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呼和浩特地区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OXA基因检测

      2015, 14(5):289-29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1

      摘要 (338) HTML (0) PDF 963.00 Byte (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的耐药性和OXA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2月3所呼和浩特三级甲等医院患者临床分离的非重复IRAB 49株,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种OXA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的携带情况。结果49株IRAB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8.16%)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81.63%~100.00%)。 49株IRAB 均携带blaOXA51like基因(检出率为100.00%),其中42株同时携带blaOXA23like基因(检出率为85.71%);3所医院均检出blaOXA23like、blaOXA51like基因,均未检出blaOXA24like、blaOXA58like。结论IRAB呈多重耐药现象,对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该地区IRAB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


    • 病理确诊免疫健全者原发肺隐球菌病32例回顾性分析

      2015, 14(5):294-29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2

      摘要 (326) HTML (0) PDF 1015.00 Byte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原发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6月某医院32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为社区获得性感染,其中男性26例 ,女性6例 ,年龄17~62岁,平均(35.53±11.29)岁。32例病例中有基础疾病者8例,产妇2例,木工4例,养鸽者5例,从事海鲜运输者3例,潮湿环境生活者10例。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状影21例,大叶性实变2例,双肺弥漫性斑片状影5例,空洞3例,弥漫性混合性病变1例。病理确诊: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3例,外科胸腔镜手术确诊7例,开胸手术确诊2例。预后:治愈30例,显效2例。 结论原发肺隐球菌病多见于中青年免疫健全者,病隐匿,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漏诊;诊断困难,临床上缺乏快速简便确诊方法,有创性检查病理活检可作为确诊依据;治疗方法存在争议,氟康唑不良反应小,疗效好。

    • 同时入院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

      2015, 14(5):298-30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3

      摘要 (330) HTML (0) PDF 748.00 Byte (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变化趋势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4年8月2日同批入院的9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各部位标本,送微生物室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跟踪观察感染菌株变化及药敏情况。结果标本类型以创面分泌物为主,占93.81%。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44.8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占32.47%)、铜绿假单胞菌(占12.37%)、肺炎克雷伯菌(占5.15%)等。随住院时间延长,感染细菌由1种向多种细菌变迁,细菌的耐药性呈敏感到耐药或多耐药,再到泛耐药的发展趋势。结论烧伤患者感染不可避免,应及时了解感染病原菌及其变迁与耐药情况,对感染控制可起到积极作用。

    • 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及预防措施多中心调查

      2015, 14(5):302-30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4

      摘要 (352) HTML (0) PDF 750.00 Byte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市三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预防与控制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探讨其对策。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CRBSI防控及质量管理现状。结果8所医院ICU CRBSI发病率为4.81‰,例次发病率为5.02‰。6所(75.00%)医院具有预防CRBSI标准操作规程,2所(25.00%)医院有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专用记录单,仅2所(25.00%)医院实施了最大无菌屏障和置管组合措施,无医院使用抗感染敷料和氯己定洗浴。结论该市三级医院ICU预防与控制CRBSI标准操作规程及落实控制措施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有待加强和改进。

    • 血液病科2011-2013年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2015, 14(5):306-31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5

      摘要 (319) HTML (0) PDF 767.00 Byte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血液病科近3年临床送检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血液病科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菌株,使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检测,抗菌药物药敏结果判定依照美国临床试验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1年版指南,应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血液病科临床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462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1株,革兰阴性杆菌279株,真菌22株。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81.37%和62.50%。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细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分别为1.69%及3.57%,葡萄球菌属细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3.39%, 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肠杆菌科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7.56%~98.88%);而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明显(耐药率为38.71%~64.00%)。结论血液病科主要细菌耐药现象较重,应根据血液病科细菌分布的特点及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降低细菌耐药率。

    •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谱动态观察

      2015, 14(5):311-31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6

      摘要 (350) HTML (0) PDF 777.00 Byte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CRAB感染的治疗及其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AB临床资料, 应用WHONET 5.5软件统计其标本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5年共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标本888株,检出CRAB 421株, 检出率为47.4%,其中2011、2012和2013年检出率均在50.0%左右;标本来源以痰为主,占73.4%;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ICU)为主,占61.3%, 其次是神经外科病房, 为12.4%。CRAB呈现高度耐药性,除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外,CRAB对检测的其他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米诺环素、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均高于非CRA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1);5年来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5%), 其次是米诺环素,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多>80.0%。结论应继续加强CRAB监测, 重点关注ICU及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 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2015, 14(5):314-31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7

      摘要 (315) HTML (0) PDF 742.00 Byte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的科室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药和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12月临床分离的180株肺炎克雷伯菌株,筛选黏液型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 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测定。结果共获得28株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标本来源为呼吸道,主要科室分布为神经外科。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体外敏感率,黏液型分别为96.43%、96.43%、89.29%、92.86%、96.43%,非黏液型分别为78.29%、78.29%、69.08%、72.37%和78.29%。结论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敏感率黏液型高于非黏液型,但临床治疗时应考虑其生物膜的存在, 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5, 14(5):314-31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8

      摘要 (315) HTML (0) PDF 862.00 Byte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影响患者皮肤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查阅病历结合电话询问获取相关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32例扩张器置入患者,其中发生术后感染22例,感染率为4.14%,病例组共纳入14例感染患者。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扩张器置入个数(OR=1.58,95%CI:1.20~2.32)、埋置部位(OR=1.75,95%CI:1.30~2.32)、患者居住环境(OR=1.87,95%CI:1.84~2.65)、是否常规消毒(OR=2.66,95%CI:1.76~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居住环境(OR=1.55,95%CI:1.15~2.25)、是否常规消毒(OR=3.66,95%CI:2.86~3.22)是进入回归方程的2个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患者居住环境以及是否常规消毒是影响患者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点加强对围手术期患者及主要照顾者预防感染知识教育,建立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体系。

    • PDCA循环法改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研究

      2015, 14(5):321-32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09

      摘要 (420) HTML (0) PDF 756.00 Byte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重症监护室(ICU)改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中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原医院感染管理及多重耐药菌(MDRO)防控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法对某院ICU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干预,收集干预前、中、后3个不同阶段物体表面采样数据,以及患者医院感染和MDRO检出情况等资料。结果干预前、中、后总体采样合格率分别为58.24%、76.74%、88.71%,呈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P=0.009);医院感染率分别为3.72%、2.42%、1.78%,呈降低趋势(χ2=6.03,P=0.039),医院感染例次率分别为4.36%、2.75%、2.37%,呈降低趋势(χ2=7.24,P=0.046);MDRO检出率分别为34.03%、27.45%、14.05%,呈降低趋势(χ2=33.84,P=0.007),患者医院内检出MDRO比例及MDRO医院感染患者比例均呈降低趋势(χ2值分别为6.14和6.02,均P<0.05)。结论采用PDCA法可有效改善ICU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减少医院MDRO感染。

    • 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5, 14(5):325-32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0

      摘要 (360) HTML (0) PDF 749.00 Byte (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索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其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2年入住某院儿科的828例急性白血病(AL)化疗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医院感染病例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828例AL患儿,发生医院感染184例,196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2.22%,例次率为23.6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多,占52.56%。196例次感染中检出病原菌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58.33%,革兰阳性菌28株,占29.17%。单因素分析显示处于白血病诱导化疗期、住院时间≥30 d、外周白细胞计数≤3×109/L、粒细胞计数≤0.5×109/L、类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NL)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30 d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患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发病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化疗诱导期、住院时间长、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数量低及急性髓性白血病等因素是儿童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及危险因素

      2015, 14(5):329-33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1

      摘要 (324) HTML (0) PDF 737.00 Byte (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策略,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12月507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医院感染现状,病原菌构成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7例肝硬化患者中,48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47%,感染部位主要以腹腔(31.25%)为主;细菌培养送检标本48份,送检率100.00%;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25株(58.14%)、革兰阳性(G+)菌10株(23.26%)、真菌8株(18.60%)。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清蛋白水平、肝功能分级、有无侵入性操作、有无并发症及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引起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

      2015, 14(5):332-33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2

      摘要 (337) HTML (0) PDF 1.06 K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某院结核科9名护士组成一个“圈”,确立“提高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为活动主题,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用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为87.50%(147/168),高于活动前的65.54%(116/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和谐度8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总平均分由活动前的23.78分,提高至活动后的33.78分。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住院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率,还提升了圈员质量管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 某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15, 14(5):336-33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3

      摘要 (330) HTML (0) PDF 741.00 Byte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妇幼保健院2014年医院感染情况,为进一步目标性监控提供科学循征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在架运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院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实查住院患者768例,发现医院感染9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18%;现患率排名居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产科重症监护室(ICU,9.09%)、新生儿ICU(NICU,5.80%)、妇二区(2.2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0.34%(233例),其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34例,占57.51%;单一用药者165例,占70.82%。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株,其中无乳链球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各1株,除无乳链球菌外,其余3株均为多重耐药菌。结论医院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监控,采取目标性监测与集束化干预的方法,以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 某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2015, 14(5):339-34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4

      摘要 (355) HTML (0) PDF 738.00 Byte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2012—2014年某院采取多项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每年8月1—31日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2012—2014年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和65.16%,呈增高趋势,(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降低趋势(χ2=82.377,P<0.001);医生手卫生依从率(57.97%)低于护士(65.97%);不同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前的手卫生依从率最低(41.32%),而接触患者体液后依从率最高(76.47%)。结论该院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已初见成效,完善并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

    • 选择式目标管理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2015, 14(5):342-34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5

      摘要 (315) HTML (0) PDF 817.00 Byte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方法以科室为单位开展选择式目标管理,以开展管理前为对照组(2013年7—9月),开展管理后为干预组(2013年10—12月),比较管理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结果所有住院患者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11 254例,送检3 426例,送检率为30.44%;对照组与干预组的送检率分别为28.80%、31.89%,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P<0.05)。限制级、特殊级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分别为3 716例、1 418例, 送检率分别为46.61%、79.20%。限制级、特殊级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对照组与干预组送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86、19.31,均P<0.05)。结论应用选择式目标管理,可以提高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 >经验交流
    • 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15, 14(5):344-34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6

      摘要 (325) HTML (0) PDF 690.00 Byte (5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住某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的105例下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的相关信息,并与同时期在该科室住院的无下呼吸道感染的105例新生儿对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分娩方式(剖宫产 OR=4.89, 95%CI : 1.60~14.91)、羊水浑浊(OR=4.83, 95%CI : 1.82~12.80)及侵入性治疗(OR=5.17, 95%CI : 2.12~12.63)有关。结论剖宫产、羊水浑浊及侵入性治疗是新生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呼吸道管理,降低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 清洁消毒维护与培训对移动式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的影响

      2015, 14(5):347-34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7

      摘要 (322) HTML (0) PDF 792.00 Byte (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清洁消毒维护与培训对移动式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现行使用的20台移动式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清洁消毒维护与培训前后分别对20间Ⅲ类环境的普通病房进行空气消毒并采样,干预前后共收集空气样本400份,比较干预前后细菌消亡和空气采样合格情况。结果干预前空气中细菌消亡率(57.98±11.43)%,干预后为(77.72±8.77)%;干预前病室消毒后空气采样合格率为97.00%,干预后为100.00%。细菌消亡率和消毒后空气采样合格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移动式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维护,并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能够提高空气消毒机的空气净化和消毒效果。

    • 医院多重耐药菌的耐药分析

      2015, 14(5):350-35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8

      摘要 (364) HTML (0) PDF 729.00 Byte (1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感染和细菌多重耐药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院2013年1—12月住院患者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离489株MDRO,其中大肠埃希菌占24.54%,鲍曼不动杆菌占20.25%,大多数MDRO仅对1种或几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MDRO在医院分离率较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病区消毒隔离对控制MDRO在医院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 美国医用织物洗涤消毒考察与启示

      2015, 14(5):353-35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19

      摘要 (362) HTML (0) PDF 702.00 Byte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为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可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的起草、编制工作,该规范编制小组部分专家于2013年10月28日—11月2日赴美国进行了专题工作学习、交流,现将美国重复使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方面的管理理念与做法,以及对我国制定相应卫生行业标准的借鉴与启示报告如下。

    • >病例报告
    • 鼻腔蝇蛆病1例

      2015, 14(5):355-35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20

      摘要 (520) HTML (0) PDF 773.00 Byte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蝇蛆病是由蝇类幼虫感染人体或脊椎动物的组织器官所形成的一种疾病。蝇蛆利用寄主死的、活的组织为食,蝇蛆症会导致寄主出现生理障碍,严重者可造成患者死亡。2014年9月本院收治1例鼻腔蝇蛆病患者,现将该病例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 >综述
    • D-氨基酸调节细菌生物被膜解离的研究进展

      2015, 14(5):357-36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5.021

      摘要 (355) HTML (0) PDF 755.00 Byte (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自然环境和医疗设备中普遍存在细菌生物被膜,往往引起难见治疗成效的慢性感染,探索和开发新的药物以防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或破坏已形成的生物被膜引起了研究人员极大兴趣。本文就细菌D氨基酸的生成及其在调节生物被膜解离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学术动态
    • 头孢洛林与头孢曲松对亚洲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

      2015, 14(5):360-360.

      摘要 (463) HTML (0) PDF 768.00 Byte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