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19(4):297-30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439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血常规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11—23日某定点隔离酒店内738例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医学观察人员,采集其鼻咽拭子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集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观察至隔离期结束。结果 738例医学观察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9.49%),阴性664例(89.97%),可疑4例(0.54%),其中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2例,可疑28例,阴性658例;对28例结果可疑者隔日重新采样检测,18例阳性,6例阴性,4例仍可疑(二次采样后观察期结束转至指定隔离观察点)。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及可疑医学观察人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均正常,仅2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在第一个14 d观察期内,738例医学观察人员40例(5.42%)发病,其中70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42.86%(30例)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临床症状;664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1.51%(10例)出现症状。所有确诊病例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治疗;第一个观察期结束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未转阴者、结果仍可疑者送至指定隔离点继续观察。继续观察期中4.54%(2/44)出现症状被确诊,随即转至定点医院治疗;余下观察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全部转阴。整个集中隔离期发病率为5.69%(42/738)。结论 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中,潜伏期感染者所占比例较高,亦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应尽早识别、诊断。
•2020, 19(4):301-30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38
摘要:
2019年底,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引发大众对空调系统可能造成病毒交叉扩散的恐慌。市面上各类空调系统种类繁多,名称各异,涉及的空气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梳理室内场所使用的主要空调类型和适用特点,按照空调末端设备的位置及其负担范围进行重新分类,指导使用单位和普通大众正确使用空调,消除恐慌。
•2020, 19(4):306-31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426
摘要:
自2019年12月以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升级为全国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集中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武汉政府紧急建设火神山医院。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决定了放射科在相关救治中承担的重要角色。截至2月20日,通过对武汉火神山医院放射科顺利、高效运行18 d以来的防控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探讨放射科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感染防控及工作流程,为放射科同行提供经验借鉴。
•2020, 19(4):311-31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07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住院患者陪护人员防护行为现状,以及陪护人员防护知识水平。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2月3—6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肿瘤科、呼吸科、血液科、骨科非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陪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法及自行设计的防控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0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研究人员直接观察结果显示,佩戴口罩执行率为84.62%(176/208),佩戴口罩正确率为50.57%(89/176)。手卫生执行率为75.00%(156/208),正确率为22.44%(35/156)。病房通风执行率达100%,90.38%的陪护人员能够做到每日2次病房通风。防护知识水平问卷调查显示,陪护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表现认识的正确率最高,达98.08%;仅50.48%的陪护人员认为75%乙醇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46.15%的陪护人员认为自己体温升高有必要告知医护人员;有8名被调查陪护人员认为可以和认识的亲朋好友聚众聊天。结论 陪护人员防护行为执行正确率较低,病区应重视对陪护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与行为的教育,以提高其防护执行正确率,从而避免医院聚集性疫情发生。
• 智霞萍 , 王玉珀 , 关平华 , 任丽萍 , 吴咏梅 , 谢娅玲 , 肖慧林
•2020, 19(4):315-31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44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房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污染状况。方法 对COVID-19患者病房物体表面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进行涂抹采样,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涂抹拭子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 47份标本中1份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2.13%。阳性标本为采样当日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患者保暖衬衣袖口内表面涂抹拭子,保暖衬衣自患者入院后未曾更换;患者病房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档、床头桌、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以及患者手、护士手套外表面等消毒前采集的涂抹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均阴性。结论 COVID-19患者病房SARS-CoV-2污染程度较低,考虑与病房每日均进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强调手卫生有关。患者入院后应更换患者服,患者服应定期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020, 19(4):319-32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72
摘要: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迅猛,部分地区医疗机构现有隔离留观病房和隔离病房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要求。依照原有建筑布局,因地制宜将普通病区应急改造成隔离病房,是快速缓解供需矛盾的必然之举。该文就将普通病区应急改造成隔离病房时的选址、方案设计及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以便为类似的改造提供参考。
•2020, 19(4):324-32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04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新发的传染病,某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收治场所,为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尤为重要。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在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中面临很多的困惑,本文探讨医务人员穿脱个人防护用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对该院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梳理和总结。
•2020, 19(4):328-33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775
摘要:
目的 评价中国肾移植受体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中文文献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个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7月31日发表的关于肾移植受体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文献,分别使用NOS量表和STROBE声明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与报告质量。结果 共32篇文献纳入本研究,10篇文献报道了供体方面的危险因素,32篇文献均报道了受体方面的危险因素。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缺失偏倚分析以及随访信息,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未全面报告参与者信息、偏倚分析、资助来源等。结论 中国发表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中文文献质量尚可,方法学与报告规范存在提升空间。
•2020, 19(4):335-34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712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诊断中的意义,为合理应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某单位成功救治的3例重症CAP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NGS在其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结合文献和自身经验,总结合理应用该技术的经验和步骤。结果 3例初始治疗失败的急危重症CAP患者留取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mNGS,结果提示3例患者分别为链球菌、腺病毒7型、鹦鹉热衣原体感染。依据mNGS结果相应调整治疗方案,患者症状迅速改善,治疗效果确切,预后好。结论 mNGS技术在重症 CAP的病原学快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其局限性,做到合理应用。
•2020, 19(4):341-34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916
摘要:
目的 分析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回顾性选取某院2014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及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选取天疱疮合并感染患者114例,分离出12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73株(60.33%)、革兰阴性(G-)菌26株(21.49%)、真菌22株(18.18%)。G+菌主要来源于皮肤(70株,95.8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等。G-菌主要来源于皮肤(14株,53.85%),其次为尿(6株,23.08%)、痰(5株,19.23%)。真菌主要来源于口腔黏膜(16株,72.72%)。共检出MDRO 37株(30.58%)。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四环素的耐药率<50%,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90%。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四环素、莫西沙星的耐药率<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的检出率分别为43.40%、60.00%。未检测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夫普汀耐药的G+菌。大肠埃希菌对大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的耐药率≤50%,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3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均敏感。疾病严重程度为中重度、伴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MDRO感染发病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性别、口腔受累、糖尿病病史患者的MDRO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天疱疮患者易继发各种感染,主要为皮肤细菌感染,且MDRO感染率高,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具有一定特征。
• 贾会学 , 赵艳春 , 贾建侠 , 赵秀莉 , 姚希 , 胡美华 , 张然 , 钱晶京 , 彭雪儿 , 李六亿
•2020, 19(4):347-35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779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 2016、2019年分别对某院36个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将两次评估结果(包括风险评估因素的变化、高风险科室的变化、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的变化等)进行比较。另外评价风险评估对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工作的影响,即各项医院感染相关指标的变化,如医院感染发病率、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正确率、呼吸机使用率、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导尿管使用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病率。结果 2019年风险评估显示,心外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ICU、心内科ICU、外科ICU、肾内科、儿外科、老年内科ICU、新生儿ICU、儿童ICU属于高风险科室,其中儿童ICU、新生儿ICU、儿外科和肾内科为2019年新增高风险科室。2016年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四个高风险部门风险级别明显降低。与2016年各项监测数据进行比较,2019年各科室当前管理体系完整性提升,医院感染发病率、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CAUTI发病率、导尿管使用率明显降低,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通过风险评估可提示下一步重点关注科室和风险因素并实施干预,可有效推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2020, 19(4):353-35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780
摘要:
目的 了解某省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现状,为实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及内镜质量控制中心下一步工作重点、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保障及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30所开展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并对其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和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评价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纳入120所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疗机构36所,二级医疗机构84所)内镜中心(室)共计1 318名护理人员,专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149名,专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入职前培训率为28.19%(42名)。全自动洗消机配置率为35.00%(42所),27.50%(33所)的医疗机构防护用品配置齐全,三级医疗机构在内镜设计布局、基础设施设备(除清洗消毒间通风设备外)等方面均优于二级医疗机构(均P<0.01);60.00%(72所)的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液一镜一换,三级医疗机构优于二级医疗机构(P<0.01);19.17%(23所)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统,37.50%(45所)医疗机构有清洗质量监测,92.50%(111所)医疗机构有消毒质量监测。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对内镜清洗消毒重视不够,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欠规范,需要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监管力度,解决质量控制监管中存在的重点及难点。
• 徐丽华 , 任霄剑 , 张婷 , 刘金芝 , 范晓婷 , 刘艳华
•2020, 19(4):360-36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766
摘要:
目的 探讨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在规范血培养送检、抗菌药物使用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2017—2018年住院患者送检的血培养标本为研究资料。2017年1—12月为干预前组,2018年1—12月为干预后组。2017年12月开始成立多部门协作管理小组,并逐步实施其他干预措施。比较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血标本送检率、血培养送检方式、标本污染率及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 干预后全院治疗性、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前血标本送检率分别为22.29%、30.16%、60.30%,高于干预前的14.91%、18.55%、47.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培养双套及以上送检构成比由干预前的15.48%提升至干预后的26.97%。干预后血培养污染率较干预前降低(1.02% VS 2.98%),干预后血培养阳性率较干预前升高(11.67% VS 9.52%)。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11%,低于干预前的37.88%;干预后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4.67%、2.56%,低于干预前的15.60%、3.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性抗菌药物联用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开展环节质控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多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血培养送检率,改善了血培养的送检质量。
•2020, 19(4):365-36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414
摘要:
目的 探讨无菌治疗巾包裹中心静脉导管接头及三通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四川省某三甲医院外科ICU收治的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5—10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5—10月收治的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深静脉置管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无菌治疗巾对导管及三通进行包裹,每8 h更换一次。比较两组患者CLABSI发病情况,并在措施实施半年后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临床护士的使用感受。结果 共纳入患者对照组188例,试验组166例。对照组中7例发生CLABSI,CLABSI发病率为3.72%,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为1 233 d,千日发病率为5.68‰;试验组中5例发生CLABSI,CLABSI发病率为3.01%,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为 1 098 d,千日发病率为4.55‰;两组患者CLABSI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共调查65名护士对采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及三通的临床使用感受,结果显示,98.46%的护士认为加药时需要打开、包扎治疗巾,操作不方便,93.85%的护士认为不利于观察导管连接情况,66.15%的护士在工作中遇到过因无菌治疗巾包裹导致导管连接处松动、液体渗出时观察不及时的问题,53.85%的护士认为包裹无菌治疗巾平均每例患者约花费2~3 min时间。结论 尚不能证明无菌治疗巾包裹导管接头及三通能降低CLABSI发病率,且同时大量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量,减少护士直接照护患者的时间,增加临床护理风险。
• 杨春晖 , 彭嘉恒 , 黄伟棠 , 赖春华 , 吕峻峰 , 杨冰岩
•2020, 19(4):370-37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678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百日咳预防和控制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8例确诊百日咳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进行分析整理。结果 8例百日咳新生儿中仅有4例有明确的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史,咳嗽从轻咳进展为痉挛性咳嗽的平均时间为(6.25±1.91)d,痉挛性咳嗽期3例(37.50%)出现呼吸困难,4例(50.00%)二氧化碳潴留,2例(25.00%)出现呼吸暂停,6例(75.00%)经皮血氧下降;7例初次感染百日咳的新生儿表现为白细胞>20×109/L,淋巴细胞大于60%,降钙素原小于0.5 ng/mL,百日咳杆菌聚合酶链反应均阳性,百日咳IgM抗体均阴性。8例新生儿分离的百日咳杆菌对阿奇霉素均敏感,7例治疗好转或治愈,1例放弃治疗。结论 在百日咳流行季节,杜绝探视新生儿。新生儿百日咳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尽早诊断,积极治疗,并控制百日咳疫情。
•2020, 19(4):379-38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628
摘要:
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C. neoformans)是一种酵母样真菌,既可引起肺组织感染,也可引起危及生命的脑膜脑炎。当新生隐球菌感染人体后,巨噬细胞作为第一道免疫防线,迅速识别、吞噬及破坏病原体。新生隐球菌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不同结果会导致疾病向不同的结局发展,了解这些作用机制对于隐球菌病的防治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就新生隐球菌感染期间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内在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疫苗研制及免疫疗法提供理论基础和方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湘ICP备1702173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