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标准·规范·指南
    • 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2021年版)

      2021(6):487-49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197

      摘要 (69) HTML (3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预防丙型肝炎病毒(HCV)的疫苗,但直接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治愈95%以上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加强HCV感染者的筛查,针对确诊HCV感染者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是消除传染源,阻断HCV传播的有效措施。本指南在2012年版《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基础上进行修订和更新,主要内容包括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及医院感染现状,HC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等,为预防和控制丙型病毒性肝炎医院感染提供帮助。

    • >论著
    •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21(6):537-54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548

      摘要 (31) HTML (15)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20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采用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项研究,样本量2 7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93,95%CI(1.24~3.00),P=0.003]、糖尿病[OR=2.83,95%CI(2.34~3.44),P < 0.001]、手术时间[OR=3.22,95%CI(1.39~7.44),P=0.006]、术前使用抗菌药物[OR=2.14,95%CI(1.12~4.12),P=0.022]、术前行导尿术[OR=4.06,95%CI(2.81~5.85),P < 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OR=4.08,95%CI(3.34~4.99),P < 0.001]、术者初学经验[OR=2.17,95%CI(1.69~2.77),P < 0.001]、一般常规护理干预[OR=2.66,95%CI(1.31~5.42),P=0.007]、尿液密闭引流系统断开[OR=24.17,95%CI(8.28~70.62),P < 0.001]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术前评估,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医生应提高技术水平,注意把控手术时间;术后护理人员应重视导尿管留置的适应证,做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预防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 构建预测剖宫产后产褥感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2021(6):544-54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8172

      摘要 (9) HTML (42)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基于单中心数据构建预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 结果 妊娠期生殖道炎性感染(OR=3.457,95%CI:1.205~9.917)、妊娠期糖尿病(OR=4.901,95%CI:1.247~19.259)、胎膜早破(OR=8.513,95%CI:3.041~23.830)、产后阴道反复出血(OR=10.000,95%CI:3.404~29.373)、血红蛋白 < 90 g/L(OR=4.657,95%CI:1.689~12.840)及清蛋白 < 40 g/L(OR=5.163,95%CI:2.062~12.926)是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均较好,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C指数分别为0.774(95%CI:0.739~0.809)、0.765(95%CI:0.734~0.796),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结论 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此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可为临床筛查高风险孕妇和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参考。

    • 多学科协作在儿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2021(6):550-55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7809

      摘要 (9) HTML (16)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MDT)管理在儿童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省三级甲等儿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微生物培养分离出MDRO的患儿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干预前采用常规MDRO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实施MDT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儿各项防控措施依从率、MDRO检出率、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MDRO感染科室分布及感染构成比。 结果 实施MDT管理后,医生开具隔离医嘱、病历夹及患者一览表贴接触隔离标识、床头悬挂隔离标识、床旁速干手消毒剂配置、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医疗废物正确处置、可复用医疗器械专用、医务人员知晓MDRO患儿、消毒剂正确配置、转科通知相关部门、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的依从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MDRO总检出率由22.09%下降至16.50%,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检出率分别由19.25%、10.38%、27.42%、36.39%、15.37%下降至15.29%、6.01%、23.64%、21.99%、1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施MDT管理前后均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实施MDT管理前后MDRO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0.19%下降至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P=0.028)。 结论 实施MDT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执行率,有效减少儿童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VAP危险因素

      2021(6):557-56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776

      摘要 (6) HTML (19)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2019年1—12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发生VAP的患者为VAP组,非VAP组以1∶3进行匹配,分析VAP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19年1—12月共收治161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发生VAP 28例次,例次感染率17.39%。呼吸机使用总日数734 d,VAP日感染率38.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患者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奥美拉唑使用日数、血肌酐值均高于非V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VAP组患者术后重度低氧血症、术后肾衰竭比率均高于非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重度低氧血症、血肌酐水平、使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是VAP的独立危险因素。血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以及体温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60、0.73、0.77、0.70,血白细胞、降钙素原和体温升高可辅助诊断VAP发生。VAP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3株),其中22株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结论 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术后重度低氧血症、减少术后肾衰竭可降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VAP的发生率。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以及体温可早期辅助诊断VAP。

    • 基于三级网络网底管理模式的医院感染监控队伍管理体系构建与效果评价

      2021(6):562-56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193

      摘要 (13) HTML (21)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网底管理模式下医院感染监控医生、护士队伍建设及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 采取科室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方式选拔出医院感染监控医生与护士,通过明确职责、构建系统化培训、量化履职考核标准,以及月度200元专项津贴、职称晋升优先等激励待遇强化监控人员队伍的管理,比较2014—2018年医院感染监控队伍建立前后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指标情况,评价成效。 结果 全院设立医院感染监控医生54名,护士64名。随着管理的不断深入和精细化,监控医护人员得分显著提高,全院医院感染发生率由设立前的2.41%下降至1.17%,医院感染漏报率由20.67%下降至8.40%,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由0.27%下降至0.12%,手卫生依从率由38.70%提高至58.25%,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41.18%提高至74.08%,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分别由10.47‰、3.11‰下降至2.42‰、1.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基于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网底组织实施创新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感染监控医生与护士的积极性,对于带动全院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重症监护病房高频接触表面环境清洁卫生质量评价方法探讨

      2021(6):568-57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209

      摘要 (10) HTML (24)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法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高频接触表面环境清洁卫生质量的准确性。 方法 选取某院综合ICU和呼吸科ICU,采用荧光标记法和微生物法自2017年第3季度—2019年第2季度每季度最后一个月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进行监测与采样,比较同时间段两种方法的监测合格率。 结果 2017年第3季度—2019年第2季度共进行8次监测,结果显示荧光标记清除合格率呼吸科ICU为41.62%,综合ICU为71.45%。微生物法检测合格率呼吸科ICU为45.58%,综合ICU为45.18%。呼吸科ICU荧光标记法合格率随时间逐渐增高,2017年第3季度最低,比微生物法低28.42%,2019年第1季度最高,比微生物法高24.90%;综合ICU荧光标记法合格率均高于微生物法,两种方法合格率差值为2.86%~44.66%。 结论 荧光标记法可以作为环境卫生清洁质量的评估标准,但需结合微生物法监测才能做到更准确,更有意义。

    • >综述
    • 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循证研究进展

      2021(6):573-57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508

      摘要 (19) HTML (2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动脉留置导管常应用于重症医学科及心胸外科,作为监测患者有创血压及采集动脉血气的通道。尽管动脉留置导管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特点,但不良操作或维护不到位也易引发相关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本文讨论由动脉导管引起的相关血流感染,从循证的角度总结不同因素对动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以期为开展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 空气消毒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2021(6):577-58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16640

      摘要 (14) HTML (18)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发再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不断发生和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2019冠状病毒病(COVID-2019)、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同时还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空气消毒对于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暴发期间。此文梳理防控呼吸道传染病时空气消毒的必要性和常用消毒方法及其效果,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以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因空气消毒不当导致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