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0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COVID-19专题
    • 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内流行病学调查及思考

      2022(8):723-72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991

      摘要 (269) HTML (958) PDF 917.33 K (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已经蔓延至160多个国家,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大流行,给全球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冲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不断发生变异,其免疫逃逸能力更高、传染性更强,感染者趋向于轻症的特点,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中国疫情防控经历了4个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证明了中国疫情防控模式的先进性、科学性。快速、强大的病原体检测能力和快速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是此次新冠疫情能在中国被有效控制的法宝。在医疗机构特别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时及时、高效、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医院内疫情防控的关键。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医院内对涉疫人群和涉疫区域实施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是防止疫情在医院内扩散和防止医务人员非战斗减员的保障。医院内新冠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社会面的流行病学调查相比有其特殊性,需要在小范围内进行更为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既要防止疫情的扩散,又要尽可能的保障普通患者的就医需求。如何开展医院内(重点区域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将成为疫情防控的新课题。在新冠疫情的医院防控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始终坚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以自身力量为主导完成医院内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形成了医院流调的湘雅模式。本文结合医院内流行病学调查之湘雅经验,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内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方法、主体,以及新形势下医院感染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 论著·COVID-19专题
    • 武汉雷神山医院部分病区320例COVID-19患者康复期随访研究

      2022(8):729-74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062

      摘要 (147) HTML (362) PDF 1.22 M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后呼吸系统功能及健康状况。 方法 选取2020年2—3月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为普通型、重型两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吸烟史、既往史、运动情况等基线临床特征,改良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结果,出院时胸部CT表现及评分。在出院后6、12、18、24个月进行随访,询问患者是否仍有COVID-19的临床症状。 结果 纳入320例COVID-19患者,普通型组179例(55.9%),重型组141例(44.1%);男性149例(46.6%),女性171例(53.4%)。疲劳或乏力、睡眠障碍为患者出院后随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与出院时相比,出院后12个月明显好转(P<0.05)。与出院时相比,普通型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出院后6个月明显改善,重型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明显改善(均P<0.05)。胸部CT最常见的异常表现为磨玻璃影及纤维化改变,截止出院后24个月有94.1%(174/185)的患者胸部CT病变完全吸收。经Cox回归分析,年龄较小(HR=0.975,95%CI:0.963~0.987,P < 0.001),疾病严重程度较轻(普通型/重型组,HR=1.800,95%CI:1.255~2.581,P=0.001),运动等级较高(中等活动量/波动量,HR=1.432,95%CI:1.046~1.961,P=0.025),基线淋巴细胞绝对值较高(HR=1.126,95%CI:1.054~1.202,P < 0.001),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HR=0.991,95%CI:0.982~0.999,P=0.036)是COVID-19患者胸部CT异常表现完全吸收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 大多数普通型与重型COVID-19患者在24个月的随访中,呼吸系统功能恢复良好,普通型组比重型组恢复得更快。年龄较小、体育活动等级高、疾病严重程度较低、基线淋巴细胞水平较高、基线C反应蛋白水平较低均有利于患者胸部CT显示病变的完全吸收。

    • 医务人员对隔离病区缓冲间实施感控专职人员现场监督的效果评价

      2022(8):742-74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773

      摘要 (207) HTML (405) PDF 899.67 K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在隔离病区缓冲间实施感染防控(简称感控)专职人员现场监督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8—9月张家界市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实施感控专职人员监督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实施感控专职人员监督后的效果评价问卷,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27份。78.9%的医务人员认为感控专职人员的现场监督方式使其更有安全感;94.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的害怕、恐惧或焦虑有不同程度的减轻;93.0%的医务人员在一脱间时感到安心;99.6%的医务人员愿意接受感控专职人员现场指出的不足,需要感控专职人员的监督;93.8%的医务人员认为环境较前不同程度的好转;82.8%的医务人员认为感控专职人员能及时阻止不规范操作的发生;98.7%的医务人员认为如遇突发情况,感控专职人员能给予正确指导和帮助处理;大多数医务人员认为感控专职人员在穿脱防护服方面能给予一定的帮助。 结论 实施感控专职人员现场监督有利于缓解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的压力,改善环境,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在监督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女性和首次参加抗疫的一线医务人员。

    • 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COVID-19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2022(8):749-75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533

      摘要 (100) HTML (227) PDF 831.32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COVID-19收治医院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病历调阅及床旁查看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时点现患率调查方法,对某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2022年1月13日所有在院患者医院感染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共调查403例COVID-19患者,年龄10个月~94岁,中位年龄36岁,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为1.99%。其中COVID-19患者不同年龄、疾病分型和诊疗场所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机使用率1.24%,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留置导尿管使用率1.99%,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1例;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为0.99%,无1例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74%,均为治疗用药和单一用药。 结论 伴随新型冠状病毒不断进化和变异,导致多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反弹,Delta新冠病毒变异株引发的COVID-19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低于原始毒株引发的,且在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老年、重型和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是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防控医院感染应重点关注的人群。

    • 论著&#183; COVID-19专题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特征的Meta分析

      2022(8):754-76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253

      摘要 (264) HTML (418) PDF 1.22 M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特征,提出基于循证的干预政策,以提升手卫生依从性。 方法 检索2020年1月—2021年10月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质量后,采用DerSimonian和Laird模型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手卫生依从性相关文献10篇,医疗机构工作人员2 377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总体手卫生依从率为74%(95%CI:68%~7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医院不同职业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护士、医生、其他员工,分别为80%(95%CI:74%~87%)、76%(95%CI:71%~81%)、70%(95%CI:62%~77%)。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后手卫生依从率最高(91%,95%CI:88%~94%),而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率最低(68%,95%CI:62%~74%)。 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有较大提升。辅助人员是手卫生依从率提升的重点关注人员,接触患者前是手卫生依从性干预的重点时刻。

    • 论著
    • 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徙研究

      2022(8):762-76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469

      摘要 (76) HTML (185) PDF 1012.65 K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徙能力的变化及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12月1日某院住院的脊柱结核行脊柱内固定患者(结核组,72例)和胸腰椎骨折或椎管狭窄行脊柱内固定的患者(对照组,76例),测定患者骨密度,结核组和对照组各采集6例患者手术时取的钉道血提取BMSCs,将提取的BMSCs进行单纯培养和卡介苗(BCG)共培养(即在BMSCs中加入BCG进行共培养),采用划痕试验测定各组第8小时、第16小时、第24小时BMSCs迁徙率,比较各组BMSCs迁徙能力的差异,并对BMSCs标本来源患者骨密度和BMSCs迁徙率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 结核组患者的骨密度[(0.84±0.19)g/cm2]低于对照组[(0.95±0.16)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患者BMSCs迁徙率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BCG共培养后,结核组患者BMSCs迁徙能力依旧明显降低(P<0.05)。在第8小时和第16小时BMSCs迁徙率与其标本来源患者的椎体骨密度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0、0.67。 结论 较胸腰椎骨折或椎管狭窄者患者,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脊柱结核患者BMSCs迁徙能力减弱;BCG对BMSCs的迁徙能力无明显影响,骨密度与BMSCs迁徙率呈正相关。

    • 不同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2022(8):768-77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530

      摘要 (105) HTML (310) PDF 838.25 K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自动化核酸快速检测设备FilmArray meningitis/encephalitis (FA ME) panel、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mNGS)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29例疑似CNS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FA ME检测及mNGS,结合细菌/真菌培养,以及病毒核酸/血清学结果,比较FA ME、mNGS在CNS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效果。 结果 FA ME、mNGS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1%、9.1%,数值略高于细菌培养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真菌方面,FA ME、mNGS阳性率分别为10.7%、13.6%,均低于真菌培养(1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FA ME、mNGS检测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3.6%、18.2%,高于院内病毒核酸/血清学检测(0)。 结论 FA ME、mNGS目前不足以代替院内常规检测,但可作为传统检测的补充手段提高CNS感染病原体检出水平。

    •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证据实施现状调查

      2022(8):774-78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673

      摘要 (222) HTML (514) PDF 846.14 K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某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与控制实施现状,为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最佳证据,降低CRBSI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依据《血管导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1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于2021年7月对某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CRBSI防控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共回收问卷87份,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90.8%。79所医疗机构的CRBSI监测工作(89.9%)和防控制度的制定(94.9%)基本落实,但制度更新滞后,仅78.7%予以更新。68.4%的医院关注了本院近3年的CRBSI发病率,关注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透析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的医院较少,最低仅占38.9%。置管前评估(100%)和置管时置管者无菌操作技术(≥97.5%) 落实较好。CRBSI防控指南落实的四个薄弱环节:仅有3.8%的医院选用含洗必泰醇浓度>0.5%的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54.4%的医院紧急状态下置管不能保证有效无菌操作技术时未在2 d内拔管,43.0%的医院存在病房内置管现象,43.0%的医院在使用导管输血后未在4 h内更换附加装置;26.6%的医院表明重症监护病房(ICU)是CRBSI发病率最高的科室。 结论 目前临床上CRBSI防控措施的落实与指南有一定差距,建议医务人员加强对最佳实践标准的认识,切实遵照指南落实感染防控工作,最大限度降低CRBSI的风险。

    • 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分析

      2022(8):781-78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858

      摘要 (75) HTML (214) PDF 834.96 K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保护性造口对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监测2017—2021年某院实施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器官腔隙感染情况,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依据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将研究对象分为≥7 cm、5~7 cm和 < 5 cm三组,比较各组行保护性造口的比例及感染情况,以及行保护性造口与未行保护性造口患者的感染率。 结果 2017—2021年该院行Dixon术的直肠癌患者器官腔隙感染率为4.79%(51/1 064)。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术前贫血、术前肠梗阻、引流时间>10 d、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手术持续时间>3 h为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同时行保护性造口是发生器官腔隙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术后感染率最低,为2.76%;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感染率最高,为9.52%;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比例最高,为72.05%。对于肿瘤距肛门距离≥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并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对于肿瘤距肛门<5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肿瘤距肛门5~7 cm患者,行保护性造口后感染率降低幅度也很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 结论 行保护性造口对直肠癌患者Dixon术后器官腔隙感染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肿瘤距肛门距离<5 cm的患者。

    • 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对降低AIS患者误吸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

      2022(8):787-79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394

      摘要 (98) HTML (247) PDF 848.80 K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对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误吸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0月某院诊治的108例AIS患者,根据干预时间、管理模式不同,将2020年3—12月接受院内常规护理操作的55例AIS患者列为对照组,2021年1—10月接受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的53例AIS患者列为干预组,比较两组AIS患者误吸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两组AIS患者的医生和护士感染防控及气道管理知识考核得分、手卫生依从率的差异。 结果 干预组AIS患者误吸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9.43%、3.77%)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45%、14.5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0.79±5.35)d VS(13.69±6.84)d],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6.23% VS 81.82%),均P<0.05。干预组AIS患者的医生和护士的医院感染防控及气道管理知识考核得分、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 结论 运用院前院内一体化管理模式对AIS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患者误吸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同时还能增强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社区获得性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预后

      2022(8):793-79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583

      摘要 (114) HTML (444) PDF 827.72 K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7年2月—2021年3月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病例,根据药敏结果分为碳青霉烯耐药组(CRKP组)和敏感组(CSKP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以及30 d预后。 结果 两组患者在冠心病或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住院史、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KP组均高于CSKP组(均P < 0.05)。CRKP组患者30天病死率高于CSKP组(58.82% VS 9.68%,P < 0.001)。 结论 社区获得性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在有心肺肾基础疾病及近期住院史的患者中比例高,CRKP组预后差,临床需要重点关注。

    • 成人心脏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

      2022(8):798-80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721

      摘要 (118) HTML (272) PDF 845.54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心脏手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7年1月—2021年5月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胸骨切开术的成人心脏手术患者病历资料。选取术后发生VAP患者为病例组,按照1 ∶1进行病例-对照匹配。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P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5 919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术后使用呼吸机,其中766例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48 h。62例患者发生VAP,发病率1.05%,8.03例/1 000机械通气日,成功匹配61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肌酐≥1.1 mg/dL、手术时间≥7.33 h及术后意识障碍是成人心脏手术后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4株,90.0%),检出率最高为鲍曼不动杆菌(24株,40.0%)。VAP患者消化道出血、鼻饲和急性肾损伤风险明显升高,ICU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及病死率明显增加(均P<0.01)。 结论 术前改善肾功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后意识障碍可降低成人心脏手术后VAP发病率。

    • 双培养法提高涂片阴性分枝杆菌检出率的回顾性研究

      2022(8):805-81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832

      摘要 (67) HTML (207) PDF 889.87 K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培养法对提高涂片阴性分枝杆菌检出率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某院2019年1月—2021年9月送检住院首诊患者的普筛标本,并按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固-液双培养进行分组。另选取涂片分枝杆菌阴性,固体、液体或固-液双培养阳性的患者,将其按送检标本部位分为肺分枝杆菌组和肺外分枝杆菌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 共调查涂片阴性患者6 492例,其中固体组3 234例,液体组1 938例,双培养组1 320例,253例培养阳性,检出率3.90%,固体组、液体组、双培养组培养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5%(76例)、4.54%(88例)、6.74%(89例);肺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3.11%、6.02%、7.13%,肺外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02%、2.68%、6.09%。253例涂片阴性培养阳性的患者中男性143例、女性110例;平均年龄(58.34±18.47)岁;检出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4.65、10.45、9.89 d。肺分枝杆菌组中男性、咳嗽咳痰、呼吸道基础疾病、胸部CT有炎性渗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阳性所占比例较肺外分枝杆菌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固-液体双培养组肺外分枝杆菌检出率较固体组、液体组培养高(均P<0.001),固-液体双培养组肺分枝杆菌检出率较固体组高(P<0.001)。 结论 肺结核患者伴有咳嗽咳痰、呼吸道疾病、胸部CT炎性渗出等特征,而肺外结核无典型特征。肺外结核的临床体征较肺结核隐匿,易漏诊,而固-液双培养法可以在优化标本前处理及工作流程方面提高分枝杆菌的检出率。

    • 病例报告
    • 惠普尔养障体重症肺炎1例报告

      2022(8):812-81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183

      摘要 (99) HTML (407) PDF 905.01 K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惠普尔养障体是一种革兰阳性杆菌,属于苛养菌,临床常难以确诊。惠普尔氏病是由惠普尔养障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多系统感染性疾病,常见的靶器官是胃肠道、关节,肺部罕见受累。本文报告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双肺CT提示弥漫性磨玻璃影,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宏基因测序提示为惠普尔养障体、热带念珠菌混合感染,给予美罗培南、复方磺胺甲唑、氟康唑治疗好转。本文就该例惠普尔养障体肺炎病例进行报告及文献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对惠普尔养障体感染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综述&#183;COVID-19专题
    •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与防控措施

      2022(8):816-82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937

      摘要 (139) HTML (331) PDF 865.47 K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2021年11月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以来,几个月内迅速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以奥密克戎为主要流行毒株的新一轮疫情,我国香港、深圳、上海等城市也未能幸免。奥密克戎刺突蛋白含有大量突变,具有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对现有的疫苗和抗体相关治疗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但由于其超高的传播率,全球卫生系统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就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 个人防护用品相关性头痛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22(8):823-82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095

      摘要 (159) HTML (342) PDF 840.42 K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个人防护用品(PPE)的使用可能会越来越普遍,而伴随的PPE相关性头痛(HAPPE)的高发生率,也逐渐成为众多研究探讨的热点之一。本文结合有关研究,对HAPPE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制定针对HAPPE医务人员的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