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某院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及其对氨苄西林耐药机制

      2015, 14(2):73-7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1

      摘要 (508) HTML (0) PDF 449.00 Byte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氨苄西林菌株进行TEM型和ROB型β内酰胺酶基因扩增。结果100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年龄段分布主要为1~10岁,占61.0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35.00%(35株),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高,达64.65%;对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7.96%、96.84%,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氯霉素、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均较高,依次为96.91%、92.78%、85.71%、77.89%和74.75%。100株流感嗜血杆菌中,21株β内酰胺酶阳性,且均为氨苄西林耐药株。对35株耐氨苄西林菌株进行TEM和ROB基因检测,结果22株TEM型阳性,未检出ROB阳性株。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低,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TEM型β内酰胺酶。

    • 多中心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监测报告

      2015, 14(2):77-8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2

      摘要 (499) HTML (0) PDF 753.00 Byte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病原体分布特点,为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和科学诊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某省32所医院ICU 2013年全年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资料。结果32所医院,ICU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5.79%,呼吸机使用率为31.2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26.93‰;呼吸机使用率与VAP发病率相关性分析(r=0.160,P=0.3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无直线相关关系。共检出阳性菌株1 593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居多(1 207株,占75.77 %),其次为革兰阳性菌(290株,占18.21%),真菌(94株,占5.90%),肺炎支原体和其他病原体(各1株,占0.12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居前5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5.49%、15.26%、14.63%、13.37%和5.09%。结论ICU目标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各医院应针对本单位的监测结果,积极查找原因,并加强ICU医院感染控制标准规范的学习,开展目标性监测,提高ICU医务人员对VAP感染预防措施的认知程度与措施执行力。

    • 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探讨

      2015, 14(2):81-8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3

      摘要 (522) HTML (0) PDF 763.00 Byte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患儿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诊断方法和感染因素。方法收集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1 014例使用各类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资料,检测放射根瘤菌感染患儿导管半定量培养,导管与静脉血菌落数比,以及静脉血与导管培养时间差;分析放射根瘤菌感染危险因素。结果1 014例使用各类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导管和静脉血标本分别培养出放射根瘤菌32例和28例,27例患儿导管血和静脉血均为阳性。导管半定量培养菌落数≥15 CFU者27例,<15 CFU者5例;导管与静脉血菌落数比≥5∶1者22例,<5∶1者6例;静脉血与导管培养时间差≥2 h者26例,<2 h者2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导管半定量培养、导管与静脉血菌落数比值及静脉与导管血培养时间差均是判断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重要诊断依据;患儿年龄<2岁、导管留置时间>5 d是导管相关性放射根瘤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 某院2009—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2015, 14(2):85-8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4

      摘要 (515) HTML (0) PDF 763.00 Byte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2009—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AB)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某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分离AB 919株,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其标本和病区来源,以及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共分离病原菌10 273株,各年度AB占分离病原菌的构成比分别为7.98%(93株)、11.31%(155株)、10.22%(185株)、7.73%(217株)和8.62%(269株);而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IRAB)占AB的构成比分别24.73%、38.06%、71.89%、64.52%和86.99%。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占83.68%;病区来源主要为重症监护室(ICU,39.28%)、神经内科(20.78%)和呼吸内科(8.60%)。2009—2013年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对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由2009年的24.73%和4.44%,增至2013年的86.99%和86.25%;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由2009年的91.30%降至2013年的27.14%;2013年,除对阿米卡星(20.82%)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27.14%)的耐药率较低外,AB对其他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83.64%。结论该院AB分离率高,标本和病区来源主要为痰液和ICU;AB耐药率高,应加强预防和控制AB的医院感染和传播。

    • 某院近5年痰标本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2015, 14(2):89-9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5

      摘要 (494) HTML (0) PDF 765.00 Byte (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近5年呼吸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感染控制和指导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 2和Phoenix100 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鉴定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发布的标准操作。结果2009—2013年该院呼吸科住院患者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 82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442株(78.84%),革兰阳性球菌387株(21.16%)。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1.76%)、铜绿假单胞菌(18.70%)、肺炎克雷伯菌(11.70%)、大肠埃希菌(7.16%);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11.76%和4.7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61.83%和 34.45%。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7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22.22%和51.46%,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71%和49.42%。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出现了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6.0%,5年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88.37%;2013年,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4.35%,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达8.70%。结论该院呼吸科呼吸道感染患者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呈现多药耐药现象。

    • 62例婴幼儿重型麻疹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

      2015, 14(2):94-9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6

      摘要 (505) HTML (0) PDF 865.00 Byte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型麻疹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重型麻疹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重型麻疹患儿中,年龄<9月龄42例(67.74%),其中37例(88.10%)未接种麻疹疫苗;发病月份为2~5月,其中3~4月41例(66.13%)。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和皮疹,口腔黏膜斑50例(80.65%),卡他症状48例(77.42%),结膜炎49例(79.03%),早期有饮水呛咳病史47例(75.81%);合并肺炎59例(95.16%),急性喉炎22例(35.48%),电解质紊乱13例(20.9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肝功能损害各6例(9.68%),气胸5例(8.06%),心肌损害3例(4.84%),呼吸衰竭和中毒性脑病各2例(3.23%),麻疹脑炎和胸腔积液各1例(1.61%)。治愈41例,好转19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该组重型麻疹婴幼儿以<9月龄且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婴儿为主;早期有饮水呛咳史;发病月份多为3~4月;肺炎仍是婴幼儿麻疹的主要并发症。

    • 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与凝血指标的探讨

      2015, 14(2):98-10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7

      摘要 (489) HTML (0) PDF 778.00 Byte (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97例,根据是否合并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 Ⅰ 组和重症肺炎 Ⅱ 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情况。结果3组间PLT、MPV、DD和AT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Ⅰ组PLT、MPV、DD分别为(454.00±157.00) ×109/L、(9.66±1.24) fL、(0.47±0.37) mg/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00±63.00) ×109/L、(8.90±0.37) fL、(0.27±0.06) mg/L];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79.91±20.34)% vs(107.0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Ⅱ组ATⅢ和PLT水平分别为(66.11±11.12)%、(279.00±185.00)×109/L 低于重症肺炎 Ⅰ 组,MPV和DD水平分别为(10.37±1.51)fL、(0.70±0.46) mg/L,均高于重症肺炎 Ⅰ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PLT、MPV、ATⅢ和DD水平变化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 医院中央空调循环水系统生物膜检测及控制措施

      2015, 14(2):101-10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8

      摘要 (447) HTML (0) PDF 953.00 Byte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新型综合性处理方案对中央空调循环水处理的效果,并与原有的水处理方案进行对比,以便采用更有效的措施从源头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两种水处理方案后,应用在线微生物分析仪和生物膜测试盒进行生物膜动态趋势检测以及微生物和腐蚀速率的测定。结果经检测,原方案处理后,中央空调循环水中的生物膜趋势值一直比较高,维持在200~250之间;循环冷却水中存在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系统腐蚀检测发现试片严重腐蚀。新方案处理后,中央空调循环水中的生物膜趋势值持续下降并最终稳定在20以下;6 d后水系统中致病菌消失,与生物膜趋势值相对应;试片轻微腐蚀,腐蚀速率<0.075 mm/a。结论新型综合性处理方案对减少和控制致病菌、生物膜生长及腐蚀性均有确切效果。

    • 洗必泰漱口液对全麻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干预研究

      2015, 14(2):105-10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09

      摘要 (457) HTML (0) PDF 740.00 Byte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洗必泰漱口液漱口对全麻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某院脊柱外科行腰椎间盘摘除全麻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漱口,观察组给予2%洗必泰漱口液漱口,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及咽部病原菌检出情况。 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8.51%(4例),对照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23.40%(11例),两组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5,P<0.05)。观察组4例患者检出4株病原菌,对照组11例患者检出病原菌26株,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检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使用洗必泰漱口能有效减少全麻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2015, 14(2):108-11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0

      摘要 (535) HTML (0) PDF 744.00 Byte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肿瘤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SSI) 情况,探讨持续监测及改进效果,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查阅病例、床旁观察、换药观察、成员随访的监测方法,对2013年1—6月某院甲状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进行SSI目标性监测,并与2010年同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013年1—6月和2010年1—6月两次监测周期各发生1例SSI, SSI率分别为0.2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013年1—6月,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率为0.20%,低于2010年的27.21%;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符合率达100%,高于2010年的6.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SSI目标性监测有助于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同时,降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并不会增加Ⅰ类切口SSI率。

    • 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2015, 14(2):111-11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1

      摘要 (416) HTML (0) PDF 836.00 Byte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1—12月某院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 573例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14例,感染率为5.9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4.67%)为主,其次为泌尿道(25.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抑酸剂、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发生医院感染均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高龄、侵入性操作、患COPD和糖尿病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均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以上因素进行合理干预,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落实防控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

      2015, 14(2):114-11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2

      摘要 (539) HTML (0) PDF 833.00 Byte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对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的效果。方法2012年,在全院范围内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落实,并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与全年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两者间的关联。结果通过监测与追踪,医院多重耐药菌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好转;下半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0.29%,119/41 579)较上半年(0.49%,186/38 25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5,P<0.01)。结论持续多重耐药菌监测与追踪有助于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并能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 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服细菌污染监测分析

      2015, 14(2):117-11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3

      摘要 (446) HTML (0) PDF 741.00 Byte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服染菌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连续采集某院2012年5—10月呼吸内科、普通外科、妇科和儿科医务人员穿着清洁工作服后第1、3、7 天的样本,共120件,360份标本,对医护人员工作服染菌量进行监测和比较分析。结果穿着不同时间段工作服染菌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作服穿着时间越长,染菌量越大。护士与医生[(10.65±3.38)CFU/cm2  vs(7.68±2.99 )CFU/cm2],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10.43±4.12 )CFU/cm2  vs(8.60±3.01)CFU/cm2]医务人员穿着工作服平均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5.06、2.78,均P<0.01),护士工作服的污染程度高于医生,手术科室高于非手术科室。工作服不同部位污染超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12, P<0.01);其中袖口污染最严重,其次是腹部和胸前,污染超标率分别是73.33%、58.33%、36.67%。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工作服清洗制度管理,建议医务人员工作服每周更换2次,污染严重的科室更换频率需加大。


    •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调查

      2015, 14(2):120-12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4

      摘要 (551) HTML (0) PDF 814.00 Byte (2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现状。方法采取直接观察法,对该院73个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现场观察。结果观察404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时刻404次,实施手卫生255次,正确执行手卫生181次,依从率为63.12%,正确率为44.80%。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91.89%)和正确率(81.08%)均高于普通病房(分别为60.22%、4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5,P<0.001;χ2=5.671,P=0.017)。不同人员类别中,护士手卫生依从率(73.76%)和正确率(60.18%)最高,辅助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40.90%)和正确率(10.20%)最低;5个手卫生时刻中,“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0.00%),“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的手卫生正确率最高(62.96%)。结论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高,但正确率较低。不同科室、职业类别和手卫生时刻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不同,应重视全面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 PDCA环节质控管理在外来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2015, 14(2):124-12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5

      摘要 (485) HTML (0) PDF 862.00 Byte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外来手术器械管理现状,评价PDCA环节质控管理对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2011年7月—2012年6月某院实行PDCA环节质控管理前的8 965件外来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2013年6月实行PDCA环节质控管理后的8 564件外来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对外来手术器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PDCA环节质控管理对外来手术器械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外来手术器械在检测追踪、清洗质量和公司人员等方面存在问题。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9.36%,高于对照组的9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74,P<0.01)。观察组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清洗不合格(21件,38.18%)和器械功能不全(8件,14.55%);而对照组不合格的原因为数量缺失(81件,24.25%)、监测及记录缺失(71件,21.26%)、清洗不合格(55件,16.47%)和湿包(54件,16.17%)等。结论PDCA环节质控是外来手术器械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建立持久有效的外来手术器械质控机制,并使该院外来手术器械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

    • 经验交流
    • 某院综合ICU目标性监测分析

      2015, 14(2):127-12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6

      摘要 (443) HTML (0) PDF 731.00 Byte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各侵入性导管使用及相关感染的情况。方法2013年1—12月对该院综合ICU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2013年1—12月共监测ICU住院患者395例,发生医院感染61例、98例次,感染率为15.44%、例次感染率为24.81%;住院总日数为5 684 d,日感染率为10.73‰。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率为15.13‰(59例),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2.29‰(2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3.70‰(17例)。VAP患者分离病原菌居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7株)、鲍曼不动杆菌(15株)和肺炎克雷伯菌(11株)。结论综合ICU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侵入性导管相关感染以VAP为主,需重点加强并落实相关感染防控措施。

    • 手卫生干预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2015, 14(2):130-13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7

      摘要 (434) HTML (0) PDF 687.00 Byte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方法某院开展“感染控制宣传周”干预活动,对干预前后该院当班护理人员进行手卫生现状调查,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为79.50%,高于干预前的5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30,P<0.05)。干预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细菌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6.97%、96.50%、95.00%,均高于干预前(分别为36.56%、79.00%、62.50%),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感染控制宣传周”干预活动可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 2010-2013年老年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2015, 14(2):134-13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19

      摘要 (429) HTML (0) PDF 697.00 Byte (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老年病房2010—2013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4年间,共分离病原菌2 39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 676株,占69.89%),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5.94%)和大肠埃希菌(15.22%);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23株,占13.47%),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达259株(占10.80%)。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最低(<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60%),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普遍低于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1%),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等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40%。结论老年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病例报告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合并细菌性肝脓肿1例

      2015, 14(2):137-13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20

      摘要 (407) HTML (0) PDF 761.00 Byte (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细菌性肝脓肿(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是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而形成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病灶,其病死率较高[1],主要死亡原因为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笔者现将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合并PLA病例的诊疗情况并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 综述
    • 肝硬化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5, 14(2):139-14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5.02.021

      摘要 (483) HTML (0) PDF 780.00 Byte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我国以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为主,而国外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见。当机体发生肝硬化时,由于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内毒素灭活功能减退等原因导致肠道的细菌及其相关产物(如内毒素)突破肠道屏障,从肠道转移到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他肠外器官,从而形成细菌移位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进入循环系统的内毒素又可以进一步加重肝细胞损害,促进门静脉高压形成,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    1肝硬化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