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4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ICU患者血流感染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

      2015, 14(9):577-58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1

      摘要 (394) HTML (0) PDF 924.00 Byte (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同源性。方法收集该院ICU 2012年1—12月血流感染患者血液、下呼吸道和静脉导管尖端分离的CRAB,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及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50株CRAB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下呼吸道20株、静脉导管4株;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分离自患者血液(26株)、呼吸道(6株)和静脉导管尖端(4株)的36株CRAB 进行PFGE,结果表明主要为7个PFGE型(A~G),其中A克隆5株,B克隆2株,C克隆3株,D克隆4株,E克隆3株,F克隆8株,G克隆3株;其余8株菌为散发。该ICU分为Ⅰ、Ⅱ区,其中A、B、F克隆在两个病区间均存在。3例患者不同部位分离的CRAB为同一克隆,其中2例血液、下呼吸道、静脉导管尖端为同一克隆,另1例血液和下呼吸道为同一克隆。对其中6例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CRAB进行PFGE分型,3例同属D克隆。对12例血流感染患者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4例患者培养阳性,且为CRAB,分别与各自血液分离株为同一克隆。结论ICU存在CRAB血流感染流行,患者间交叉传播是医院流行的主要方式。

    • R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特点及同源性

      2015, 14(9):582-58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2

      摘要 (387) HTML (0) PDF 901.00 Byte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某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鲍曼不动杆菌克隆传播特点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有效防控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方法对40株分离自RICU住院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同源性及聚类分析,比较并确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对其耐药性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A~K 11种基因型,主要流行株为A、B、E型。耐药率最低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70.00%),其次是左氧氟沙星(77.50%)。40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67岁,平均住院时间41 d,12例感染者经治疗无效死亡。感染A型及E型菌株患者在各自住院时间上均存在交叉;而感染B型菌株的患者,后6例与前6例并无住院时间上的交叉。结论该组R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株为A、B、E基因型,耐药率高;感染者平均年龄较高,住院时间长。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对医疗环境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对减少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至关重要。

    • 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Meta分析

      2015, 14(9):587-59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3

      摘要 (390) HTML (0) PDF 1014.00 Byte (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理论和方法,对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1995—2014年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以及Cochrane library (2014年第12期)共6个医学数据库,筛选文献,进行数据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 (包含2 6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VAP发病率分别为20.68%、35.99%,OR及95%CI为0.40 (0.28,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分别为20.60%、20.03%, OR及95%CI 为0.99 (0.81,1.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91)。结论SDD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病率,但尚不能认为SDD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

    • 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 14(9):593-59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4

      摘要 (357) HTML (0) PDF 728.00 Byte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MDRTB)病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1月到某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的MDRTB病患者,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询问患者服药、复查等情况,分析影响MDRTB病患者治疗管理依从性的因素。结果299例患者纳入研究,治疗总依从率为81.94%(245例);规律服药者249例(83.28%),服药不规律者50例(16.72%);按时复查者254例(84.95%),未按时复查者45例(15.05%);中断治疗者37例(12.37%),调查截止日仍在继续治疗者260(86.96%)。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依从性(包括规律服药率、按时复查率、中断治疗率和总依从率)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时间,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的MDRTB病患者中存在差异(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DRTB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与治疗时间(β=-1.47,Wald χ2=24.28,P<0.05)和不良反应(β=-2.02,Wald χ2=24.24,P<0.05)呈负相关,而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β=0.79,Wald χ2=6.50,P<0.05)。结论治疗时间延长和发生不良反应会降低MDRTB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文化程度越高的MDRTB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越好。

    • 阿奇霉素上调生物被膜阳性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酶基因的表达

      2015, 14(9):597-60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5

      摘要 (383) HTML (0) PDF 953.00 Byte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对生物被膜(BF)阳性铜绿假单胞菌(PA)Ⅰ类整合酶基因 (intI1)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对某院临床分离的10株PA进行intI1基因检测,选择其中1株BF+intI1基因阳性的PA进行培养,并设空白对照组和阿奇霉素处理组(按阿奇霉素浓度不同分为3个浓度组,分别为16、32、64 mg/L组),重复试验5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intI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6 mg/L阿奇霉素组、32 mg/L阿奇霉素组、64 mg/L阿奇霉素组和对照组intI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5±0.04)、(12.47±3.10)、(19.71±0.78)和(1.0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82,P<0.001);组间两两比较,除低浓度阿奇霉素组(16 m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奇霉素组intI1 mRNA表达量随培养液中阿奇霉素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在阿奇霉素压力下BF阳性的PA,intI1表达有所上调,可提高耐药基因的捕获概率,促进耐药基因重组。

    • 降钙素原、高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价值

      2015, 14(9):601-60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6

      摘要 (363) HTML (0) PDF 808.00 Byte (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疑诊CRBSI的78例患者,患者入住ICU及疑诊CRBSI当日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同时行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根据血培养和静脉导管尖端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比较 PCT、hsCRP、IL6对CRBSI诊断的价值。结果28例疑诊患者最终诊断为CRBSI。疑诊CRBIS当日,CRBSI组患者的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分别为 (3.35±1.52)μg/L、(32.90±11.10)mg/L、(423.20±171.70)ng/L、和(12.70±2.70)×109/L,均高于非CRBSI组[分别为(1.22±0.44)μg/L、(23.50±6.00)mg/L、(257.90±81.40)ng/L、和(11.20±1.9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PCT、hsCRP、IL6和血白细胞(WBC)水平曲线下面积(AUC)及95% CI分别为0.92(0.85,0.99)、0.75(0.62, 0.88)、0.80(0.67, 0.92)和0.64(0.50, 0.72);灵敏度分别为0.82、0.64、0.71和0.46;特异度分别为0.92、0.94、0.92和0.88。结论PCT和IL6对ICU患者CRBSI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及早诊断CRBSI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脑苷肌肽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 14(9):604-60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7

      摘要 (367) HTML (0) PDF 726.00 Byte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脑苷肌肽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94例,根据患者住院号尾数的奇偶性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5.83%,对照组为76.09%,试验组高于对照组(χ2=16.81,P<0.001)。治疗前,两组患儿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神经功能评分为(4.07±0.13)分,低于对照组的(5.59±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9,P<0.05)。试验组患儿体温、心率、血压、呼吸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2例),低于对照组的21.74%(10例)(χ2=10.08, P<0.001)。对照组6例(13.04%)转为危重症,试验组1例(2.08%),试验组转为危重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χ2=8.94, P<0.001)。结论脑苷肌肽辅助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切口牵开保护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感染效果

      2015, 14(9):608-61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8

      摘要 (381) HTML (0) PDF 717.00 Byte (7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切口牵开保护器在预防腹部Ⅲ~Ⅳ类手术切口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普通外科收治的Ⅲ~Ⅳ类腹部手术患者,根据是否使用切口牵开保护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使用)和对照组(未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病率的差异。结果共监测患者310例,实验组150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 4.00%(6例),对照组为11.88%(19例),实验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42.10±3.30)min、(7.00±2.20)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8.30±4.10)min、(10.00±3.50)d], 实验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评分为(2.00±1.70)分,低于对照组的(3.00±1.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口牵开保护器可有效降低Ⅲ~Ⅳ类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

    • 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

      2015, 14(9):611-61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09

      摘要 (402) HTML (0) PDF 743.00 Byte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要]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差异。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月—2014年6月某院960例泌尿道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尿标本微生物送检信息,分析其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差异。结果社区感染403例,医院感染557例;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G)为主,分别占78.16%和66.97%。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1.68,P<0.001)。社区感染与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氨曲南外,大肠埃希菌对上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医院感染均高于社区感染。医院感染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社区感染的屎肠球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泌尿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和耐药率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应结合病原菌构成特点和耐药菌的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防止和减少耐药菌产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痰涂片与痰培养结果一致性研究

      2015, 14(9):614-61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0

      摘要 (360) HTML (0) PDF 1.14 K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痰涂片与痰培养结果,了解痰涂片的实验室诊断价值,同时对痰培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3—5月某院915份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合格痰标本,涂片后进行革兰染色,同时对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将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与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痰涂片与痰培养结果总体符合率为67.43%(617份),痰培养阳性率为65.90%(603份);分离病原菌730株,其中居前3位者分别是副流感嗜血杆菌(36.17%)、肺炎链球菌(24.38%)、卡他莫拉菌(13.29%)。产β-内酰胺酶率: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分别为44.70%(118/264)、45.83%(11/24)、93.81%(91/97)。肺炎链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较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莫西沙星耐药的菌株。结论痰涂片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诊断价值,痰培养同时应做涂片革兰染色,临床医生可根据常见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18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临床特点

      2015, 14(9):619-62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1

      摘要 (424) HTML (0) PDF 714.00 Byte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某院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18例早产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早产儿胎龄为27~36周,出生体重为1 050~3 100 g,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 8例;均有广谱抗菌药物用药史,感染前均长时间静脉营养,10例机械通气,2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临床表现以呼吸暂停、抽搐、喂养困难、反应差等为主;出现症状时间为出生后3 h~52 d。13例(72.22%)早产儿血白细胞(WBC)计数异常,12例(66.67%)血小板(PLT)<100×109/L ,18例(100.00%)C反应蛋白(CRP)均增高,平均CRP浓度为(41.90±26.77)mg/L。感染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共17例(94.44%),其中包括近平滑假丝酵母菌7例,白假丝酵母菌5例,白假丝酵母菌生物变种4例,无名假丝酵母菌1例。用氟康唑及两性霉素 B治疗,15例治愈(83.33%),2例好转(11.11%), 1例死亡(5.56%)。结论早产儿真菌败血症以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应严密观察具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临床症状,定期检测血常规及CRP等指标,及时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大型医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研究

      2015, 14(9):622-62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2

      摘要 (394) HTML (0) PDF 724.00 Byte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索大型医院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的策略和措施。方法2012年7月开始某院医院感染管理科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从系统改变、教育培训、评价和反馈、提醒、建立手卫生文化5个方面采取措施;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深入临床进行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观察,将2012年1—6月(干预前)和2014年1—6月(干预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进行比较,观察和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分别为75.92%(8 369/11 023)、94.11%(7 782/8 269),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53.67%(5 127/9 553)、83.88%(3 642/4 34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岗位中,医生和护士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工人和其他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接触体液后”,其余4个手卫生指征干预前后依从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通过运用“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采取系统改变、教育培训、评价和反馈、提醒,以及建立手卫生文化的综合措施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

    • 医院获得性肺炎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

      2015, 14(9):626-62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3

      摘要 (357) HTML (0) PDF 812.00 Byte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AB)肺炎的细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规范用药,降低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9—2012年发生的医院获得性AB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一的方案、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AB耐药性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84例医院获得性AB肺炎患者,主要分布于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 45.07%)、呼吸科(19.01%)、神经外科(9.15%)、神经内科(5.99%)。医院获得性AB肺炎的感染发病率及多重耐药AB(MDRAB)、泛耐药AB(XDRAB)的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总体耐药率以头孢哌酮/舒巴坦(9.51%)和米诺环素(9.86%)较低,左氧氟沙星(43.66%)和环丙沙星(45.42%)较高;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6.20%,美罗培南为20.42%。AB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B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AB耐药性监测,防止医院内传播。

    • 2014年某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15, 14(9):629-63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4

      摘要 (392) HTML (0) PDF 783.00 Byte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某儿童医院2014年5月1日0∶00—24∶00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患者1 027例,发生医院感染8例(10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78%,例次现患率为0.97%。感染科室主要为血液中心(4例),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上、下呼吸道各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12%。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用药目的及联合用药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新生儿中心(89.69%)、急救中心(76.00%)、综合病房(73.91%);除五官科(预防用药占57.89%)、外科(治疗用药占26.32%),其他科室均以治疗用药为主;五官科、心脏中心及神经康复中心均以单一用药为主(均>95%),新生儿中心二联用药率占48.28%,血液中心三联用药率占30.30%。结论儿童医院应重点加强感染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的日常监测,加强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

      2015, 14(9):633-63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5

      摘要 (409) HTML (0) PDF 709.00 Byte (8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分析职业暴露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某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134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暴露人群中,护士所占比率最高(59.70%),其次是医生(19.40%)、医技人员(9.70%)。职业暴露主要原因为锐器管理不规范(占46.27%,62例),其次为操作意外(占42.54%,57例)、防护措施不足所致(占11.19%,15例);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4.78%,127例),黏膜接触暴露占5.22%(7例),暴露源不明确者占42.54%,暴露源明确者占57.46%,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分别占35.82%、12.69%、3.73%、2.24%;HBV、HCV合并感染占2.24%(3例);HIV、HBV、HCV、TP合并感染占0.74%(1例)。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率为95.52%。结论护士是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做好职业防护,并规范锐器管理,可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

    • 临床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态度及行为知晓率调查

      2015, 14(9):636-63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6

      摘要 (357) HTML (0) PDF 708.00 Byte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临床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态度及行为知晓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随机对200例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平均知晓率分别是71.49%、63.79%和86.45%。其中,物品灭菌有效期、传染病分类及生物监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偏低,分别是49.43%、42.53%、23.56%;临床医护人员消毒灭菌态度:是否关注消毒供应专业的新技术新业务总知晓率最低,为26.44%;86.45%的临床医护人员自认为能够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无菌器械及相关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却易忽视操作前检查无菌包完整性及指示卡等标识(67.24%)。结论临床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的知识、态度及行为仍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医护人员消毒灭菌知识培训及技术指导。

    • 经验交流
    • 品管圈应用于医疗废物正确处置的效果评价

      2015, 14(9):639-64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7

      摘要 (380) HTML (0) PDF 869.00 Byte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品管圈(QCC)对提升某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正确分类处置的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运用QCC管理模式对科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职业暴露发生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对QCC活动前后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QCC活动前后科室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正确率分别为53.03%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4,P<0.001);职业暴露率分别为0.15例次/人月和0.03例次/人月。QCC活动后由处置医疗废物导致的职业暴露为0.00例次/人月。结论开展QCC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医疗废物分类处置正确率,可以减少医务人员因处置医疗废物导致的职业暴露。

    • 病例报告
    • 黄连纱条治疗难治性创口感染2例

      2015, 14(9):642-64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8

      摘要 (343) HTML (0) PDF 771.00 Byte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多重耐药菌即1种微生物对3类(比如氨基糖苷类、红霉素、β内酰胺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耐药。随着抗菌药物应用日益广泛,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国际、国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难治性(多重耐药菌感染)创口的治疗,某中医院普通外科采取中医特色自制黄连纱条对难治性感染创口进行治疗。2010—2014年共治疗25例难治性创口感染患者,均已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检测确诊,其中创面超过3 cm×4 cm 9例,形成窦道伴有渗出8例,采取传统抗菌药物换药无效果11例,采用黄连纱条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在30 d内出院,其中完全愈合18例(72.00%),基本愈合7例(28.00%),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2例典型的难治性感染创口病例报告如下。

    • 综述
    • 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临床治疗进展

      2015, 14(9):644-64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9.019

      摘要 (462) HTML (0) PDF 743.00 Byte (1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日益增多,临床不能再以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后防线。CRE的出现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是解决其耐药性并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对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机制及合理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