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9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

      2020, 19(11):951-95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806

      摘要 (173) HTML (326) PDF 990.00 Byte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分为阳性和阴性组,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EGPA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状况。结果 2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共12例(48.0%),发热和(或)肌肉痛15例(60.0%),神经系统受累17例(68.0%),肾脏受累17例(68.0%)。8例(32.0%)患者ANCA阳性,ANCA阳性组患者发热及肌痛受累率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5例患者发生感染,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11例),其中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病原体,以细菌多见。与未感染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确诊EGPA时血浆球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EGPA患者中1例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接受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患者接受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64%)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血浆置换治疗,1例患者同时予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过程中10例失访,余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9~70.5)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存活,6例(24.0%)仍有哮喘症状,12例(48.0%)仍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 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高,病变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病原体以细菌为主。

    • 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8年HIV感染/AIDS病例全死因及生存分析

      2020, 19(11):958-96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763

      摘要 (104) HTML (165) PDF 941.00 Byte (2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玉溪市1995—2018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病例全死因,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利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4 445例HIV感染/AIDS病例纳入队列,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2(IQR:2.1~9.1)年,其中1 054例死亡,机会性感染为主要死因,其次为吸毒过量、其他心血管疾病,全死因死亡率为4.00(95% CI:3.76~4.25)/100人年,中位生存时间为17.83(95% CI:15.81~19.86)年,第1、5、10、15、2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89、0.78、0.65、0.46、0.26。Cox多因素模型结果显示,男性死亡风险是女性的1.423倍,30~、40~、50~和≥60岁年龄组分别是15~岁年龄组的1.677、2.171、3.096、5.150倍,其他民族是汉族的1.170倍,离异或丧偶是未婚的1.214倍,异性性传播、注射吸毒传播和其他传播分别是男男同性性传播的1.769、3.326、2.532倍,样本来源为婚/孕/产检、监管场所、医疗机构检测和其他检测分别是主动咨询检测的0.575、0.432、1.413、0.591倍,现阶段病程为HIV感染者是AIDS患者的1.561倍,基线CD4+T细胞在200~、<200个/μL和不详组分别是≥500个/μL组的1.363、2.180、3.638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ART)是已接受ART的10.410倍。结论 HIV感染者/AIDS患者生存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早发现和早治疗工作,同时注重非艾滋病相关死因,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延长HIV感染/AIDS患者生存时间。

    • 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的影响

      2020, 19(11):966-97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65

      摘要 (112) HTML (169) PDF 873.00 Byte (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POP)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式肺计量器训练联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分析两组POP发病率、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96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13例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13.54%。试验组患者POP发病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呼吸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抗菌药物费用、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激励式呼吸训练和口腔去污染有助于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呼吸道微生物定植,降低POP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 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情况

      2020, 19(11):971-97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058

      摘要 (156) HTML (168) PDF 873.00 Byte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神经外科手术相关医院感染监测与防控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该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手术相关感染信息。结果 共调查6 688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22%,其中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最高(5.40%),其次是手术后肺炎(POP,1.91%)。不同类型手术后的医院感染、SSI、POP、其他部位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和颅内血管介入手术的医院感染(11.35%和8.46%)、器官腔隙感染(7.39%和4.01%)的发生率较高。不同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医院感染、SSI、POP、器官腔隙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神经上皮来源肿瘤和颅咽管瘤的医院感染(23.19%和20.79%)、器官腔隙感染(17.27%和12.87%)的发生率较高。脑脊液共分离病原菌7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4株,革兰阴性菌19株,真菌1株。结论 神经外科不同类型手术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较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可将重点放在医院感染发生率高的手术类型中。

    • 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泛耐药菌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2020, 19(11):976-98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855

      摘要 (126) HTML (200) PDF 876.00 Byte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XDR-KP)重症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医生治疗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提供支持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4月1日—2019年4月30日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经病原学检查确定为XDR-AB和/或XDR-KP所致重症肺炎,选取以多粘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微生物治疗效果,以及肝肾功能损害、皮肤黑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共入选24例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进行26次治疗,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1%。共送检139次痰培养,138次药敏结果对多粘菌素B敏感(MIC 0.5~1 μg/mL),仅有1次对多粘菌素B耐药(MIC=8 μg/mL)。鲍曼不动杆菌组细菌清除率高于肺炎克雷伯菌组(60.9% VS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为42.3%,仅1例患者因肾功能损害而提前结束治疗;AKI存活患者(存活率60.0%)肾功能均恢复正常,皮肤黑色素沉着发生率为20.8%,未发现药物相关性肝功能损害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以多粘菌素B为基础联合治疗XDR-AB、XDR-KP重症肺炎的有效率高。尽管菌株对多粘菌素B敏感性较高,但细菌清除率相对较低,多粘菌素B有一定肾毒性,积极治疗原发病后存活患者的肾损害一般可逆。

    • 2015—2018年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分离菌株及药敏情况

      2020, 19(11):981-98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5811

      摘要 (136) HTML (172) PDF 968.00 Byte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分离菌株及药敏结果,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可靠的微生物依据。方法 基于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后台相关节点数据及医院检验信息系统收集的住院患者分离菌株及药敏结果,收集2015—2018年患者入院后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临床分离菌株和住院期间送检标本所有临床分离菌株,比较抗菌药物使用前后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2015—2018年住院患者所有送检标本共检出非重复菌株69 037株(包括细菌及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7 900株(占25.93%),革兰阴性菌44 055株(占63.81%),真菌7 082株(占10.26%)。住院患者入院后首次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标本中检出非重复菌株15 01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 661株(占31.04%),革兰阴性菌9 451株(占62.93%),真菌905株(占6.03%)。治疗用药前标本分离菌居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有送检标本分离菌居前5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假丝酵母菌属、大肠埃希菌,苛养菌如链球菌属、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在所有送检标本中占比,较用药前低。临床常见分离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抗菌治疗后送检标本分离菌株中耐药率更高。结论 研究首次报道大样本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菌株及药敏情况,临床常见分离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在抗菌治疗后标本中显示更高的耐药性。

    • 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患者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差异及变迁

      2020, 19(11):990-99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04

      摘要 (152) HTML (175) PDF 1.04 K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连续3年分离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0月住院患者分离的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KP,比较两组KP在不同科室、不同标本来源的构成比及耐药性差异,分析耐药变化趋势。结果 共检出KP 1 104株,其中医院感染组410株,社区感染组694株。两组KP均主要来源于痰标本,主要来源科室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两组KP除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医院感染组均高于社区感染组(均P<0.05)。社区感染组K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医院感染组KP对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达5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8.54%。经趋势χ2检验,医院感染组检出KP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区感染组检出KP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医院感染KP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且医院感染组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KP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应区别进行治疗。

    • 某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及临床特征

      2020, 19(11):996-100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3727

      摘要 (118) HTML (167) PDF 1.18 K (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某院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该院临床分离的26株IRAB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IMP、blaKPC、blaNDM-1、blaOXA-23、blaOXA-50、blaOXA-51、blaOXA-58)、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Ⅰ、aac(6')-Ⅰ、armA]和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携带情况。结果 26株IRAB均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OXA-23和OXA-51,检出率为100%,未检出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nt(3")-Ⅰ、aac(6')-Ⅰ和armA检出率均为96.15%,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基因携带率为65.38%。临床分离IRAB菌株92.31%来源于患者的痰液。结论 该院临床分离IRAB多数携带相同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需加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 三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病例医院感染防控并文献回顾

      2020, 19(11):1001-100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00

      摘要 (108) HTML (154) PDF 933.00 Byte (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的传播方式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3例不同部位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环境采样结果,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分别为盆腔气性坏疽、肝脓肿、血流感染,1例在在负压层流手术间和负压层流病房的回风口(栅栏+过滤网)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生长,余2例环境卫生学结果正常。结论 针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需严格执行环境清洁消毒与隔离,气性坏疽患者感染部位产气荚膜梭菌可远距离播散、污染环境,推荐采用独立非层流的感染手术间,其他部位感染者可实施单间、同病种隔离。

    • 不同采样工具对医务人员鼻腔携带菌主动筛查结果分析

      2020, 19(11):1006-101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62

      摘要 (111) HTML (148) PDF 1.12 K (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两种采样工具对医务人员鼻腔携带菌进行主动筛查,比较结果差异,探讨神经外科医务人员鼻腔多重耐药菌(MDRO)定植情况,为MDRO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7月某院神经外科110名在岗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主动筛查其鼻腔带菌情况。医务人员左侧鼻孔采用0.85%生理盐水采样管(简称海绵拭子),右侧鼻孔采用一次性鼻腔拭子(简称棉拭子),比较两种工具的采样结果。对检出的MDRO进行耐药性分析、去定植,另外对病房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并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110名医务人员,包括医生31名,护士66名,护工7名,进修及规培生6名。共检出细菌46株,其中10株MDRO,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8.18%及0.91%,未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两种采样方式收集的标本培养24、48及72 h,两组菌落检出结果及半定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采样方法的采样时间、一次性采集成功率、耗材损耗率、医务人员满意度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棉拭子优于海绵拭子,且成本较低。检出的9株MRSA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2株分离自护士的MRSA药敏谱表型完全一致。采取防控措施后,8名医护人员MRSA阳性者均转阴,且病房MDRO及其中的MRSA、CRAB的感染率及检出率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 神经外科医务人员鼻腔MRSA定植率较高,生理盐水采样管及一次性鼻腔拭子细菌检出结果几乎一致,从各种指标尤其是成本效益方面综合考量,棉拭子优于海绵拭子。建议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做鼻腔定植菌的监测,及时去定植,加强以接触隔离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措施,以确保有效降低临床MDRO的发生率及医务人员的定植率。

    • 模拟复用的医用外科口罩清洗和消毒后主要性能指标变化

      2020, 19(11):1013-101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083

      摘要 (107) HTML (159) PDF 1.43 K (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医用外科口罩模拟复用清洗和消毒后主要性能指标变化。方法 以颗粒过滤效率(PFE)、细菌过滤效率(BFE)作为医用外科口罩的关键性能指标,对不同佩戴时间、不同干燥方式、不同洗消方式等试验条件进行验证。结果 试验后的医用外科口罩关键性能指标能够符合标准要求。结论 医用外科口罩采用清水洗涤、56℃热水浸泡和100℃沸水浸泡处理后主要性能指标未见明显下降。

    • 注水瓶连续使用时间对其中水细菌污染情况的影响

      2020, 19(11):1019-102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235

      摘要 (97) HTML (182) PDF 863.00 Byte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注水瓶的连续使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监测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5套注水瓶,2019年7月—2019年11月将注水瓶灌注无菌水,于第1、2、3、4、5天每日诊疗结束采集水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监测注水瓶水细菌种类及细菌菌落数合格率。结果 注水瓶水在第1、2、3、4、5天的细菌菌落数合格率分别为96.0%、82.0%、76.0%、70.0%、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分离69株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以解甘露醇罗尔斯顿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分别为29、10株。结论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内镜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注水瓶水已成为诊疗水的潜在污染源,为降低内镜诊疗安全隐患,注水瓶连续使用不得超过1 d。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研究

      2020, 19(11):1023-102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931

      摘要 (104) HTML (186) PDF 872.00 Byte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抑郁现况,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统计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并评估疗效。结果 共收治40例新冠肺炎患者。10例(25.00%)患者出现焦虑,SAS平均得分(42.94±8.33)分。14例(35.00%)患者出现抑郁,SDS平均得分(46.41±13.37)分。患者焦虑与抑郁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焦虑得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干预后,SAS量表平均得分(37.94±5.67)分,SDS量表平均得分(39.93±8.55)分,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焦虑和抑郁高于普通人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长期的护理干预需要持续进行。

    • 疫情防控背景下翻转课堂在医院感染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0, 19(11):1028-103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66

      摘要 (142) HTML (210) PDF 871.00 Byte (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翻转课堂模式在医院感染学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用的效果,为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医院感染学课程教学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本科11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讲授方法。临床实习期间对手卫生执行的正确性和依从性进行观察;问卷调查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通过测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翻转课程的设置总满意度达63.79%。翻转课堂较传统教学模式,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卫生依从率(88.05% VS 47.91%)、消毒隔离技术及格率(86.21% VS 48.28%)、职业暴露防护及格率(84.48% VS 36.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翻转课堂在医院感染学教学中目标达成率高。

    • 经验交流
    • 医务人员防护用品脱卸操作失误的监测与评估

      2020, 19(11):1033-103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026

      摘要 (182) HTML (150) PDF 791.00 Byte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PPE)脱卸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以确保医务人员在救治工作中的防护安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6日—2月2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及2020年3月1—25日在武汉火神山医院的医务人员,调查医务人员在脱卸PPE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情况。设计并采用"4G网络传输+云通话平台"的医院内局域网信息化、动态化感控监测模式,用可视监控系统实现24 h对医务人员PPE脱卸操作的实时监控指导,语音互动提醒防护安全操作。结果 共监测12个类别52个项目,共2 120人次,发现操作失误190人次,失误率为8.96%。失误率位于前5位的操作分别为:脱隔离衣(2.74%,未包裹好、提前解带、后背未遮盖、脱衣时污染等)、摘护目镜(1.65%,脱落、污染、乱撤)、脱防护服(1.60%,翻卷不倒位、与鞋套手套一次脱完、跌倒)、脱口罩(0.80%,未取、污染、掉下等)、手卫生(0.57%,未洗手、洗手液不够、未按操作步骤、洗手时间长、手套污染等)。金银谭医院医务人员的PPE脱卸操作失误率(9.64%)高于火神山医院(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火神山医院医务人员PPE脱卸操作失误率从2020年3月1日的60.00%下降至3月25日的5.26%。结论 医务人员PPE脱卸失误率最高的操作为脱隔离衣、摘护目镜、脱防护服。信息化监测与语音互动对医务人员完成PPE穿脱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

    • 综述
    • 维生素D与儿童感染性疾病相关性及其抗感染机制研究

      2020, 19(11):1037-104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239

      摘要 (134) HTML (172) PDF 871.00 Byte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维生素D是类固醇类激素超家族中的一员,除调节钙磷代谢,维持儿童骨骼健康的经典作用外,维生素D还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低水平与儿童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进展相关,维生素D增补被用于治疗与预防多种儿童感染性疾病。本文就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儿童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抗感染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 标准·规范·指南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2020, 19(11):1042-104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64

      摘要 (193) HTML (218) PDF 876.00 Byte (3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