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鉴定

      2013, 12(4):241-24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90) HTML (0) PDF 1.02 K (15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制备白假丝酵母菌天冬氨酸蛋白酶Sap2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提取白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取SAP2目的基因;双酶切SAP2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构建pMALc2x/SAP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出可溶性的融合蛋白;用可溶性Sap2免疫小鼠制备抗血清,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亲和层析法纯化抗血清后,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该研究成功制备了抗Sap2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1∶51 2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Sap2蛋白。结论纯化后的Sap2作为抗原免疫小鼠,有较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可成功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具有高特异性,为快速检测侵袭性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奠定了基础。

    • 抗HIV治疗失败后HIV1耐药基因的变异

      2013, 12(4):247-25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115) HTML (0) PDF 835.00 Byte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失败后,HIV1遗传基因变异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选取抗HIV治疗失败的57例患者(其中采用D4T/3TC/NVP治疗方案者45例,3TC/AZT/NVP方案者7例,3TC/TDF/克立芝方案者5例),从其血浆中提取病毒RNA,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Web站点(http://HIVdb.stanford.edu),分析耐药变异情况。结果3种治疗方案治疗失败者均出现耐药。57例患者,7例发生针对蛋白酶抑制剂的位点变异,其中1例(1.75%)M46IM蛋白酶抑制剂的位点变异,导致了抗ATV/r、FPV/r、IDV/r、LPV/r的潜在低度耐药和抗NFV的高度耐药;32例(56.14%)患者体内HIV1发生了逆转录酶基因变异,且均对不同逆转录酶抑制剂产生了耐受性,其中14例(43.75%,14/32)患者对斯坦福数据库中的11种药物全都耐药,且11例(78.57%)治疗方案为D4T/3TC/NVP。TDF、克立芝等二线药物的治疗方案突变位点少于一线药物D4T、3TC、NVP、AZT。结论耐药变异是导致抗HIV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开展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适时进行耐药性检测,以获得较好疗效。

    • 陕西省30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

      2013, 12(4):251-25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321) HTML (0) PDF 801.00 Byte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务人员锐器伤(sharp injuries,SI)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降低SI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11年5月1—31日陕西省30所医疗机构SI发生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有效调查16 386名调查对象,其中1 489例(9.09%)发生SI 1 901例次,SI平均发生密度为0.12次/(人·月)。护士(10.36%)和工作年限为5~10年的工作人员(10.38%)是SI发生的高危人群;SI发生例次较高的地点为普通病房(37.88%)及手术室(23.25%);注射器针头(33.98%)、静脉输液头皮针(23.25%)及手术缝针(16.73%)是造成医务人员SI的主要医疗器具;手术缝合(14.31%)、将针头放入锐器盒(11.20%)、拔除动(静)脉针(9.89%)和双手回套针帽(9.68%)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SI的主要环节;1 351例次(71.07%)SI可追溯暴露源,781例次(41.08%)为污染SI,其中54例次为血源性疾病暴露,血源性疾病暴露率为4.00%。血源性暴露中,乙型肝炎病毒占74.07%(40/54),梅毒占12.96%(7/54),丙型肝炎病毒占11.11%(6/54),人免疫缺陷病毒占1.85%(1/54)。结论SI是医疗机构常见的职业损害,应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锐器接触、推行使用安全器械、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安全防护等措施,有效降低SI发生率。 

    • 2009-2011年AIDS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2013, 12(4):256-25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152) HTML (0) PDF 867.00 Byte (1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住院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1年住院的AIDS患者各类标本分离的426株多重耐药菌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的多重耐药菌包括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21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1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2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79株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72株。检出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除对少数广谱抗菌药物比较敏感外,对大部分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3.74%~100%)。结论住院AIDS患者分离的多重耐药菌以肠杆菌科细菌多见,耐药率高,临床医生应谨慎选用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治疗;同时应加强监测,避免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院暴发流行。

    • 2011—2012年安徽省立儿童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3, 12(4):259-26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142) HTML (0) PDF 825.00 Byte (1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2011—2012年安徽省立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该院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病原体3 946株,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支原体各占43.92%、37.91%、15.91%、2.26%。居病原体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16.32%),其次为肺炎链球菌(16.02%)、金黄色葡萄球菌(9.00%)、肺炎克雷伯菌(7.40%)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41.41%(147/355)、81.40%(197/24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68.17%(439/644)、72.95%(213/292)。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99.84%)、克林霉素(98.58%)高度耐药;MRSA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5%),MRSA和MRCN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00%;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98.31%;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8.70%)较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26%)。检出4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5 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 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

      2013, 12(4):263-26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220) HTML (0) PDF 795.00 Byte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包括超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时间>48 h的VLBWI相关资料。结果77例VLBWI发生医院感染18例,29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3.38%,例次感染率为37.6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55.17%),其次为皮肤软组织(17.24%)和血液(13.79%);共检出病原菌3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7.64%(23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占14.71%(5株);真菌占17.65%(6株),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胎膜早破及静脉营养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出生体重<1 kg(OR 95% CI:1.65~90.95)、机械通气时间>7 d(OR 95% CI:2.71~129.15)、静脉营养>14 d(OR 95% CI:1.83~76.52)是VLBWI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VLBWI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呼吸道是其主要感染部位,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病原菌,真菌感染需引起重视。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2013, 12(4):267-27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70) HTML (0) PDF 793.00 Byte (1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CAUTI)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方式,对该院2010 年7月—2011 年12月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发生CAUT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353例患者,发生CAUTI 62例,CAUTI发生率为17.56%;置管日为2 292 d,平均日感染率为27.05/千导管日。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子宫颈恶性肿瘤(OR 95% CI:1.791~8.269)和留置导尿管时间(OR 95% CI:2.823~8.735)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发生CAUTI的独立危险因素。检出病原菌60株,革兰阴性杆菌占90.00%(54/60),其中以大肠埃希菌(44株,73.33%)为主。结论该院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CAUTI发病率较高;提高手术医生的手术技巧和护理人员对导尿管维护的质量,尽早拔除导尿管,是预防CAUTI发生的关键。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标监测与干预

      2013, 12(4):271-27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15) HTML (0) PDF 778.00 Byte (2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情况,以及实施干预措施后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该ICU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8 h的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VAP发病率及感染控制措施的依从性。结果共调查1 724例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其中378 例发生VAP,VAP发病率为21.93%;2010年与2012年(1—6月)VAP发病率分别为51.54‰和19.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P<0.01)。2010年、2011年、2012年(1—6月)速干手消毒剂和皂液合计每患者每住院日消耗量分别为5.21 mL/HD、10.98 mL/HD、30.48 mL/HD。结论该院ICU内VAP发病率较高,通过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VAP的发生得到有效控制,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措施依从性得到提高。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成效

      2013, 12(4):274-27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70) HTML (0) PDF 792.00 Byte (1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药物基本治疗方案及其用药合理性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疗效的影响、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方法抽取该院2011年7月及12月所有诊断为AECOPD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依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评价AECOPD患者药品使用及利用的合理性。结果经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10.36降至94.89;住院天数、联合用抗菌药物例次、无理由更换抗菌药品例次、人均住院费用、人均药费、人均抗菌药费、药费占住院费用百分比、抗菌药费占住院费用百分比均显著下降(P<0.05);痰培养送检率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可有效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

    • 临床研究
    •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戊型肝炎对肝功能及其预后的影响

      2013, 12(4):278-28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815) HTML (0) PDF 817.00 Byte (1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甲型或戊型肝炎对其肝功能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慢乙肝+甲肝组)患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慢乙肝+戊肝组)患者47例和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60例进行对比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及抗HAV IgM、抗HEV Ig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 法检测HBV载量,同时检测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慢乙肝+戊肝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转氨酶增高,清蛋白下降,总胆红素、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慢乙肝+甲肝组和慢乙肝组(P<0.05)。慢乙肝+甲肝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转氨酶增高,总胆红素、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较慢乙肝组显著延长(P<0.05),但两组的清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转氨酶、胆红素有一定影响;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功能及其预后均有严重的影响。

    • 血清降钙素原在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抗菌治疗中的价值

      2013, 12(4):281-284.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868) HTML (0) PDF 797.00 Byte (1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中,指导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100例,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20例)和抗感染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噻肟抗感染治疗,80例)。将抗感染治疗组分为抗感染治疗A组(PCT<0.5 ng/mL)、B组(0.5 ng/mL≤PCT≤2 ng/mL)和C组(PCT>2 ng/mL)。比较各组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抗感染治疗A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PT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感染治疗B、C组与抗感染治疗A组、常规治疗组比较,ALT、AST及TBIL值显著降低, PTA值显著升高(均P<0.05)。常规治疗组及抗感染治疗A、B、C组患者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12/20)、66.67%(18/27)、87.50%(28/32)、90.48%(1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P=0.03),抗感染治疗B、C组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显著增高。结论参考PCT水平,对判断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是否并发细菌性腹膜炎,并决定是否行抗感染治疗,具有一定价值。

    • 玻璃体切割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及效果

      2013, 12(4):285-28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19) HTML (0) PDF 814.00 Byte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9月某院160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资料,分为干预前组(2011年3—12月间80例手术患者,未干预临床医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和干预后组(2012年1—9月间80例手术患者,实施目标性监测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及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费用等。结果术后两组手术切口均无感染。干预后组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时间为(1.81±1.52)d,显著短于干预前组的(4.02±1.67)d(P<0.01);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率和术后用药时间>48 h的比率,干预前组分别为100.00%(80/80)、82.50%(66/80),显著高于干预后组的28.75%(23/80)和18.75%(3/16)(均P<0.05)。干预后组抗菌药物费用为(151.47±6.64)元、药品总费用为(922.56±8.46)元、住院总费用为(8 842.43±8.76)元,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各项费用[分别为(507.96±7.67)元、(1 444.63±11.65)元及(9 891.92±10.93)元](均P<0.01)。结论目标性监测及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促进玻璃体切割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 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

      2013, 12(4):288-29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832) HTML (0) PDF 777.00 Byte (14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B)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2011年1—12月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的MDRB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2 562株,其中MDRB 449株,占17.53%。MDRB中,革兰阴性菌305株(67.93%),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4.57%,245株)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9.80%,44株);革兰阳性菌144株(32.0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1.80%,53株)和表皮葡萄球菌(11.58%,52株)检出率较高。MDRB感染重点科室是普通外科(120株,26.73%)和肝胆外科(98株,21.83%);标本来源以胸(腹)腔引流液较多(39.42%),其次为痰液(19.82%)和血液(19.16%)。结论医院感染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MDRB感染情况和预防医院感染暴发。

    • 头孢呋辛不同给药方案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

      2013, 12(4):291-29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029) HTML (0) PDF 837.00 Byte (1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头孢呋辛不同给药方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某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历,比较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预防用药组(A组,68例)和术前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 g,术后再加用1.5 g组(B组,61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符合手术切口感染判定标准者,A组3例(4.41%),B组2例(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般成人患者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1.5 g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 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2013, 12(4):294-29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11) HTML (0) PDF 780.00 Byte (1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4—7月收治手足口病普通病例1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6例,对照组90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静脉滴注,均为1次/d,疗程7 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1%(89/96),对照组为68.89%(62/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5)。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1±1.12)d、(2.68±0.82)d、(3.78±1.23)d、(4.82±1.48)d,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29±1.61)d、(3.89±1.33)d、(4.91±1.77)d、(7.12±1.89)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80、6.40、5.08、9.27,均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普通病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 1例输入性O139型霍乱医院内应急处置

      2013, 12(4):297-299.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858) HTML (0) PDF 777.00 Byte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1例输入性O139型霍乱患者临床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过程,为加强霍乱的诊断、治疗、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霍乱诊断标准》确诊患者,并隔离治疗;采用统一的《霍乱个案调查表》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严格消毒并加强宣教。结果患者痊愈出院,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有效防止病原扩散。结论及时诊断霍乱,果断采取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霍乱疫情。

    • 实验研究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13, 12(4):300-30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1018) HTML (0) PDF 788.00 Byte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NICU 2011年1月—2012年3月住院患儿分离的常见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结果调查期间送检标本5 612份,分离病原菌3 060株,阳性率为54.53%;病原菌以草绿色链球菌所占比率(29.93%)最高,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4.48%)、卡他莫拉菌(14.02%)及大肠埃希菌(9.48%)等。常见革兰阳性(G+)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0.00%~3.03%)、替考拉宁(耐药率0.00%~5.83%)、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6.73%~36.36%)敏感性较好;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的耐药率(42.60%~100.00%)较高。常见革兰阴性(G-)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0.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00%~9.0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0.00%~18.55%)敏感性较好;而对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42.53%~100.00%)较高。结论了解N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经验交流
    • 老年病房13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分析

      2013, 12(4):304-306.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74) HTML (0) PDF 716.00 Byte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老年病房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老年病房2007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132例老年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均为医院感染, 以肺部感染为主(66.67%)。患者平均年龄(85.7±2.1)岁,其中80岁以上高龄106例(80.30%);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有2种以上基础疾病者119例(90.15%);平均住院日51.8 d;所有患者在检出多重耐药菌前均有抗菌药物使用史,其中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物者116例(87.88%)。132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阴性(G-)菌90株(68.18%),革兰阳性(G+)菌42株(31.82%),主要为假单胞菌属(36.36%)、葡萄球菌属(21.97%)、鲍曼不动杆菌(13.64%)、肺炎克雷伯菌(12.88%)。G-菌最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其次为头孢他啶;G+菌中无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是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好发于老年人,减少住院时间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 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

      2013, 12(4):307-308.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55) HTML (0) PDF 739.00 Byte (1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并探讨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 715例精神病住院患者,115例发生医院感染;2009、2010、2011年医院感染率分别为6.77%、3.70%、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期间急性病区与慢性病区总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48.70%)居首位;季节分布以夏秋季(占71.30%)较多。结论针对精神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易感因素,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是有效的。

    • 温馨提示牌提高感染控制措施依从性

      2013, 12(4):309-31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67) HTML (0) PDF 779.00 Byte (1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感染控制(感控)措施温馨提示牌提高医务人员感控措施依从性的效果。方法2012年1—6月,对医院不同专业人员(医生、护士、实习人员)进行感控措施的培训,并将感控措施制作成感控措施温馨提示牌,张贴在病区的换药室、处置室或治疗室等诊疗区域的显眼处。观察医务人员在温馨提示牌使用前(2012年1—3月)和使用后(2012年4—6月)执行感控措施的依从性。结果感控措施温馨提示牌使用前,调查1 299人次,其中773人次依从,依从率为59.51%;使用后,调查1 377人次,其中1 199人次依从,依从率为87.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00,P<0.01)。感控措施温馨提示牌使用后,医务人员在手卫生依从性、标准预防、无菌操作和医疗废物分类方面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使用前(均P<0.01);医生、护士、实习医生和实习护士的感控措施依从性亦均高于使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病区诊疗区域使用感控措施温馨提示牌,可以提醒、引导和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医务人员执行感控措施的依从性,减少不规范或不安全的医疗操作。

    • 切口层保护器预防胆道结石手术切口感染效果

      2013, 12(4):311-312.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885) HTML (0) PDF 707.00 Byte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应用切口层保护器预防胆道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该院行剖腹胆道取石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 例。实验组术中使用切口层保护器,对照组术中未使用切口层保护器,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2±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3)d(t=7.94,P=0.017);实验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1.67%),对照组9例(15.00%),实验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982, P=0.008)。结论切口层保护器能有效降低胆道结石手术切口感染率。

    • 36例新生儿脓疱疮感染及预防对策

      2013, 12(4):313-313.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76) HTML (0) PDF 723.00 Byte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脓疱疮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3月该院产科36例新生儿脓疱疮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期间出生新生儿5 334例,发生新生儿感染51例(0.96%),其中感染脓疱疮36例(70.59%),居感染首位;日龄4~<6 d的新生儿所占比率最高,达55.56%。36例患儿经过严密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合理治疗等处理均治愈。结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医院感染管理标准操作规程,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新生儿医院获得性脓疱疮感染的发生。

    • 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2013, 12(4):314-315.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870) HTML (0) PDF 698.00 Byte (1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制定科学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院2011年6月25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实际调查1 380例住院患者,发现医院感染34例,3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和例次现患率均为2.46%。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科ICU、 脑外科、血液科和干部科;调查日使用抗菌药物者539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06%;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50.00%,其次为心肌炎,占14.71%;共检出病原菌23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属各3株,其他革兰阴性菌2株。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以发现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部位及病原菌,为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 1例会阴、阴囊气性坏疽切开引流术的手术配合

      2013, 12(4):316-317.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891) HTML (0) PDF 753.00 Byte (1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是厌氧菌感染的一种,即由梭状芽孢杆菌所致的肌坏死或肌炎;主要表现为患部肿胀、产气,肌肉皮肤由红肿到发紫发黑,以致坏死,蔓延快、腐肉恶臭,极易引起严重毒血症,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此类感染发展急剧,预后较差,死亡率高[2]。本院于2011年10月收治1例会阴、阴囊气性坏疽并行急诊切开引流术的患者,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 综述
    • 急症老年医疗相关性肺炎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区别研究

      2013, 12(4):318-320.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3.

      摘要 (925) HTML (0) PDF 777.00 Byte (1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由于广泛使用抗菌药物、医院内外交流及医疗服务进社区,导致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日益频发[1]。近10年,在研究社区获得性感染(CAI)时,发现一部分具有医疗相关病史的社区血流感染、肺炎及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情、病死率及分离的病原菌有别于CAI,而与医院获得性感染(HAI)相似,命名为医疗相关感染(HCAI)[2-5]。HCAI分为社区和医院两类,医院发生的HCAI,已被重视,常能及时、合理治疗,但对社区发生的HCAI认识不足,早期无法可靠地与CAI区分,常延误合理治疗,导致高病死率[1,5-6]。临床上急症老年医疗相关性肺炎(HCAP)与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极为常见,故两者区别的研究受到关注[1,3-5]。为准确判断HCAP与CAP,力争及时、合理治疗成为重要议题,对防控耐药菌株扩散极为重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