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勋,吴安华
•2022(12):1157-116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296
摘要:2022年12月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新十条")提出各级医疗机构要保障正常医疗服务,为特殊患者提供就医便利。作为医疗救治及控制疫情蔓延的主力军,医务人员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采取正确的治疗、隔离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同时也是救治患者的有力保障。为此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及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征求有关专家建议后,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和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情况,在参考国家文件、指南、权威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管理实践经验,特提出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居家治疗及返岗建议,以供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
• 瞿洪平,谭若铭
•2022(12):1161-116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294
摘要:鉴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感染具有高发生率、高耐药性、高传播性和高死亡率等特点,如何针对耐药菌感染进行科学防控及诊治已成为当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共同关注的重点及亟待解决的临床重大问题。有效预防ICU患者耐药菌交叉传播及各常见部位感染发生是首要关键环节。聚焦感染防控的关键问题,通过实施主动筛查、隔离、消毒、患者转运、依从性评估等关键防控环节措施,形成重症医学科耐药菌全程规范化感染防控模式,有效降低临床危重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CRO)定植/感染发生率。
•2022(12):1164-117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282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肠埃希菌(3GCR-E.coli)、耐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克雷伯菌(3GCR-KP)等细菌耐药数据构建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细菌耐药特征的变化趋势,探讨灰色预测模型在细菌耐药领域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2014-2018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中MRSA、CRPA和CRAB、3GCR-E.coli、3GCR-KP等耐药率数据构建灰色预测GM(1,1)模型。用后验差比C值和小误差概率P值评估模型精度,用相对误差和级比偏差评估模型拟合效果,并用2019-2020年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最终根据模型对2021-2023年的耐药率进行预测。 结果 本研究构建的GM(1,1)模型对MRSA、CRPA、CRAB、3GCR-E.coli和3GCR-KP等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根据该模型预测到2023年其耐药率分别可降低至23.9%、15.2%、50.2%、43.8%、26.1%。 结论 全国针对细菌耐药情况采取的控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GM(1,1)模型对细菌耐药率预测效果较好,可在细菌耐药管理领域推广应用。
•2022(12):1171-117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388
摘要: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为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暴发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5年1月1日-2022年7月18日全球医院感染暴发数据库、PubMed数据库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阅读全文将调查内容录入Excel表,对相关数据汇总分析,采用Meta分析方法从病例对照与队列研究中提取铜绿假单胞菌获得与传播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2005年1月1日-2022年7月18日,27个国家发生149起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78起明确了暴发源,主要涉及医院水系统(35.90%)与医疗设备(43.59%);铜绿假单胞菌的传播主要通过受污染的医疗设备(34.82%)和水系统(32.14%),其次通过接触污染的手(16.96%)和环境物体表面(16.07%);通过对不同暴发源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及强化实施基础性措施,79.8%的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终止;脉冲凝胶电泳(86次)、聚合酶链式反应(21次)和全基因组测序(8次)是暴发调查中最广泛使用的分子分型方法;纳入的15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OR=30.87,95%CI:11.89~80.16)、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OR=7.95,95%CI:3.25~19.45)以及医疗设备的使用(OR=6.07,95%CI:1.79~23.49)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与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根据铜绿假单胞菌的暴发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强调在工作中重点监测和在暴发早期检测水系统与医疗设备的污染,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有效预防与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暴发。
•2022(12):1179-118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116
摘要:目的 研究烧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与环境菌株的同源关系,为烧伤患者CRKP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前瞻性监测某院烧伤科重症监护病房(ICU)2020年6-12月的CRKP感染患者,进行临床标本与环境标本采样,通过Compact VITEK 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并检测毒力基因、荚膜血清型基因携带情况。 结果 共有4例烧伤患者发生CRKP感染,2株分离自创面分泌物,2株分离自血。采集环境标本152份,经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获得CRKP菌株共15株。通过PFGE分析,经聚类分析获得结果为A~G 7个聚类组,1号患者的血标本、2号患者的血标本及外环境标本及3号患者的创面分泌物及外环境标本具有同源性,为同一型别A型。将A~G型别的菌株进行MLST分析,结果分别得到A~G型为ST11、ST35、ST1、ST37、ST2929、ST23、ST17。对15株CRKP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5株K57型,ST型别为ST35、ST37和ST17。 结论 烧伤患者环境CRKP检出率高,通过对环境标本追踪发现与临床标本分离菌株具有同源性,说明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有助于防控感染传播扩散。CRKP出现局部克隆株流行,可能合并高毒力,下一步应开展更大范围的监测。
•2022(12):1185-119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363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耐药、毒力及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安徽省某教学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并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飞行时间质谱鉴定菌株,拉丝试验及检测毒力基因筛选出CR-hvKP,按1:1配比选取与CR-hvKP同病室或相近时间内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非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non-hvKP)作为对照组,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分析CR-hvKP及对照组CR-non-hvKP的荚膜血清型、耐药、毒力基因及ST分型,比较两组菌株间的差异。 结果 共分离512株CRKP,其中CR-hvKP 30株,CR-non-hvKP 482株。CR-hvKP感染患者多为老年(20例,66.67%),存在呼吸系统疾病(29例,96.67%)、消化系统疾病(12例,40.00%)、感染性休克(10例,33.33%)、侵入性治疗(23例,76.67%)以及高病死率(20例,66.67%)。CR-hvKP对常用的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90%,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3.33%,对多粘菌素B全部敏感,与CR-non-hvKP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结果表明:CR-hvKP携带主要的碳青霉烯耐药基因为blaKPC-2(28株,93.33%),耐药基因SHV-11、mph(A)和armA检出率低于CR-non-hvKP菌株。30株CR-hvKP携带的毒力基因iucA、iutA、fimF、fimH、mrkD检出率均为100%,高于CR-non-hvKP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CR-hvKP菌株中ST11-K64检出率(76.67%)高于CR-non-hvKP菌株(40.0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 该院主要流行株为ST11-K64产KPC-2酶的CR-hvKP,携带较多毒力和耐药基因,病死率高,临床应重点关注老年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
•2022(12):1193-119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105
摘要:目的 调查海口市肺炎患儿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耐药状况及克隆传播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性肺炎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21年海口市妇幼保健院5 342例住院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呼吸道标本流感嗜血杆菌阳性情况,检测菌株耐药性,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其同源性。 结果 5 342例肺炎患儿共分离352株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为6.59%;男患儿检出率为7.10%,女患儿检出率为5.82%;年龄 < 30 d检出率为0.30%,30 d~为8.45%,2岁~为11.62%,4岁~为12.88%,≥ 6岁为2.56%,各年龄段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春季检出率为14.04%,夏季为4.48%,秋季为4.62%,冬季为4.40%,各季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2.60%(141/331),对复方磺胺甲
•2022(12):1200-120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173
摘要:目的 探讨ARIMA时间序列模型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预测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某院住院患者每月CRKP医院感染发病率,应用SPSS 19.0建立ARIMA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模型的拟合,利用该模型对2021年7月-2022年6月CRKP医院感染数据进行验证,评价预测价值。 结果 采用2018年1月-2022年6月住院患者每月CRKP医院感染发病率建模、拟合,建立最优模型ARIMA(0,1,9),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较吻合,此模型对CRKP医院感染发病率实际值与预测值吻合程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值为7.76%。 结论 采用ARIMA模型可有效拟合、预测CRKP医院感染发病率,为CRKP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指导。
•2022(12):1206-121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117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 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7-2021年艾滋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分布的差异。 结果 3 677例艾滋病住院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 711株,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和定植分别检出1523、77、111株;三者病原体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均以真菌为主,分别占比64.35%、36.36%、50.45%。社区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40.97%),医院感染以血流感染为主(28.57%),两者感染部位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艾滋病患者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与泌尿道感染中,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菌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58.33%),其次是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44.44%)、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33.33%)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33.33%)。 结论 艾滋病患者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及定植检出病原菌的构成,以及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的感染部位分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不同菌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不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偏高,应重视监测艾滋病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的动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多重耐药菌向社会环境传播。
• 刘洁,彭永正
•2022(12):1215-122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178
摘要:目的 了解孕产妇生殖道分离的无乳链球菌(GBS)血清型分布及耐药基因,为临床防治GBS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住某院妊娠晚期且生殖道分泌物检出GBS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GBS进行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检测。 结果 共分离GBS 62株,GBS的血清型分别为Ⅲ型(30株,48.4%)、Ⅰa型(16株,25.8%)、Ⅰb型(8株,12.9%)、Ⅴ型(6株,9.7%)、Ⅵ型(2株,3.2%)。GB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7.4%、71.0%、67.7%,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均不耐药。GBS耐药菌株: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tetO、tetL携带率分别为75.0%(36/48)、33.3%(16/48)、8.3%(4/48);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mefA/E、ermA、ermTR携带率分别为72.7%(32/44)、22.7%(10/44)、18.2%(8/44)、13.6%(6/44);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B携带率为42.9%(18/42)。GBS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表型主要以内在型(cMLSB)表型为主,占75.0%(36/48),主要由ermB(44.4%,16/36)、ermB+linB(27.8%,10/36)基因介导。 结论 孕产妇生殖道GBS血清型以Ⅲ型最为常见,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四环素耐药以tetM、tetO基因介导为主,红霉素耐药以ermB基因介导的cMLSB型为主,克林霉素耐药以linB基因介导为主。
•2022(12):1222-122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845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粪菌移植(FMT)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的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关于FMT治疗RCDI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1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篇研究,包括756例患者。11篇研究均报告了FMT治疗RCDI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中7篇研究无发生不良反应的具体数值,仅进行描述性分析。另4篇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冰冻粪菌相比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治疗RCDI后、冻干粪菌治疗RCDI后、新鲜粪菌治疗RCDI后,以及新鲜粪菌相比自体粪菌治疗RCDI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FMT治疗RCDI安全有效,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与粪菌移植无直接的相关性。
•2022(12):1229-123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367
摘要:目的 构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培养及评价护理人员感染防控能力提供客观标准。 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拟定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评价指标草案,筛选并邀请全国20名感染防控、护理管理、感染性疾病等领域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草案进行修改,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指标权重。 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74、0.882;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139~0.545,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28项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结论 研究构建的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培训、评价提供依据。
•2022(12):1236-124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191
摘要:目的 研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特点、应急处置、随访情况及防控费用,为医院职业暴露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及分析某三甲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报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事件,对未完成全程检验追踪的暴露者进行电话回访。 结果 共收集149例次职业暴露,保洁员发生密度最高(0.036例次/人年),其次为护士(0.031例次/人年),高于医生(0.018例次/人年)和医技人员(0.005例次/人年)(P < 0.001);初级及以下职称医务人员发生密度高于中、高级职称者(P < 0.001)。手术室(25.50%)是最高发地点,锐器伤是最主要的暴露方式(85.23%),关联操作以发生于处理锐器时最多(34.90%),暴露病原体中以乙型肝炎病毒最多(20.81%),10~12点是一天中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峰时刻(28.86%),暴露部位以手部(82.55%)最多,暴露发生于非利手(46.98%)较利手(35.57%)多见,食指是手部最常见的受伤部位(42.28%)。发生原因居前三位者依次为自己操作不慎(48.99%)、意外或紧急情况(20.80%)、他人锐器处理不当(15.44%)。6.04%的暴露者存在局部应急处置不规范,20.13%的案例存在迟报,职业暴露后全程追踪落实率为41.89%。未落实全程追踪居前三位原因依次为:遗忘、未足够重视和错误认知。职业暴露后防控总费用20 926.10元,平均每例140.44元,暴露源不明者平均费用最高(273.70元/例)。 结论 应针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地点、环节、时间和部位等特点,以及存在的迟报率高、全程追踪落实率低等问题,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降低暴露后感染风险,保障医院工作人员职业安全。
•2022(12):1243-124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136
摘要:Actinotignum schaalii是一种新型致病菌,可导致尿路感染和侵袭性感染。2022年贵黔国际总医院收治1例急性尿潴留患者血培养标本,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鉴定结果为Actinotignum schaalii,为兼性厌氧的革兰阳性球杆菌。该病例为国内首次血培养检出Actinotignum schaalii,该患者使用头孢他啶5 d后,感染症状明显减轻,感染指标恢复正常,患者未诉发热等不适,遂出院。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Actinotignum schaalii的临床特征、鉴定及治疗。
• 韩塔拉,王俊瑞
•2022(12):1249-125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087
摘要:异质性耐药是一种特殊的细菌耐药类型,常表现为同一克隆来源的不同细菌亚群对某种抗菌药物表现出不一致的耐药特征,大多数亚群对某种抗菌药物敏感,而少部分亚群对其耐药或高度耐药。异质性耐药分离株常会导致特定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失败。针对异质性耐药菌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的相关报道较少。近年有研究报道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苯唑西林等多种类型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出现,但其实际临床意义尚待进一步评估。此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异质性耐药机制和检测技术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细菌异质性耐药机制研究和新型检测技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 缪兴全,孟秀娟
•2022(12):1257-126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066
摘要: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在医疗机构传播范围广,所致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给临床和社会带来严峻挑战。医疗机构主动筛查患者和环境的CRE,并根据筛查结果采取相应防控策略,可以减少医疗机构CRE的传播。本文就CRE主动筛查意义、患者及医院环境筛查策略、CRE的防控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从而为医疗机构防控CRE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2022(12):1264-126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295
摘要:
•2022(12):1267-127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3386
摘要: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致力于为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的治疗提供最新指引。两份指引文件分别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SBL-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难治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DTR-PA)和产AmpC 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AmpC-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提供指导建议。与之前的指南比,已发表的关于AmpC-E、CRAB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最佳治疗的数据相对较少,因此指引文件是基于临床经验、专家意见和对现有文献的回顾而提供的"指引"。在全球范围内,由于耐药菌的流行病学和特定抗感染药物的可获得性存在地区差异,指引文件主要侧重于美国的抗感染治疗,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对于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感染的治疗,建议咨询感染病专家。此指引将每年更新。最新版本于2022年3月7日发布于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amr-guidance/和2022年3月31日发布于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amr-guidance-2.0/。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