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流感不是“感冒” 应重视高危人群早期抗病毒治疗

      2018, 17(2):93-9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1

      摘要 (172) HTML (0) PDF 854.00 Byte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一直以来,流行性感冒(流感)是全人类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发病率可列为各种传染性疾病之首,每年季节性流行造成的疾病负担高。全球每年季节性流感相关死亡人数达300万例以上,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每年5%~15%的人群感染,因流感到医院就医者超过50万人,超额死亡者达到20万例。

    • >论著
    • 一所综合医院连续三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及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2018, 17(2):97-10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2

      摘要 (220) HTML (0) PDF 803.00 Byte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2014—2016 年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共发生医院感染4 750例、5 352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19%,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2.46%。三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47%、2.07%和2.05%,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217,P<0.01)。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等科室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以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等为常见医院感染部位。医院感染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6.1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60%);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5.175,P=0.001);鲍曼不动杆菌对检测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0%左右,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达80%以上,未分离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结论该院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科学地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定期总结分析临床资料,对于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多重耐药菌株产生,降低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 2013—2016年老年病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2018, 17(2):103-10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3

      摘要 (159) HTML (0) PDF 791.00 Byte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2013—2016年某老年病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3—2016年全院患者分离的AB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6年共分离1 712株AB,2013、2014、2015、2016年AB分离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7.92%、17.17%、15.10%、11.81%;AB标本来源主要为痰(1 524株,89.02%),其次为尿(79株,4.61%)和血(37株,2.16%)。检出AB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病房(798株,46.61%)、呼吸内科(507株,29.62%)、神经内科(156株,9.11%)。2013—2016年AB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不断上升,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25.68%~65.89%)较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54.74%~68.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71.40%~77.42%,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均>60%;2013—2016年AB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院AB耐药率不断升高,需加强监测,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阻断AB的医院感染和传播。

    • 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18, 17(2):107-11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4

      摘要 (139) HTML (0) PDF 794.00 Byte (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8年5月—2016年6月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按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无肺部感染组和肺部感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共监测脊柱手术住院患者612例,其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3例,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0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住院时间≥30 d、长期吸烟、有慢性肺部疾病、有糖尿病、手术节段数≥2、全身麻醉、手术时间≥4 h、出血量≥500 mL、卧床时间≥7 d、使用糖皮质激素、留置导尿管、机械通气、血清清蛋白<30 g/L、血糖≥11 mmol/L、血红蛋白<90 g/L共14个因素是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雾化吸入是保护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30 d、长期吸烟、有慢性肺部疾病、全身麻醉、卧床时间≥7 d、使用糖皮质激素共6个因素均是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而雾化吸入是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针对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脊柱手术住院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 重症患者不同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早期谷浓度的监测

      2018, 17(2):112-11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5

      摘要 (103) HTML (0) PDF 795.00 Byte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给予不同负荷剂量替考拉宁的重症感染患者治疗3 d后的血清药物谷浓度(Cmin)及目标Cmin达标情况,旨在探讨理想的负荷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2017年2月28日入住某院重症医学科重症感染患者,按不同药物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标准剂量6 mg/kg;高剂量10 mg/kg)和不同尿肌酐清除率(Ccr:以50 mL/min为标准线)水平分为4个亚组:标准剂量正常肌酐清除率组(GSD1组)、标准剂量低肌酐清除率组(GSD2组)、高剂量正常肌酐清除率组(GHD1组)、高剂量低肌酐清除率组(GHD2组),比较替考拉宁血清Cmin、目标Cmin达标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入选患者49例,标准剂量组17例,其第4 d用药前Cmin为(5.98±2.67) mg/L;高剂量组32例,Cmin为(9.05±4.25) mg/L;高剂量组Cmin高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0.003)。GSD1、GSD2、GHD1、GHD2组Cmin分别为 (5.78±2.72)、(6.34±2.78)、(8.21±3.77)、(12.07±4.81) mg/L,4组间C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6,P=0.006),GHD2组高于GHD1组、GSD2组和GSD1组;Cmin达标率分别为9.09%(1/11)、16.67%(1/6)、28.00%(7/25)、71.4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6,P=0.033)。各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药物相关性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不论患者Ccr正常与否,给予标准负荷剂量的替考拉宁早期均不能达到目标Cmin;低Ccr者给予高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早期可达目标Cmin;而正常Ccr者,则需进一步提高负荷剂量。

    • 百级层流病房预防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回顾性研究

      2018, 17(2):116-12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6

      摘要 (92) HTML (0) PDF 851.00 Byte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百级层流病房在预防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化疗)后并发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2016年3月—2017年2月某院血液科病房收治接受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根据患者的意愿,入住百级层流病房接受化疗为试验组,在普通病房接受化疗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感染发病率、发热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收治接受化疗恶性血液病患者267例。试验组74例,对照组193例。治疗期间患者感染发病率试验组为47.3%,低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感染部位均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为主。两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5株,试验组检出7株,对照组检出38株,检出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酵母菌属。试验组发热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感染病例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1),且PCT、CRP恢复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在百级层流病房接受化疗可以减少感染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创面分离病原菌分布特点

      2018, 17(2):121-12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7

      摘要 (151) HTML (0) PDF 835.00 Byte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Wagner分级糖尿病足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某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创面分泌物分离病原菌,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按照检出细菌种类不同分为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混合感染组,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征与Wanger分级的关系。结果共有糖尿病足患者103例,G+菌感染组患者39例,G-菌感染组50例,混合感染组14例。混和感染组患者年龄、病程高于其余两组(均P<0.05);混和感染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钙素原低于其余两组(均P<0.05);G+菌感染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其他两组(P<0.01)。共送检标本132份,检出菌株103株,阳性率为78.03%,G+菌与G-菌检出率分别为33.33%(44/132)和44.70%(59/132)。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株)和表皮葡萄球菌(11株)为主;G-菌以布氏柠檬酸杆菌(12株)、大肠埃希菌(11株)及铜绿假单胞菌(11株)为主。随着Wagner级别增加,以G+菌与G-菌的混合感染比例持续上升。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G-菌为主。结论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特别是Wagner分级较高患者应及时开展溃疡分泌物的病原学检查与药敏试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Meta分析

      2018, 17(2):126-13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8

      摘要 (265) HTML (0) PDF 1.23 K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大陆地区二级以上医院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为手卫生促进工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系统搜索我国大陆地区2015年以后开展的手卫生研究文献,由研究人员按照相关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并严格按照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合格文献提取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分析不同等级医院、不同科室的医生和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结果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总体高于医生,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5.9% (95%CI:45.9%,65.8%)、66.0%(95%CI:58.8%,73.1%);医生、护士手卫生正确率分别为65.2% (95%CI:53.6%,76.9%)、67.9%(95%CI:56.9%,78.9%);三级医院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二级医院,ICU科室医生、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高于普通科室。结论我国大陆地区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率均有待进一步提高,需特别加强基层医院和普通科室中手卫生促进工作。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开放肾造瘘管必要性的研究

      2018, 17(2):132-13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09

      摘要 (90) HTML (0) PDF 788.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开放肾造瘘管的必要性,为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因 PCNL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肾造瘘管夹闭组(30例)与肾造瘘管开放组(30例),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 h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血清乳酸(Lac)、每小时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开放组患者治疗24 h后HR、MAP、SpO2、Lac、每小时尿量与夹闭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开放组患者治疗3 d后血清PCT、CRP均低于夹闭组(均P<0.05 );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均为100.00%,开放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夹闭组,总住院费用少于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NL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在常规留置双J管的基础上开放肾造瘘管是有必要的。

    • 剖宫产术后败血症危险因素分析

      2018, 17(2):136-14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0

      摘要 (125) HTML (0) PDF 789.00 Byte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某妇幼保健院产科2013年1月1日—2016年10月31日剖宫产手术患者,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选取剖宫产患者4 604例,发生败血症32例,发病率为0.7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妊娠合并糖尿病(OR=4.03)、有阴道试产(OR=15.86)、阴查次数≥3次(OR=6.77)、胎膜早破≥12 h(OR=3.47)、术中出血量≥1 000 mL(OR=4.66)、术后留置导尿管>24 h(OR=2.83)、一周内有使用抗菌药物史(OR=3.20)共7个指标为剖宫产术后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周≥34 W(OR=0.20)、血红蛋白≥100 g/L(OR=0.40)、清蛋白≥35 g/L(OR=0.28)和正常羊水量(OR=0.22)共4个指标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应针对孕产妇围手术期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管理和对保护因素进行医学干预,以期有效预防和控制剖宫产术后败血症的发生。

    • 不同真菌感染危险性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2018, 17(2):141-14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1

      摘要 (93) HTML (0) PDF 808.00 Byte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四种真菌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为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高危患者。依据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感染、拟诊、临床诊断和确诊4组,并对4组患者进行 MDRA评分、IFIRSS评分、Sevilla评分及Candida评分,评价四种评分方法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共有275例高危患者,非感染组138 例,拟诊组63 例,感染组74例(其中临床诊断组64例,确诊组10例)。感染组患者年龄及住院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74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假丝酵母菌74株,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60株(81.1%)。MDRA评分阳性114例(41.5%)、Candida评分阳性83例(30.2%)、Sevilla评分阳性42例(15.3%)、IFIRSS评分阳性23例(8.4%)。四种评分方法中MDRA评分灵敏度(Se)较高(59%),但特异度(Sp)最低(66%);IFIRSS评分Sp较高(91%),但Se极低(9%);Sevilla 评分Sp最高(96%),Se尚可(45%);Candida评分的Se最高(68%),Sp较高(90%)。结论Sevilla评分有较高Se和Sp,可用于早期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Candida评分诊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与临床诊断标准总符合率最高,Se、Sp均较高,对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早期诊断有较大价值。

    • 35例类鼻疽病例临床特点分析

      2018, 17(2):146-15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2

      摘要 (111) HTML (0) PDF 922.00 Byte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类鼻疽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有明确病原学依据的35例类鼻疽患者。结果35例类鼻疽患者在入院时2例(5.7%)因有外院培养结果而确诊,3例(8.6%)高度疑似患者主要有相对典型的临床特点,误诊30例(85.7%),疑似患者入院后均经各种标本培养检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确诊;采用抗感染、外科穿刺引流(11.4%)及手术(20.0%)治疗,病情好转或痊愈26例(74.3%),放弃治疗2例(5.7%),死亡7例(20.0%)。临床首发症状以发热(88.6%)最常见,其次为咳嗽(34.3%)、气促(28.6%)、腹痛(14.6%)、上下肢痛 (11.4 %)、关节痛(5.7%);感染部位居前五位的分别为血液 (85.7%)、肺(54.3%)、脾(20.0%)、皮肤软组织(20.0%)、肝(14.3%);以血培养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最为常见,占85.7%,其次为各种穿刺液(37.1%)、痰(20.0%)。结论类鼻疽的临床特点复杂多样,误诊率高,早期确诊和及时、合理、足疗程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和复发率。

    • 从临床医院感染学案例式教学看医学高等教育中该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2018, 17(2):151-15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3

      摘要 (78) HTML (0) PDF 847.00 Byte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医学高等教育临床医院感染学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案例式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某附属医院见习的医学生198名,根据是否选修临床医院感染学分为选修组(107名,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授课)、非选修组(91名),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医学生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态度情况。结果选修组学生医院感染知识得分为(85.3±1.6)分,高于未选修组的(58.3±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72,P<0.01)。开展案例式教学法前选修组学生主动学习占21.49%,开展案例式教学法后主动学习占47.6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95,P<0.01)。结论医学生有必要开展系统的医院感染课程学习,以案例式教学法为基础的授课形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 多学科协作联合集束化管理对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的效果

      2018, 17(2):156-15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4

      摘要 (195) HTML (0) PDF 788.00 Byte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联合集束化管理对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防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某三甲医院ICU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自2014年1月开始将MDT联合集束化管理用于ICU MDROs感染的防控,并在实施1年后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2013年)、实施后(2014年)和持续改进后(2015年)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MDROs检出情况。结果实施前、实施后和持续改进后ICU患者中MDROs感染率分别为26.55%(154/580)、17.13%(117/683)、12.01%(77/641),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30,P<0.001);ICU患者MDROs总检出率分别为64.44%(154/239)、63.59%(117/184)、43.26%(77/178),有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84,P<0.001)。ICU 主要MDROs为多重耐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PDRAB,占44.54%)。结论MDT联合集束化管理有助于降低ICU MDROs的感染率和检出率。

    • 综合干预对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的临床效果评价

      2018, 17(2):160-16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5

      摘要 (118) HTML (0) PDF 793.00 Byte (2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对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的效果。方法2014年8月 —2015年8月为干预前组,2015年9月开始实施综合干预措施,2015年9月—2016年9月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全院及重点科室住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血培养阳性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干预后全院总体、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的42.21%、45.19%、74.71%分别提高至53.54%、55.68%、8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1);实施干预后除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外,其他科室均达到了医院设定的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要求;但胃肠外科、创伤骨科分别由干预前的5.46%、11.67%提高至干预后的11.66%、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医院感染漏报率由干预前的13.56%下降至10.98%(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57.36%下降至54.47%(P<0.00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同时,医院感染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 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2018, 17(2):165-16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6

      摘要 (254) HTML (0) PDF 780.00 Byte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提高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完善某院管理制度,改善管理流程等,比较 2014年7—12月(PDCA执行前)和2015年1—6月(PDCA执行后)临床科室MDROs预防控制效果。结果执行PDCA循环管理方法半年后,MDROs防控措施总执行率从57.14%(360/630)提高至79.69%(51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在病程中记录、护士在护理病程中记录、登记上报和张贴隔离标识的执行率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Os总检出率从PDCA执行前的30.65%(347/1 132),降至PDCA执行后的22.61%(236/1 0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3,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改善MDROs预防控制效果。

    • >经验交流
    • 某三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防控直接成本分析

      2018, 17(2):169-17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7

      摘要 (168) HTML (0) PDF 760.00 Byte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医院感染防控成本,为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成本效果与成本效益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采用直接成本法,查阅文献并结合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作成本核算表,列出调查的项目,包括医院感染管理科、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全部人力及物力投入,以及临床科室的部分投入,收集各项目的数量、单价及总费用,计算各项目的构成比。结果2015年该院医院感染防控成本总投入为2 498.23万元,每出院人次医院感染防控成本为300.99元(2 498.23万元/8.3万),每人次每住院日医院感染防控成本为33.44元(300.99元/9 d)。医院感染防控成本构成中占比最大的为消毒供应中心(1 748.50万元,占69.99%),其次是临床科室(362.27万元,占14.50%)、医院感染管理科(225.85万元,占9.04%),最低为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61.61万元,占6.47%)。结论该院医院感染防控直接成本较高,主要是消毒供应中心的消耗材料成本,医疗废物处置相关投入也需引起关注。

    • >病例报告
    • 伏立康唑致急性肝衰竭1例

      2018, 17(2):172-17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8

      摘要 (110) HTML (0) PDF 773.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伏立康唑属三唑类抗真菌药,抗菌谱较广,对假丝酵母菌包括耐氟康唑的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白假丝酵母菌耐药菌株以及曲霉菌、隐球菌等均具抗菌活性。推荐用于治疗免疫功能减退患者进行性的、可能威胁生命的感染。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视觉障碍、皮疹及肝功能检验值异常等,停药后症状消失。伏立康唑引起急性肝衰竭的发生率较低,其肝毒性机制可能与个体特异性有关[1],也可能与慢性基础肝病史有关[2]。2017年5月某院收治1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鼻窦、颅内曲霉菌感染过程中出现急性肝衰竭的患者,现将其治疗过程进行总结,以警示临床医务人员。

    • >综述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018, 17(2):175-18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8.02.019

      摘要 (108) HTML (0) PDF 815.00 Byte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和社区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多部位炎症,如肺炎、泌尿系统炎症、败血症、腹膜炎、医疗器械相关性感染等。由于几乎可水解所有头孢菌素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流行,对于重症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作为最有效的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消耗量的增加,耐药菌株开始出现,并在全球范围快速传播[12]。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常表现对β内酰胺类药物高水平抵抗,同时伴随着对多种其他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耐药,使治疗成为十分棘手的问题。

    • >标准.规范.指南
    •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

      2018, 17(2):181-184.

      摘要 (143) HTML (0) PDF 773.00 Byte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