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2021(8):681-68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152

      摘要 (157) HTML (675) PDF 1.41 M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为临床经验性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对某院2019年4—9月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分析,mCIM联合e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结果 8株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中5株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对临床常用头孢类及加酶抑制剂药物均表现出高水平耐药的特性。所有菌株均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7株为blaNDM-1,1株为blaIPM-4。MLST分子分型及PFGE同源性分析有6个ST序列类型,6个克隆群。ST596(3株)均为A群、ST121(1株)为C群、ST993(1株)为F群、ST91(1株)为E群、ST794(1株)为B群、ST88(1株)为D群。 结论 该院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于ICU,产金属酶blaNDM-1β-内酰胺酶是其主要耐药机制。ST596 A群阴沟肠杆菌短时间内在ICU存在局部流行,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遏制暴发流行。

    • 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临床特征

      2021(8):688-69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191

      摘要 (87) HTML (276) PDF 820.79 K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和分析福州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菌种分布及临床特征,为NTM肺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送检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培养出分枝杆菌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确诊NTM肺病患者的菌种分布及相关临床特征。 结果 共有确诊NTM肺病患者249例,NTM与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10例(4.0%)。249例NTM肺病患者中,中老年人多见,女性略多于男性。最常见的致病菌种为胞内分枝杆菌60.6%(151株),其次为鸟分枝杆菌17.7%(44株)和龟/脓肿分枝杆菌17.7%(44株)。NTM肺病常见的易感因素依次为支气管扩张70.3%(175例),既往结核病史28.5%(71例),尘肺14.5%(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1.2%(28例),肿瘤病史4.8%(12例),糖尿病4.4%(11例)等。男性更易合并COPD,女性更易合并支气管扩张。NTM肺病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胸闷痛、气促、发热等,临床症状与菌种间无相关性,但气促、咯血与性别具有相关性,男性更容易出现气促,而女性更容易出现咯血。NTM肺病的影像学表现中最多的是肺部结节,占90.8%;其次为支气管扩张和肺部空洞,分别占70.3%、62.7%。NTM肺病极易误诊为肺结核(68.3%)和支气管扩张(16.9%),治愈率低(34.6%)。 结论 NTM肺病与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非常相似,极易误诊。对既往有结核病史、支气管扩张、COPD、尘肺、糖尿病史及免疫力低下人群,肺部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结节、支气管扩张、空洞的患者,应高度警惕NTM肺病的可能,及时准确地进行菌种鉴定,指导临床治疗。

    •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评估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静脉血栓相关性

      2021(8):694-69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5972

      摘要 (80) HTML (198) PDF 798.57 K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静脉血栓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医务人员采取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前瞻性收集某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所有脑卒中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评分匹配(PSM),分析脑卒中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与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816例脑卒中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10%,通过PSM均衡混杂因素后,发现患者医院感染与静脉血栓之间具有相关性(P < 0.001),Pearson列联系数C为0.192。不同部位医院感染组间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 结论 通过PSM法均衡混杂因素后,脑卒中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静脉血栓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在患者不良预后上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因此,应加强患者术后监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 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污染微生物调查及其消毒方法

      2021(8):699-70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298

      摘要 (129) HTML (417) PDF 804.61 K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离鉴定牙科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DUWLs)中污染微生物,通过优势菌对不同消毒剂的抗性评价现行消毒与感染控制措施。 方法 选取某三甲专科口腔医院DUWL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菌落计数法对使用中的DUWLs进行微生物培养计数,采用质谱分析仪分离鉴定优势菌,通过最低抑菌浓度试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试验(MBC)评价优势菌对不同消毒剂的抗性,通过悬液定量杀菌法比较产黏液分枝杆菌与标准菌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的抗力。 结果 24台DUWLs的48个水标本菌落检出率100.00%,平均菌落数为(2.25±1.43)×105 CFU/mL,并分离出9种污染微生物,优势菌为产黏液分枝杆菌(35.72%),其次为真菌(21.43%)。分离的产黏液分枝杆菌对醋酸氯己定、次氯酸钠、过氧乙酸、过氧化氢4种常用消毒剂的MIC分别为1.5、500、5、100 mg/L,MBC分别为3、500、10、200 mg/L,对次氯酸钠的抗力接近标准菌株;0.5%醋酸氯己定在30 min内无法有效杀灭分离的产黏液分枝杆菌和标准菌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0.1%次氯酸钠、3%过氧化氢及0.1%过氧乙酸在30 min内均可有效杀灭分离的产黏液分枝杆菌和标准菌株龟分枝杆菌脓肿亚种。 结论 对含氯消毒剂抗力更强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已取代铜绿假单胞菌与军团菌成为本研究所选医院DUWLs中优势菌群,DUWLs的消毒应选择合适的消毒剂种类、浓度,以及有效的作用时间和使用频率。

    • 多重耐药菌感染信息化透明监管干预模式的效果

      2021(8):704-71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437

      摘要 (150) HTML (291) PDF 823.19 K (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化手段透明监管干预模式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9年1—12月某医院46 873例住院患者设为干预前组,2020年1—12月的45 217例住院患者为干预后组。干预组对每日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检出MDRO菌株的患者实施透明监管,借助信息化手段透明公开MDRO感染率、检出率,手卫生及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ATP检测合格率,MDRO核心防控措施落实率,比较透明监管干预前后的效果。 结果 信息化透明监管干预后,MDRO感染率由0.96%降至0.51%(P < 0.001),MDRO检出率由56.04%降至40.79%(P < 0.001),手卫生依从率由53.31%提高至70.25%(P < 0.001);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合格率由51.89%提高至91.76%(P < 0.001);干预后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菌送检率呈逐渐升高趋势(P < 0.001),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 < 0.05)。 结论 借助基于信息化实时监控系统及时预警MDRO感染病例,加强透明监管MDRO核心防控措施落实及使用信息化平台促进特殊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过程控制,可以有效降低MDRO医院交叉感染,从而减少MDRO感染的暴发。

    • 三种灭菌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成本与安全性

      2021(8):711-71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121

      摘要 (174) HTML (339) PDF 796.46 K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压力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成本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0年11—12月灭菌的腹腔镜器械90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洗、干燥、包装后的腹腔镜分别选择上述3种灭菌方法进行灭菌,每组各30套。监测灭菌效果,分析3种灭菌方法的时间、经济成本,并比较其灭菌安全性。 结果 3组器械灭菌效果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0%,光学视管成像质量均为100.00%。压力蒸汽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环氧乙烷灭菌平均每组腹腔镜灭菌时间分别为3、21.7、320 min;每套腹腔镜灭菌设备与维护成本分别为:1.32、23.74、100.46元/套;每套腹腔镜灭菌所需耗材成本分别为15.60、116.67、106.67元/套;所需人力成本分别为1.55、11.17、164.96元/套。3种灭菌方法平均每套腹腔镜灭菌所需总成本分别为18.47、151.58、372.09元/套。压力蒸汽灭菌法无消毒剂残留,医护人员无不良反应;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和环氧乙烷灭菌法有消毒剂残留,对医护人员眼睛、呼吸道、皮肤有刺激。 结论 压力蒸汽灭菌法较其他两种方法在时间和成本、安全性方面都有明显优势,适合于耐热、耐湿的腹腔镜器械灭菌。

    • 基于point-of-care理念的手卫生设施设置现状调查

      2021(8):716-71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434

      摘要 (117) HTML (292) PDF 789.25 K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point-of-care(POC)理念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手卫生设施的设置现状。 方法 采用横断面方法调查该院各诊疗区域主要供医务人员使用的手卫生设施种类、数量、位置、设施完备程度,以及速干手消毒剂的消耗量。 结果 调查102个区域,1 165间诊疗用房,手卫生设施配置率为96.48%,洗手池完备率为91.37%%,不同区域完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0.53%的速干手消毒剂设置符合POC理念,59.51%的普通病区病室速干手消毒剂设置符合POC理念,速干手消毒剂设置符合POC理念比例高的科室手消毒剂消耗量相对较高。 结论 手卫生设施的设置和改进应强化POC理念,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初步探讨

      2021(8):720-72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138

      摘要 (112) HTML (290) PDF 865.16 K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2017年收治的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采取改良脑室外引流术,脑室段穿刺后连接直线型连接器、腹腔段分流管从腹部皮下切口穿出,并持续脑脊液引流净化,待病情稳定后去除脑脊液引流装置或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及GOS预后评分。 结果 共收治1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患者,年龄19~64岁。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Evan’s指数、GCS评分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1例炎症控制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余14例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GOS分级,恢复良好(4~5分)13例(86.7%),恢复较差(3分)2例(13.3%)。引流时间59~335 d,平均173.3 d。引流期间无颅内感染及分流管堵塞并发症。出院随访2~5年,平均4.5年,1例因分流管脑室段置于透明隔间隙导致脑室再次扩张,经透明隔造瘘并再次分流后治愈,余病例无并发症。 结论 改良脑室外引流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最终分流成功率,尤其适用于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并难治性脑积水经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

    • 基于DRG的医院感染患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2021(8):725-72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438

      摘要 (118) HTML (348) PDF 799.19 K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疾病诊断相关组(DRG)比较分析医院感染患者的经济负担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支持。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某院2018—2020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的住院日数及医疗费用,并与DRG同组患者的住院日数及费用等进行比较。 结果 2018—2020年医院感染病例数分别为694、1 102、819例次,同期DRG分组病例数分别为72 707、92 837、59 398例次;各年份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均高于DRG同组患者(31.07 d VS 13.05 d,65.98 d VS 47.51 d,35.38 d VS 13.4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各年份医院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均高于DRG同组患者(12.29万元VS 3.84万元,17.18万元VS 4.12万元,15.75万元VS 4.43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从感染部位来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平均住院费用最高,2018—2020年各年份分别为22.57、35.88、26.80万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三年平均住院日数为102.00 d、住院费用为28.42万元,较之DRG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数及费用分别增加88.78 d、24.27万元。 结论 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将显著增加患者的直接经济负担,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减轻医院感染经济负担的重中之重,在DRG支付方式下,做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势在必行。

    • 儿内科疑似轮状病毒感染暴发的调查与预防策略

      2021(8):730-73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432

      摘要 (118) HTML (277) PDF 887.50 K (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一起疑似轮状病毒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21年3月26日—4月5日某三级医院发现的6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进行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其发生的主要环节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结果 2021年3月26日—4月5日入住儿内科>48 h的患者共59例,6例患者感染轮状病毒,罹患率为10.17%。6例患儿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1.61±1.21)岁;患儿入院时间集中在3月19—30日,均在入院第5~7天检出轮状病毒,6例患儿分别为同一责任护理组,且22、23、25床为同一病室。对6例患儿住院期间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及患儿陪护人员的手进行轮状病毒筛查,共采样22份,结果阴性20份,弱阳性2份(床头柜和床栏),检出率9.09%。该事件共持续11 d,自4月5日采取控制措施后未发现相关病例。 结论 此次事件是发生在儿内科的一起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过采取加强患者及陪护管理,固定医护治疗人员,加强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重视保洁流程等多项措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

    • 某教学医院新建综合ICU连续三年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其危险因素

      2021(8):735-74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575

      摘要 (116) HTML (238) PDF 822.99 K (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新建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7—2019年入住某医院新建综合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 结果 共监测1 13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0例(174例次),医院感染率10.59%,例次感染率15.36%;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11.95‰,例次日发病率17.32‰,根据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日发病率为3.65‰,调整例次日发病率为5.30‰。呼吸机、导尿管和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分别为44.25%、85.19%、52.19%,呼吸机相关肺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2.37‰、0.35‰、6.1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4.94%),其次为血液(21.27%)和泌尿道(3.45%)。ICU住院日数≥14 d(OR=0.122,95%CI:0.036~0.414,P=0.001)、输血(OR=0.233,95%CI:0.104~0.522,P < 0.001)、APECHE Ⅱ评分≥20分(OR=0.358,95%CI:0.175~0.733,P=0.005)和气管切开(OR=0.158,95%CI:0.066~0.374,P < 0.001)是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ICU医院感染患者病死率(37.50%)高于非医院感染患者(2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4,P=0.031)。120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14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58.50%)为主,居前5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19.05%)、白念珠菌(17.69%)、铜绿假单胞菌(15.65%)、金黄色葡萄球菌(10.89%)和鲍曼不动杆菌(占6.80%)。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14.29%、65.2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81.25%。 结论 新建综合ICU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较高,尤其是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检出主要病原菌耐药严重,应根据相关感染特点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新冠肺炎疫情下跨区域医疗人力资源的应急调度研究

      2021(8):742-74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633

      摘要 (110) HTML (210) PDF 857.24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重大传染病流行事件下跨区域医疗人力资源应急调度管理模式,为医疗资源应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单案例研究法,选取湖南省应急调度医疗人力资源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典型案例,描述分析援助武汉市、黄冈市,以及湖南省内市州的人力配置与队伍组建模式。 结果 湖南省共统筹安排14批次医疗队支援武汉市(461人)和黄冈市(619人),同时组建2个梯队共计225人的专家队伍指导省内医疗救治,跨区域医疗人力资源快速重组和再分配过程分为快速响应期、抗疫僵持期、抗疫决胜期、巩固恢复期四个阶段。湖南省13个市州共计94所卫生机构接受了统一调度,包括医疗机构86所(占比91.49%)、疾控中心8所(8.51%);医疗机构以公立医院为主(占比96.51%);援助武汉市和黄冈市的医疗人力资源以护士居多,占比分别为71.15%和66.56%,医疗队人员职称从初级到高级呈现"金字塔"结构;援助省内市州的以医生为主,占比为80.00%,绝大多数人员为高级职称,副高及以上职称占90.22%。根据区域医疗需求的不同,湖南省应急医疗队伍主要有7种类型以及托管和指导两类运行模式。 结论 湖南省跨区域医疗人力资源应急调度具有响应快速及时、资源投入充分、需求精准把握的特点,建议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应急医疗队伍分级分类体系、应急人力资源储备体系、应急指挥调度体系。

    •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2021(8):748-75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433

      摘要 (176) HTML (356) PDF 884.17 K (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 2014年12月采用自制手卫生调查表对某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日常督导问题制定集束化干预措施,并于2015年1月起持续采取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落实措施,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为干预后阶段,比较2014年1—12月与干预后阶段手卫生相关指标及医院感染发病率。 结果 2014年12月共发放问卷2 513份,有效回收1 806份,其中调查医生507名,占28.07%,护士1 185名,占65.61%。PDCA循环持续改进后,2020年手卫生设施完善率、依从率、正确率、知晓率分别为99.36%、86.87%、86.55%、96.24%,高于2014年的41.19%、49.90%、13.46%、6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2014—2020年手卫生依从率(β=6.248,P < 0.001)、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β=1.182,P=0.013)和擦手纸(β=0.508,P < 0.001)床日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β=-0.326,P < 0.001)则逐年下降;手卫生依从率、快速手消毒剂+洗手液、擦手纸床日消耗量分别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77、-0.793、-0.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应用持续PDCA循环法落实集束化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HIV阴性儿童马尔尼菲篮状菌病2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021(8):754-75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705

      摘要 (95) HTML (173) PDF 956.47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儿童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患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 分析某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HIV阴性TSM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资料、存在的基础疾病,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TSM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 结果 2例HIV阴性TSM患儿中病例1以右下肢肿块为首发症状,1个月余后才出现发热及咳嗽,误诊为结核感染;病例2以发热、三系减少及肝脾、淋巴结大等表现起病。病例1行基因检测为STAT1基因突变,病例2有反复灰指甲及口腔溃疡病史,均行血、骨髓培养及淋巴结活检确诊。病例1先后予以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滴注,伊曲康唑口服维持治疗,共治疗1年后停药;病例2一直予以伏立康唑治疗(先静脉滴注后口服),共7个月后停药,均无复发。 结论 TSM可发生在HIV阴性儿童,且可存在STAT1基因突变。对于治疗效果差的患儿,应尽早行培养或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并积极查找TSM可能存在的基础疾病,以到达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的目的。

    •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8):759-76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074

      摘要 (120) HTML (297) PDF 793.97 K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 利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问卷,对135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消毒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三级医院医院管理人员消毒知-信-行(KAP)知识维度得分(11.12±2.09)、行为维度得分(10.58±1.96)和总分(25.35±3.83)高于二级医院[分别为(10.00±1.47)、(9.34±1.64)、(23.61±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不同级别医院在KAP态度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40~49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KAP得分最高(26.33±3.04);学历越高者KAP得分越高;主任护师或副主任护师KAP得分(26.90±2.71)高于其他职称人群;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KAP得分(27.61±2.52)高于兼职人员;工作年限在5~10年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KAP得分(26.47±2.63)较高(均P < 0.05)。 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消毒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尤其是二级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消毒知识的培训。有必要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综述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异质性耐药的研究进展

      2021(8):763-76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348

      摘要 (133) HTML (273) PDF 817.96 K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异质性耐药指同一克隆菌株中同时存在对某种抗菌药物耐药及敏感亚群的现象。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常用药物,随着其使用增加,碳青霉烯类异质性耐药铜绿假单胞菌(CHPA)的检出率日益增高。但是,至今没有标准、高效、低成本的CHPA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常导致CHPA漏检和临床治疗失败。本文对异质性耐药的定义、检测方法、CHPA的耐药机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CHPA感染提供参考。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2021(8):769-77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951

      摘要 (84) HTML (213) PDF 828.82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高,预后较差。感染部位主要为血液、呼吸系统、皮肤软组织及中枢神经系统;致病菌多为新型隐球菌、白念珠菌、烟曲霉菌等。SLE患者发生IFI的危险因素十分复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SLE活动性评分高是较明确的危险因素。SLE患者真菌感染的相关生物学检测指标新进展较少,包括白念珠菌芽管抗体、隐球菌抗原检测、聚合酶链式反应、病原体宏基因组检测等。相关指标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以及应用于临床的可操作性均需进一步的探索和临床实践。应从SLE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生物学指标,并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用药情况等综合分析,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