(59.09%)为STB, 54例(40.91%)为非结核脊柱感染。T-SPOT. TB在鉴别诊断STB方面的灵敏度为67.68%, 特异度为66.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比较, T-SPOT. TB检测诊断STB的OR值为4.188(95%CI: 1.847~9.974, P<0.001)。优化T-SPOT. TB评价指标, 通过绘制ROC曲线, 确定ESAT-6、CFP-10、CFP-10+ESAT-6在STB和非结核脊柱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最佳截断值, 分别为12.5、19.5、36,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65 6、0.741 5、0.778 6, 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 其中以CFP-10+ESAT-6的AUC最高。CFP-10+ESAT-6特异性斑点数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性能更佳, 其诊断准确度为75.56%, 较优化前T-SPOT. TB的67.42%高。 结论 T-SPOT. TB检测在区分STB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 T-SPOT. TB检测呈阳性, 尤其是当CFP-10+ESAT-6的斑点数超过36时, 提示脊柱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 老年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死率:一项为期十年的回顾性研究

      2024, 23(2):155-16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755

      摘要 (125) HTML (328) PDF 940.89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老年患者发生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血流感染和28天短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为预防和治疗CRAB血流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某医院2013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且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 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学、微生物学相关特征及临床结局等数据。选取单变量分析有意义的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 进一步确定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共150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CRAB血流感染16例, 占10.7%, 碳青霉烯类敏感鲍曼不动杆菌(CSAB)血流感染134例。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8天短期病死率为15.3%(23/150, 95%CI: 9.6%~21.1%), 其中CRAB血流感染短期病死率(56.3%, 9/16)高于CSAB(10.4%, 14/134)。深静脉置管(OR: 15.598, 95%CI: 1.831~132.910)和合并其他部位感染(OR: 15.449, 95%CI: 1.497~159.489)与老年患者发生CRAB血流感染相关。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8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血液透析(OR: 11.856, 95%CI: 2.924~48.076)、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R: 9.387, 95%CI: 1.941~45.385) 和肺部感染为菌血症可疑来源(OR: 7.019, 95%CI: 1.345~36.635)。 结论 老年患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和深静脉置管与CRAB血流感染的发生相关。血液透析、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和肺部感染为菌血症可疑来源是影响老年患者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胃肠道功能障碍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2024, 23(2):162-16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728

      摘要 (64) HTML (169) PDF 1.16 M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急性胃肠道损伤(AGI)和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肝硬化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3年3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4例肝硬化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 并选择同期4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I-FABP水平。计算入院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 根据住院病历评估AGI程度, 观察30天和90天生存状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变量间相关性,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肝硬化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 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效能。 结果 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硬化脓毒症患者I-FABP与降钙素原(PCT)、MELD和SOFA评分均相关(均P<0.05), AGI分级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38)。肝硬化脓毒症组患者30天病死率为25.0%(21例), 90天病死率为35.7%(30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 基线I-FABP、SOFA评分与30天和90天生存结局独立相关, 且I-FABP四分位数显示出良好的预后区分能力。ROC曲线显示, I-FABP能明显提高SOFA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结论 肝硬化脓毒症患者AGI分级和I-FABP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FABP与患者预后相关, 并可提高SOFA评分对生存结局的预测效能。

    • 全国71所医疗机构新生儿皮肤消毒剂使用的现况调查

      2024, 23(2):169-17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3820

      摘要 (72) HTML (311) PDF 843.25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全国新生儿护理单元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于2023年4—5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全国93个新生儿护理单元皮肤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内容包括消毒剂类型、消毒工具、清洁与消毒次数、消毒剂待干情况、脱消毒剂情况和消毒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结果 共纳入25个省/直辖市71所医疗机构的93个护理单元。新生儿病房中, 使用最多的3种消毒剂分别是乙醇(79.57%)、碘伏(74.19%)、安尔碘(62.37%), 氯己定在护理单元(<2个月龄婴儿)中的使用情况分别为禁用28个(30.11%), 慎用23个(24.73%), 可用9个(9.68%), 无统一要求33个(35.48%)。13个(17.57%)护理单元使用乙醇时仅擦拭1次, 部分护理单元对消毒剂擦拭次数未做统一规定。使用碘伏后, 去除残留消毒剂情况, 包括29个(42.03%)护理单元使用生理盐水, 8个(11.59%)使用乙醇, 19个(27.54%)未做统一规定。消毒剂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接触性皮炎, 引起不良反应的消毒剂有乙醇、碘伏、安尔碘及氯己定。 结论 临床实践中, 新生儿皮肤消毒剂使用尚缺乏统一规范, 选择和使用差异性较大。新生儿皮肤消毒剂存在较普遍的不良反应。应加强医护人员消毒剂使用规范的培训, 并开展大规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为正确选用消毒剂提供科学依据。

    • 2016—2020年武汉市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趋势研究

      2024, 23(2):175-18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706

      摘要 (76) HTML (263) PDF 923.00 K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武汉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现状, 分析医院感染的流行趋势与管理重点。 方法 采用病历调查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制定的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表进行调查, 分析2016、2018、2020年的调查数据。 结果 2016、2018、2020年武汉市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66%、2.21%、1.85%, 社区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7.81%、17.82%、16.29%, 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液病科(组)、神经外科、胸外科、儿科新生儿组; 社区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儿科非新生组、呼吸科(组)、感染病科(组)、综合ICU、儿科新生儿组。医院感染、社区感染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为主, 其中2016、2018、2020年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构成比分别为12.85%、18.39%、22.09%。2016、2018、2020年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0.99%、0.82%、0.69%。医院感染、社区感染病原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结论 2016、2018、2020年武汉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综合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等问题仍需在后期工作中强化改进。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中的应用

      2024, 23(2):182-18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702

      摘要 (87) HTML (266) PDF 1013.07 K (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调查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mNGS及传统病原学培养方法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3年6月8—22日5例检出CRAB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 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微生物采样及细菌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同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结果 mNGS结果回报所需时间短于培养所需时间[(3.92±1.05)d VS (6.24±0.25)d, P<0.001]。5例患者的标本培养分离出CRAB, mNGS检测结果显示均检出OXA-23耐药基因, 经专家综合判断4例患者为医院感染, 1例患者为标本污染。依据《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中的医院感染暴发定义, 此事件考虑为医院感染暴发。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 暴发时环境中CRAB检出率为51.30%(59/115), 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手与呼吸机表面, 实施多学科联合感染控制措施后, 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及呼吸机消毒落实率分别由40.83%(49/120)、33.33%(16/48)提高至82.61%(95/115)、83.33%(30/36)。患者预后良好, 后续监测未发现新病例, 此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mNGS具有精准度高、耗时短、准确率高的特点, 可以应用于医院感染暴发防控及耐药基因组研究, 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提高消毒效果及手卫生依从率是防控CRAB感染的重要手段。

    • 心脏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Meta分析

      2024, 23(2):189-19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278

      摘要 (78) HTML (259) PDF 1.11 M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CNKI、VIP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11月22日, 应用RevMan 5.4和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65岁)、机械通气时间(≥5 d)、吸烟、急性肾损伤、围手术期输血、手术时间(≥240 min)、二次开胸、氧合指数(PaO2/FiO2≤300 mmHg) 是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 上述8个因素均为心脏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可为医护人员对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病原菌谱: 一项单中心五年研究

      2024, 23(2):195-20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603

      摘要 (58) HTML (263) PDF 880.94 K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谱及变迁情况。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某院NICU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 回顾性分析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谱情况。 结果 共调查7 597例住院新生儿, 240例发生医院感染, 共263例次,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6%, 例次发病率为3.46%。其中血流感染96例(36.50%), 呼吸系统感染70例(26.62%), 感染部位不明确者57例(21.67%)。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170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78株(45.88%), 以葡萄球菌属占比最高; 革兰阴性菌78株(45.88%), 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 真菌14株(8.24%)。2018—2022年革兰阴性菌检出比率呈上升趋势(P<0.01)。 结论 NICU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居多。近几年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逐年上升, 临床应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抗肿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及影响因素

      2024, 23(2):201-20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345

      摘要 (84) HTML (223) PDF 931.20 K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化学治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接受化学治疗并留置PICC的400例肿瘤患者, 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 ∶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300例)和测试集(100例)。根据感染发生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无感染组和感染组, 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及随机森林的集成分类算法分析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并对比二者的预测效能。 结果 训练集300例化学治疗患者中, 32例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感染(10.67%), 与无感染组比较, 感染组患者单次置管穿刺次数更多, PICC留置时间更长, 导管移动比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换药频次更高, 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更低(均P<0.05)。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及免疫功能均为患者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机森林模型显示不同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结果依次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WBC、换药频次及免疫功能。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预测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 与logistic回归模型(AUC=0.791)相比预测效能更优。 结论 PICC留置时间、导管移动情况、合并糖尿病情况、换药频次、WBC水平及免疫功能是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随机森林模型的集成分类算法可用于对化学治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预测分析, 其预测性能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

    • 2014—2022年手卫生干预对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影响

      2024, 23(2):208-21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657

      摘要 (110) HTML (436) PDF 1.18 M (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观察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以及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4—2022年, 某三甲医院感染控制团队对全院医务人员实施多模式手卫生干预, 回顾性分析手卫生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相关性。 结果 病房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稳定上升趋势; 手卫生依从率从2014年64.98%提高到2022年85.01%(P<0.001), 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21%下降至0.83%(P<0.05), 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369, P=0.027)。各季度不同区域及不同岗位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所提高(P<0.001)。各季度5个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中, 无菌操作前与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小幅波动;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呈上升趋势; 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在2020年之后有所下降(P<0.001)。 结论 多模式手卫生干预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 一所三级综合教学医院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风险评估

      2024, 23(2):214-21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370

      摘要 (92) HTML (298) PDF 852.15 K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风险矩阵构建的外科科室手术后肺炎(POP)风险评估模型开展风险评估分析研究, 评价模型应用效果。 方法 以一所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为例, 对15个外科科室2022年POP发生情况开展风险评估, 评价基于AHP-风险矩阵构建的外科科室POP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效果, 确定外科科室POP风险等级。 结果 通过应用风险评估模型, 外科科室POP风险等级被划分为5级, 分别为极高风险(3个)、高风险(1个)、中风险(5个)、低风险(4个)、极低风险(2个)。 结论 基于AHP-风险矩阵法的外科POP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效果良好, 实现医院感染风险定量化评估, 为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提供数据基础和支撑。

    • 藏区重症监护病房首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相关环境污染及患者感染情况

      2024, 23(2):220-22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722

      摘要 (78) HTML (374) PDF 863.82 K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藏区某院新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首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感染患者相关环境污染及患者感染情况, 分析传播风险。 方法 从2021年11月15日检出的首例CRAB患者入住ICU开始至第60天期间, 对入住ICU>48 h的所有患者进行CRAB主动筛查; 在首例CRAB感染患者入住ICU第30天高频开展诊疗活动2 h后未消毒前、第60天消毒后未开展医疗活动前的环境分别采样, CRAB显色培养基培养。 结果 主动筛查的13例患者中1例CRAB阳性, 该病例于11月19日由三级医院ICU转入该院ICU, 入住ICU第40天出现发热、吸痰需求增加并检出CRAB, 药敏谱与首例病例相似, 且安置于首例病例邻床。采样环境标本64份, CRAB阳性9份, 阳性率14.06%, 其中高频诊疗活动后洗手池、门把手、床栏等8个采样位点CRAB阳性, 常规消毒后洗手池水槽检出CRAB。 结论 在民族地区基层ICU CRAB防控工作中, 对入科患者进行风险评估, 高风险患者入科即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是可行的; 应重点关注洗手池、门把手、床栏等区域污染及洗手池水槽消毒的有效性。

    • 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措施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效果

      2024, 23(2):225-23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487

      摘要 (120) HTML (462) PDF 850.82 K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采取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防控措施, 观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效果。 方法 选取某院2022年1—12月检出MDRO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MDRO监测数据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采用荧光标记法监测床单元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 干预后组在对干预前组采取集束化防控措施与管理模式的基础上, 针对干预前组发现的问题实施强化整改措施。比较2022年1—6月(干预前)与2022年7—12月(干预后)相关指标变化。 结果 干预前组共有136例MDRO感染患者, 检出MDRO 208株, 发生医院感染10例。干预后组共有128例MDRO感染患者, 检出MDRO 198株, 发生医院感染9例。干预后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及MDRO总检出率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均P<0.05)。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CRAB及MDRO总检出率均低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为34.52%, 干预后环境物体表面MDRO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干预前荧光标记位点清除率为41.84%;实施干预措施后, 7—12月荧光标记点清除率呈上升趋势, 在干预末(11—12月)达85.00%。干预后隔离医嘱下达、隔离标识放置、医疗用品专用、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高(均P<0.05)。 结论 采取基于荧光标记法的集束化防控措施可有效提高MDRO感染预防与控制效果。

    • 贪婪皮肤杆菌致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2024, 23(2):231-23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420

      摘要 (104) HTML (345) PDF 971.65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 方法 总结1例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PJI患者的诊疗过程, 检索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 患者女性, 65岁, 身体质量指数(BMI)31.1 kg/m2, 左肱骨近端骨折后行"左肱骨头假体置换术", 术后10个月伤口愈合不良伴渗出, 左肩关节活动受限, 诊断为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感染扩创病灶清除术及假体取出术, 组织、骨水泥、假体均培养出贪婪皮肤杆菌。检索并筛选出4篇文献, 共报道30例因贪婪皮肤杆菌引起PJI的患者(髋关节28例, 肩关节2例), 78.6%(22例)的人工髋关节假体(THA)手术采用直接前入路(DAA); 术前关节液培养阳性率为71.4%, 29例进行外科手术结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除一例患者反复感染, 行3次手术外, 其他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贪婪皮肤杆菌引起的PJI常见于肥胖且采用DAA的THA患者, 少数病例也见于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术前受累关节穿刺微生物培养敏感性较高, 可为手术策略与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 以“肾占位”起病的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2024, 23(2):238-24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635

      摘要 (53) HTML (198) PDF 980.85 K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类鼻疽病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多样, 常反复发作及合并脓毒症, 且易误诊误治, 故病死率较高。本文分析1例类鼻疽脓毒症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例, 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治思路等进一步总结, 以期降低该病的误诊误治, 提升患者存活率。

    • 综述
    • 综合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的职责及相关影响因素

      2024, 23(2):242-24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4583

      摘要 (73) HTML (286) PDF 904.69 K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明确综合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ICLN)的职责和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 系统检索相关数据库, 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3年3月18日, 对纳入文献进行规范化报告。 结果 共纳入文献36篇, ICLN的角色职责包括准入标准、选拔方式和工作职责。ICLN的影响因素包括培训、赋权、绩效考核、持续改进措施和人员配置。设置ICLN后, 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医院环境监测率, 并规范医院环境清洁消毒。 结论 ICLN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但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ICLN的管理和应用, 对其有效性进行深入研究, 从而促进ICLN的发展, 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 产KPC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 23(2):250-25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43595

      摘要 (100) HTML (392) PDF 869.96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全国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分离率逐年上升, 且由于其多重耐药、病死率高的特点,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CRKP耐药最主要机制为产碳青霉烯酶, 在CRKP中常见的碳青霉烯酶类型为Ambler A、B、D类, C类少见。碳青霉烯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 属于A类。产KPC肺炎克雷伯菌(KPC-KP)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扩散, 临床有效治疗药物非常有限。本文就KPC-KP感染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