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监测专题
    • 2011—2020年儿童腺病毒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

      2023(1):1-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19

      摘要 (116) HTML (302) PDF 933.88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腺病毒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为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某儿童医院收治的腺病毒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 入院>48h后呼吸道分泌物检出腺病毒为医院感染组, 入院≤48h呼吸道分泌物检出腺病毒为社区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结果 共收治腺病毒肺炎患儿1158例, 其中医院感染55例(4.75%), 社区感染1103例(95.25%)。55例医院感染组患儿平均年龄为(2.83±0.38)岁, 主要发病年龄在3岁以下(36例, 65.45%)。医院感染组中49.09%的患儿发生重症肺炎, 高于社区感染组的6.9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组患儿病死率为1.82%, 社区感染组为0.18%。医院感染组有94.55%的患儿出现发热, 发热日数为(10.80±0.93)d, 高于社区感染组的(6.06±0.1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医院感染组中32.73%的患儿有基础疾病, 中重度贫血(10.91%)、先天性心脏病(7.27%)、血液与肿瘤性疾病(5.45%)和神经系统疾病(7.27%)的比率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分别为1.63%、1.36%、0.36%、1.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院感染组患儿的原发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多见(39例, 70.91%), 原发感染病原体以支原体多见(15例, 38.46%)。 结论 腺病毒医院感染容易在三岁以内婴幼儿中发生, 可继发于呼吸道其他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感染后, 有中重度贫血、先天性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易发生腺病毒医院感染。

    • 贵州地区2017—2020年结核分枝杆菌卷曲霉素耐药与相关基因突变关系

      2023(1):7-1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93

      摘要 (92) HTML (289) PDF 915.50 K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卷曲霉素(CM)耐药相关基因突变情况, 探究基因型与表型的关联, 为临床使用CM提供指导。 方法 收集2017—2020年某院痰抗酸染色阳性的肺结核病患者痰标本, 培养获得临床分离M.tb, 药物敏感试验(DST)明确菌株耐药表型; 提取DNA送全基因组测序(WGS), 检测CM耐药相关基因tlyA、rrsrpsL、eis、Rv0194及Rv1258C的突变情况, 探索CM与利福平(RIF)表型耐药相关性。 结果 共培养123株M.tb, WGS检出6个CM耐药相关基因共23个非同义突变位点; DST结果显示52例RIF耐药, 4例CM、RIF均耐药。CM耐药菌株检出rrs基因A1401G、rpsL基因A128G以及Rv0194基因C3293T和T221C非同义突变位点; CM与RIF耐药相关性分析显示,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tb CM耐药可能与rrs基因A1401G、rpsL基因A128G和Rv0194基因C3293T突变有关, CM存在与RIF交叉耐药可能, 在制定抗结核治疗方案时可作参考。

    • 基于PATRIC公共数据库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特征比较

      2023(1):14-2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33

      摘要 (101) HTML (295) PDF 982.32 K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标本来源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耐药基因、毒力基因和质粒携带数量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 为CRKP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从Pathosystems Resource Integration Center(PATRIC)公共数据库中下载2011—2020年不同标本来源CRKP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 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进行耐药基因、毒力基因、质粒等鉴定分析, 使用IBM SPSS 23.0和R v4.2.0软件进行比较。 结果 共纳入2356个CRKP全基因组数据, CRKP菌株携带耐药基因、质粒和毒力基因数量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8(16, 20)、4(3, 5)、60(57, 68), 不同标本来源的CRKP携带毒力基因、质粒以及关键毒力基因(iutA、iucA、iucB、iucC、iucD、rmpA、rmpA2、iroB、iroC、iroD、iroN)的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粪便来源的CRKP菌株携带耐药基因、质粒和毒力基因的数量较多, 其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9(16, 21)、5(3, 6)、63(61, 69);导管附着体液来源的CRKP携带iutA和iuc(iucA、iucB、iucC、iucD)的比率较高(19.0%, 4/21);rmpA和rmpA2在肺泡灌洗液来源的CRKP中携带率最高, 分别占7.9%(3/38)、15.8%(6/38);无菌体液来源的CRKP携带iro(iroB、iroC、iroD、iroN)基因的比率(6.5%, 4/62)高于其他标本类型CRKP(比率范围: 0~4.9%)。血标本来源的CRKP比其他标本来源CRKP携带更多的毒力基因(P=0.004)。 结论 血标本来源的CRKP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比其他标本类型来源的CRKP更多, 可能与其临床高死亡率有关, 建议高度关注血标本中CRKP菌株向高毒力菌株进化,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降低CRKP血流感染的发病率。

    • 基于基因测序和GEO数据挖掘探讨结核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023(1):23-3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98

      摘要 (77) HTML (243) PDF 1.64 M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途径, 挖掘结核性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基因, 为结核性溃疡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方法 选择课题组前期基因测序的数据集及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的数据集GSE83456, 利用R软件筛选出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 再对共同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可视性, 使用cytoHubba插件进一步筛选出关键基因, 用基因组富集分析(GSEA)进行验证。选取2021年7月—2022年3月某院住院的60例结核性溃疡患者及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血清中的关键基因进行验证。 结果 筛选出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19个, 主要富集在抗病毒免疫反应、单核细胞趋化性调节、干扰素-β等功能以及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感染性疾病等方面。分析PPI后筛选出GBP1作为关键基因, GSEA证实GBP1与结核性溃疡高度相关。qRT-PCR证实GBP1在结核性溃疡患者的血清中高表达, 并在治疗2周后明显下降(均P<0.001)。 结论 GBP1可能成为结核性溃疡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治疗的潜在靶点。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耐药性、临床感染特征及mcr基因分析

      2023(1):31-3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95

      摘要 (107) HTML (301) PDF 973.69 K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临床感染特征及耐药机制, 为临床防治CRE感染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2年6月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及患者资料,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耐药基因, 诱导试验验证mcr-9阳性菌株的诱导耐药性。 结果 共纳入167株CRE, 以肺炎克雷伯菌(38.9%)和阴沟肠杆菌(35.3%)为主, 呈现多重耐药表型, 3株(1.8%)对多粘菌素B耐药。CRE以携带blaNDM(52.1%, 87株)为主, 其次为blaKPC(34.7%, 58株)。根据碳青霉烯酶将CRE感染患者分为NDM组和KPC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在入住ICU日数≥7d、行气管插管、感染前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等影响因素方面, KPC组高于NDM组, 治愈率低于NDM组(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置入胃管、肺部疾病及恶性肿瘤为影响携带不同碳青霉烯酶基因CRE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多粘菌素B耐药菌株均为mgrB点突变, 7株(4.2%)CRE携带mcr-9, 且多数同时携带blaNDM。经多粘菌素B诱导后, 4株mcr-9阳性CRE的MIC值较诱导前升高。 结论 该地区CRE以携带blaNDMblaKPC为主, 少数同时携带mcr-9和blaNDM, 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防控, 预防其临床传播。

    •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2023(1):38-4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72

      摘要 (150) HTML (325) PDF 853.40 K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为临床该病原菌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7月某医院临床分离经全基因组学测序鉴定为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70例, 随机选取同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70例作为对照,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70例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年龄1d~95岁, 中位年龄51岁, 其中1岁以内的婴儿期患者6例(8.6%); 基础疾病主要有心血管疾病(16例, 22.9%), 其次是糖尿病(11例, 15.7%)和肿瘤(9例, 12.6%); 感染部位主要来自呼吸系统(34例, 48.6%)、血流(8例, 11.4%)和腹腔内(8例, 11.4%); 因接受过肿瘤放射和/或化学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而导致免疫力低下或抑制的患者20例(28.6%)。变栖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均 < 40%), 变栖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均P < 0.001)。 结论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类似, 但需警惕该菌在婴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流行传播。变栖克雷伯菌目前耐药率较低, 但仍需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以防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 广州地区2017—2022年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负担及常见病原体流行特征

      2023(1):44-5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814

      摘要 (135) HTML (320) PDF 1023.10 K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与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与常见病原体流行特征。 方法 以2017—2022上半年广州市某院收治的18542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副流感病毒(PIV)、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8项常见病原体IgM抗体。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85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平均住院7d, 平均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5870.93元, ~1岁患儿的住院总费用较高。18542例患儿中, 10214例至少感染一种病原体, 检出率为55.09%。男童检出率(52.31%)低于女童(59.77%), 2017—2019年总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高于2020—2021年, 高年龄组患儿总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高于低年龄组。4973例为混合感染, 以IFV-A+IFV-B+MP(1033例)及IFV-A+IFV-B(1022例)合并感染为主。病原体检出率前三分别为IFV-B(27.27%)、MP(25.47%)、IFV-A(21.24%)。RSV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 LP、CP及MP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ADV在~3岁组检出率最高, IFV及PIV在~5岁组检出率最高。CP和RSV在夏秋季高发, 其余6种病原体检出率无明显季节依赖性。 结论 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原体分布具有年龄和季节性特征, 应采取措施降低低龄儿童肺炎发病率, 减少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

    • 不同免疫状态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

      2023(1):52-5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99

      摘要 (86) HTML (251) PDF 875.46 K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临床特点, 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1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04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基础免疫状态分为免疫低下组和免疫正常组,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并发症、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的差异; 再根据治疗结果将104例PLA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患者104例, 其中免疫功能正常患者70例, 免疫低下患者34例。免疫低下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住院日数高于免疫正常组, 且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免疫正常组(均P < 0.05)。两组患者中检出病原菌居前2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免疫低下组和正常组预后不良(治疗无效包括死亡)率分别为26.5%、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案、住院病死率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OR=8.041, P=0.008)、脓肿长径≥10cm(OR=12.896, P=0.005)、脓毒性休克(OR=7.714, P=0.041)是PLA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PLA患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时感染更重, 营养状态更差, 并预示住院时间更长, 预后不良。对于基础免疫状态低下的PLA患者, 需要更积极的治疗策略, 并重点监测。

    • 三家宏基因组测序平台的性能评估比较

      2023(1):59-6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285

      摘要 (87) HTML (297) PDF 919.98 K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三家宏基因组测序(mNGS)平台开展性能评估。 方法 三家平台(A、B和C)对18个参考品和8个临床标本进行mNGS, 分析检测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 结果 A、B和C平台对于参考品的灵敏度分别为97.8%、100%、45.1%, 特异度分别为50.0%、100%、100%,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5.0%、100%、3.8%,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3%、75.2%、93.2%。对于临床标本的灵敏度分别为87.0%、82.6%、87.0%,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5.5%、60.6%。 结论 本研究丰富了国内mNGS平台数据, 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 老年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

      2023(1):68-7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61

      摘要 (142) HTML (319) PDF 849.19 K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检出情况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某院送检血培养标本中年龄≥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 结果 共送检血培养标本8138份, 阳性标本1067份, 血培养阳性率为13.11%。共检出病原菌1097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837株, 占76.30%;居前三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分别占41.84%、15.41%、3.83%。血培养病原菌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检出数最多(214株, 占19.5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耐药率分别为3.80%和8.59%、4.24%和7.32%、 < 1%和 < 6%、2.46%和4.27%、0和1.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95%, 未检出对米诺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 老年患者血培养阳性率较高,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不同, 应及时送检血培养, 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试验研究

      2023(1):74-7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10

      摘要 (94) HTML (220) PDF 1.17 M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以亚胺培南为基础用药, 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内外抗菌方法。 方法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棋盘法测定7株临床分离的MDR-AB对亚胺培南、磷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 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合MIC, 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判断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的杀菌效果。选取菌株AB6624、AB0153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 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生物膜细菌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亚胺培南及磷霉素单药与联合用药对细菌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建立大蜡螟感染模型, 记录亚胺培南及磷霉素单药与联合用药时大蜡螟存活率。 结果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5株MDR-AB具有协同作用;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菌株AB6624、AB0153分别在4、8h的菌落数较单药组降低>2log10 CFU/mL;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抑制菌株生物膜形成并对菌株AB0153生物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可以提高菌株AB0153胞内ROS水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处理组大蜡螟生存率提高(中位生存时间96h),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 结论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MDR-AB具有协同作用, 并可能通过抑制生物膜形成及提高细菌胞内ROS水平发挥作用。

    • 贵州省2019年12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平台过程类数据与结果类数据比较

      2023(1):80-8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352

      摘要 (107) HTML (286) PDF 877.38 K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医疗机构在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数据平台上报的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 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真实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 分别采集加入贵州省医院感染监测平台的医疗机构上报的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 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贵州省12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监测过程类数据和结果类数据, 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03%、1.15%, 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1.37%、2.31%, 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0.33%、48.65%,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13.90%、37.70%, Ⅰ类切口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0.13%、0.29%,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日发病率分别为0.06‰、0.50‰,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日发病率分别为1.11‰、1.60‰。12所医疗机构的CRPA和CRKP检出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过程类数据较结果类数据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医院感染监测过程类数据比结果类数据更准确, 各地区应积极推动过程类数据的上报工作,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真实性上报工作。

    • 论著
    • 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环境污染调查

      2023(1):89-9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40

      摘要 (90) HTML (276) PDF 899.30 K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 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 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 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 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 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 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 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 < 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 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 医务人员对不同品牌医用防护口罩的主观感受与适合性测试结果

      2023(1):96-10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944

      摘要 (101) HTML (304) PDF 852.11 K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不同品牌医用防护口罩密合性感受和舒适度感受的差异。 方法 选取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 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工勤人员, 对四个品牌的折叠形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定量适合性测试, 调查不同动作时医务人员主观感受密合性情况, 并调查测试时和佩戴4h后医务人员鼻梁区压迫感、皮肤痒、颜面部皮肤损伤、内表面磨嘴、勒耳廓、面部压迫感等不适感受, 以及佩戴4h后口罩变形等特殊情况。 结果 共对发热门诊98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医用防护口罩佩戴适合性测试和舒适度调查, 与定量适合性测试结果相比, 主观感受真正密合的符合率为77.42%;主观感受真正非密合的符合率为56.86%。不同测试动作中, 除大声说话动作之外, 其他动作主观感受真正密合性符合率均在90%以上, 而真正非密合符合率各项动作均较低, 均在30%以下。口罩佩戴主观感受反映的主要问题为大小不合适、头带拉力不舒适、鼻梁区压迫感, 整体不适感受人员比率在40%左右。佩戴4h后, 头带拉力不舒适、鼻梁区压迫感人员比例所有增加。 结论 选择医用防护口罩时, 除考虑适合性测试数据外, 还需综合考虑舒适度等主观感受, 可提高医用防护口罩佩戴的依从性和正确性, 并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 基于HFMEA预防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效果评价

      2023(1):102-10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3168

      摘要 (142) HTML (291) PDF 865.28 K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应用于预防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暴发的效果。 方法 成立多学科项目实施小组, 对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0年6—12月收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运用HFMEA模式对MDRO医院感染暴发防控进行风险评估, 对高风险失效模式进行原因分析, 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并于2021年1月开始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工作人员手卫生、穿脱隔离衣情况及患者MDRO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 HFMEA实施后, ICU MDRO医院感染暴发潜在失效模式风险系数明显下降; 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实施前提升了10.98%~14.12%;接触MDRO患者及床单位时工作人员使用隔离衣的依从率较实施前提升了8.61%~15.21%;穿脱隔离衣正确率较实施前提升了10.73%~18.43%;ICU医院感染率、MDRO日医院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与实施前比较均有下降。 结论 应用HFMEA前瞻性评估并对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进行干预, 可以有效降低MDRO医院感染率, 从而预防MDRO医院感染的暴发。

    • 医用防护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在临床医务人员中的应用

      2023(1):110-11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976

      摘要 (88) HTML (280) PDF 861.58 K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医用防护口罩3M FT-30定性适合性检验, 以期为医务人员选择适合自己型号的口罩, 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 方法 选取某院567名主要从事医技、护理及后勤岗位的工作人员于2022年4月1—22日在医院感染科组织下进行医用防护口罩的定性适合性检验。使用3M FT-30适合性检验设备, 采用定性的方法检验受试者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程度。 结果 全院567名医务人员均对苦味剂敏感, 敏感率为100%;共567名医务人员佩戴稳健医疗公司生产的医用防护口罩(折叠式)进行适合性检验, 28名未通过检验, 未通过率为4.94%;未通过测验人群中, 脸型瘦小、胖大及面部局部五官特征突出的受测人员佩戴口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密, 容易出现漏气, 导致检验失败。未通过测验人员更换其他两种不同品牌口罩重新进行测验, 其中11名佩戴振德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防护口罩(头戴式)测验通过, 16名脸型瘦小、下巴尖、鼻梁塌的医务人员佩戴思沃D920医用防护口罩通过测验, 另外还有1名医务人员佩戴三种医用防护口罩均未通过测验。受试者佩戴同一种型号同一批次医用防护口罩做不同动作进行检验时未通过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 结论 口罩定性适合性检验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根据其结果选择适合自己型号的医用防护口罩,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降低被感染的风险。

    • 综述
    • 营养素与植物提取物在艰难梭菌感染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3(1):117-12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235

      摘要 (72) HTML (400) PDF 936.94 K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艰难梭菌感染(CDI)是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临床问题, 其临床表现可从轻中度腹泻到暴发性结肠炎等, 甚至导致死亡。目前治疗CDI的一线药物主要有甲硝唑、万古霉素等, 但因其治疗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 故亟需寻找新的治疗CDI方案。近年来, 一些蛋白质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素以及植物提取物相继被报道有益于CDI的治疗。本文就食源性物质如营养素与植物提取物辅助治疗CDI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以期为CDI的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纹带棒状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2023(1):123-12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32717

      摘要 (311) HTML (616) PDF 863.14 K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纹带棒状杆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 近年来该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病例逐年增加, 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 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本文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其病原学特点、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感染的治疗与预防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