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5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湖南武陵山片区56所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调查

      2016, 15(10):719-72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1

      摘要 (276) HTML (0) PDF 902.00 Byte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湖南武陵山片区56所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随机抽取湖南武陵山片区56所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13 348张,非手术患者病历1 288份,手术患者病历280份,调查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门诊患者、住院非手术患者、住院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01%、87.97%、98.57%,联合用药率分别为19.57%、46.96%、39.86%。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为96.94%,联合用药率为36.8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24.92 DDDs/100人·天。56所卫生院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8 573种次,使用频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左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 结论湖南武陵山片区乡镇卫生院普遍过度使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加强学习,认真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规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促进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某部队医院官兵创伤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16, 15(10):726-72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2

      摘要 (186) HTML (0) PDF 790.00 Byte (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部队训练伤患者伤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军医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部队伤患者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临床送检部队伤病员伤口分泌物标本1 029份,分离病原菌647株,检出率为62.88%,居前6位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9.99%,194株)、大肠埃希菌(19.32%,125株)、铜绿假单胞菌(19.17%,124株)、肠球菌属(13.60%,88株)、肺炎克雷伯菌(7.73%,50株)和鲍曼不动杆菌(5.87%,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细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3.4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达44.33%,肠球菌属中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检出率为2.2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为1.60%和0)。除鲍曼不动杆菌外,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均较低(耐药率均≤4.00%)。结论临床军医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降低战创伤感染的伤残率,为伤员救治提供临床支持。

    • 综合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风险模型构建

      2016, 15(10):730-73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3

      摘要 (264) HTML (0) PDF 857.00 Byte (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构建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风险模型。方法对2012年10月—2015年9月入住ICU>48 h的8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构建医院感染logistic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拟和优度检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结果3年入住ICU>48 h的患者共836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4.23%(119例)。15个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自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CU住院时间(OR=2.493;95%CI:1.816~3.494)、基础疾病种类(OR=1.536; 95%CI:1.243~1.898)、低蛋白血症(OR=87.211;95%CI:36.165~210.304)、呼吸机插管日数(OR=1.723;95%CI=1.399~2.121)、发热(OR=20.639;95%CI:3.462~123.043)、原发肺部感染(OR=0.295;95%CI:0.133~0.664)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评价模型效果:灵敏度95%,特异度87.9%,模型ROC的AUC为0.973。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对ICU患者医院感染预测风险拟合度较好。

    • 以发热伴关节肿痛为特征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例报道

      2016, 15(10):735-73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4

      摘要 (149) HTML (0) PDF 950.00 Byte (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27岁女性,因间断性发热20+ d,膝关节肿痛7 d入院。患者持续发热,最高体温达40.1°C,双膝关节肿痛,双手及两大腿可见大量散在红色针尖样皮疹,淋巴结大、脾大,双手指间关节及双膝关节肿痛,淋巴结局限于双侧腋窝,质地软,局部压痛,活动度好。左侧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示:碎块状淋巴结组织,结构不完整,淋巴滤泡存在,滤泡减少或消失区见弥散成片组织细胞、免疫母细胞及少量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分裂易见,其间有片状大小不等坏死灶,胞核崩解,并见较多纤维素样坏死血管,伴出血。免疫组化示CD3(弥漫+);CD20(滤泡+);CD79α(滤泡+);CD68(+);EMA(-);ALK(-);CD15(少量细胞+);CD30(+),CD4(-),CD5(+);CD10(-);bcl-2(+);CD21(+);粒酶B(-);TIA-1(-);EBV(-)Ki-67(+)。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明确为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停用抗菌药物,使用5% 葡萄糖100 mL+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00 mg静滴3 d 后未见发热,腋窝淋巴结逐渐缩小。后改为甲泼尼龙8 mg/d,每日2次,每两周减一片,至最后停止使用,随访两年,多次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膝关节不肿,可以自由行走,全身淋巴结无肿大。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

      2016, 15(10):739-74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5

      摘要 (145) HTML (0) PDF 809.00 Byte (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的细菌谱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 2013 年 1 月—2014 年 12 月收治的 120 例次 PD 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培养阳性 91 例次,阳性率为 75.83%。共培养病原菌 93 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73株(78.49%),革兰阴性(G-)菌13株(13.98%),最常见的菌种G+菌是表皮葡萄球菌(38株,40.86%)和G-菌为大肠埃希菌(3株,3.23%)。G+菌对青霉素(93.65%)、红霉素(69.57%)和苯唑西林(64.41%)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万古霉素(2.90%)和利奈唑胺(1.47%)耐药率较低,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呋喃妥因均敏感。G-菌对头孢唑林(50.00%)、头孢呋辛(37.50%)和氨苄西林(37.50%)有较高的耐药率,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均敏感。G+、G-菌对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具有较低的耐药率。换液操作不规范(56.67%)是引起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为G+菌感染(79.41%);而腹泻引起的腹膜炎主要为G-菌感染(52.63%)。G+菌、G-菌和细菌培养阴性腹膜炎的治愈率分别为92.96%、76.92%和86.21%,三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9,P=0.18)。结论PD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多由于换液操作不规范使病原菌经腹透管感染。第一代头孢菌素不能作为对G+菌的经验性用药,而万古霉素仍是最佳选择。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可作为对G-菌的经验性用药。特殊情况下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可单独作为经验性用药。

    • 临床常见分离菌对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敏差异

      2016, 15(10):744-747. DOI: 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6

      摘要 (176) HTML (0) PDF 796.00 Byte (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病原菌对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纸片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4年上半年临床分离病原菌1 141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不同病原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药敏纸片(70/35 μg与75/75 μg)的抗菌活性。结果1 141株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675株(59.16%),非发酵菌447株(39.18%),其他革兰阴性杆菌19株(1.66%)。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两种药敏纸片(70/35 μg、75/75 μg)的耐药率: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eco,221株)分别为7.69%、2.26%,肺炎克雷伯菌(kpn,92株)分别为10.87%、3.26%;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IRAB 295株)分别为54.92%、11.19%;两种药敏纸片抗菌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BLs阴性肠杆菌科细菌(eco,135株;kpn,98株)、亚胺培南敏感鲍曼不动杆菌(51株)、铜绿假单胞菌(4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2株)对两种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纸片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SBLs阳性肠杆菌科细菌与IRAB对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纸片的抗菌活性具有差异,临床治疗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时要充分考虑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剂型,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 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2016, 15(10):748-75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7

      摘要 (156) HTML (0) PDF 794.00 Byte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血液感染性指标的变化,分析降钙素原(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别于治疗前(D0天)和治疗后第5天(D5)对诊断感染指标PCT、hsCRP、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进行检测,比较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组之间的差异,不同部位细菌感染,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四项检测指标(PCT、hsCRP、WBC和NEU)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不同感染部位血清PCT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以血流感染患者水平最高[分别为(45.148±46.341)ng/mL、(137.000±87.367)mg/L],其次是胸腹腔感染和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最低[分别为(0.769±1.747)ng/mL、(53.006±45.450)mg/L]。存活组经治疗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低,而死亡组则不断增高。冠心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hsCRP、WBC和NEU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34、0.856、0.782和0.784。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CRP不仅可作为鉴别老年冠心病患者早期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还可用于病情评估,疗效判断,对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427株黏质沙雷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2016, 15(10):752-75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8

      摘要 (149) HTML (0) PDF 872.00 Byte (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黏质沙雷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2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427株黏质沙雷菌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427株黏质沙雷菌标本来源以呼吸道为主(70.26%),主要为痰(64.87%);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19.44%),其次为中西医结合科(15.46%)和康复科(13.58%)。黏质沙雷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厄他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10%;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为10%~30%。4年间耐药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2012—2013年黏质沙雷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曲松、氨曲南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明显增加,之后耐药率趋于平稳;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则耐药性降低。结论黏质沙雷菌对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好,但耐药性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厄他培南、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相关感染的经验用药。

    • 河南省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2016, 15(10):757-75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09

      摘要 (197) HTML (0) PDF 817.00 Byte (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河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办法对河南省18个地区36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比较2013年前后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发展情况。结果36所基层医疗机构中,31所(86.11%)具备清洁消毒与灭菌隔离制度,13所(36.11%)执行医院感染监测制度,31所(86.11%)定期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全员培训,6所(16.67%)配备抗菌药物专职人员。2013年之前全省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手卫生制度、员工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感染监测、抗菌药物管理部门方面开展率低于2013年后(41.67% VS 75.00%;2.78% VS 30.56%;22.22% VS 69.44%;5.56% VS 33.33%;25.00% VS 66.67%),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水平较前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

    • 住院患者产CTX-M型ESBLs和KPC的大肠埃希菌感染分布与耐药基因分析

      2016, 15(10):760-76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0

      摘要 (143) HTML (0) PDF 807.00 Byte (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碳青霉烯酶(KPC)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某院2011—2012年临床送检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ESBLs和KPC基因,确定CTXM和KPC基因型别及MLST分型。结果48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单产ESBLs 45株(93.75%),携带blaCTXM基因者44株(91.67%),其中blaCTXM1组基因20株(41.67%)、blaCTXM9组基因32株(66.67%),同时携带两组基因者8株(16.67%)。经基因测序确定的基因亚型有CTXM14(65.91%,29/44)、CTXM55(31.82%,14/44)、CTXM15(11.36%,5/44)、CTXM3(2.27%,1/44)、CTXM24(2.27%,1/44)和CTXM65(2.27%,1/44),其中CTXM14+CTXM55(11.36%,5/44)、CTXM14+CTXM15(4.55%,2/44)和CTXM55+CTXM65(2.27%,1/44)。产ESBLs+KPC菌株中2株(4.17%)经PCR扩增均携带blaKPC和 blaCTXM基因,经测序分析1株为CTXM14+KPC2,1株为CTXM3+KPC2。ST131 (53.66%)是主要的MLST型别,检测到ST648、ST405、ST167、ST1193等ST型。 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基因型中CTXM14、CTXM55和CTXM15亚型最常见,存在多种不同亚型;ST131是主要的MLST型别,检测到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菌。

    • 阿萨希毛孢子菌和头状地霉菌血流感染的鉴别诊断初探

      2016, 15(10):764-76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1

      摘要 (138) HTML (0) PDF 954.00 Byte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立少见类酵母样真菌血流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资料分析,形态学检查、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阿萨希毛孢子菌和头状地霉菌血流感染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病例1和病例2类酵母样真菌血流感染均发生于患者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患者病情严重,相似度高。挑取病例1、2血平皿上培养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前者可见菌丝、关节孢子和小分生孢子,菌丝分枝分隔粗细不等,关节孢子长短不一,多呈矩形和桶型;后者可见中隔透明的菌丝断裂成关节孢子,呈长方形,不产生芽生分生孢子。API 20C AUX鉴定,提示分别为阿萨希毛孢子菌、头状地霉菌。所得序列在NCBI上进行比对,结果分别为阿萨希毛孢子菌、头状双足囊菌头状地霉菌的有性期。结论综合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类酵母样真菌血流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将毛孢子菌和地霉菌鉴定到种水平有利于提高临床对该类少见真菌感染的认识,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和改善预后。

    • 某三级甲等军队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16, 15(10):769-77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2

      摘要 (182) HTML (0) PDF 795.00 Byte (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患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逐床查阅病例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4年11月26日某三级甲等军队医院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病原体检出及抗菌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1 657例,发生医院感染66例、71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98%,例次现患率为4.28%。医院感染现患率位于前4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24.49%)、血液科(19.05%)、干部病房(13.73%)和烧伤外科(10.91%)。医院感染部位位于前5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40.85%)、泌尿道(23.94%)、上呼吸道(12.68%)、手术部位(9.86%)、胃肠道(5.63%)。66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共有39例患者送培养标本,送检率为59.09%,共培养病原体48株,其中居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10株,占20.8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7株,各占14.58%)。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40%,治疗及治疗+预防用药标本送检率为59.28%。年龄(<2岁或>60岁)、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使用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血液透析及手术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发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监测,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学送检率,依据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 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疗效分析

      2016, 15(10):773-77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3

      摘要 (147) HTML (0) PDF 860.00 Byte (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治疗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2014年1月—2015年3月某院艾滋病合并PCP患者97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给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进行治疗,49例)和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入克林霉素进行治疗,48例),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氧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血清清蛋白(ALB)和血乳酸脱氢酶(LDH)等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氧指标PaO2、SaO2、ALB和L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PaO2分别为(73.01±4.62)mmHg、(84.92±5.34)mmHg,SaO2分别为(75.81±4.28)%、(90.86±5.94)%,ALB分别为(32.62±4.41)g/L、(43.95±5.03)g/L,LDH分别为(416.53±30.77)U/L、(331.58±20.86)U/L,治疗后实验组PaO2和Sa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ALB和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9.58%(43例),高于对照组的69.39%(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04,P=0.014)。结论克林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对艾滋病合并PCP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ATP荧光检测法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2016, 15(10):777-77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4

      摘要 (235) HTML (0) PDF 817.00 Byte (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ATP荧光检测法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现场监测督导的效果。方法某院2015年各季度采用生物荧光检测仪对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污染情况进行检测,及时反馈检测结果,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共检测1 294份标本,合格率为62.7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从第一季度的54.35%、50.30%和60.26%,提高至第四季度的76.42%、64.80%和79.52%,经趋势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以及清洁工具对应的相对光单位值(RLU)中位数分别为20.00、85.00和35.00。 结论ATP荧光检测法用于现场督导,作为评价清洁效果的手段,可以促进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度的持续质量改进。

    • 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40例麻疹患者分离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及同源性

      2016, 15(10):780-78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5

      摘要 (135) HTML (0) PDF 872.00 Byte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城区2014年分离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及时发现输入性麻疹病例。方法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北京市西城区2014年采集的标本进行病毒核酸鉴定、RT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结果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共采集81例麻疹疑似患者的82份标本,其中咽拭子63份,尿19份。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0例,RTPCR扩增、测序获得基因序列40份,麻疹病毒培养阳性毒株37例。种系进化树分析显示,获得的40份麻疹病毒基因序列与H基因簇代表株Chin9322/H1a,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代表株MVi/Hunan.CHN/0.93/7/H1在同一分支上,核苷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8%~98.9%、96.9%~97.8%;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分别为97.3%~99.3%、95.3%~98%。结论2014年北京市西城区麻疹病例以本土基因型(H1)病例为主,进一步加强麻疹病例病原学监测对麻疹输入性病例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直接经济损失分析

      2016, 15(10):785-78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6

      摘要 (131) HTML (0) PDF 783.00 Byte (1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口腔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病房AL口腔感染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进行1︰1配对,比较口腔感染组(病例组)与未感染组(对照组)AL患者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日数等情况。结果共监测AL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277例,其中口腔感染17例(5.56%)。病例组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7 327元,对照组为13 176元,病例组患者总住院费用是对照组的2.83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21,P<0.001)。病例组各项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增加最多的是西药费、输血费、化验费和治疗费。病例组住院日数中位数为17 d,对照组为11 d,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住院日数中位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27,P<0.001)。结论AL患者发生口腔感染后导致住院费用增加,住院日数延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直面埃博拉病毒病患者53天无次代传播的护理体会

      2016, 15(10):788-79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7

      摘要 (141) HTML (0) PDF 813.00 Byte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总结直面埃博拉病毒病(EVD)的护理防控经验,为以后类似疫情开展护理防控行为提供参考。方法笔者作为第五批中国(湖南)援塞医疗队队员、护理组组长,回顾性分析抗击埃博拉病毒病53 d的亲身经历,并总结护理防控经验。结果整个医疗队全队共40名医务人员,未发生1例埃博拉病毒感染;塞方工作人员共105名也未发生交叉感染,埃博拉患者治愈率100%。结论建设与发挥团队凝聚力,严格培训和执行标准工作流程,做好诊疗中心环境的感控管理是护理人员在诊治过程中做到零感染的重要因素。

    •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针刺伤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调查

      2016, 15(10):791-79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8

      摘要 (190) HTML (0) PDF 863.00 Byte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针刺伤的相关知识和态度现状。方法于2015年6月20—23日调查某院2015年6月准备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实习护生针刺伤知识和态度。结果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率92.57%。男生40名(12.35%),女生284名(87.65%);本科学历34名(10.49%);平均年龄(20.83±1.24)岁。实习护生针刺伤相关知识各条目中回套针帽、戴手套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最低,均为60%左右;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针刺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问题及针刺伤后的用药问题回答正确率均在70%左右。实习护生针刺伤态度部分部分条目得分≤3分,主要为针刺伤所致血液、体液传播性疾病易感性以及回套针帽的问题。结论实习护生的针刺伤相关知识和态度存在薄弱的方面,如回套针帽、及时报告、传染病易感性等问题。学校和医院应加强对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业防护的态度和能力。

    • 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和行为现况分析

      2016, 15(10):796-79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19

      摘要 (198) HTML (0) PDF 789.00 Byte (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医学实习生职业防护意识及行为现况,为进一步加强医学生职业防护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医科大学2015届临床实习结束返校的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期间共发生职业暴露385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42.31%(385/910),职业暴露者以护理学专业人员为主(190名)。358名(39.34%)医学实习生能够认知自身保护性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不同专业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发生率、自身保护性抗体认知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222名(57.66%)医学实习生职业暴露次数>1次,暴露环节以诊疗操作为主(45.45%),暴露场所以病房为主(32.21%)。职业暴露后,46.75%的医学实习生第一反应表现为紧张,35.06%表现为担心,18.18%出现严重心理反应,仅14.03%医学实习生寻求他人支持帮助。结论医学实习生对职业防护意识认知不足,应加强其职业防护教育,增加职业防护意识,关注职业暴露后的心理行为。

    • 经验交流
    • 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2016, 15(10):800-80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20

      摘要 (210) HTML (0) PDF 727.00 Byte (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意义,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658例小儿肺炎患儿血清PCT水平。 结果658例小儿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196例,病毒性肺炎355例,支原体肺炎107例。细菌性肺炎患儿中PCT阳性181例(92.35%),病毒性肺炎患儿中PCT阳性49例(13.80%),支原体肺炎患儿中PCT阳性9例(8.41%)。3组患儿血清中P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中PCT阳性率高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均P<0.001)。结论血清PCT含量是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早期敏感标志物之一,血清PCT检测有助于小儿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 综述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重组乳球菌疫苗的研制现状

      2016, 15(10):802-80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10.021

      摘要 (162) HTML (0) PDF 809.00 Byte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是一类广泛感染人类上皮组织的小DNA病毒,能引起人体各种黏膜和皮肤的增生性疾病与肿瘤,与人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疫苗接种是防治HPV16感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现有疫苗的种类包括死疫苗、减毒活疫苗、分子疫苗和DNA疫苗等,但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尚需研究新型HPV16疫苗。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