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2020, 19(12):1049-105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622

      摘要 (78) HTML (20) PDF 867.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单元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入住康复科后再发肺部感染组和非肺部感染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受伤形式、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及康复干预措施等。结果 共调查269例患者,再发肺部感染167例。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清蛋白(95%CI:0.750~0.883,OR=0.814)、GCS<8分(95%CI:0.176~0.571,OR=0.317)及昏迷时间≥ 3周(95%CI:1.637~10.752,OR=4.196)是昏迷患者再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269例患者共检出245株病原菌,居前三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77株,31.43%)、鲍曼不动杆菌(70株,28.57%)、肺炎克雷伯菌(40株,16.32%);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63株,49.22%)、铜绿假单胞菌(29株,22.66%)、肺炎克雷伯菌(20株,15.62%)。结论 对于重症康复单元昏迷患者,积极改善意识水平,纠正及预防低白蛋白血症以及尽可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降低其肺部感染发病率。

    • 西南地区某医院2015—2019年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特点

      2020, 19(12):1054-105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69

      摘要 (58) HTML (19) PDF 780.00 Byte (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特点,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防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西南地区某医院2015-2019年医务人员上报的职业暴露资料,分析职业暴露的原因、类型、暴露源及处置随访等情况。结果 共上报411例次职业暴露。暴露者以护士为主(47.44%),暴露科室主要为内科系统(39.41%)、外科系统(22.63%)和急诊科(12.41%)。暴露类型主要为锐器伤(78.10%,主要发生在整理诊疗器具/医疗废物、采血时),皮肤黏膜接触(19.71%)和其他类型(2.19%,主要是抓伤、咬伤所致)。暴露源不明的职业暴露主要分布在急诊(33.38%)、门诊(13.89%)和后勤(8.33%)等科室,主要由于整理诊疗用物/医疗废物(44.44%)、门急诊注射输液(27.78%)、门诊采血(13.89%)等操作引起。血源性病原体暴露源以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梅毒螺旋体为主,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率为70.67%。结论 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锐器伤,同时应加大职业防护培训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力度。

    • 37所医院消化内镜超声探头清洗消毒现况调查

      2020, 19(12):1059-106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524

      摘要 (46) HTML (15) PDF 791.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目前国内消化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37所医院的消化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70.27%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数量为1~3条,奥林巴斯品牌最多(72.97%),48.65%的医院内镜中心每日使用探头的患者例数为0~5例;83.78%的医院采用专人清洗消毒内镜超声探头,人员主要以护理员为主(51.35%);清洗方法以"酶洗-擦洗-擦干"为主(89.19%),清洗时间以>1 min为主(62.16%);83.78%的医院内镜超声探头消毒方式为化学消毒剂浸泡,其中以邻苯二甲醛(70.27%)和全浸泡消毒(48.65%)为主;消毒时间以≥ 5 min为主(56.76%);27.03%的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进行灭菌,其中以"一用一灭菌"(21.62%)和过氧乙酸浸泡10 min(10.81%)为主;消毒灭菌后的内镜超声探头主要放置在内镜储存柜(56.76%);78.38%的医院对当日拟使用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再次消毒;56.76%的医院从未对消毒后的内镜超声探头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论 37所医院对内镜超声探头清洗和消毒灭菌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尽快制定内镜超声探头清洗消毒相关国家标准,规范内镜超声探头的清洗消毒流程。

    • 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

      2020, 19(12):1064-106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744

      摘要 (39) HTML (20) PDF 1.11 K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效果,为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8年1-12月同时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结果,对比分析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细菌检出率、单位菌落数、超干预值检出率和微生物合格率。结果 共收集274份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其中透析液131份,反渗水39份,B浓缩液(下简称B液)14份,置换液34份,其他透析用水56份。滤膜法细菌检出率均高于涂抹法,其中透析液、反渗水、置换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的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液、B液、其他透析用水标本单位菌落数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其他透析用水标本使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单位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P=0.004)。超干预值检出率其他透析用水滤膜法低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6,P=0.010)。置换液、反渗水标本微生物合格率滤膜法数值上低于涂抹法,但仅置换液标本微生物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87,P<0.001)。结论 滤膜法检出细菌的能力高于涂抹法,但其在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检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除用于置换液比较适合外,应用在其余血液透析相关用水微生物的检测效果并不优于涂抹法。

    • 外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评价

      2020, 19(12):1070-107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68

      摘要 (47) HTML (18) PDF 851.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及特点,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外科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100例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手术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直接经济损失及住院日数差异。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费用(中位数)增加19 866.3元(Z=-8.338,P<0.01),住院日数(中位数)增加8.0 d(Z=-6.857,P<0.01);住院费用增加前三的手术为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神经系统手术及泌尿系统手术,住院日数增加前三的手术为胆囊切除术、椎间盘破坏或切除术、泌尿系统手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费用增加前三的感染为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腹腔内组织感染,住院日数增加前三的感染为多部位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及表浅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外科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可导致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外科多部位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手术部位感染等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安徽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2020, 19(12):1076-108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511

      摘要 (36) HTML (21) PDF 845.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安徽省不同级别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为健全感控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于2020年4月对安徽省各级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基本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置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8所医疗机构,其中省级医院6所,市级医院19所,县级医院43所。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比达标的医院分别占16.67%、26.32%、51.16%。全省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中女性占84.82%;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以护理专业为主,占59.53%;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1.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在专业、学历分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年限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安徽省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存在专职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单一、学历偏低、职称晋升困难等情况,人力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感染监控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感染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 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

      2020, 19(12):1082-108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670

      摘要 (63) HTML (17) PDF 797.00 Byte (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湖南省新冠肺炎各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方法 依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文件,全省365所医疗机构每周二、五上报其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由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收集数据,分析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20年1月27日-3月3日全省共上报29例新冠肺炎救治相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男性5例(17.24%),女性24例(82.76%);平均年龄(32.39±6.95)岁;主要为护士22例、医生4例,其中24例医护人员为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的支援人员。主要暴露地点为新冠肺炎隔离病房(26例)。高风险暴露12例(41.38%),中风险暴露14例(48.28%),低风险暴露3例(10.34%);暴露类型以锐器伤为主(18例,62.07%);操作环节以采静脉血(5例,17.24%)、采动脉血气分析(4例,13.79%)最常见;暴露部位主要为手或手指(18例,62.07%);发生新冠肺炎救治相关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27例暴露时为二级防护(93.10%)。19例职业暴露源为患者,其中7例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29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均及时上报其医院感染控制科或保健科等部门,截至3月17日,均已超过14 d隔离观察期,有1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意识大幅提升,但新的职业暴露风险环节可发生暴露后感染,提高医务人员二级防护下的操作水平,提供高质量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等可有效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 新冠肺炎患者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调查

      2020, 19(12):1088-109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167

      摘要 (41) HTML (19) PDF 789.00 Byte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医院加强对患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随机抽取2020年4月1日-5月10日牡丹江新冠肺炎病区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进行调查,记录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及手卫生、佩戴口罩、开窗通风、关门、保持室内清洁、咳嗽礼仪等健康教育实施情况,并通过问卷星填写报告。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173份,参与此次调查的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在入院前均接受了健康教育,73.41%(127例)的患者接受了有关咳嗽礼仪的健康教育。98.27%(170例)的患者佩戴口罩,其中医用外科口罩的佩戴率最高,占94.12%(160例);173例新冠肺炎患者所处隔离病区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比率占22.54%(39例),77.46%(134例)手卫生设施配备不齐全,其中干手纸巾的配备率最低(48例,27.75%)。病室内手卫生设施配备齐全的新冠肺炎患者每日进行手卫生的频次更高(χ2=15.93,P<0.001);较未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及仅配备速干手消毒剂的情况,同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和其他手卫生设施时,患者每日洗手次数更多(χ2=4.16,P=0.040);配备干手纸巾较未配备干手纸巾时,患者的每日洗手次数更多(χ2=15.03,P<0.001)。保持室内清洁的执行率最高(166例,95.95%),咳嗽礼仪的执行情况最差(107例,61.85%)。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咳嗽礼仪执行不到位的比例越高(χ2=19.66,P<0.001),普通病区的患者咳嗽礼仪的执行情况较重症病区好(χ2=15.82,P<0.001)。进行过咳嗽礼仪相关健康教育的患者咳嗽礼仪正确率高于未进行咳嗽礼仪健康教育组(χ2=94.57,P<0.001)。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患者的相关健康教育水平较平时有所提高,但仍有不足,医院应继续加强对患者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等内容的宣教,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

    • 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环境流行调查

      2020, 19(12):1093-109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069

      摘要 (40) HTML (18) PDF 801.00 Byte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污染现状,以及CRKP主要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使用mSuper CARBA显色培养基对某院5个外科ICU中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公共区域物体表面、水槽池壁和排水孔等采样标本进行菌株分离,采用MALDI-TOF质谱仪对目标菌进行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对CRKP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KPC和NDM耐药基因。结果 CRKP在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1/73)、公共区域物体表面(1/89)、护工的衣物(1/24)分离比例很低,但水槽排水孔(25/29)污染比例较高。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显示,5株产A类酶,11株产B类金属酶;PCR结果显示,2株携带KPC耐药基因,3株携带NDM耐药基因。结论 CRKP在ICU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植率较低,而水槽排水孔污染率较高。耐药表型酶鉴定和PCR结果提示,严格执行环境清洁与消毒措施后,ICU内CRKP交叉传播的可能降低。

    • 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影响因素

      2020, 19(12):1098-110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029

      摘要 (43) HTML (17) PDF 78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新生儿CRE感染防控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2016-2018年CRE感染新生儿68例(CRE组),随机选取同期同病房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CSE)感染新生儿50例(CSE组),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RE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E组新生儿68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60例(88.24%),大肠埃希菌感染7例(10.29%),产酸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例(1.47%)。CRE组医院感染38例(55.88%),CSE组医院感染6例(1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均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PICC置管、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 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住院时间长均为新生儿感染CRE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日数、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史为CRE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CRE感染以医院感染为主,应针对新生儿CRE感染危险因素制定综合性防控措施,以减少CRE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 霍桑效应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2020, 19(12):1102-110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008

      摘要 (45) HTML (20) PDF 789.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霍桑效应对不同工作岗位人员、不同科室及五个手卫生时机手卫生依从率的影响,为合理利用霍桑效应,切实提高手卫生依从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不同科室同类人群选用常规调查法和隐蔽型调查法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同时统计调查同期洗手液及手消毒剂使用量。结果 常规调查组、隐蔽型调查组手卫生用品消耗量为26.9、27.5 mL/床日,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调查组、隐蔽型调查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79.7%(985/1 236)、49.8%(646/1 298),两组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7.166,P<0.01)。其中护士最高,医生在隐蔽型调查组和常规调查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1.6%和82.6%,常规调查组提高了161.4%。常规调查组无菌操作前、内科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6.5%、88.7%),隐蔽型调查组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重症组手卫生依从率较高(69.2%、78.5%)。接触患者前常规调查组较隐蔽型调查组依从率提高了127.0%(分别为81.5%、35.9%)。除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其余4个手卫生指征、不同科室间两调查组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隐蔽型调查结合洗手液及手消毒剂使用量能较真实反映不同科室、不同岗位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常规观察组因霍桑效应手卫生依从率偏高,实际工作中可利用霍桑效应持续刺激,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 某儿童医院PICU一起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2020, 19(12):1108-111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375

      摘要 (17) HTML (14) PDF 1.06 K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 海南地区某医院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患者病原学分析

      2020, 19(12):1114-111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954

      摘要 (8) HTML (20) PDF 783.00 Byte (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海南地区某医院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为AE-IPF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海南省该院住院的AE-IPF患者,分析其呼吸道病毒IgM抗体、痰细菌学培养和非典型病原体核酸检测结果,比较病原学阳性组与病原学阴性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AE-IPF患者52例,其中病原学阳性组23例,病原学阴性组29例。病原学阳性组患者发热、脓痰,以及接受抗感染治疗的比例更高,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降钙素原更高,而病原学阴性组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更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阳性组患者痰细菌培养、病毒IgM、非典型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分别为15、10、9例,痰细菌培养中检出最多的是绿假单胞菌(14.7%,5例),病毒IgM检测阳性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为多,均为8.8%(3例),非典型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者中肺炎支原体居多(17.7%,6例)。结论 感染可能是海南地区该院AE-IPF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临床表现及炎症指标有助于提示AE-IPF患者存在感染的诱因。

    • ST2928新型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重症肺炎1例

      2020, 19(12):1119-112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053

      摘要 (22) HTML (16) PDF 1020.00 Byte (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的分子特征和毒力,以加强临床工作者对该菌的认识。方法 对1株分离自重症肺炎患者呼吸道标本的CR-HvKP进行药敏试验,并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通过拉丝试验、毒力基因检测、毒力相关荚膜抗原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大蜡螟感染模型试验和患者临床表现分析该菌的分子及毒力特征。结果 CR-HvKP引起了患者严重的肺部感染,予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肺泡灌洗液标本培养分离病原菌,根据其药敏结果及时更改抗菌药物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该菌为多重耐药株,表达IMP-4型碳青霉烯酶,拉丝试验阴性,为ST2928型,prmpA2毒力基因阳性,K54荚膜抗原基因阳性,在大蜡螟模型试验中表现出较高的体外毒力。结论 此次分离的ST2928型、K54荚膜抗原基因阳性并且产IMP-4型碳青霉烯酶的CR-HvKP系首次报告,CR-HvKP因其高耐药性和高毒力的结合可引起较为复杂和严重的感染,其分子特征呈多样性。

    • 1例圣乔治教堂诺卡菌眼部感染病例及文献回顾

      2020, 19(12):1125-112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002

      摘要 (22) HTML (18) PDF 1012.00 Byte (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圣乔治教堂诺卡菌隶属于诺卡菌属,诺卡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不属于人体正常菌群,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诺卡菌病由诺卡菌感染所致,诺卡菌感染的常见部位以肺部和皮肤多见,眼部感染报道较少,圣乔治教堂诺卡菌所致眼部感染的报道更少。因此,报道某院1例圣乔治教堂诺卡菌眼部感染的病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提高临床对诺卡菌病的诊治水平。

    • 海南1例类鼻疽病表现为脑部病变合并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

      2020, 19(12):1129-1133.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648

      摘要 (12) HTML (15) PDF 1020.00 Byte (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报告1例类鼻疽病少见的脑部病变病例合并继发癫痫,患者为54岁男性,水泥工,因"右髋疼痛10 d"、"癫痫发作"2次入院,经血培养检出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确诊为类鼻疽病,药敏试验显示对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经头颅MRI证实右侧半卵圆中心、胼胝体及扣带回后部多发脑部病变。采取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等内科对症治疗,经过6个月的治疗,患者恢复良好。因此,类鼻疽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应及时做相关检查,包括头颅MRI,积极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长期规范的抗感染治疗以避免复发。

    • >综述
    • SARS-CoV、MERS-CoV、SARS-CoV-2的基因结构特点与致病机制

      2020, 19(12):1134-113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7745

      摘要 (22) HTML (19) PDF 804.00 Byte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致病性冠状病毒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以及全球大流行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目前关于高致病冠状病毒的致病机制,主要从直接细胞病变效应和间接免疫病理损伤两方面进行讨论,但具体作用基因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本文从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的基因结构特点与致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预防和治疗高致病性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 血液透析室丙型肝炎病毒暴发事件的分析与防控

      2020, 19(12):1140-114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206202

      摘要 (29) HTML (17) PDF 787.00 Byte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疾病,血液透析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发事件在多个国家都有报道,主要原因在于感染预防与控制出现了漏洞。回顾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暴发事件的文献并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相关管理文件进行分析,有助于更科学地防控丙型肝炎病毒在血液透析室内的传播,将其感染暴发的风险降到最低。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