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共识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不同区域工作岗位个人防护专家共识

      2020, 19(3):199-21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55

      摘要 (854) HTML (208) PDF 2.93 K (2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 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 >专家论坛
    • 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的肺部感染性病变影像学鉴别诊断

      2020, 19(3):214-22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454

      摘要 (163) HTML (85) PDF 2.15 K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成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于COVID-19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了解COVID-19的影像学表现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主要为磨玻璃影,基于此,本文对以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的肺部感染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阐述,比较冠状病毒科与非冠状病毒科,以及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影像学的差异,以期帮助放射科及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 >论著
    •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2020, 19(3):223-22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492

      摘要 (101) HTML (15) PDF 1.01 K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 2020年 1月23日—2月20日甘肃省确诊的91例新冠肺炎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91例新冠肺炎患者分布于全省11个地州市,其中聚集性发病13起,2020年1月25日—2月10日 为甘肃省新冠肺炎发病高峰区间。具有明确流行病史者62例,其中来源于湖北疫区者10例(14.1%),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引起聚集性发病者52例(73.2%)。临床分型轻型及普通型76例,重型及危重型15例。截至 2月20日,治愈65例(71.4%),治疗中24例(26.4%),死亡2例(2.2%)。71例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中,男性32例(45.1%),中位年龄45(1~94)岁,中位潜伏期为6(1~13)d。就诊时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发热(60例,84.5%)、 咳嗽(65例,91.5%)、咳痰(23例,32.4%)、乏力(25例,35.2%)以及气短(10例,14.1%)。特征性CT影像改变包括:以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65例,91.5%),支气管充气征和/或实变影(18例,25.4%),晕或反晕征(15例,21.1%),其中20例(28.2%)患者CT图像出现合并改变,包括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合并支气管充气征和/或实变影(11例,15.5%),以及磨玻璃影和/或斑片影合并晕或反晕征(9例,12.7%)。结论 甘肃省新冠肺炎大部分病例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特征,以输入性和聚集性发病为主,该病发病无性别差异,具有普遍易感性,胸部CT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 株洲地区8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0, 19(3):227-23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14

      摘要 (82) HTML (18) PDF 1.07 K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以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20年1月20日—2月27日株洲市80例确诊为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流行病学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比较轻型和普通型组、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80例 确诊患者中,湖北疫区来源22例(27.5%),非湖北疫区来源58例(72.5%),其中有明确接触传染源者45例(56.3%),无明确接触史者13例(16.3%)。聚集性疫情共17起,涉及病例55例,湖北输入性聚集疫情4起,病例9例,其中家庭聚集3起;本地聚集性疫情13起,病例46例,家庭聚集10起,社交聚集2起,朋友聚餐1起。8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7.5岁;男女比例为1 ∶1;22例患者(27.5%)合并基础疾病,居前3位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轻型病例8例(10.0%),普通型55例(68.8%),重型11例(13.8%),危重型6例(7.5%)。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头痛、肌肉酸痛、腹泻。与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年龄更大,糖尿病、高血压病比例更高,发生呼吸困难、呼吸频率>24次/分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数正常或减低者78例(97.5%),淋巴细胞计数<1.0×109/L者20例(25.0%);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清蛋白均低于轻型和普通型组患者(均P<0.05),多项血液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例(11.3%)患者无肺炎表现,15例(18.8%)患者肺部单侧受累,56例(70.0%)患者肺部双侧受累,17例(100.0%)重型、危重型患者均为双肺受累。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呈家族聚集性发病,年龄大、合并基础疾病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大多数重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减少,可作为临床预警指标。

    • 重庆市渝西地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发症状及流行病学特征

      2020, 19(3):234-23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00

      摘要 (60) HTML (18) PDF 815.00 Byte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首发症状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9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根据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患者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院收治的90例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均无野生动物接触史,武汉及周边地区旅居史(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29例(32.22%);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接触史病例49例(54.44%),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接触史12例(13.33%),均为B型流行病学史病例。聚集性发病73例(81.11%)。年龄为3~89岁,平均(48.19±17.85)岁。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主要集中在18~60岁,且以务工人员为主;B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中≥60岁患者所占比例高于A型流行病学史病例,以农民为主。A、B型流行病学史两组患者不同年龄、职业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首发症状为发热及寒战(43例,47.78%)、咳嗽(干咳为主,27例,30.00%)等。发病初期有73例(81.11%)自行服药。患者患病前行为心理状态调查总均分为(15.16±7.64)分。A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在知晓新型冠状病毒、了解防护措施、知晓开窗通风及室内消毒等方面优于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在知晓不去人口密集地方面优于A型流行病学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具有早期散发,后期聚集性发病,人传人感染的强传染性。中老年人群为高发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职业暴露密切相关,具有人群普遍易感性。早期诊断、早期隔离、综合治疗,积极控制慢性基础疾病对控制新冠肺炎病情至关重要。

    • 15例COVID-19患者治疗后痰、粪便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比较

      2020, 19(3):239-24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27

      摘要 (109) HTML (22) PDF 2.00 K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粪便样本作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对15 例COVID-19患者治疗后痰、粪便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ORF1ab、N基因以及人体细胞管家基因核糖核酸酶P(ribonuclease P,RNase P)进行检测,比较痰、粪便标本检测阳性情况。结果 15例患者痰、粪便标本,人体细胞管家基因 RNase P均呈现典型的明显的扩增信号曲线。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2例患者痰、粪便标本同时为阳性,4例患者痰、粪便标本分别为阳性;6例患者痰阳性标本中有2例同时扩增出ORF 1ab基因与N基因,6例患者粪便阳性标本中有4例同时扩增出ORF 1ab基因与N基因。结论 以呼吸道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作为排除COVID-19及治愈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需谨慎,可以尝试将粪便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也纳入其中。

    • 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2020, 19(3):245-24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45

      摘要 (153) HTML (19) PDF 420.00 Byte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排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建议。方法 将某院留观的COVID-19疑似患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列为确诊病例组(确诊组),2019-nCov核酸检测至少二次阴性,经上海市静安区专家组会诊后予以排除的患者列为排除病例组(排除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资料方面的差异。结果 确诊组14例 患者中,男女性别比1.33∶1,年龄中位数为 51.5(38.3,63.0)岁,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10例(71.43%);排除组 84例患者中,男女性别比0.95∶1,年龄中位数37(29.0,59.75)岁,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14例(16.67%);两组在年龄分布、流行病学史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居住地分布以及临床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确诊组白细胞正常或降低的患者数占比高于排除组(92.86% VS 7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的患者数占比低于排除组(P=0.001)。两组胸部CT结果比较,确诊组患者磨玻璃样渗出影、斑片渗出影等改变所占的比例高于排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患者由散在或多发肺炎进展为 磨玻璃样肺炎的中位时间为3(2,5)d。结论 患者年龄、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白细胞计数、淋巴 细胞百分比,肺部磨玻璃样等CT表现是 COVID-19的特征因素,临床医生在诊疗时应加以甄别,进一步提高 COVID-19诊断的准确性。

    •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驰援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的优化配置

      2020, 19(3):250-25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01

      摘要 (83) HTML (23) PDF 817.00 Byte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防护消毒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优化驰援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配置,保障派出医疗队所属医院自身需求与驰援队员防护消毒物资平衡供给。方法 以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先后派出至不同城市的7批共85名驰援医疗队队员为调查对象。首先确定医疗队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方案,应用微信应用程序,设计针对初始配置的每一种防护消毒物资实际消耗量的调查问卷,通过微信对医疗队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结果 获得有效问卷80份,38.75%(31名)被调查队员所在的援助医院能按需提供防护消毒物资,其中50.00%能按需提供防护用品,57.50%能按需提供消毒用品,仅有38.75%队员所援助的医院能完全提供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3.75%的调查对象援助医院不能提供防护消毒用品。三个驰援地的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长款乳胶手套、医用护目镜、提桶、袋装卫生消毒湿巾、单片装卫生消毒湿巾、清洁纱布、100 mL装快速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泡腾片的总消耗量与初始配置方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驰援地间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服、长款乳胶手套、医用护目镜、防护面屏、分体式工作衣、白大衣、工作鞋、提桶的消耗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防护消毒物资初始配置方案按照高风险职业暴露,每日8 h满负荷工作量预期进行的最低量配置,能满足驰援队员初期的实际需求,预期方案与实际需求无明显偏差,使防护消毒物资短缺时期派出医院与医疗队员间的防护资源配给得到平衡,是保障双方有效执行消毒隔离与防护措施的基础和关键。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2020, 19(3):256-26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95

      摘要 (158) HTML (20) PDF 870.00 Byte (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状况,为后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星的形式调查四川省某三甲综合医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包括基本情况和心理压力相关量表。结果 对感染的焦虑因子得分比较:护士的焦虑程度高于医生(t=2.471,P=0.007)。疲乏因子得分比较:已生育高于未生育(t=2.474,P=0.016);护士高于医生(t=2.714,P=0.009);非感染专业高于感染专业(t=-2.513,P=0.015)。工作负担因子得分比较:工作年限≥20年高于<20年(t=-5.236,P<0.001)。工作动力因子得分比较:工作年限≥20年高于<20年(t=-2.039,P=0.046);采用不同种数途径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工作动力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3,P=0.013)。支持系统因子得分比较:感染专业高于非感染专业(t=2.371,P=0.021);按级别进行防护高于未按级别进行防护(t=2.153,P=0.035)。采用不同种数途径获取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医护人员心理压力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68,P<0.001)。结论 为使隔离病房一线医护人员尤其是护士、已生育的医护人员以及非感染专业的支援人员在有利的工作环境中以最小的压力应对大流行,应及时更新和提供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 我国非医用口罩标准及防护性能介绍

      2020, 19(3):262-26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457

      摘要 (122) HTML (18) PDF 864.00 Byte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口罩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和传播概率,但因医用口罩产能有限,各地政府鼓励企业生产非医用口罩,以满足公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本文介绍我国非医用口罩相关标准,对比分析其细菌过滤效率、颗粒物过滤效率等防护性能要求,提出非医用口罩防护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指标。同时,分析2020年1月27日—2月25日我国各省公示的102份非医用口罩企业标准,提出疫情防控非医用口罩标准化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生产企业及普通人群提供帮助。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驰援武汉医疗队感染风险管理实践

      2020, 19(3):267-27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64

      摘要 (112) HTML (16) PDF 794.00 Byte (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评价某驰援武汉医疗队感染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某定点医疗机构某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驰援该定点医疗机构的武汉医疗队通过风险识别寻找风险点,在线问卷工具评估队员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风险应对措施。结果 通过梳理医疗队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流程,制定接触风险识别表。采用在线问卷评估队员风险,发现4名队员可能有接触风险。再次访谈4名队员,综合判断,排除4名队员暴露高风险并强化感染防控措施。经过14 d的观察,截至2月22日该医疗队队员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在疫情期间,开展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风险。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技能培训学习曲线分析

      2020, 19(3):271-27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46

      摘要 (326) HTML (19) PDF 826.00 Byte (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人员快速掌握个人防护用品(PPE)规范穿脱流程的方法,为进一步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与参考依据。方法 某院于2020年1—2月,先后分两组对344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PPE穿脱流程技能培训。第1组为其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209名,第2组为援鄂医疗队、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135名。两组共同培训科目为理论知识学习、视频学习、操作培训,第2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模拟训练考核、隔离病区现场教学科目,对比分析两组医护人员PPE穿脱合格率及学习曲线。结果 第2组PPE穿脱操作考试合格率高于第1组(90.37% VS 6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医护人员的PPE穿脱流程技能学习曲线操作9次进入稳定期,学习曲线随操作次数的增多操作正确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当训练操作达15次后达到熟练期;而第1组其学习曲线需操作13次才达到稳定期,进入熟练期需21次。结论 增加模拟训练考核、隔离病房现场教学科目可以缩短医护人员PPE穿脱技能学习曲线,有助于医护人员尽快掌握PPE穿脱操作技能,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风险。

    • 几种防雾方法在新冠隔离病房医用护目镜中的应用效果

      2020, 19(3):274-27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65

      摘要 (189) HTML (20) PDF 785.00 Byte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几种防雾方法对新冠隔离病房医务人员使用护目镜的防雾效果。方法 采用防雾喷剂(泳镜专用)法、碘酒涂抹法、洗手液涂抹法、洗洁精涂抹法4种防雾方法各处理护目镜10副,医务人员佩戴处理后的护目镜在新冠隔离病房开始一线工作,调查其工作2、4、6 h后护目镜起雾情况,比较4种方法的防雾效果。结果 4种防雾方法不同时间段起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防雾喷剂(泳镜专用)法效果欠佳,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7副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10副护目镜均起雾;碘伏涂抹法略好,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2副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7副护目镜起雾;洗手液及洗洁精涂抹法防雾效果较好,医务人员佩戴护目镜工作2 h 无护目镜起雾,佩戴6 h 分别有3、2副护目镜起雾。结论 洗手液及洗洁精涂抹法可用于医用护目镜的防雾。

    • 某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1 770例发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2020, 19(3):277-28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19

      摘要 (100) HTML (19) PDF 797.00 Byte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时了解发热门诊患者的发热原因及临床表现,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大型综合医院2020年1月17日—2月2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有1 770例患者,男性888例,女性882例,其中21~40岁患者占61.24%。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5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主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为主,分别占100.00%、40.00%。857份胸部CT普通扫描检查报告中,阳性822份,阳性率为95.92%。结论 发热门诊的设立有利于对发热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筛检,就诊患者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以中青年为主,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行胸部CT检查阳性率较高。

    • WHO《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时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的使用指南》解读

      2020, 19(3):281-28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28

      摘要 (64) HTML (16) PDF 1023.00 Byte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流行是政府、公众及每位卫生专业人员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时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暴发时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的使用指南》,对从事公共卫生、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卫生专业人员、卫生管理人员、卫生保健和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医用口罩的使用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了解在社区、家庭和医疗卫生机构照护中医用口罩 佩戴和管理的建议,旨在为口罩的正确佩戴,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提供科学依据。

    • >译文
    • WHO关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预防与控制十问十答

      2020, 19(3):286-28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56

      摘要 (278) HTML (19) PDF 754.00 Byte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述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研究进展

      2020, 19(3):288-29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273

      摘要 (183) HTML (18) PDF 813.00 Byte (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自2019年12月底,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疫情,截至2020年2月20日全国发现感染病例累计7万余例,2019-nCoV传播速度快,影响大。为尽快了解2019-nCoV感染的发生、发展进程,本文对2019-nCoV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了解其致病机制,科学、合理的采取诊疗措施,积极预防和控制疫情。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