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白血病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

      2018, 17(4):277-28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1

      摘要 (226) HTML (0) PDF 893.00 Byte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研究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9月—2016年11月小儿血液专科病房内110例患儿血培养分离的131株病原菌种类、耐药类型,以及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505份血培养送检标本中共培养病原菌131株(5.2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2.67%,革兰阳性球菌占43.51%,分离居前3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5.27%)、肺炎克雷伯菌(15.27%)和人葡萄球菌(12.98%)。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性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性较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感染、腹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白血病血流感染患儿病死率相关。结论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高,积极预防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合理治疗十分重要。

    •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NO及NOS表达水平的研究

      2018, 17(4):283-28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2

      摘要 (92) HTML (0) PDF 832.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人群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DLI)患者血清NO及NOS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确诊的ATDLI患者,按民族分为汉族组和维吾尔族组。通过检测ATDLI患者血清中NO及NOS的表达水平,比较不同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损伤程度ATDLI患者的NO及NOS表达水平。结果共收集ATDLI汉族组患者100例,维吾尔族组患者135例。NO、TNOS的表达水平汉族组患者分别为(134.24±27.60)μmol/L、(33.01±4.23)U/mL ,维吾尔族组患者分别为(97.10±17.41)μmol/L、(27.41±3.95)U/mL,汉族组患者血清NO、TNOS、iNOS、eNOS含量均高于维吾尔族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TDLI汉族组患者血清NO、TNOS含量男性高于女性(P<0.05);维吾尔族组患者血清NO、TNOS、iNOS含量男性高于女性(P<0.01)。血清NO、TNOS、iNOS表达量同性别相比汉族组均高于维吾尔族组患者(P<0.001)。汉族组、维吾尔族组不同BMI组间患者NO、TN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民族中偏胖组患者NO、TNOS含量均高于偏瘦组和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汉族组、维吾尔族组NO含量均与BMI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4、0.677,P<0.01)。汉族组、维吾尔族组不同肝损伤程度患者血清NO、N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民族中轻度肝损伤组患者均低于中度与重度肝损伤组(P<0.001)。结论ATDLI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患者血清NO及NOS含量在两民族之间存在差异,血清NO含量与BMI相关,且可随着肝损伤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 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点和MRSA分子分型

      2018, 17(4):289-29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3

      摘要 (127) HTML (0) PDF 822.00 Byte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其基因分型。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1月—2015年11月检出的非重复金黄色葡萄球菌967株,检测其药敏结果及mecA抗性基因、杀白细胞素(PVL)基因;MRSA菌株经多重PCR进行葡萄球菌盒式染色体mec(SCCmec)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分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属因子调节子(agr)分型。结果96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检出210株MRSA,MRSA检出率为21.72%;痰标本MRSA检出率高于皮肤软组织标本(68.09% vs 11.83%,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MRSA对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呋喃妥因、利福平的敏感率均低于MS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RSA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软组织分离的MRSA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的敏感率为86.90%~95.24%,而痰分离的MRSA仅为1.56%~15.63%。96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出210株携带mecA基因,10株携带PVL基因,210株MRSA 中有8株未分型,占3.81%。MLST主要以ST 239(177株)为主;SCCmec分型主要以Ⅲ型(177株)为主;spa分型主要以t 030(177株)为主;agr分型主要以Ⅰ型(196株)为主。结论该院MRSA菌株主要流行克隆ST239MRSASCCmecⅢt030,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医院内耐药菌株的监测。

    • 广州市ICU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克隆相关性

      2018, 17(4):294-29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4

      摘要 (105) HTML (0) PDF 959.00 Byte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广州市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克隆相关性,明确其基因分型,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7所医院ICU环境中分离的39株CRAB,采用KB法测定其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的OXA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CRAB菌株进行克隆多态性分析。结果39株CRAB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最低,为56.4%,对其余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90%。PCR扩增结果显示,39株(100%)CRAB均携带OXA51基因,37株(94.9%)携带OXA23基因,OXA24和OXA58基因未检出。PFGE技术显示,其中38株CRAB分为5个克隆群,A群为主要流行克隆;MLST分析结果显示,CRAB的主要流行克隆型为ST195。结论广州市ICU环境中存在携带OXA23基因的CRAB克隆传播,应加强ICU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减少由CRAB引起的医院感染。

    • 62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分析

      2018, 17(4):299-30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5

      摘要 (117) HTML (0) PDF 835.00 Byte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同源性,为预防CRAB医院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15年8月—2016年11月该院住院患者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62株CRAB药敏结果,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分析同源性及其流行特征。结果62株CRAB主要来自痰标本(占88.71%),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均耐药,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25.81%)最低。62株CRAB分为14个不同的型别,分别为A~N型,其中B、D、E、J和M型别仅包含1株菌,其中F型别包含5个亚型,A、G、H和K型别均有3个亚型,C和I型各有2个亚型。对主要的克隆株临床资料进行分析,32株菌(占51.61%)来自重症监护病房(ICU),另有12株菌(占19.35%)分离患者曾入住ICU。结论医院内流行的鲍曼不动杆菌存在外部带入和内部传播两种形式,需加大对其感染控制力度。

    • 1 061株血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2018, 17(4):304-30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6

      摘要 (160) HTML (0) PDF 812.00 Byte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血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血流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细菌室血标本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1 0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66株(53.35%),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83株(36.10%),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真菌112株(10.55%),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重症监护病房(ICU)是血标本分离菌的主要来源科室,共308株(29.03%),其次为血液内科和小儿内科。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6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0.1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62.96%、33.14%。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83.61%、45.45%。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屎肠球菌各1株。结论血标本分离病原菌种类多,临床应监测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有效指导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 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提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

      2018, 17(4):310-31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7

      摘要 (109) HTML (0) PDF 885.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并观察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对其敏感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3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临床分离的PA,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管理)前后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临床共分离125株PA,主要来源于食管癌(30例,24.0%)和结直肠癌患者(29例,23.2%);主要来源标本为引流液及伤口分泌物(62株,49.6%);主要来源科室为外科病房(86株,68.8%)。单因素分析显示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与来自外科系统、3个月内曾住院、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住院时间>4周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项独立危险因素为:来自外科系统、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住院时间>4周。抗菌药物管理后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为74.6%,高于管理前的53.4%(P=0.015)。结论来自外科系统、碳青霉烯类药物暴露、住院时间>4周是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后PA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提高。

    • 天津市90所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现状调查

      2018, 17(4):316-31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8

      摘要 (116) HTML (0) PDF 796.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天津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及人员配备现状。方法天津市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人员设计调查表,发放至各医疗机构自行填报,调查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情况、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配备人数、专兼职情况、学历、专业、年龄、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时间、参加培训交流情况等。结果共调查90所医院,其中81所床位数>100张的医疗机构中,独立设置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61所(75.31%);专职人员配备方面,90所医院中达标的68所(75.56%);221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中,学历以本科为主(52.49%),专业以护理为主(57.92%),年龄集中分布在40~50岁(41.63%),从事医院感染管理的时间集中分布在1~10年(71.04%),近3年参加过全国性培训或天津市级培训的分别达131名(59.28%)、207名(93.67%)。结论该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设置和人员配置待进一步规范,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构成需进一步优化,管理队伍需年轻化、稳定化,培训教育应常态化。

    • 福建省42所中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2018, 17(4):320-32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09

      摘要 (106) HTML (0) PDF 809.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福建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对策。方法运用文献法、专家咨询法设计问卷,2016年3—4月对福建省8个市42所二级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现场调研,分析数据情况。结果共调查全省42所医院,其中中医院占92.86%,中西医院结合医院占7.14%;被调查医院均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专/兼职人员共100名,其中专职66名,兼职34名,护理人员占63.00%,大专及本科人员占84.00%,中级和高级人员占79.00%。二级和三级医院医院管理人员在学科专业、学历分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医院均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仅2.38%实现医院感染信息化软件监测,83.33%的医院开展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多重耐药菌、手术部位感染、重症监护病房(ICU)目标性监测分别占42.86%、71.43%、80.95%。结论福建省多数中医院环境明显改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较合理,医院感染专职人员配备及素质不均衡,医院感染监测尚停留在初期阶段,缺乏信息化管理,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不容乐观等。

    • 某市血液透析现状及透析用水和透析液质量合格情况调查

      2018, 17(4):325-32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0

      摘要 (115) HTML (0) PDF 801.00 Byte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市血液透析现状及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合格情况。方法对该市36所开展血液净化项目的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现状进行调查,并同时采集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分别进行微生物检验(包括常规和低温培养方法)及现场ATP水样检测。结果13.89%的水处理设备使用时间在1年内,5.56%的设备使用超过10年。砂滤等净化设备超过1年未更换的机构占77.78%,72.22%的滤芯式过滤器更换时间<3个月,反渗水供水管道使用时间超过10年的占2.78%。77.78%的医疗机构使用成品A液,72.22%使用成品B液,集中提供A液的医疗机构占22.22%,集中提供B液的医疗机构占19.44%,自配桶装B液的医疗机构达8.34%。36所医疗机构微生物日常检测均合格,但有80.56%检测结果长期为“0”值;现场采集的透析用水及透析液ATP检测均合格;常温微生物检验1份超标,2份达干预值;低温培养法4份超标,6份达干预值;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3种检测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市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质量总体较好,大部分医疗机构重视水处理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质量,但是微生物检测技术有待提高,日常检测结果异常或达到干预值需要分析原因和不断改进。

    • 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2018, 17(4):329-33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1

      摘要 (105) HTML (0) PDF 832.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预防及治疗。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确诊病例58例,其中预后不良组31例,预后良好组2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入院前3个月使用过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2种,住院后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2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后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均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抗感染治疗3 d后预后良好组的血白细胞计数、X线胸片情况均显示好转,优于预后不良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菌药物,入院后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感染后白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计数>12×109/L,抗感染治疗3 d后白细胞计数升高、白细胞数计数>15×109/L均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预后不良概率高。对于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抗菌药物≥2种、入院后感染前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过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患者,要警惕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可能性。对于感染后血白细胞计数>12×109/L、治疗3 d后血白细胞计数>15×109/L的患者要警惕预后不良的发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18, 17(4):335-34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2

      摘要 (142) HTML (0) PDF 909.00 Byte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CRBSI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5.3 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12篇,总样本量为14 422例,5篇队列研究,7篇病例对照研究,NOS评分为4~6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留置时间(WMD=12.25,95%CI=5.55~18.94)、多腔导管(OR=3.52,95%CI=1.46~8.52)、股静脉置管(OR=2.44,95%CI=1.34~4.46)、肠外营养(OR=2.47,95%CI=1.18~5.21)、住ICU的时间(WMD=10.01,95%CI=4.17~15.85)、APACHEⅡ评分(WMD=4.46,95%CI=1.25~7.66)、合并糖尿病(OR=1.83,95%CI=1.08~3.09),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导管留置时间、多腔导管、股静脉置管、肠外营养、住ICU的时间、APACHEⅡ评分、合并糖尿病是ICU患者CRBSI危险因素。因纳入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一般,尚需设计严谨、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

    • 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模拟实验研究

      2018, 17(4):341-34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3

      摘要 (95) HTML (0) PDF 819.00 Byte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的情况,为制定相关医院感染规范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0月14日将尿液、5%葡萄糖溶液、葡萄糖盐水、无菌水、0.9%生理盐水按无菌操作分别注入抗返流引流袋(抗逆组)与普通引流袋(普通组),入口端封闭,用出口离地面10 cm(悬挂组)和触地(触地组)两种方式悬挂,每间隔3 d从出口端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共10次,动态观察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情况。结果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发生率抗逆组(7.7%)低于普通组(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悬挂组(17.9%)低于拖地组(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液体性质的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发生率分别为尿液(54.3%)>5%葡萄糖溶液(34.5%)>葡萄糖盐水(24.3%)> 0.9%生理盐水(10.8%)或无菌水(10.5%),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首次出现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的时间抗逆组发生在第13天,普通组发生在第7天,两者在第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发生出口逆行污染的引流袋种类与液体性质差异呈中等强度关联(Pearson C=0.5)。结论不同类型引流袋、留置时间和液体性质均不同程度影响引流袋出口逆行污染,临床应重视在使用引流袋过程中定期送尿培养,以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指导更换引流袋的时间。

    • 精细化管理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院感染防控的效果

      2018, 17(4):347-35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4

      摘要 (91) HTML (0) PDF 796.00 Byte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调查2014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PIVAS相关物品表面卫生、空气培养质量、医务人员手卫生检测合格情况,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4—2016年手卫生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8.18%、81.82%、100.00%。不同年份手卫生检测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93,P=0.019)。PIVAS内部小型物体表面、水平层流台表面、生物安全柜表面以及Ⅰ更、Ⅱ更的空气质量检测合格率均提高至2016年的100%。结论加强PIVAS内部工作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操作的规范性。

    • 多学科协作在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度中的应用

      2018, 17(4):351-35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5

      摘要 (135) HTML (0) PDF 801.00 Byte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多学科协作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度。方法某院2015年第四季度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开展基线调查(基线调查阶段),2016年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合医务处、护理部开展多部门协作,共同干预(干预阶段),2016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为干预措施执行的效果评价阶段,比较不同阶段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清洁度。结果基线调查时医疗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为44.25%,护理组为61.61%,多部门联合干预后,医疗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提升至89.83%,护理组荧光标记的合格率提升至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调查阶段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22%,实施干预后效果评价3阶段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能有效整合医院管理资源,使医务处、护理部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有效提升医护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度。

    • 一种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对五种多重耐药菌的杀灭效果

      2018, 17(4):355-35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6

      摘要 (107) HTML (0) PDF 850.00 Byte (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一种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对临床分离的五种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选取一种以三氯羟基二苯醚、丙二醇等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对临床分离的五种常见多重耐药菌进行载体定量杀灭试验,观察其对五种常见多重耐药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该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原液作用1.5、3.0、4.5 min,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五种常见耐药菌的载体杀灭对数值均>3.0。 结论该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对五种常见多重耐药菌有消毒作用,在超声诊疗中可代替消毒剂使用。

    •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效果分析

      2018, 17(4):359-36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7

      摘要 (134) HTML (0) PDF 798.00 Byte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病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评价干预后效果。方法监测2013年1—12月某院产科行剖宫产的所有产妇,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评估阶段(2013年1—6月);干预阶段(2013年7—12月)。采用目标性监测和临床干预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干预前发现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SSI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共监测行剖宫产患者1 593例,发生SSI 31例,发病率1.95%。其中评估阶段SSI 发病率3.40%;干预阶段SSI发病率0.95%;干预前后SSI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02,P<0.01)。评估阶段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时间≥1 h、身体质量指数≥26 kg/m2、术中出血量≥300 mL、有基础疾病、有胎膜早破、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剖宫产患者SSI的危险因素(均P<0.05)。评估阶段648例患者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以>48 h为主(395例,占60.96%);干预阶段945例患者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以<24 h为主(776例,占82.12%);干预前后两阶段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不同时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26,P<0.01)。31例SSI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3.83±3.26)d,非SSI患者为(7.06±1.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P<0.01);SSI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9 044.77±2 649.19)元,非SSI患者为(6 254.73±638.5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4,P<0.01)。结论针对剖宫产手术后SSI的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SSI发病率。

    • >综述
    • 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干预策略分析

      2018, 17(4):363-36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8

      摘要 (132) HTML (0) PDF 792.00 Byte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医院感染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美国医院感染已居居民死亡原因的第八位[1]。贾巍等[2]研究结果显示,高龄(≥60岁)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ti, 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平均增加感染危险度1.5倍。目前,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速,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3]显示,2014年全世界60岁及以上人群有8.41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0亿。老年患者作为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比较高,需引起医疗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本综述主要介绍目前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现状,针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从而为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支持依据。

    • >学术动态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实施家庭整合护理对早产儿及其父母的影响:一项多国多中心集群随机对照试验

      2018, 17(4):367-367.

      摘要 (107) HTML (0) PDF 753.00 Byte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标准.规范.指南
    • 结核病分类  WS 196—2017

      2018, 17(4):368-36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4.019

      摘要 (126) HTML (0) PDF 271.00 Byte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