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6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BBI抑制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

      2017, 16(10):893-89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1

      摘要 (174) HTML (0) PDF 1.17 K (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大豆来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BBI)对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LPS和BBI对肠道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先用BBI预处理肠道上皮细胞,再用LPS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8和MCP1)的表达,通过NFκBluc荧光素酶质粒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活性。 结果LPS最大浓度(10 000 ng/mL)和BBI最大浓度(1 000 μg/mL)对细胞均无毒性作用。LPS处理可显著地上调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1β、IL8和MCP1)的表达,其上调作用和LPS的浓度成正相关;LPS处理肠道上皮细胞3 h后炎性因子表达最高,随时间延长有所下降;LPS对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的上调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BBI预处理肠道上皮细胞6 h时,BBI对LPS诱导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且具有剂量效应。结论通过对肠道上皮细胞内NFκB的抑制,BBI能够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

    • 2011—2015年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17, 16(10):899-90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2

      摘要 (201) HTML (0) PDF 906.00 Byte (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1—2015年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共收集菌株49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91株(59.26%),革兰阳性球菌196株(39.92%),真菌4株(0.82%),排名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0.1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22%)、金黄色葡萄球菌(10.39%)、肺炎克雷伯菌(8.55%)和屎肠球菌(6.5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4.90%、31.04%、77.28%和26.2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6.0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NCS)检出率为70.02%。结论引起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占首位;病原菌耐药情况严重,应该加强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

      2017, 16(10):904-90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3

      摘要 (134) HTML (0) PDF 953.00 Byte (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贫血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人、30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和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患者红细胞相关参数及DAT进行检测,并对影响DAT阳性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均低于慢乙肝患者和健康组(P<0.05),而慢重肝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高于慢乙肝和健康组(P<0.05);慢重肝患者、慢乙肝患者和健康组DAT阳性率分别为62.82%、13.33%和0。DAT阳性的慢重肝患者红细胞计数、Hb浓度和HCT均低于相应DAT阴性患者(均P<0.05),RDW却高于DAT阴性慢重肝患者(P=0.001);慢重肝患者红细胞毛细管分离后,衰老红细胞的DAT阳性强度高于年轻红细胞DAT阳性强度(P<0.001);在慢重肝患者中,DAT的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在性别、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补体C3、C反应蛋白及是否并发糖尿病方面存在差异(均P≤0.05)。结论慢重肝患者贫血的产生可能与衰老红细胞吸附抗体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有关。

    • 核苷(酸)类似物序贯/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Meta分析

      2017, 16(10):909-91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4

      摘要 (119) HTML (0) PDF 1.29 K (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核苷(酸)类似物(NAs)序贯/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建库至2017年3月25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NAs抗病毒治疗产生病毒学应答后,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CHB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结束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 结果最终纳入9个研究,NAs序贯PegIFN研究4个,NAs序贯联合PegIFN研究5个。治疗结束时,与单用NAs相比,NAs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31.2% vs 11.7%,OR=3.69,95%CI为2.43~5.60,P<0.01),提高HBsAg阴转率(11.5% vs 0.5%,OR=9.31,95%CI为2.72~31.89,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NAs序贯PegIFN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25.3%(42/166) vs 10.0%(17/170),OR=3.1,95%CI为1.66~5.79,P<0.01];NAs序贯联合PegIFN治疗组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于对照组[36.8%(63/171) vs 13.5%(23/171),OR=4.24,95%CI为2.41~7.46,P<0.01]。序贯/序贯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多见,大多数可耐受或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HBeAg阳性CHB抗病毒治疗中,应用NAs产生病毒学应答后,序贯/序贯联合PegIFN治疗48周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阴转率。

    • 肺炎链球菌疫苗抗原促进CRTH2(CD4+CD294+Th2)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2017, 16(10):916-91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5

      摘要 (121) HTML (0) PDF 1.04 K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疫苗通过树突状细胞抗原递呈作用对CRTH2(CD4+CD294+Th2)细胞促增殖作用,为扩增及分选Th2细胞提供新方法。方法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为树突状细胞,负载肺炎链球菌疫苗抗原后与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流式细胞仪分析DC及CRTH2细胞。结果肺炎链球菌疫苗可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与TNFa共同是DC成熟佐剂。DC负载肺炎链球菌疫苗抗原能使第5天CRTH2细胞亚群比率[(0.93±0.10)%]较首日[(0.70±0.02)%]升高,其绝对数也升高(均P<0.05)。结论树突状细胞负载肺炎链球菌疫苗抗原能够促进CRTH2细胞增殖,可能是扩增Th2细胞有效方法之一。

    • 抗生素锁与肌注给药在治疗家兔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模型中的效果差异

      2017, 16(10):920-92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6

      摘要 (206) HTML (0) PDF 1009.00 Byte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抗生素锁(ALT)与全身用药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方法体外制作内含细菌生物膜的导管,并植入家兔中心静脉,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导管组,向导管内注入抗生素与肝素混合液;一组为全身组,肌内注射抗生素,导管内注入肝素液。连续用药10 d,每日在更换药液前留取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检测菌落数。第11天停用全部抗生素,留置导管观察5 d再拔管。拔管前采导管血和外周血做细菌计数和药敏试验。并将拔出的导管做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生物膜观察。结果用药期间血培养细菌计数:不同用药时间导管组导管血细菌平均计数均低于全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组外周血培养阳性标本从第4天开始逐渐出现,共有阳性标本6例;全身组阳性标本第2天即出现,共有阳性标本31例。停药期间血培养细菌计数:两组在拔管当日的导管血细菌计数均高于停药当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药当日导管组2例外周血标本检出细菌,全身组8例阳性;拔管当日导管组无新增阳性标本,而全身组有1例新增阳性标本。全身组的导管尖端细菌计数[(8.02±0.05)log10CFU/mL]高于导管组[(3.12±0.14)log10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2,P<0.05)。导管组33.33%的标本可见散在生物膜,全身组全部标本被菌膜覆盖。拔管前导管血和外周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导管组的抑菌环直径在19~20 mm之间,全身组为15~16 mm,两组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为敏感。结论在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中ALT局部清除细菌的效果优于全身用药,可降低全身感染。但是倘若导管内细菌生物膜未完全清除,停药后仍可复发,因此精准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值得进一步量化研究。

    • 贵州省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

      2017, 16(10):925-93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7

      摘要 (170) HTML (0) PDF 924.00 Byte (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15 921例AIDS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42.13±14.40)岁,已婚/同居者占58.61%。治疗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P25~P75):15.96(6.00~33.00)]月。9.77%随访病例发生死亡,其中59.29%的死亡发生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内;第1、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00%, 82.00%和74.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58倍(95% CI:0.49~0.68);随着年龄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亦增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低;治疗前无疾病症状体征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有症状体征的0.70倍(95% CI:0.60~0.81)。结论贵州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整体较好,应高度关注死亡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建议在扩增治疗患者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 负压引流联合纳米银敷料促进感染切口愈合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2017, 16(10):931-93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8

      摘要 (123) HTML (0) PDF 1.23 K (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自制负压装置联合纳米银敷料促进大鼠切口感染愈合的优势,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感染切口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常规处理组、单纯负压吸引组、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组。治疗后评价各组大鼠切口愈合时间、愈合面积,对切口组织的炎症因子进行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分析。并将三组方法应用于临床手术部位感染患者,比较分析各组患者切口的肉芽覆盖时间、肉芽痊愈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大鼠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及IOD值、大鼠切口组织TNFα、IL2、IL8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常规处理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应用中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术后C反应蛋白、疼痛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处理组和单纯负压吸引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负压吸引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减轻切口局部炎症,促进切口愈合。

    • 2012—2015年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2017, 16(10):936-94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09

      摘要 (175) HTML (0) PDF 912.00 Byte (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2012—2015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检验中心微生物室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为2012—2013年组和2014—2015年组,比较两组菌株的分布特征、构成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两组时间段内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各组菌株的54.96%和54.66%,两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高,耐药率均为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80%,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也均>9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高,但已出现耐此类药物菌株;两组时间段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35.90%和34.55%,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较高(>75%)。结论该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耐药菌检出率高,应引起警惕,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 2010—2014年湖北省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变化趋势

      2017, 16(10):941-94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0

      摘要 (151) HTML (0) PDF 913.00 Byte (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湖北省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2014年湖北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8%(1 526/43 909)、3.03%(1 919/63 320)和2.86%(2 174/76 145),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4,P<0.01)。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54.29%(23 838/43 909)下降至2014年的41.02%(31 238/76 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94.09,P<0.0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细菌培养送检率逐年提高,从2010年的30.49%(4 297/14 091)提高至2014年的52.13%(10 556/20 248)(χ2=1 593.98,P<0.01)。结论湖北省医院感染现患率呈下降趋势,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步下降。

    • 公交车爆燃事件群体烧/创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2017, 16(10):946-94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1

      摘要 (147) HTML (0) PDF 919.00 Byte (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群体烧/创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5月12日某院收治的“公交车爆燃事件”共25例住院群体烧/创伤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5例烧/创伤患者,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例,10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8.00%,例次发病率为40.00%;感染部位以创面和下呼吸道为主,分别占60.00%和30.00% 。7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6株(53.34%)、革兰阳性(G+)菌13株(43.33%)、真菌1株(3.33%)。烧伤总面积大、吸入性损伤程度高、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外科手术均是烧/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群体烧/创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征调查

      2017, 16(10):949-95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2

      摘要 (216) HTML (0) PDF 905.00 Byte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儿童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儿童MRSA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5年入住该儿童医院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并分析患儿临床资料、分离病原菌、送检标本种类、医院感染情况等。结果2011—2015年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SA)阳性患儿911例(1 108份阳性标本),其中MRSA阳性患儿494例(599份阳性标本),MRSA例数分离率为54.23%(分离率为54.06%);不同性别MRSA例数分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MRSA例数分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穿刺液、分泌物、脓液MRSA分离率分别为68.97%、66.00%、55.81%、54.47%。SA检出率从2011年的0.61%上升至2015年的1.40%,MRSA分离率从2011年的21.74%上升至2015年的7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MRSA医院感染发生率从2011年的0.198%,分别上升至2015年的2.697%、2.119%,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该儿童医院住院患儿MRSA分离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率均呈逐年上升,急需加大监管力度,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消毒隔离,遏制MRSA在医院环境中的产生和传播。

    • 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比较

      2017, 16(10):953-95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3

      摘要 (134) HTML (0) PDF 926.00 Byte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三种方法用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方法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管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管腔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管腔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合格率。 结果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 三种方法检测管腔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695,P>0.05);管腔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管腔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环境分布特点

      2017, 16(10):956-95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4

      摘要 (189) HTML (0) PDF 964.00 Byte (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分别于2016年4月25日、8月29日对某院检出CRKP的患者周围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前随机采样,采样类别主要为物体表面和医疗器材。分析CRKP的分布特点。结果外科ICU、呼吸ICU、急诊ICU分别采样90、41、56份。外科ICU和呼吸ICU标本中未检出CRKP;急诊ICU检出CRKP 6株,检出率为10.71%。2016年4月份采样103份,检出CRKP 6株,检出率为5.83%,高于2016年8月份CRKP检出率(P<0.05)。不同标本类别、负责人类别CRKP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如急诊ICU的环境清洁消毒,减少CRKP在医疗环境中的传播。

    • 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历史和现状调查

      2017, 16(10):960-96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5

      摘要 (241) HTML (0) PDF 924.00 Byte (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国内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历史及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部分省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历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全国11个省市共278所医疗机构参与调查,其中1986、2005、2015年信息填写完整的医疗机构分别为78、175、278所。清洗人员由医生、护士和工人组成,其中护士和工人两者结合的医疗机构由1986年的2.56%上升至2015年的23.74%。1986年100%的医疗机构使用存储水进行消化内镜的清洗;2005、2015年均使用流动自来水清洗,且2005年有30.29%使用过滤水或纯化水清洗,2015年50.72%的医疗机构使用过滤水,17.63%使用纯化水进行消化内镜的清洗。1986年均未使用清洗酶,2015年已有98.92%的医疗机构使用酶液清洗消化内镜;1986年消化内镜孔道冲洗以简单冲洗为主(94.87%),2015年以强化冲洗(34.53%)和自动化冲洗(53.24%)为主。2005年及之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90%不记录或采用人工记录,2015年采用信息化追溯系统的机构占36.33%。结论国内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人员配备、清洗用水质量、高效消毒剂的选用、监测及记录操作程序等方面较1986、2005年均有很大程度地提高,清洗消毒逐渐规范,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方法趋于多元化。

    • 使用一次性鞋套对ICU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2017, 16(10):963-96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6

      摘要 (200) HTML (0) PDF 891.00 Byte (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使用一次性鞋套对重症医学科(ICU)空气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2012)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规定的方法,连续15 d对ICU使用一次性鞋套和未使用一次性鞋套时的空气细菌菌落总数进行测定,对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一次性鞋套与未使用一次性鞋套ICU患者数量、探视人员数量及温/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一次性鞋套时ICU空气细菌菌落总数为[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20±2.20) CFU/15 min·Φ9 cm平皿],高于未使用一次性鞋套时[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0.60±1.10) CFU/15 min·Φ9 cm平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使用一次性鞋套时空气细菌培养合格率高于使用一次性鞋套时(96.67% vs 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鞋套不能改善ICU空气质量。 

    • 感染管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评价

      2017, 16(10):966-96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7

      摘要 (232) HTML (0) PDF 924.00 Byte (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感染管理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全院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护士,明确其职责与工作内容,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及督导,观察其医院感染管理效果。结果全院临床科室共设立67名感染管理护士,26个科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有明显提升,4月份与12月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93,单侧P=0.014)。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4月份的83.35%(1 817/2 180),上升至12月份的89.53%(2 002/2 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6.13,P<0.01)。2015年4—12月共监测56 670例入院患者,总住院日数为411 164 d,三管使用率为27.18%,三管相关感染率为0.7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督导评分的中位数从5月份的95.30分上升至9月份的97.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感染管理护士,对夯实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 经验交流
    • 从我国HCV感染暴发事件探讨HCV经血传播感染的风险

      2017, 16(10):969-97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8

      摘要 (143) HTML (0) PDF 810.00 Byte (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一般人群通过血液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风险。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对1996—2016年国内发生的HCV感染暴发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到因血液透析发生HCV感染暴发事件10起,涉及血液透析患者689例,其中258例感染HCV,感染风险为37.45%;不安全注射导致HCV感染暴发事件3起,涉及人群基数不祥,其中447例感染HCV;输血或单采血浆导致HCV感染暴发事件4起,共涉及191例,其中156例感染HCV,感染风险为81.68%。结论我国一般人群通过血液传播感染HCV的风险极高。

    • 某地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2017, 16(10):971-97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9

      摘要 (174) HTML (0) PDF 809.00 Byte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6—7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某地区辖区内县级以下的18所基层医疗机构,采用现场查看与考核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18 所医院中有10所公立医院、6所私立医院、2所合资医院。18所基层医院中仅2所(11.11%)医院提供了培训资料,仅2所(11.11%)医院工作人员知晓无菌物品采购流程,仅1所(占5.56%)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较规范。18所医院均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均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医院建筑布局不明,均未开展标准预防与手卫生相关工作,消毒隔离技术未开展,均无无菌物品管理相关制度及管理,均无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的相关管理制度。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应加强区域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

    • 病例报告
    • 乳酸明串珠菌致健康婴儿脓毒症1例并相关文献复习

      2017, 16(10):973-97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20

      摘要 (125) HTML (0) PDF 889.00 Byte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spp.)是过氧化氢酶阴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属,常见于生产乳奶制品、发酵、酿酒和制糖过程中,在乳品生产技术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84年,Shlaes等[1]首次证实明串珠菌属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人群属于易感人群,可以引起颅内、腹腔、胸腔及骨髓等部位感染。除上述易感人群外,婴儿同样是感染该菌属的高危人群。目前对明串珠菌属致病的病例报道较少,感染患者一般为存在基础疾病者,本病例报告的为西藏高原地区1例乳酸明串珠菌感染健康婴儿引起脓毒症的病例。

    • 综述
    • 泌尿系感染研究若干新进展

      2017, 16(10):976-98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21

      摘要 (191) HTML (0) PDF 915.00 Byte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超过5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经历一次泌尿系感染[1],尽管泌尿系感染具有自限性,但仍给患者和公共卫生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此外,在相当多女性中,感染在一年内会复发多次。成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儿童中,女孩的发病率约为7%,男孩约为2%[4]。大多数泌尿系感染的预后较好,但肾脏发生瘢痕增生的风险高达40%[5]。与女性泌尿系感染相似,儿童复发的风险为25%~40%[6]。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是大肠埃希菌,超过80%的非复杂性泌尿系感染与此病原微生物相关[7]。目前,抗菌药物是治疗泌尿系感染最有效的方法[8],但人类在与泌尿系感染的战斗中从未取得过完全的胜利,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耐药性细菌感染越来越严重[910],尤其是对于感染后内毒素引起的脓毒血症一直缺乏更有效的治疗方法[11]。尽管细菌已经产生多种机制对内源性抗生素耐药[12],但并未发现对抗菌肽耐药[13]。抗菌肽是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分子多肽,能作用于细胞膜,在膜上形成跨膜离子通道,破坏膜的完整性,造成细胞内容物外漏,从而杀死细胞[14]。除了直接的抗菌活性,抗菌肽也具有选择性免疫激活和调节功能[15]。抗菌肽具有抗菌活性高、抗菌谱广,以及靶菌株不易产生抗性突变等特点而备受瞩目[16]。在本综述中,我们将讨论抗菌肽在泌尿系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提高固有免疫方法的不同作用机制,同时,探讨维生素D、雌激素、中草药用于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潜在价值。

    • 医务人员手机污染状况及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2017, 16(10):981-98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22

      摘要 (176) HTML (0) PDF 920.00 Byte (5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手机作为当下人们使用最频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对医院而言,手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挂号、就诊、报告反馈甚至包括部分诊疗活动。移动通信方面的创新使得医疗机构通过手机对患者进行更好的疾病管理[1],如糖尿病和哮喘的实时监测[2],疫苗接种及旅途中流行病的控制等[3]。但手机在极大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自身作为一种细菌定植场所存在被病原菌污染的隐患。有微生物学家认为手机因为经常性的接触而生成的热量,为常见于人类皮肤的微生物创建了一个最好的繁殖场所[4],特别对于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病房等重点科室,手机引发医院感染、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可能性不能被忽视。本文将医院内医务人员手机的使用情况、手机污染状况和手机的消毒方法等内容综述如下。

    • 标准.规范.指南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2—2016

      2017, 16(10):986-99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23

      摘要 (161) HTML (0) PDF 912.00 Byte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