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中美艰难梭菌A-B+株毒力编码区域转录及B毒素表达的研究

      2014, 13(2):65-6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1

      摘要 (997) HTML (0) PDF 1.00 K (101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艰难梭菌A-B+型分离株BJ08和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的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转录及B毒素的表达,为预防和控制中国可能暴发的艰难梭菌感染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每隔3 h提取BJ08与US1艰难梭菌和培养上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测定各时间段两菌株毒力编码区域PaLoc各基因(tcdA、tcdB、tcdC、tcdR、tcdE)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BJ08和US1各时间段的细胞和培养液上清中B毒素的含量。结果US1的生长速率稍快于BJ08,衰退速率显著快于BJ08(P<0.05);它们都不表达A毒素,但是都检测到tcdA基因的转录,而且tcdA转录没有明显差异。BJ08的tcdB、tcdC和tcdE基因的转录要比US1早3 h。B毒素在两种菌株的胞内和胞外合成或分泌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中国艰难梭菌A-B+型高分离株BJ08与美国艰难梭菌A-B+型暴发流行株US1相比,有相似的毒力表达或更强的基因调控能力,要警惕中国艰难梭菌BJ08暴发流行的可能。

    • 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特点比较

      2014, 13(2):71-7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2

      摘要 (665) HTML (0) PDF 689.00 Byte (1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探讨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医院感染防控特点。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现场调查,了解两次地震伤员医疗救治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特点并比较其异同。结果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伤员救治工作相比,2013年雅安地震救治压力小,救治医院的医院感染防控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在预检分诊、气性坏疽的防治、目标监测和高危环节的干预方面都有了改进,并取得明显效果。临时帐篷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也在短期内步入正轨。结论良好的地震伤员救治医院感染防控,关键要做到“四早(早介入、早筛查、早隔离、早干预)、六需要(需要领导重视;需要多学科合作;需要个性化防控方案;需要将感染控制的理念与措施贯穿诊疗活动的全过程;需要采取科学规范的感染控制措施;需要配备合格的感染控制专业人员)”,以保障灾后医疗救治中的医疗安全。

    • 某三级医院医院感染趋势分析

      2014, 13(2):74-7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3

      摘要 (674) HTML (0) PDF 753.00 Byte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轨迹分析模型对该院各临床科室2010—2012年医院感染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率发展趋势,分为3个亚组: 第1组占科室总数的80.7%,此组科室医院感染率较低,呈下降的发展趋势(slope=-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第2亚组占科室总数的16.0%,医院感染率较第1亚组高,总体也呈下降趋势(slope=-0.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第3亚组只含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率远高于其他科室,发展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结论轨迹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对临床科室进行分组,方便了解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组科室医院感染特点,采取防控措施。

    • 某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

      2014, 13(2):78-8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4

      摘要 (722) HTML (0) PDF 686.00 Byte (1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骨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骨科住院患者病历资料3 776份。结果发生医院感染79例,医院感染率为2.0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0.38%),其次为切口感染(占26.58%);分离病原菌79株,革兰阴性杆菌58株(73.42%),革兰阳性球菌21株(26.58%)。骨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手术类型和方式)以及合并糖尿病。结论骨科住院患者易发生呼吸道和手术切口感染,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学分析

      2014, 13(2):81-8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5

      摘要 (724) HTML (0) PDF 702.00 Byte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病原学情况,指导临床医院感染的防控工作。方法对该院2012年全部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体71种,79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04株(63.56%),革兰阳性菌204株(25.72%),真菌85株(10.72%);大肠埃希菌(129株,16.27%)、肺炎克雷伯菌(121株,15.26%)、鲍曼不动杆菌(100株,12.61%)、金黄色葡萄球菌(79株,9.96%)及铜绿假单胞菌(70株,8.83%)居前5位;菌株来源居前3位的感染部位分别是下呼吸道(323株,40.73%)、血液(116株,14.63%)、泌尿系统(116株,14.63%)。274株医院感染病原菌为多重耐药菌,占全部医院感染病原体的34.55%。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较高,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 某三级医院连续4年血培养分离菌构成及耐药性

      2014, 13(2):85-8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6

      摘要 (730) HTML (0) PDF 704.00 Byte (1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血培养病原体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门诊及住院患者血培养标本分离的非重复病原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0株血培养病原体中,革兰阴性杆菌306株(45.67%),革兰阳性球菌329株(49.11%),真菌35株(5.22%);检出率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3.88%)、大肠埃希菌(19.4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98%)。药敏结果显示,血流感染的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耐药率为0~20.34%)高。革兰阴性杆菌(不动杆菌属除外)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27.27%;耐药率最高的革兰阴性菌为不动杆菌属。血培养真菌分离率较高的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38%)及白假丝酵母菌(1.79%)。结论早期送血培养做病原学检查,重视血培养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并加强监测,可及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某院2012年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

      2014, 13(2):89-9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7

      摘要 (691) HTML (0) PDF 697.00 Byte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院2012年多重耐药菌(MDROs)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防控MDROs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检出的MDROs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MDROs 370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341株(92.16%),革兰阳性(G+)球菌29株[7.84%,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临床分离MDROs前5位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室(79株)、神经外科(65株)、神经内科(40株)、普通外科(39株)、老年科(32株)。29株MRSA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加环素、利福平等抗生素耐药率均>60%,无万古霉素耐药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在50%左右;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普遍不敏感,特别是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几乎是泛耐药。结论该院分离的MDROs以G-菌为主,主要分离自收治重症及高龄患者的科室。需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和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防MDROs播散。

    •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

      2014, 13(2):93-9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8

      摘要 (745) HTML (0) PDF 690.00 Byte (5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鉴定及药敏仪,对某院2012年全年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培养所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对主要菌种做药敏试验。结果 1 080份标本共分离病原体314株(29.07%),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224 株(71.3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株)、肺炎克雷伯菌(49株)、阴沟肠杆菌(46株)、黏质沙雷菌(39株);革兰阳性(G+)菌85株(27.0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8株)、溶血葡萄球菌(26株)、表皮葡萄球菌(1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株6株);真菌5株(1.59%),均为白假丝酵母菌。G-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表现出广谱耐药;G+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对利奈唑胺高度敏感。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存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检出菌的耐药机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量减少新的耐药菌产生。


    •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比较

      2014, 13(2):96-9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09

      摘要 (718) HTML (0) PDF 730.00 Byte (1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的耐药性及其耐药机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合理的选药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卡及KB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应用WHONET5.4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黏液型和非黏液型PA对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结果为:非黏液型PA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黏液型PA(P<0.05),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的耐药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联合治疗黏液型PA感染前后,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结果为: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一致;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的耐药性,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黏液型PA体外药敏试验耐药性较低,但体内用药治疗效果不佳,而使用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药物与能抑制细菌表面生物膜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 某职业病防治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效果调查

      2014, 13(2):99-10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0

      摘要 (615) HTML (0) PDF 691.00 Byte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职业病防治医院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该职业病防治医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2011年5月起,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比较活动实施前后的数据。结果干预后(2011年5月—2012年9月)与干预前(2010年1月—2011年4月)相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29.98% vs 39.45%)和使用强度(AUD 34.60 vs 49.56)显著下降,并且单一用药率(73.04% vs 55.58%)显著上升,抗菌药物使用者标本送检率(74.29% vs 49.87%)显著提高,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19.87% vs 43.09%)显著降低(P<0.005或P<0.05)。结论通过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显著改善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 口腔洁治患者治疗前血源性病原体检测及意义

      2014, 13(2):102-10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1

      摘要 (704) HTML (0) PDF 688.00 Byte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洁治患者治疗前血源性病原体检测的必要性。方法选择2012年4—9月在某院口腔门诊就诊的口腔洁治患者1 929例,治疗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和梅毒血清学(TRUST)检测。结果口腔洁治前,10~20岁组患者HBsAg的阳性率为2.50%;21~40岁组HBsAg、抗HCV、抗HIV、TRUST阳性率分别为7.14%、0.79%、0.26%、0.53%;≥41岁组HBsAg、抗HCV、抗HIV、TRUST阳性率分别为4.06%、1.41%、0.09%、0.26%。结论在口腔洁治患者治疗前进行血源性病原体检测,以获得患者洁治前或口腔诊疗前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情况,有利于医院感染的防控。

    • 某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流行病学研究

      2014, 13(2):105-10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2

      摘要 (831) HTML (0) PDF 699.00 Byte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掌握某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随机偶遇的方法对该院374名临床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内容和处理流程正确率分别为54.81%(205/374)、89.84%(336/374)。 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174例、533例次,暴露率为46.52%(174/374)。不同科室、岗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儿科和内科的医务人员暴露率较高,分别为64.46%(78/121)、60.00%(18/30)和40.00%(50/125);护士和医生暴露率较高,分别为51.52%(102/198)、47.27%(52/110)。医务人员血源性暴露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和晚上,穿刺、采血或处理物品为主要的暴露环节,暴露地点主要是病房和手术或换药室。结论该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率较高,应加强医院高危科室、人员和操作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控措施的落实。

    • 某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监测

      2014, 13(2):109-111. DOI: 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3

      摘要 (790) HTML (0) PDF 689.00 Byte (1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妇幼保健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探讨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该院2012年1—12月间55名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工作职业暴露55例、57例次。其中暴露源不明确31例次(54.39%),暴露源情况明确26例次(45.61%)。 57例次职业暴露人员中,保洁员和护士占82.46%(47例次),其职业暴露发生率分别为9.76%和5.32%。职业暴露发生率居前3位的科室是门急诊、产科和保洁部,分别为29.51%、9.80%和9.76%;暴露人员的工龄≤3年者占87.72%(50例次)。暴露种类以锐器伤为主,占94.74%(54例次),暴露物以头皮钢针为主(42.11%),其次为注射器针头(19.30%)。 职业暴露主要环节为拔针(29.83%),其次为医疗废物处置(28.07%)。结论保洁员、护士和低年资工作人员是职业暴露高危群体,应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加强对其职业防护教育培训;加强对重点部门、环节的管理,降低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危害。

    • 5种不同类型水龙头洗手时平均耗水量比较

      2014, 13(2):112-11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4

      摘要 (690) HTML (0) PDF 926.00 Byte (13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临床中使用的5种不同类型水龙头(脚碰式、脚踏式、肘碰式、感应式、手触式)洗手时的耗水量,为临床合理使用水龙头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00名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分成5组(20人/组),分别使用脚碰式、脚踏式、肘碰式、感应式、手触式水龙头按照正规的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计算使用各种水龙头洗手的耗水量和总体造价,同时调查医务人员洗手依从率,并对各种类型水龙头的优劣进行综合比较。结果5种不同类型水龙头中,脚碰式耗水量最少,平均为(932.50±319.24)mL,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触式水龙头造价最低,但耗水量最多[(2 258.50±363.93)mL],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感应式和脚踏式水龙头造价较贵(分别为606.70元/个、289.30元/个);肘碰式水龙头使用不方便。将手触式水龙头改造为脚碰式水龙头后,医务人员洗手依从率从33.33%提高至60.00%(P<0.05)。结论使用脚碰式水龙头可以节约成本、节约用水,且使用方便,总体优于其他4种水龙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验交流
    • 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分析

      2014, 13(2):115-11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5

      摘要 (722) HTML (0) PDF 743.00 Byte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药情况及其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发生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65岁以上老年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SA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SA 126株,其中耐甲氧西林SA(MRSA) 113株(89.68%)。SA对糖肽类(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呋喃类(呋喃妥因)、新型抗菌药物口恶唑烷酮类(利奈唑胺)、链阳菌素类(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对青霉素类(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类(头孢唑林、头孢噻肟)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不同时段分离的SA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分离的SA以MRSA为主,耐药性高;2006年以来,SA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不明显。

    • 某院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14, 13(2):117-11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6

      摘要 (713) HTML (0) PDF 712.00 Byte (1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该院2010年8月11日、2011年9月7日及2012年9月1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010—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46%(16/462)、3.28%(18/548)、3.70%(26/702)。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综合重症监护室(ICU,25.00%~33.3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8.46%~43.75%); 2010—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9.05%(319例)、67.70%(371例)和66.52%(467例)。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588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14, 13(2):120-121.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7

      摘要 (629) HTML (0) PDF 639.00 Byte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发生的横断面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该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58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2%,例次现患率为4.59%。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3位的科室分别是重症监护室(25.00%)、神经内科(6.95%)和肿瘤科(6.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55.56%)。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者病原学送检率为43.71%,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为38.4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60.37%。结论应加强重点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病原学送检率,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 手术室布类单在洗衣房包装的管理

      2014, 13(2):122-12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8

      摘要 (704) HTML (0) PDF 697.00 Byte (1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布类单在洗衣房包装后再送至消毒供应室灭菌的效果。方法由消毒供应室护士在洗衣房对手术室可重复使用的布类单进行配包,再送至消毒供应室灭菌,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布类改革到洗衣房打包8个月,每月选送灭菌布类包到检验科进行检测,结果均无细菌生长。14 816个布类包“内卡外带”化学指示变色全部合格。各项灭菌监测完全达标,能够安全使用。结论手术室布类单改革为先在洗衣房包装,再送至消毒供应室灭菌的方法,优化了清洗灭菌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洁净手术室的空气洁净度。

    • 病例报告
    • 肠膜明串珠菌血流感染1例

      2014, 13(2):123-12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19

      摘要 (740) HTML (0) PDF 683.00 Byte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明串珠菌属也称无色藻菌属,目前有25个种和亚种,代表菌种为肠膜明串珠菌,常见于生产乳(奶)制品、发酵、酿酒业和制糖工业中。对人类而言,明串珠菌属感染致病较为少见,但近年来引发人类感染不断增多,尤其是血液中分离率高,可引起人类脑膜炎、脓肿、肺炎、心内膜炎、心包炎、骨髓炎、腹膜炎、尿路感染等病症。大多发生在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现将1例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致血流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文献研究报告如下。

    • 综述
    •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研究进展

      2014, 13(2):126-12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4.02.020

      摘要 (701) HTML (0) PDF 683.00 Byte (1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锐器伤指在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仪器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有被病原微生物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各种医疗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工作,是各种医疗污染物集中的地方,也是医院锐器伤高危科室之一。2009年,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2]卫生行业标准实施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模式也由分散式管理改变为集中管理,医院内所有需要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均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置,消毒供应中心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的操作流程由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发放10个工作环节组成。而在这10个工作环节中,因前5个工作环节接触锐器较多,加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任务成倍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以至于工作人员不得不加快速度完成日常工作,从而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锐器伤的职业风险,由针刺伤和刀割伤造成的职业暴露引发经血源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

    • 学术动态
    • 抗菌蜂蜜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感染: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2014, 13(2):129-129.

      摘要 (609) HTML (0) PDF 664.00 Byte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请停止滥用阿奇霉素

      2014, 13(2):130-130.

      摘要 (620) HTML (0) PDF 651.00 Byte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