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MRSA医院感染暴发分析

      2015, 14(4):217-22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1

      摘要 (500) HTML (0) PDF 1.13 K (1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6月15—28日某 院NSICU发生的8例下呼吸道MRSA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2014年6月15—28日该院NSICU患者医院MRSA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22.86%,该期间住院患者临床标本、鼻前庭标本及环境卫生学标本共分离MRSA 16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证实此次暴发为2个MRSA亚型感染;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住ICU时间长及使用支气管镜吸痰是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推断NSICU支气管镜污染是此次MRSA医院感染暴发传播的关键因素。

    • 硝酸镓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清除作用

      2015, 14(4):223-22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2

      摘要 (427) HTML (0) PDF 732.00 Byte (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新型抗菌剂硝酸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清除作用,探索抑制细菌生物膜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对临床分离的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生物膜阳性菌株筛选,检测硝酸镓对生物膜阳性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生物膜的清除作用。结果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生物膜阳性菌株9株。硝酸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生物膜阴性菌株以及9株生物膜阳性菌株的MIC均为16 μg/mL。硝酸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生物膜的清除率为(86.53 ±0.96)%,高于对晚期生物膜的清除率[(62.54±1.53)%] (t=35.699,P<0.001)。结论硝酸镓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清除其生物膜的作用,有望成为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新型药物。

    • 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伊曲康唑的临床疗效

      2015, 14(4):227-23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3

      摘要 (451) HTML (0) PDF 747.00 Byte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评价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9月1日—2012年5月31日某院呼吸内科诊断为肺真菌感染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42例COPD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住院53例COPD不伴肺真菌感染患者作为对照。 结果42例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患者,经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8例,临床诊断34例;急性病例6例,慢性病例36例;真菌检查阳性者共28例,其中检出白假丝酵母菌6例,曲霉菌13例,未分类真菌7例,混合感染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有创机械通气、糖尿病、侵入性真菌病感染史是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伊曲康唑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66.67%,真菌清除率为60.71%,总有效率为64.29%;28例真菌检查阳性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真菌清除率和综合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20例)、60.71%(17例)、67.86%(19例)。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的急、慢性感染患者,以及COPD白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感染患者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多数轻微可逆,未对治疗造成明显影响。结论伊曲康唑治疗COPD合并肺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 湖南省永州市1993—2014年艾滋病疫情特点

      2015, 14(4):232-23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4

      摘要 (435) HTML (0) PDF 1.10 K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永州市1993—2014年艾滋病疫情特点,为制定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永州市1993—2014年艾滋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永州市1993—2014年累计报告HIV/AIDS 病例2 917例,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男女比例为2.30∶1;20~49 岁青壮年占52.04%,≥50岁者占46.76%,近年≥50 岁人群所占比例上升明显;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8.48%,其中男男同性传播占2.64%。结论永州市要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切实落实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各项措施;将端口下移,扩大检测范围,以有效防控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

    • 连续3年儿科住院患者痰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性变迁

      2015, 14(4):236-23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5

      摘要 (439) HTML (0) PDF 730.00 Byte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住院患儿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病原菌934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728株(77.94%),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278株)、大肠埃希菌(216株)、阴沟肠杆菌(85株)、铜绿假单胞菌(63株);革兰阳性(G+)菌195株(20.8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32株)、肺炎链球菌(49株)。药敏结果提示,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均为100.00%,对头孢他啶/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逐年增高。主要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较耐药。结论该院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儿童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

    • 2011—2013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15, 14(4):240-24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6

      摘要 (422) HTML (0) PDF 744.00 Byte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来源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共分离细菌14 705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1 999株(13.59%),3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分离病原菌的12.74%、13.05%、14.85%,呈逐年上升趋势(χ2=9.458,P=0.002)。标本来源主要为痰(1 541株,77.09%),分离科室以呼吸内科、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和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为主,分别占21.71%、16.26%和8.26%。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逐年升高(均P<0.05);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均逐年上升,多重耐药及泛耐药现象较明显,临床科室应引起重视。

    • 老年科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5, 14(4):245-24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7

      摘要 (414) HTML (0) PDF 726.00 Byte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老年科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12月老年科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896株病原菌中, 革兰阴性(G-)菌1 289株(占67.99%),革兰阳性(G+)菌493株(占26.00%),真菌114株(占6.01%);其中,居前4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53.26%、31.1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检出率分别为22.47%、80.00%,肠球菌耐万古霉素检出率为3.10%。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均高度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79.48%,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80.35%,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最低的是阿米卡星(10.70%)。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结论老年患者病原菌以G-菌为主,耐药情况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有重要意义。

    • 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 14(4):249-25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8

      摘要 (477) HTML (0) PDF 741.00 Byte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日数及病死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医院进一步采取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诊断为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案首页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法比较不同类型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日和预后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0 431例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平均为(29 081.95±38 682.92)元,中位数为16 085.25元;住院日平均为(15.93±20.54)d,中位数为13.00 d;共有828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死亡,病死率7.94%。不同性别、年龄、付款方式、入院病情、肺部感染类型以及手术与否的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付款方式、入院病情、肺部感染类型以及手术与否的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肺部感染患者住院费用从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住院日数、是否手术、付款方式(公费医疗)、肺部感染类型(HAP)、年龄、性别等,影响其住院日数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是否手术、肺部感染类型(HAP)等,造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入院情况、肺部感染类型以及是否手术等。结论控制医院肺部感染,对有效控制住院费用,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 ICU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干预前后的费用分析

      2015, 14(4):254-25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09

      摘要 (435) HTML (0) PDF 724.00 Byte (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目标性干预前后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医疗费用有无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0年(干预前组)、2013年(干预后组)某院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干预后ICU导管相关感染患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医院感染发病率由2010年的13.47%下降至2013年4.41%;病死率由2010年的10.36%下降至2013年的2.2%。实施目标性干预前后患者住院总费用、血费以及特殊材料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感染指标相关费用比较中降钙素原检测和抗菌药物使用费用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干预后ICU患者发生导管相关医院感染医疗费用有下降。

    • 柏拉图分析法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保洁员管理中的应用

      2015, 14(4):258-26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0

      摘要 (429) HTML (0) PDF 982.00 Byte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保洁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某院通过跟班督查的方法检查32名保洁员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并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对缺陷条目进行分析,寻找需优先解决的关键缺陷问题,通过加强培训,制定和完善规范的操作流程,提供清晰明确的标识,建立能级管理体系等进行质量改进。结果整改前错误执行次数为121例次,主要执行缺失项目为“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各区域消毒隔离操作”、“消毒剂配制”、“手卫生”,4项累积百分比76.03%(92例次)。通过柏拉图分析法和专家头脑风暴,认为造成保洁员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不到位的主要原因为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操作流程及各类标识不完善,管理层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视程度不同,监督考核不严。整改后,错误执行次数降至48例次,上述4项措施累积百分比为72.92%(35例次)。整改前后32名保洁员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柏拉图分析法能迅速找出质量改进的关键问题,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质量管理效率,对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 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床头抬高依从率

      2015, 14(4):262-26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1

      摘要 (432) HTML (0) PDF 722.00 Byte (15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QCC)对护理人员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及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院重症监护室(ICU)使用呼吸机患者100例,其中实施QCC前(2013年1—6月)和实施QCC后(2013年7—12月)各50例。对实施QCC前后ICU护理人员、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施QCC后,护理人员对VAP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患者床头抬高意义、标准,确定床头抬高≥30°相关知识的评分均高于实施QCC前;总评分为(18.32±3.14)分,高于实施QCC前的(7.9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QCC后,患者床头抬高依从率为96.00%(48例),高于实施QCC前的44.00%(22例);VAP发生率为4.00%(2例),低于实施QCC前的36.00%(1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ICU护理人员VAP相关知识水平和患者床头抬高依从率,降低患者VAP发生率,有利于提高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 某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

      2015, 14(4):265-26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2

      摘要 (412) HTML (0) PDF 719.00 Byte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人群的分布特征、危险因素与风险环节。方法对某院所有医务人员2011年1月—2014年6月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风险监控,分别从发生职业暴露者的职业类别,暴露的地点、环节以及方式进行数据统计。结果286例次职业暴露者中,男性63例(22.03%),女性223例(77.97%);2011年111例次(38.81%),2012年75例次(26.22%),2013年67例次(23.43%),2014年1—6月份33例次(11.54%);对不同人群发生职业暴露者统计数据显示,各年度不同人群发生职业暴露所占百分比相似,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31.97)%、医师(19.90%)、护工(15.79%)、技师(7.64%)、护师(4.17%)和保洁员(2.84%);整理废物、拔针或更换针头、丢弃锐器入利器盒、手术缝合或器械传递、各种穿刺(含抽血)操作时的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损伤的主要风险环节,其构成比分别为22.38%、19.58%、14.34%、12.94%和11.19%;各年度职业暴露发生地点相似,主要是病房、手术室和注射(治疗)室,其构成比分别为51.40%、19.58%和11.54%。结论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暴露监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标准预防,加强对职业暴露高危人群的培训,对风险环节及危险因素进行监控和干预,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 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对剖宫产术后盆腔感染的影响

      2015, 14(4):268-27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3

      摘要 (435) HTML (0) PDF 736.00 Byte (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中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对术后盆腔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随访及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产科组(322例)和妇科组(92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其中产科组纱布采用团块状填塞,妇科组纱布采用平铺式填塞,比较可溶性止血纱布不同填塞方式及数量产妇术后盆腔感染发生率。结果产科组盆腔感染率为4.04%(13/322),妇科组为0.00%(0/9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 )。剖宫产组手术过程中,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数量≤3块的产妇盆腔感染率为0,使用数量>3块的产妇盆腔感染率为1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剖宫产术中正确合理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能有效避免术后盆腔感染的发生。

    • 经验交流
    • 201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病例分析

      2015, 14(4):270-27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4

      摘要 (452) HTML (0) PDF 661.00 Byte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原因,以便制定相应措施。方法对201例产ESBLs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株产ESBLs的细菌构成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69.15%;标本来源以痰/咽拭子(51.74%)及尿(33.33%)为主;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共160例,占79.60%;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药物。结论医院应尽量减少患者侵入性操作,正确合理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患者产ESBLs菌感染及传播。

    • 基层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分布现状

      2015, 14(4):272-27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5

      摘要 (430) HTML (0) PDF 662.00 Byte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基层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和标本来源情况,为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和暴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7月—2014年5月微生物实验室检出的326株多重耐药菌监测资料。结果居前4位的多重耐药菌依次是大肠埃希菌(26.07%)、金黄色葡萄球菌[21.7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3.50%)]、鲍曼不动杆菌(17.18%)、肺炎克雷伯菌(10.43%)。多重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68.71%),高发科室依次是综合重症监护室(ICU,26.38%)、儿科(17.79%)、普通内科(11.04%)和神经外科(10.12%)。鲍曼不动杆菌和MRSA主要分布在综合ICU,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儿科分布相对较多。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知识和手卫生培训,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有利于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暴发。

    • 感染性腹泻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2015, 14(4):274-27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6

      摘要 (388) HTML (0) PDF 661.00 Byte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并分析影响其依从性的原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隐蔽性现场观察与自制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92例患儿家长的手卫生依从性和影响其依从性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家长给患儿冲奶或喂奶、喂水前手卫生依从率为49.78%;给患儿擦净鼻涕、口水或更换尿布后手卫生依从率为73.12%。影响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的原因排名居前2位的为患儿家长觉得没有必要 (70.65%)、无频繁进行手卫生的习惯 (57.61%)。结论医护人员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感染性腹泻患儿家长的手卫生依从性。

    • 护士针刺伤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2015, 14(4):276-27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7

      摘要 (627) HTML (0) PDF 726.00 Byte (1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对护士进行针刺伤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采取规范操作流程、职业安全培训、操作演练和督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护士进行针刺伤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2012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2.38%,低于2011年的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22,P<0.001)。2012年护士临床工作中拔针环节、注射及采血环节针刺伤发生率较2011年明显降低(均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护士实施针刺伤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其针刺伤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病例报告
    • 耐甲氧西林路邓葡萄球菌致新生儿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

      2015, 14(4):278-27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8

      摘要 (426) HTML (0) PDF 711.00 Byte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较常见的重症感染,常导致患儿出现严重疾病状态甚至死亡。CRBSI  的主要致病菌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2],路邓葡萄球菌是CNS中毒性较强的一种细菌,目前报道该细菌的耐药率不高,笔者现将 1 例耐甲氧西林路邓葡萄球菌导致的CRBSI病例报告如下。

    • 埃博拉专题
    • 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围手术期医务人员感染防护方案探讨

      2015, 14(4):280-28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19

      摘要 (435) HTML (0) PDF 721.00 Byte (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西非地区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一次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灾难,截至2015年3月8日,仅西非3国已报道感染24 247人,其中840名医护人员感染,死亡491名,医务人员的病死率达58.45% [1]。面对威胁,我们应全面地分析如何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特别是针对外科高危操作环节。一方面,一定数量的EVD确诊患者,以及更多的可能、疑似患者,需要接受急诊外科手术治疗,如急腹症、妊娠、宫外孕、创伤、骨折等;另一方面,由于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的高传染性,穿刺、留置导管、气管插管、手术过程等操作给医务人员带来巨大风险[2-3]。目前,临床上尚缺乏相关的指南与实践,因此,建立正确处理EVD患者的围手术期流程,对减少医务人员感染风险极其重要。笔者结合本人在中国援助利比里亚埃博拉治疗中心(Ebola Treatment Center, ETC)的工作实践与经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等发布的相关防控指南,探讨了医务人员在处理确诊或疑似EVD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操作流程、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为提高医务人员的预防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 综述
    • 艰难梭菌在健康人群中的定植与感染防控策略研究进展

      2015, 14(4):284-28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4.020

      摘要 (682) HTML (0) PDF 759.00 Byte (64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专性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并可导致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CDI)[1]。该菌于1935年首次报道,直至1978年被认为是引起假膜性肠炎的病原菌之一[23]。其致病机制主要是产生A、B两种毒素(TcdA,TcdB),临床表现可从轻度的自限性腹泻到严重的假膜性肠炎的腹泻[4]。近年,由于艰难梭菌高产毒株(027/NAP1/BI型)在世界几个地区的暴发流行,且在中国香港和广东省已有027型散发的个案报道,艰难梭菌已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59]。我们曾对石家庄地区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33株艰难梭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发现以ST37和ST54为主,与我国北京的报道[10]一致。近年,儿童及成人社区获得性CDI呈上升趋势[1114],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地区社区获得性CDI占总CDI发病人数的20%~50%[15],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6]。但是,社区艰难梭菌传播途径,尤其是无症状携带艰难梭菌的健康人群在CDI的流行中所发挥的作用还未知。因此,本文对健康人群艰难梭菌的定植、传播及感染防控做一详细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