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0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感染控制与抗菌药物管理齐头并进有效遏制细菌耐药

      2021(7):583-58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198

      摘要 (124) HTML (681) PDF 894.32 K (3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细菌耐药(AMR)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全球各国积极行动,采取系统性措施遏制细菌耐药。此文从耐药细菌发生过程、危险因素和控制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表明AMR的发生和传播与抗菌药物使用、感染控制息息相关,提示控制AMR必须同时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感染控制,两者相互协同才能取得成功。

    • 论著
    • 接种灭活疫苗后的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

      2021(7):586-59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352

      摘要 (113) HTML (7700) PDF 810.97 K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接种/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境外输入性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4日—4月1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接种灭活疫苗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接种疫苗组),及同期来自相同输入国家的未接种新冠疫苗的确诊COVID-19患者(未接种疫苗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血液检查结果及抗体、胸部影像学、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分析总结接种灭活疫苗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 接种疫苗组、未接种疫苗组分别纳入38例患者,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7.14±8.86)岁、(39.21±7.66)岁;男性58例,女性18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除了未接种疫苗组患者出现咽喉不适比率高于接种疫苗组(34.21% VS 13.16%,P < 0.05),其余临床症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白细胞、淋巴细胞、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氧合指标、D-二聚体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程中出现炎症指标升高的比例、T淋巴细胞CD4+、CD8+下降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前2周内,接种疫苗组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G阳性比例均高于未接种疫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肺部影像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接种灭活新冠疫苗(Vero细胞)后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以青中年男性为主,临床分型以核酸检测阳性及普通型患者居多,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预后良好。接种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较未接种疫苗的患者,在病程早期(1周内)即迅速产生IgG抗体,但核酸转阴时间较长。

    • 550例COVID-19患者血清IgM和IgG检测结果分析

      2021(7):592-59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230

      摘要 (73) HTML (746) PDF 888.11 K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血清抗体IgM和IgG水平,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2月27日—3月5日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法检测COVID-19确诊住院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统计分析不同病程(< 7 d、7~14 d、>14 d)、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 18岁、18~岁、41~岁、>65岁)患者抗体检测阳性率及抗体水平的差异。 结果 550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男性253例,女性297例,中位年龄为61(50,69)岁。IgM和/或IgG抗体总体阳性率为92.00%,IgG总体阳性率为91.45%,IgM总体阳性率为76.18%。IgM或IgG阳性率随疾病进程逐渐升高,阳性率从早期的31.25%上升至94.82%。病程超过14 d后IgG抗体阳性率高于IgM抗体阳性率(χ2=49.697,P < 0.001)。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9,P=0.002),以41~及>65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不同性别组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P=0.094)。IgM在发病后1~2周内产生,2~3周内达到峰值,4周以后逐渐降低到正常水平;而IgG在发病后1周左右开始产生,3周左右达到峰值,50 d仍持续保持稳定水平。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组患者抗体IgM和I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IgM或IgG在病程早期的阳性率相对较低,随疾病进程逐渐升高,但抗体水平未呈现出年龄和性别的差异,抗体检测能辅助COVID-19患者的诊断。

    •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单中心研究

      2021(7):597-60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118

      摘要 (84) HTML (348) PDF 1005.51 K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某院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情况,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耐药基因遗传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感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分离的雷氏普罗威登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3株耐碳青霉烯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挖掘其遗传特征。 结果 共分离雷氏普罗威登斯菌25株,其中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株10株,占40.00%。神经外科检出最多(7株,占28.00%),标本来源以尿为主(13株,52.00%)。25株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药,耐药率为100.00%。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6.00%、40.00%、28.00%。3株耐碳青霉烯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显示均携带β-内酰胺类(blaNDM-1blaOXA-10blaTEM-1B)、大环内酯类[mphA)、mphE)、msrE)]、甲氧苄啶(dfrA1)、氨基糖苷类[aadA1、aadA5、aph(3″)-Ibaph(4)-Iaacc(6')-Ib3、aadB]、磺胺类(sul1)和氯霉素类(catB8)6类耐药基因型,所携带耐药基因型blaNDM-1blaOXA-10的遗传结构分别为:IS30-blaNDM-1-bleMBL-trpF-dsbC-orf-groES-groEL-IS91、aac(6’)-Ib3-dfrA1-aadA1-blaOXA-10-catB8-aadB结论 雷氏普罗威登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携带耐药基因种类多,应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减少耐药菌株的传播。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全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2021(7):602-60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934

      摘要 (87) HTML (455) PDF 844.69 K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SSI提供策略。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2014年1月—2019年12月湖北省某肿瘤医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全切术后SSI情况及检出病原菌,并进行其SSI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9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发生SSI 94例,SSI发病率为9.61%,其中表浅切口感染14例(1.43%),器官腔隙感染80例(8.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低蛋白血症[OR=2.3,95%CI(1.3~4.1)]、手术时长超3 h[OR=3.4,95%CI(1.0~10.9)]的患者术后发生SSI的风险增加,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子宫全切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感染部位检出病原菌59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62.71%,37株)。 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子宫全切术后SSI发病率较高,术前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

    •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髋关节术后肺炎危险因素

      2021(7):607-61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194

      摘要 (83) HTML (545) PDF 875.69 K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手术患者术后肺炎(POP)的危险因素,评价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在回顾性资料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某院骨关节科自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共1 141例髋关节手术患者的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PS)对髋关节术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 141例髋关节手术患者出现POP共102例,发生率为8.94%.PSM前,骨折患者和未骨折患者PO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前,骨折患者和未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麻醉方式、谵妄痴呆、ASA分级、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病的8个协变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PSM后,以上8个协变量在两组间分布都达到均衡(均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史、骨折是髋关节手术患者发生POP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与全身麻醉比较,椎管内麻醉是髋关节手术患者发生POP的独立保护因素(P < 0.05)。 结论 PSM法能有效降低观察性研究组间的混杂偏倚。骨折是引起髋关节手术患者POP的危险因素之一。

    • 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1(7):614-61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773

      摘要 (97) HTML (464) PDF 896.46 K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肝切除术后感染的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施行肝癌外科切除术的患者。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感染情况等。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利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另选取2020年1—6月肝癌外科切除术患者100例建立验证组,对建模组数据进行验证。 结果 共纳入患者310例,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45例,医院感染率为14.5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15例(占33.33%),肝周围感染12例(占26.67%),其他远处部位感染18例(占40.00%)。血清清蛋白(ALB) < 35 g/L、手术时间>240 min、输血量>1 000 mL、引流时间>7 d、ASA评分>Ⅱ级是肝癌患者外科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灵敏度为0.889,特异度为0.766,Youden指数为0.655。 结论 该模型对肝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医务人员预防高危人群发生感染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毒力基因检测

      2021(7):619-62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192

      摘要 (99) HTML (648) PDF 872.02 K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34例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KPLA组和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NKPLA)组。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黏液丝试验确定肺炎克雷伯菌的高黏液表型,采用PCR法进行耐药基因、荚膜血清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4例细菌性肝脓肿中有22例为KPLA。KPLA组患者多有基础疾病糖尿病,而NKPLA组患者则多有基础疾病胆道疾病或恶性肿瘤。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仅2株(9.1%)同时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22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2种ESBLs耐药基因,分别是blaTEM(36.4%)、blaCTX-M-1(27.3%)。本研究中22株肺炎克雷伯菌均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检出高毒力荚膜血清型5种,以K1型为主,占68.2%。22株肺炎克雷伯菌均携带毒力基因rmpA、iucA、iroB、iutA。 结论 KPLA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有糖尿病基础疾病,其菌株均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以K1血清型为主,并携带了大量的毒力基因,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但可携带耐药基因,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 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1(7):626-63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078

      摘要 (71) HTML (311) PDF 995.92 K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术后颅内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8年12月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行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n=324),依据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治疗过程等差异。 结果 324例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2例,感染率为9.87%。颅内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株(47.37%),革兰阳性菌8株(42.10%),真菌2株(10.53%)。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颅内出血量、术前备皮距手术时间、手术地点、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溶凝治疗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8项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预防颅内感染的保护性因素,而颅内出血量、术前备皮距手术时间、手术持续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3D打印辅助微创治疗HICH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围手术期重要环节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预防颅内感染的关键。

    • 采取综合策略防控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1(7):632-63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381

      摘要 (67) HTML (252) PDF 783.87 K (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综合防控策略对乳腺手术部位感染(SSI)防控的效果。 方法 某院2007年12月—2008年6月、2008年7月—2019年11月乳腺手术患者分别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目标性监测方法,对两个时段共发生的4次SSI发生率升高原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包括控制新辅助化学治疗带来的影响、关注引流管维护、完善手术操作以缩短引流时间、高年资医生专项关注并改善引流方式等。 结果 2007年12月—2019年12月共监测乳腺手术4 951例,手术部位感染81例,感染率为1.64%。根据每个时期的感染特点,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SSI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每次感染率增高时期的SSI发生率(9.09%、5.39%、3.59%、1.90%)逐次呈线性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P=0.004)。 结论 根据不同时期的感染特点深入探索防控措施,找准关键点,可有效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 儿童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血清型和耐药性

      2021(7):636-64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010

      摘要 (74) HTML (320) PDF 815.50 K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某医院住院患儿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以及菌株的血清型和耐药性,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寻找防治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明确诊断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肺炎链球菌的药敏结果、血清型,以及疫苗对其血清型覆盖情况。 结果 74例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患儿主要为幼儿期患儿(55.4%),感染部位主要以单部位血液为主(44.6%)。74株肺炎链球菌,其中22株分离自脑脊液标本,分为13种血清型,常见的血清型为19F、19A、14和23F。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检出率为56.7%(42株),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不同血清型菌株的耐药率有明显差异,血清型19F和19A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高于其他血清型。肺炎链球菌疫苗对肺炎链球菌的覆盖率:PCV7为63.5%,PCV13为97.3%。 结论 该医院住院患儿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血清型以19F、19A、14、23A为主,PCV13对这些血清型覆盖率高,可通过接种疫苗减少侵袭性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发生。流行率高的血清型往往表现出更高的耐药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2017—2019年贵阳市吸毒人群HCV感染相关因素及HIV、梅毒感染状况

      2021(7):643-64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782

      摘要 (88) HTML (323) PDF 802.73 K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贵阳市哨点吸毒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HC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预防控制吸毒人群感染HCV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贵阳市2017—2019年吸毒哨点监测的吸毒人群,每年前往不同的戒毒场所,以4—7月为监测期,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梅毒及HCV抗体检测。比较分析不同因素间HCV感染率。 结果 2017—2019年共调查1 186例吸毒者,各年份HIV感染率分别为0.8%、0.2%及0.5%,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1%、8.9%及9.3%,HCV感染率分别为40.9%、46.4%及46.3%。年龄≥25岁(OR=3.334~5.963)、女性(OR=1.487)、共用注射器具(OR=8.107)、最近一个月注射毒品(OR=6.300)及梅毒抗体阳性(OR=1.514)是吸毒人群感染HCV的危险因素。 结论 近年来贵阳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HCV感染率较高,流行形势严峻,应针对吸毒人群HCV的相关影响因素加强综合防治。

    • 糖尿病足感染局部特征与患者全身感染指标的相关性

      2021(7):649-65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644

      摘要 (68) HTML (240) PDF 800.38 K (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局部特征(感染广度、感染深度、血供情况)与患者全身感染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某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内分泌科单侧、未经抗感染治疗的DFI患者,采集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作为全身感染指标,感染广度分为仅足趾累及、仅足体累及、足趾+跖趾关节累及、足趾+跖趾关节+足体累及,感染深度分为浅层感染(仅累及皮肤、皮下组织)、中层感染(累及肌肉、肌腱)、深层感染(累及骨、关节),血供情况根据患侧踝肱指数(ABI)分为正常(ABI≥0.9)、轻度缺血(0.4≤ABI<0.9)、重度缺血(ABI<0.4),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及组间比较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DFI不同感染广度的患者WBC、N、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比较提示在感染广泛累及或十分局限时感染广度与患者WBC、N、CRP正相关。不同感染深度的患者WBC、N、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10、0.003),组间比较提示感染深度与患者WBC、N、CRP正相关。DFI不同血供情况的患者WBC、N、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3、0.001),组间多重比较提示糖尿病足缺血程度与患者WBC、N、CRP负相关。 结论 DFI不同感染局部特征对患者全身感染指标有重要影响。糖尿病足的感染广度、感染深度与患者全身感染指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缺血有负相关性。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转运药箱清洁消毒方法及效果研究

      2021(7):654-65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199

      摘要 (76) HTML (349) PDF 848.74 K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转运药箱的清洁消毒方法及效果维持时间进行研究,以保证患者的成品输液安全。 方法 选取某院正常使用中的转运药箱64个,采用医用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后,分别于0、12、24、36、48 h进行目视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清洁消毒0 h后,目测法和微生物检测法检测结果合格率均为100%。清洁消毒24 h内,转运药箱基本无药液残留及肉眼可见污物,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在95%以上,未检测出致病菌,维持效果较好。而随着时间延长,至48 h时,目测法和微生物检测法检测结果合格率均显著下降,染菌率>50%,并在转运药箱的把手处检测出大肠埃希菌。药箱把手(57.50%)和箱外侧面(42.50%)的染菌率高于药箱内侧(18.75%),药箱染菌率位于前三的科室为新生儿科(46.30%)、产科(43.48%)、儿科(39.13%)。 结论 每24 h对PIVAS转运药箱采用医用消毒湿巾清洁消毒,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对成品输液量较多,药箱使用频繁的临床科室,如新生儿科、产科、儿科,可适当增加转运药箱的清洁消毒频次,并需重点关注转运药箱接触频繁部位,如药箱把手处的清洁消毒。

    • 追踪方法学在血液透析用水微生物污染事件调查中的应用

      2021(7):659-66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822

      摘要 (75) HTML (350) PDF 948.46 K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追踪方法学在血液透析用水微生物污染事件调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运用追踪方法学对血液透析用水微生物监测不合格的事件进行现场追踪,收集相关资料,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根源问题,并从中进行专项改善,完善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保障血液透析安全。 结果 实施系统追踪前采集血液透析液及相关标本125份,合格80份,合格率为64.0%。进行全面消毒整改后,又对透析用水连续监测采样持续半年,采样125份,合格116份,合格率为92.8%。改善前后血液透析液及相关标本检测结果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追踪方法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可用于透析用水微生物污染的不良事件调查及质量持续改进,可在医院感染管理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 泊沙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鼻-眼-脑型毛霉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2021(7):663-66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900

      摘要 (73) HTML (506) PDF 1.32 M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鼻-眼-脑型毛霉菌感染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泊沙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成功治疗脑毛霉菌病报道较少。本文对某院1例使用泊沙康唑联合静脉滴注、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成功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鼻-眼-脑型毛霉菌病的病例进行报告及文献复习。

    • 综述
    • COVID-19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治疗

      2021(7):668-67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041

      摘要 (87) HTML (358) PDF 796.63 K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暴发以来,截至2020年9月8日全球确诊人数已超过2 700万。虽然本国的疫情控制已取得初步胜利,但仍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同时,由于世界各国抗疫模式不同、医疗资源短缺等因素,部分国家仍处于疫情扩散的高峰,大量患者仍需加强救治。COVID-19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损伤,可伴有消化系统症状,甚至部分病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同时,营养支持在COVID-19患者的预防、治疗各阶段都发挥重要作用,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案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必要条件。因此,了解并关注COVID-19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给予良好的营养支持方案,对COVID-19患者的治疗十分必要。本文就已知的COVID-19相关消化道症状及营养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现状与展望

      2021(7):673-68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1194

      摘要 (104) HTML (851) PDF 839.35 K (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发展,为应对这一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多种技术路线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冠疫苗)被投入紧急使用。本文介绍了新冠疫苗技术路线,并就新冠疫苗应对多种突变毒株的效力和在高危人群中的使用进行了梳理,发现现有疫苗对突变毒株效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应关注突变毒株的影响。现有疫苗对高龄,孕妇等高风险人群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应尽快开展针对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的相关研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