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多所医院医务人员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研究

      2022(1):1-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2223

      摘要 (293) HTML (819) PDF 937.12 K (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定量适合性测试,描述医用防护口罩的适合现状以及探索适合性测试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选取6所不同级别、性质的医院中不同呼吸道传染病暴露风险部门,即低风险(普通病区)、中风险(如急诊、呼吸科门诊)、高风险(发热门诊、核酸采样点、感控处)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工勤人员,对两个品牌的拱形和折叠形口罩进行测试,采用环境气溶胶冷凝核计数器法测试医用防护口罩的定量密合性和适合性。 结果 6所医院共抽取320名工作人员进行测试,在进行正式适合性测试之前,通过专业人员指导,定量密合性测试通过率较被测试人员自行调整明显提升,整体从27.50%提升至57.73%。不同品种医用防护口罩适合性监测的通过率最低为0.94%,最高为8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51,P < 0.001)。通过定量密合性测试后,进行标准动作适合性试验时,拱形A、折叠形A、拱形B、折叠形B 4款医用防护口罩通过的比率分别为50.00%、58.25%、66.67%、85.67%。主要是在左右摆头动作之后通过率开始下降。 结论 适合性测试是保证呼吸道防护效果的有利工具,应充分利用适合性测试数据为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医用防护口罩。

    • 厢式电梯通风方式对咳嗽飞沫核扩散的影响及风险分析

      2022(1):8-1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8305

      摘要 (106) HTML (743) PDF 1.42 M (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探讨不同通风方式对轿厢式电梯内人员咳嗽飞沫核扩散的影响。方法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气固两相流原理,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和颗粒轨道模型研究轿厢式电梯内人员咳嗽产生的飞沫核在10 s内的扩散过程,比较三种电梯顶部送风(后部、两侧以及四角通风方式)下的气流速度变化、飞沫核扩散特征以及浓度分布,分析人员风险。结果 10 s内,后部及两侧通风情况下,气流速度旋涡数逐渐减少,四角逐渐增加;后部通风时飞沫核随气流呈现倒"S "型轨迹运动,两侧通风时飞沫核随气流上下运动,四角通风则呈现" C"型轨迹。经过10 s,通风量的增加可以快速将飞沫核浓度减少90%。结论 飞沫释放者对立面为接触携带病菌飞沫核的高风险区。四角通风能够快速稀释整体飞沫核浓度,但飞沫释放者斜对立面人员在该方式下感染风险增加,在增加通风量的同时,还应考虑通风位置,降低人员感染风险。

    • 新生儿重症监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定植发展为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1):15-2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768

      摘要 (147) HTML (442) PDF 1023.72 K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定植情况及由定植发展为临床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NICU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1月开始开展住院新生儿入院后48 h内及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CRKP肛拭子/咽拭子主动筛查,同时进行CRKP感染监测。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共有1 230例NICU新生儿进行了主动筛查,110例新生儿CRKP阳性,CRKP定植率8.9%,其中肠道定植率8.1%(97/1 197),高于上呼吸道(5.2%,49/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胎龄、低出生体重和住院时间延长是CRKP定植的危险因素(均P < 0.001)。Diversilab同源性监测发现,CRKP定植发展为临床感染的概率为19.1%(21/110)。机械通气(OR=10.177,95%CI为2.667~38.830,P=0.013),新生儿营养风险评估高(OR=0.251;95%CI为0.072~0.881,P=0.031)以及新生儿危重评分-Ⅱ(SNAP-Ⅱ)高(OR=8.256,95%CI为6.072~20.881,P=0.025)是CRKP定植新生儿发展为CRKP临床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CRKP定植增加NICU新生儿住院期间CRKP感染的概率,重点关注接受机械通气、营养不良和SNAP-Ⅱ评分高的新生儿,减少CRKP临床感染的发生。

    • 基于社会力模型的地铁站微观人群传染与防控

      2022(1):22-2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474

      摘要 (93) HTML (406) PDF 1.61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以典型的地铁站内行人出站过程为例,探究公共场所内微观人群运动对感染过程的影响。 方法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基于社会力模型,对行人出站过程中的感染传播情况进行模拟,验证相关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结果 在研究参数设置和假设条件下,合理设置楼梯隔挡最多能够降低约23%的感染人数,增大行人间距最多能够降低约25%的感染人数,增大行人的移动速度最多能够降低约50%的感染人数。 结论 合理的隔挡设施以及较大的行人间距与期望速度能够降低感染人数,但出站总人数的增加会降低措施的有效性。

    • 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2022(1):30-3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614

      摘要 (162) HTML (289) PDF 859.67 K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调查2015—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细菌培养结果,根据患者烧伤面积与体表面积比例的不同,分为 < 10%烧伤面积占总体表面积(TBSA)、10%~49% TBSA和≥50% TBSA 3组,分析不同烧伤面积下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测定抗菌药物对主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烧伤面积组间细菌的耐药率。 结果 共分离456株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细菌,其中烧伤面积 < 10% TBSA组120株,10%~49% TBSA组135株,≥50% TBSA组2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2%(238株),以铜绿假单胞菌(104株,占22.8%)、鲍曼不动杆菌(39株,占8.5%)及肺炎克雷伯菌(27株,5.9%)为主;革兰阳性菌占47.8%(218株),以表皮葡萄球菌(50株,占1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占9.6%)为主。不同烧伤面积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不同。烧伤面积 < 10% TBSA时,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49% TBSA组及≥50% TBSA组则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50% TBSA组的细菌耐药率升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87.9%(58/66)、93.9%(62/66);检出的25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00%(9/9),高于 < 10% TBSA组和10%~49% TBSA组烧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6,P < 0.05)。 结论 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不同,烧伤面积 < 10%时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烧伤面积达10%以上时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烧伤面积≥50%时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

    • “健康快车”特殊条件下眼科手术器械漂洗方法的研究

      2022(1):37-4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452

      摘要 (90) HTML (307) PDF 949.13 K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索在"健康快车"无流动水清洗设备的特殊条件下,复用眼科手术器械有效的漂洗方法。 方法 研究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探索不同漂洗方法对手术器械多酶清洗剂清除效果和清洗质量的影响。分别选择无污染和模拟临床手术污染的白内障显微手术器械。A、B、C、D、F、G组为试验组,模拟"健康快车"条件下使用非流动水漂洗手术器械,A、B、C 3组的漂洗方法分别为"2、4、6 L水结合刷洗"、D组"不漂洗"、F组漂洗方法同B组、G组在B组的基础上增加"0.5 L水结合涮洗"的步骤。E、H组为对照组,遵守指南使用流动水漂洗手术器械。清洗效果评价:采用蛋白残留检测仪间接检测多酶清洗剂残留量;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仪检测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 结果 B组多酶清洗剂残留量为(1.90±0.23)μg/20把,B组与对照组[(3.45±0.46)μg/20把]的多酶清洗剂残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组ATP生物荧光检测结果为(9.46±1.50)RLU/把,G组ATP生物荧光检测结果与对照组[(11.60±1.44)RLU/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 结论 结合两阶段试验结果,在"健康快车"无流动水清洗设备的特殊条件下漂洗眼科手术器械,推荐选用G组漂洗方法。

    • 精细化监管措施对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的效果研究

      2022(1):43-4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836

      摘要 (150) HTML (423) PDF 976.89 K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精细化监管措施对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的效果。 方法 选取某三级医院5个病区,实施医疗废物分类知识专项培训考核,贴实物图式标识,实地检查分类情况并现场反馈、指导等精细化监管措施。2019年3—5月为基线调查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1月为干预阶段,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知识的知晓情况、分类正确率、医疗废物重量的变化。 结果 实施精细化监管措施后,医务人员医疗废物分类知识考核合格率(60分以上)由干预前的51.67%(62/120)提高到干预后的89.41%(152/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废物分类合格率由干预前的81.34%(763/938)提高到干预后的95.94%(1 017/1 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医疗废物重量明显减少,由干预前的9 540.22 kg减少到干预后的6 663.03 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精细化监管措施提高了医务人员医疗废物分类知识知晓水平及分类正确率,有效提升医疗废物管理效果,使医疗废物管理更加规范。

    • 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控效果

      2022(1):49-5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501

      摘要 (138) HTML (372) PDF 850.09 K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的预防控制效果。 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综合ICU 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患者及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2019年1—12月(干预前)进行基线调查,掌握患者AB感染定植的基础情况。2020年1—12月(干预后)实施加强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成立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进行防控措施依从性监测,比较干预前后防控措施依从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发病率、AB耐药率的变化。 结果 干预后医务人员防控措施的依从性有所提高,单间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15.52%提高至干预后27.71%,医务人员手卫生、戴手套、穿隔离衣的依从率、环境表面荧光标记清除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74.24%)低于干预前(8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值低于干预前。干预后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率、AB医院感染构成比、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干预前后患者检出主要病原菌均为AB,干预后AB检出构成比(21.24%)低于干预前(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由干预前的76.32%、74.34%下降至干预后的60.58%、58.39%,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由干预前的10.53%下降至干预后的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基于依从性监测的加强防控措施对降低ICU内AB医院感染和耐药具有良好的效果。

    • 猩红热患儿A族链球菌emm基因分型及地域与毒力基因分布相关研究

      2022(1):55-6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773

      摘要 (98) HTML (294) PDF 858.49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猩红热儿童分离来源的A族链球菌(GAS)emm分型、地域与毒力基因分布的相关性。 方法 采集北京和上海地区猩红热患儿标本进行GAS分离鉴定,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emm基因型以及13种毒力基因(speA、speB、speC、speF、speG、speH、speI、speJ、speK、speL、speM、ssasmeZ)携带情况,分析GAS菌株毒力基因分布与地域、emm基因型的关系。 结果 114株GAS分离株中,emm1.0型60株,emm12.0型54株;52株分离自北京(emm1.0型31株,emm12.0型21株),62株分离自上海(emm1.0型29株,emm12.0型33株)。speA、speC、speG、speH、speI、speJ、speK、ssasmeZ基因携带率分别为52.6%、76.3%、80.7%、43.9%、55.3%、57.0%、75.4%、97.4%、93.0%,speB和speF携带率均为98.2%,未检出speL、speM基因。北京地区emm1.0型与emm12.0 GAS菌株speA、speH、speI和speJ基因携带率比较,上海地区emm1.0型与emm12.0 GAS菌株speA、speH、speI、speJ和speK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emm1.0型GAS菌株speC、speH、speJ和speK基因携带率北京与上海两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emm12.0型GAS菌株speC、speH、speI、speJ和speK基因北京与上海两地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GAS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状态因emm基因分型及地域不同存在差异。

    • 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Meta分析

      2022(1):62-7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240

      摘要 (114) HTML (295) PDF 1.25 M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BM、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Medline、EBSCO,收集建库至2021年1月4日发表的关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研究,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病例对照研究术前有吸烟史(OR=2.45,95%CI为1.93~3.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64,95%CI为1.83~3.83)、糖尿病(OR=3.06,95%CI为2.20~4.24),队列研究术前有吸烟史(OR=6.07,95%CI为1.75~21.00))、糖尿病(OR=3.26,95%CI为1.78~5.97),病例对照研究术中有喉返神经损伤(OR=2.36,95%CI为1.54~3.62)、手术时间>4 h(OR=3.09,95%CI为1.43~6.67)、手术时间>3 h(OR=1.87,95%CI为1.10~3.16)、单肺通气(OR=2.58,95%CI为1.75~3.82),队列研究术中有喉返神经损伤(OR=3.34,95%CI为2.01~5.55),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低身体质量指数、高龄和营养不良是老年食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低身体质量指数、高龄、营养不良、喉返神经损伤、单肺通气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2022(1):72-7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336

      摘要 (112) HTML (390) PDF 1000.25 K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组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科、总务处多部门参与的专案改进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及一系列的改进与干预措施,比较FMEA实施前后MDRO防控措施不达标率及MDRO医院感染发现率。 结果 MDRO防控措施不达标率由专案实施前的31.99%(111/347)降至专案实施后的6.07%(44/725),MDRO医院感染发现率由专案实施前的19.89‰(95/4 776)降至专案实施后的9.73‰(46/4 7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结合现状运用FMEA质量改进工具能有效降低ICU MDRO感染率,但因标本送检率的差异,在医院感染率方面无法进一步进行研究,后续研究将聚焦全国大样本的MDRO标本送检率。

    •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

      2022(1):80-8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537

      摘要 (114) HTML (493) PDF 843.88 K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质量。 方法 调查2018年9月—2020年8月某院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019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签订责任书、工作质量考核与反馈、知识培训、信息系统控制等,比较干预前(2018年9月—2019年8月)与干预后(2019年9月—2020年8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无菌性标本、呼吸道标本及血培养标本送检情况。 结果 共调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40 335例,干预前21 441例,干预后18 894例。干预后抗菌药物、限制级抗菌药物、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为65.20%、67.36%、99.02%,高于干预前的63.64%、64.68%、91.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无菌性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13.81%提高至干预后的15.85%,呼吸道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37.63%下降至干预后的35.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无菌性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30.43%提高至干预后的34.84%,呼吸道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45.74%下降至干预后的40.09%。两套及以上血培养标本占比由干预前的18.63%上升至干预后的2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可同时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与送检质量。

    • 环境物体表面不同采样与接种方法在不同材料表面采样结果比较

      2022(1):86-9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8280

      摘要 (158) HTML (557) PDF 877.81 K (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不同采样方法检测不同材料表面细菌污染状况的检测效能,寻找一种既符合国家规范又能简便快捷、准确反映物体表面实际微生物污染状况的采样方法。 方法 将灭菌不锈钢板与灭菌无纺布表面均匀涂布腐生葡萄球菌,自然干燥后,分别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法、棉拭子涂抹法、载体压印法、滤膜法进行物体表面采样并检测菌落总数,比较不同采样方法的差异性。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不同污染浓度下,不锈钢板和无纺布均是载体压印法检出菌落数最高,其次为滤膜法,棉拭子涂抹法检出菌落数最低。当无纺布染菌量为106 CFU/mL时,载体压印法的检测合格率(30.0%)低于棉拭子涂抹法(80.0%)、滤膜法(80.0%)及ATP生物荧光法(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TP生物荧光法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在染菌浓度为107 CFU/mL时,棉拭子涂抹法与ATP生物荧光法对无纺布表面采样检测结果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38(P=0.002),两种采样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 载体压印法对物体表面污染细菌采样菌落检出数及灵敏度高于棉拭子涂抹法、滤膜法及ATP生物荧光法,载体压印法可用于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和手表面细菌监测采样;ATP生物荧光法与棉拭子涂抹法对人工污染无纺布表面细菌载量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病例报告
    • 粪类圆线虫和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2022(1):92-9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1798

      摘要 (92) HTML (299) PDF 1012.45 K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粪类圆线虫的感染在早期症状轻,难发现,常容易漏诊和误诊,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消化道症状,经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检查时发现存在粪类圆线虫和华支睾吸虫合并感染。本文对此展开报告并文献复习,旨在加深对粪类圆线虫感染特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 综述
    • 细菌性脑膜炎概述

      2022(1):97-10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7920

      摘要 (129) HTML (495) PDF 1.02 M (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依然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感染性疾病,也是一种需要被紧急救治的疾病。早期准确诊断、及时治疗以及提前预防是有效降低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引起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流行病学、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机制以及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识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生发展及防控治疗提供参考。

    • 抗菌肽LL-37的抗菌和免疫调节机制

      2022(1):104-11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28019

      摘要 (121) HTML (1396) PDF 863.91 K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固有免疫系统是微生物入侵宿主的第一道防线,对于人类身体的生存和健康至关重要。抗菌肽是人体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LL-37是人类唯一一个Cathelicidins家族的抗菌肽,由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两亲性螺旋肽,已被证明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本文重点归纳总结LL-37的抗菌和免疫调节活性,以及细菌和真菌对其产生抗性的研究进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