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Deng致病岛基因进化特点

      2016, 15(1):1-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1

      摘要 (387) HTML (0) PDF 2.33 K (1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岛(PAIs)基因进化特点。方法EPEC Deng分离自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鉴定该菌株血清型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llumina 2000仪器对菌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PHAST软件定位菌株原噬菌体(prophages,PPs)在染色体中的位置,MUMmer软件进行共线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同源基因进化规律。应用PAI_finder软件对基因组进行PAIs预测,了解PAIs核心区域(LEE)和核心基因同源进化规律,并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EPEC Deng菌株归属O119∶H6,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余的抗菌药物均敏感。基因组(染色体)序列大小为5 025 482 bp(GC含量为50.52%),质粒序列大小为207 564 bp(GC含量为49.50%)。共找到17个PPs,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EPEC Deng株基因组与O26∶H11、O111∶H同源性较高;EPEC Deng株PAIs和核心基因均与RDEC1和O26∶H413/891株具有高同源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紧密素(eae)及其受体(tir)多态性丰富,π值均>0.10,Ⅲ型分泌系统(TTSS)分泌蛋白相对稳定。结论此研究明确了EPEC Deng株基因组及PAIs的进化特点,有助于了解了本土分离的EPEC基因特点。

    • 2014年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2016, 15(1):10-1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2

      摘要 (302) HTML (0) PDF 769.00 Byte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医院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的统一部署,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贵州省苗族侗族自治州26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细菌培养送检率。结果共调查3所三级医院、23所二级医院7 799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98例、20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54%,例次现患率为2.65%。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为29.6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4.44%);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5.66%,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65%,高于三级医院的31.14%(χ2=148.53,P<0.001)。治疗用药占74.02%,预防用药占19.77%,预防+治疗用药占6.21%;抗菌药物单一用药比率占81.02%,二联占17.21%,三联及以上占1.77%;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患者细菌培养送检率为29.37%。结论该地区医院感染现患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国家标准,应加强医院感染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二级医院。

    • 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2016, 15(1):15-1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3

      摘要 (322) HTML (0) PDF 702.00 Byte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及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住该院ICU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采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统计3种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发病率、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多重耐药菌分布情况。结果共监测ICU患者455例,总住院日数2 483 d,发生医院感染52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1.43%,日发病率为20.94‰,经ASIS调整后日发病率为6.29‰。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最高(占63.46%),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9.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12.0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95‰、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病率为4.07‰。共检出病原菌1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5株(74.59%),革兰阳性菌33株(18.23%),真菌13株(7.18%);检出多重耐药菌33株(18.23%)。结论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且感染发病率高,主要为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开展目标性监测,能及时反映感染控制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控与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某院维吾尔族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影响因素

      2016, 15(1):19-2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4

      摘要 (286) HTML (0) PDF 697.00 Byte (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维吾尔族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查阅新疆喀什地区某医院心胸外科2010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维吾尔族患者病历,记录相关临床资料,调查其术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收集779例维吾尔族患者资料,术后发生医院感染5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80%。不同感染部位感染发病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下呼吸道(2.44%),消化道(1.28%)、泌尿道(1.16%)、上呼吸道(1.03%)和手术部位(0.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 身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手术时间≥160 min和侵入性操作是维吾尔族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该院维吾尔族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史、BMI高、手术时间长和侵入性操作。

    • 肾盂肾炎患者经验用抗菌药物与药敏结果符合率

      2016, 15(1):22-2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5

      摘要 (312) HTML (0) PDF 707.00 Byte (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肾盂肾炎患者经验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肾内科收治的620例肾盂肾炎患者资料,分析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不同种类、不同年龄患者经验用抗菌药物与细菌药敏结果符合情况。结果药敏结果报告前,620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625例次,其中5例患者同时应用了2种抗菌药物,共涉及8类抗菌药物15个品种,应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应用抗菌药物与细菌药敏结果符合率为64.32%(402例次),部分符合率为8.32%(52例次),不符合率为27.36%(171例次)。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总符合率 (77.61%,357例次)高于慢性肾盂肾炎(58.79%,97例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50岁组、≥50岁组肾盂肾炎患者总符合率分别为68.12%(156/229)、75.25%(298/3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93,P=0.09)。结论肾盂肾炎患者经验用抗菌药物与细菌药敏结果不符合率较高,需采取措施提高经验用抗菌药物水平。

    • 老年病区常见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变迁

      2016, 15(1):26-3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6

      摘要 (288) HTML (0) PDF 716.00 Byte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病区分离的常见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9—2013年某院老年病区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对检出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共检出病原菌7 426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6 755株(占90.96%),革兰阳性(G+)球菌537株(占7.23%),真菌134株(占1.81%)。检出菌株数居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9.16%)、大肠埃希菌(16.4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65%)、肺炎克雷伯菌(7.22%)及鲍曼不动杆菌(6.21%),居前5位的细菌标本来源主要为痰(5 573株,占94.15%)。鲍曼不动杆菌对检测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曲南、亚胺培南等8种常见抗菌药物,以及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均P<0.01);肺炎克雷伯菌对检测的所有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均P<0.01)。结论老年病区分离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其对多种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且日趋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集束化干预效果

      2016, 15(1):31-3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7

      摘要 (308) HTML (0) PDF 693.00 Byte (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监测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某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2012年1—12月的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12月的患者为干预组(采取集束化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率及VAP发病率。结果共监测患者4 560例,干预组2 608例,对照组1 952例。呼吸机使用率干预组为53.95%,对照组为61.17%,干预组呼吸机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56,P<0.01)。干预组VAP发病率为13.00‰,对照组为19.56‰,干预组VAP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31)。VAP类型比较,干预组迟发型VAP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41.82‰ VS 24.59‰)。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有助于减低ICU患者VAP发病率。

    • 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2016, 15(1):34-3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8

      摘要 (333) HTML (0) PDF 703.00 Byte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神经外科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00例颅脑手术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200例颅脑手术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81例、9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0.50%,例次发病率为49.50%;感染部位居前5位的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颅内、血液、肠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15分、术中出血量≥800 mL、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胃管、脑室引流、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使用H2受体阻滞剂是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GCS评分<15分、入住ICU、使用H2受体阻滞剂是颅脑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监测,了解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助于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降低颅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 综合干预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效果

      2016, 15(1):38-4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09

      摘要 (288) HTML (0) PDF 689.00 Byte (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2011年患者为干预前组,2012年1月开始开展手术部位感染前瞻性监测,同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2012年1月—2014年12月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经腹全子宫切除患者1 052 例,其中干预前监测患者267例,发生医院感染25例,发病率9.36%,手术部位感染12例,发病率4.49%;干预后监测患者785例,手术部位感染13例,发病率1.66%,2012、2013、2014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分别为2.31%、1.89%、0.77%,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7.30,P<0.01)。结论开展手术部位感染前瞻性监测,同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能降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 血清降钙素原与内毒素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诊断和疗效的判断价值

      2016, 15(1):41-4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0

      摘要 (284) HTML (0) PDF 738.00 Byte (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内毒素(LPS)在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类型鉴别和疗效判断价值的意义。方法对某院110例HAP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肺炎组(50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肺炎组(30例),对照组(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组,30例)。动态监测患者血清PCT、LPS、C反应蛋白(CRP),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与LPS对预测HAP病原菌感染类型的效能。结果G- 菌感染肺炎组PCT、LPS水平分别为(3.43±1.15)ng/mL、(0.20±0.08)EU/mL,高于G+ 菌感染肺炎组[分别为(0.42±0.12)ng/mL、(0.05±0.02)EU/mL]和对照组(0.14±0.08)ng/mL、(0.02±0.01)E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 菌感染肺炎组治疗前后PCT[(3.43±1.15)ng/mL vs(0.63±0.22)ng/mL]、CRP[(47.26±30.35) mg/L vs(9.21±6.54) m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中重度组较轻度组血清PCT[(5.43±1.05)ng/mL vs(0.72±0.32)ng/mL]、LPS [(0.33±0.07) EU/mL vs(0.09±0.04) EU/mL]和CRP[(57.46±20.15) mg/L vs(8.25±5.24) m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和LPS联合检测区分G- 菌和G+ 菌感染HAP的敏感度为95.83%,特异度为96.15%,AUC为0.95。结论PCT和LPS在HAP患者病原类型鉴别中具有一定价值,PCT和LPS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HAP感染类型的特异度,并可根据其动态变化评估抗菌药物疗效。

    • 2011—2013年贵州省肿瘤医院常见多重耐药菌分析

      2016, 15(1):45-4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1

      摘要 (329) HTML (0) PDF 698.00 Byte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分布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肿瘤医院2011—2013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MDRO监测资料。结果2011—2013年共检出1 165株MDRO,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626株,占53.73%),其次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09株,占17.94%);各年检出MDRO数量呈递增趋势。MDRO标本来源以痰/咽拭子(346株,占29.70%)、分泌物(322株,27.64%)及尿(227株,19.48%)为主;检出科室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ICU)(210株,占18.03%),其次为泌尿外科(173株,占14.85%)。结论该肿瘤医院患者分离的MDRO主要来源于呼吸道、伤口分泌物及泌尿系统,应加强对高危科室及易感人群的监控,制定有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遏制MDRO的感染和传播。

    • 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需求调查

      2016, 15(1):45-4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2

      摘要 (335) HTML (0) PDF 685.00 Byte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学生医院感染知识的需求情况,探索医院感染学课程开设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对某医学院447名即将进入临床见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34份,问卷有效率为97.09%。152名(35.02%)医学生接触过医院感染知识,148名(34.10%)了解或学习过六步洗手法,其中80名学生的了解途径是社会媒体(65名,81.25%)、学校课程(15名,18.75%)。95.62%的医学生希望开设医院感染学,354名(81.57%)医学生认为医院感染学课程开设时机应安排在临床见习前;55.07%认为应开设成实践课,44.93%认为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职业防护措施和消毒隔离方法是医学生既感兴趣又想深入了解的知识。结论医院感染学应作为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并安排在临床见习前一学期进行学习,课程设置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 应用ATP生物荧光法调查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清洁度

      2016, 15(1):52-5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3

      摘要 (324) HTML (0) PDF 703.00 Byte (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清洁度。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于2015年1—7月随机抽取某三甲综合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检测并现场反馈干预。结果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为58.14%(200/344),呼吸机相关物体表面合格率为69.88%(116/166),其中呼吸机气管插管口合格率较低(29.17%);合格率最低的医院环境物体表面为电话(27.27%)。呼吸机相关物体表面合格率:连续使用≥48 h为56.70%(55/97),连续使用<48 h为88.41%(61/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6,P<0.01)。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干预前为34.18%,RLU为(1 033.46±106.20),干预后为85.58%,RLU为(80.46±10.68),干预前后合格率及RL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医院动态环境中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污染严重,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并进行现场反馈干预,有助于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度及手卫生依从性。

    • 使用中暖箱日常清洁消毒效果评价及对策

      2016, 15(1):56-5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4

      摘要 (319) HTML (0) PDF 783.00 Byte (1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暖箱日常清洁消毒方法的效果,并提出可行的改进办法。方法选择某院 2013年12月—2014年6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30台使用中暖箱,随机分为基线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台。基线组和对照组使用常规消毒法处理,即清水和含氯消毒剂分别擦拭暖箱内外壁,试验组在日常消毒法的基础上加用强化消毒法(乙醇擦拭暖箱内壁)1次,比较各组消毒效果。结果基线组于试验第4天首次检出不合格暖箱,至第7天所有暖箱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合格标本检出率为31.43%(88/280)。对照组首次检出不合格暖箱的时间中位数为第5天,试验组首次检出不合格暖箱的中位数为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8,P<0.05);试验组标本不合格率为15.36%(43/280),低于对照组的32.86%(92/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3,P<0.05)。结论在常规消毒法的基础上,加用乙醇强化消毒能够有效提高暖箱表面消毒效果,加之其方便实用、经济安全的特点,可以作为暖箱日常消毒方法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 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

      2016, 15(1):59-6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5

      摘要 (323) HTML (0) PDF 711.00 Byte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在检测医疗器械清洗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2013年消毒供应中心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后的医疗器械,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进行检测,测定相对光单位值(RLU),评价器械清洗质量。结果2011—2013年共检测清洗后器械460件,404件合格,合格率为87.83%。清洗合格率: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分别为70.73%、94.07%,普通手术器械、管腔器械分别为90.71%、81.76%;不同清洗方式、不同器械类别的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11—2013年器械清洗合格率手工清洗分别为32.35%、79.63%、94.29%,机械清洗分别为79.45%、98.15%、98.08%;不同年份手工清洗、机械清洗器械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ATP生物荧光法可用于评价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

    • 经验交流
    • 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2016, 15(1):61-6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6

      摘要 (306) HTML (0) PDF 658.00 Byte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查阅病历资料、床旁调查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对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SSI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953例,发生SSI 21例,SSI发病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I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恶性肿瘤6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建议针对心胸外科SSI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SSI的发生。

    • 碘伏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观察

      2016, 15(1):64-6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7

      摘要 (299) HTML (0) PDF 647.00 Byte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碘伏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点感染的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某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PICC门诊就诊的106例PICC穿刺点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百多邦涂抹治疗,实验组采用碘伏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愈时间。结果实验组显效48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46例、有效6例、无效1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6,P=0.58);实验组患者治愈时间为(7.58±2.41)d,短于对照组的(11.55±3.66)d(t=5.27,P<0.01)。结论碘伏用于治疗PICC穿刺点感染,操作简单,疗效好,治愈时间短,成本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某地区首例布鲁菌病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2016, 15(1):66-6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8

      摘要 (309) HTML (0) PDF 669.00 Byte (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天门市首例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找该病例感染源和感染途径,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查阅原始病例资料,咨询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以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市首例布鲁菌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血培养结果示布鲁菌阳性,门诊医生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确诊为布鲁菌病。同济医院公共卫生科及时向武汉市硚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畜牧部门采集患者饲养羊群的血样本,经检测132只山羊中,34只血样本试管凝集试验检测阳性;患者密切接触者(其妻儿)布鲁菌血清抗体检测阴性。对患者房屋及养羊厩舍进行消毒处理,监督患者按疗程服药,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医学观察,最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造成暴发流行。结论该例为天门市首例确诊布鲁菌病,可能与隐性感染疫羊接触有关。

    • 综述
    •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016, 15(1):68-7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6.01.019

      摘要 (331) HTML (0) PDF 721.00 Byte (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的双链DNA病毒,人类普遍易感,世界范围内CMV感染率为40%~90%[1],是引起先天和围产期感染,导致新生儿先天畸形[2]、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等后遗症的最常见病原体。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中,CMV感染发病率很高,可导致视网膜炎、肺炎、胃肠炎等疾病,是该患者人群的主要致死性并发症之一。在免疫正常的个体中,主要引起无症状感染,并且持续潜伏在机体中。本文对CMV感染导致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予以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