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如何应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严峻挑战

      2019, 18(3):185-19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529

      摘要 (262) HTML (4283) PDF 925.00 Byte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随之出现并越来越多,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带来严峻挑战。新抗菌药物的研发上市与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此消彼长,目前,细菌耐药性发展似有压倒抗菌药物研发的趋势。抗菌药物耐药性(AMR)现已被公认为是影响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提出了四项核心计划,以应对MDRO的挑战,即监测、抗菌药物管理、改进药物和诊断、预防和控制传播。在应对MDRO感染的严峻威胁时,只有坚持以预防感染为中心,抗菌药物管理和医院感染管理两手抓两手硬,围绕感染源、感染途径与易感者三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关注多个细节并不断创新,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 论著
    • 三种不同含漱液对口腔超声洁治时空气中菌落数的影响

      2019, 18(3):193-19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088

      摘要 (134) HTML (180) PDF 863.00 Byte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牙周炎患者进行口腔超声洁治时使用不同含漱液对空气中菌落数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各54例,再随机将同种程度的牙周炎患者各分成3组,每组18例。洁治前分别给轻、中、重度牙周炎的各组患者用金银花液(含漱液A)、3%双氧水(含漱液B)、生理盐水(含漱液C)进行含漱。对超声洁治开始0、30 min及结束后10、20 min的空气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种鉴定。结果 三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炎程度、含漱液种类及采样时段三个因素存在交互作用(F=2.666,P=0.002)。空气菌落数比较:洁治开始时,轻、中、重度各组患者中使用不同含漱液时空气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洁治开始30 min,使用相同漱口液患者中均为轻度牙周炎患者的空气菌落数最低,重度患者最高,各组患者使用含漱液A、B时的空气菌落数较使用含漱液C低。各采样点比较,患者头部右侧采样点菌落数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束后20 min,各组空气菌落数与洁治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气中检出菌种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32.5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56%)、丝状真菌(18.48%)等。结论 口腔超声洁治时空气中存在多种条件致病菌,菌落数与牙周炎程度呈正相关。使用金银花液含漱对降低洁治中、后的空气菌落数有良好效果。

    • 口腔颌面部手术部位感染11年趋势分析

      2019, 18(3):200-205.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3890

      摘要 (114) HTML (188) PDF 988.00 Byte (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部手术部位感染(SSI)例次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索患者ASA评分、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危险指数等因素对S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对2007-2017年在某三级口腔专科医院住院并接受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SSI例次发病率变化趋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风险。结果 2007-2017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SSI例次发病率为0.33%~0.93%,平均发病率为0.71%;ASA评分、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危险指数高的患者,SSI例次发病率及发生风险高;2009年SSI例次发病率最低,ASA评分为P1的手术患者、手术危险指数为1级的手术,SSI例次发病率下降,分别自2011年的0.72%和2.79%下降至2017年的0.42%和1.54%,下降幅度在41%以上。结论 口腔颌面部SSI例次发病率在11年间有所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患者ASA评分、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危险指数的升高,手术患者SSI例次发病率及发生风险亦逐渐升高,诊疗环境可能是SSI的影响因素之一。

    • 利用MALDI-TOF MS特异质量峰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的快速分型

      2019, 18(3):206-21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3912

      摘要 (124) HTML (219) PDF 1.50 K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筛选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特异质量峰,并根据特异质量峰对CRKP进行快速同源性分析。方法 选取某院微生物实验室已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CRKP 76株,52株用于方法的建立,24株用于方法的验证。设置5个不同的特异峰挑选标准,按照不同的标准筛选各ST型特异质量峰,依据筛选的特异质量峰对CRKP进行分型,将与MLST结果符合率最高的标准确定为最佳标准。依据最佳标准筛选出的特异峰对24株CRKP进行分型,验证特异峰质量分型方法的准确性,并与质谱仪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核心图谱(MSP)聚类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按照标准2[(1)信噪比(S/N)≥ 4,(2)S/N比值≥ 1.5,(3)变异系数(CV)≤ 40%],52株CRKP中共筛选出45个特异质量峰,利用特异质量峰对29株CRKP进行分型,与MLST符合率最高,达82.8%,确定为最佳标准。按照此标准筛选出的特异质量峰对另外24株CRKP进行分型,与MLST符合率达83.3%。而PCA聚类分析与MLST的符合率仅为66.7%,MSP聚类分析与MLST一致性较差,没有明显符合ST型的分组趋势。结论 利用MALDI-TOF MS筛选出不同ST型别CRKP的特异质量峰,可用于CRKP的快速同源性分析,为暴发流行的监测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 肥胖与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Meta分析

      2019, 18(3):213-219.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3619

      摘要 (125) HTML (241) PDF 1.43 K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对脊柱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 搜集肥胖与脊柱手术相关的文献,两名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取数据,核对无误后应用STATA 11.0软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获取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最终32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10 877例患者,检索到的脊柱手术文献多为胸椎与腰椎手术。肥胖者脊柱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率高于正常体重者(OR=2.56,95%CI:1.95~3.3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白种人中肥胖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50倍(95%CI:1.77~3.52),亚洲人中肥胖者手术部位感染率是正常体重者的2.77倍(95%CI:1.81~4.22)。结论 在白种人与亚洲人中,肥胖者脊柱手术后更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9, 18(3):220-224.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245

      摘要 (126) HTML (189) PDF 813.00 Byte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建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SAP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拟定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计算指标的权重。结果 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的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权威系数为0.8。结论 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帮助管理者识别SAP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及高危环节,为临床护理风险的有效防范提供评估依据。

    • 老年患者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风险预测评分模型构建与验证

      2019, 18(3):225-23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226

      摘要 (135) HTML (437) PDF 998.00 Byte (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构建老年患者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风险预测评分模型,为筛选高危人群,有效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住院期间曾留置中央导管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随机种子为20180708),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危险因素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β值赋予各危险因素相应的分值,建立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依据建立的感染风险评分模型对验证组病例进行评分,利用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利用R软件构建决策曲线。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本次住院手术次数≥ 3次、住ICU日数≥ 2 d、中心静脉置管日数≥ 7 d、使用抗菌药物等是老年患者发生CLABSI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评分模型中相应的分值分别为3、4、4、9分,得分13~17分为高风险人群;评分模型在建模组数据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依据验证组患者风险得分情况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70。决策曲线显示,在阈值0.01~0.05区间内风险评分模型的净获益较高。结论 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度和应用价值,可用于老年患者CLABSI的易感高危人群识别,做到早期预防与控制。

    • 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新模式对药品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2019, 18(3):232-237.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3707

      摘要 (118) HTML (177) PDF 1.15 K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相对密闭环境药品配置模式对药品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 检测Ⅰ类环境和Ⅲ类环境中常规配药模式与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模式的不溶性微粒数量,比较不同配药模式对药品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影响。结果 手工配药时Ⅰ类环境中1~10 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少于Ⅲ类环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新模式时Ⅰ类环境中1~15 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与Ⅲ类环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Ⅲ类环境中采用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新模式时1~20 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少于手工配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Ⅰ类环境中采用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新模式时1~15 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少于手工配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I类环境中进行手工配药时1~15 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均多于在Ⅲ类环境中进行相对密闭环境配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模式能有效降低药品配置过程中环境微粒进入静脉输液系统中。

    • 运用风险评估方法降低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发病率

      2019, 18(3):238-24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229

      摘要 (129) HTML (496) PDF 814.00 Byte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评估方法对高风险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全院及科室层面的医院感染管理风险评估,筛出高风险科室及其高风险环节,针对性进行干预。2017年4-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7-9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结果 通过全院层面风险评估,重症医学科为风险最高的科室,通过科室层面评估,筛选出重症医学科高风险环节为接触隔离患者诊疗时未穿隔离衣、置管时未采用无菌大铺单、手卫生正确率低。针对性进行干预,接触隔离患者隔离衣配备率由0上升至100%,医护人员穿隔离衣执行率由0上升至97.62%;深静脉置管使用无菌大铺单执行率由72.50%上升至100%;手卫生正确率由85.00%上升至96.59%。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5.90%下降至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疗机构实施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管理,针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有效指导医院感染防控,可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 重症肺炎并脓毒症性肌病1例及文献回顾

      2019, 18(3):243-248.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167

      摘要 (119) HTML (219) PDF 1.26 K (2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回顾成功救治的1例脓毒症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该患者为中年女性,无基础疾病,因发热,咳嗽,胸闷,气促入院,治疗期间反复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脱机困难,最终诊断为脓毒症性肌病,予以抗感染、康复训练等治疗后撤机成功,肌力恢复。该病例提示脓毒症性肌病通过早期识别,及尽早给予神经肌肉营养药物治疗及分级康复训练、肺康复治疗,可达到完全治愈。

    • 复发性真菌性心内膜炎1例及文献复习

      2019, 18(3):249-252.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3881

      摘要 (93) HTML (186) PDF 1.05 K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56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乏力、纳差、发热1年余,再发2个月并突发左侧肢体抽动10 d"入院。2017年患者被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瓣膜活检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术后患者规律服药,连续3次血培养阴性后停药。2018年患者再次出现发热并发多器官梗死,血培养再次分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提示真菌性心内膜炎可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复发,赘生物脱落可栓塞各个器官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以及后续维持抗真菌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极其重要。

    • 不同清洗方法对可重复使用腹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的观察

      2019, 18(3):253-25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3960

      摘要 (124) HTML (213) PDF 804.00 Byte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确保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将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分为非管腔器械和管腔器械两类,分别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方法(A)、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B)、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C)三种清洗方法进行处理,运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 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非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8.75%、95.71%、96.00%,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3,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非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A、B、C三种方法清洗腹腔镜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76.47%、98.75%、91.5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7,P<0.001);方法B和方法C清洗管腔器械合格率高于方法A(P<0.016),方法B和方法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手工清洗+超声波清洗、手工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对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均优于传统手工清洗方法,前两种方法能有效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

    • 医疗废物锐器盒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与使用时限研究

      2019, 18(3):257-261.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3586

      摘要 (130) HTML (237) PDF 806.00 Byte (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医疗废物锐器盒不同使用时间病原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锐器盒使用的合理期限,为医疗废物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某传染病三级甲等专科医院病区治疗车上使用后的2 L锐器盒12个,检测锐器盒内部以及外表面不同时间节点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毒载量和细菌菌落数,同期取3个未使用的锐器盒作为空白对照。结果 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四个节点(48 h、72 h、5 d、7 d)锐器盒外表面、内容物的洗脱液标本各60份,均未检测到HIV、HCV,锐器盒的外表面标本均未检测到HBV,仅有一个锐器盒使用后72 h内容物洗脱液检测到HBV,含量为2.20E+01 IU/mL。使用后锐器盒内部洗脱液的染菌量变化:使用后5 d锐器盒内容物洗脱液100%有细菌生长,使用后7 d 12个锐器盒内容物洗脱液均细菌载量不可计数。锐器盒外表面细菌载量为1~9 CFU/cm2。感官指标中所有锐器盒内、外表面均未发生明显改变,未产生不适气味。结论 随着锐器盒贮存时间延长至7 d,锐器盒外表面细菌菌落数无明显增长,也未检测到HIV、HBV、HCV,建议不强制要求产生量小(即使用后48 h锐器盒达不到3/4贮存量)的科室锐器盒使用时限设为48 h。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的影响

      2019, 18(3):262-26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243

      摘要 (119) HTML (206) PDF 822.00 Byte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导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的抗菌药物影响因素。方法 统计2012-2017年某院住院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以及常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采用Pearson相关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出革兰阴性菌23 994株,其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 331株(占5.55%),主要来源于痰(54.02%),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21.49%)。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79%、7.66%和13.37%,其中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现年度升高的趋势(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恶唑烷酮类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均P<0.05);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与大环内酯类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变化与某些常用类别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现正相关,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利于控制和降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

    • 2015-2017年部分省级医院感染学术年会中微生物学专题报告现况调查

      2019, 18(3):267-270.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129

      摘要 (121) HTML (209) PDF 804.00 Byte (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省级医院感染学术年会中,涉及微生物学的专题报告现状,为后续感控人员培训与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5月各省级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和医院感染管理学会举办的学术年会会议安排,对涉及微生物学的专题报告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有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举办的35场次学术年会纳入研究,举办时间集中在第四季度(42.31%)。15场次学术年会涉及微生物专题报告,专题报告数量占总报告数量的5.91%,报告时长占总时长的4.81%。微生物学专题报告的形式多样,主题报告占68.96%,文献交流占24.14%,另外6.90%为互动交流方式。涉及微生物学报告的专题所占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报告时长比例有所降低。结论 目前我国省级医院感染学术年会当中,微生物学专题报告的数量与时长所占比例较低,未来医院感染学术年会需增加微生物专题报告。

    • 综述
    • 血小板活化及其相关免疫反应在脓毒症中的作用

      2019, 18(3):271-276. DOI: 10.12138/j.issn.1671-9638.20194145

      摘要 (112) HTML (231) PDF 834.00 Byte (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小板活化在脓毒症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脓毒症期间,血小板被激活后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并促使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Ts)以及微血栓的形成,加重脓毒症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紊乱及炎症反应失调,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感染时,血小板还参与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及获得性免疫反应过程,通过与免疫介质相互作用,血小板在积极防卫病原体入侵、扩散的同时,也可能因免疫过度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脓毒性休克。本文主要介绍血小板活化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重点突出血小板参与的免疫反应在机体感染时的作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