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度监测报告

      2012, 11(5):321-327.

      摘要 (1218) HTML (0) PDF 913.00 Byte (18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湖南地区感染患者细菌标本来源、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应用WHONET 5. 6 软件对湖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各网点医院2011年度上报的细菌耐药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4 632株细菌,有标本来源信息的细菌17 413株(70.69%),其中痰标本占48.87%,尿标本和血标本分别占11.95%和8.14%;细菌分布:革兰阳性(G+)菌7 784株(31.60%),革兰阴性(G-)菌16 848株(68.40%),居前3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7.68%)、肺炎克雷伯菌(12.85%)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1.69%)。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最敏感(敏感率90.2%~98.9%);非发酵菌中最敏感的抗菌药物:铜绿假单胞菌为阿米卡星(敏感率80.0%)、鲍曼不动杆菌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77.1%);葡萄球菌属细菌对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为90.5%~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占同菌种的37.4%、69.8%;在肠球菌属细菌中,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最敏感(敏感率98.2%),而屎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最敏感(敏感率96.4%)。结论来源于无菌部位的标本偏少,无菌部位的标本送检率有待提高;细菌分布以G-菌为主,在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针对可能的病原菌选取不同的抗菌药物。

    • 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抑制耐药肺结核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研究

      2012, 11(5):328-331.

      摘要 (985) HTML (0) PDF 798.00 Byte (1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与非耐药肺结核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差异,并探讨其在抑制特异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30例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39例非耐药肺结核患者(普通肺结核组)及35例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肺结核组)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组别人群外周血血清中TGFβ1、IL10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成人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和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17.09±5.43)%和(0.78±0.88)%;普通肺结核组外周血中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2.12±3.43)%和(2.79±1.65)%;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上述两种细胞分别占CD4+细胞总数的(24.01±5.65)%和(4.51±1.47)%。耐药肺结核组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所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较普通肺结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肺结核组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普通肺结核组 (P<0.05),并且耐药肺结核组TGFβ1[(4.15±1.39)ρ/ng·L-1]、IL10[(872.17±269.75)μg/L]明显高于普通肺结核组[分别为(3.03±1.42)ρ/ng·L-1、(266.83±57.09)μg/L]和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2±0.77)ρ/ng·L-1、(105.21±23.56)μg/L] (P<0.05)。结论CD4+CD25+Foxp3+T淋巴细胞可能削弱结核病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对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作用,是导致结核病感染慢性化且出现耐药的原因之一; TGFβ1、IL10可能参与抑制机体细胞免疫,与耐药结核病的形成和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 重症监护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控研究

      2012, 11(5):332-335.

      摘要 (1014) HTML (0) PDF 877.00 Byte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情况,评价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8月—2010年9月间ICU住院患者MRSA医院感染病例,对分离的阳性菌株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验证。2009年9月—2010年9月,对ICU MRSA医院感染患者实施具体干预、监控,并与干预前一年的MRSA医院感染率进行比较,评价干预效果。结果ICU环境中MRSA检出率,干预前为29.90%(87/291),干预后为7.90%(23/29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0,P<0.05); ICU住院患者MRSA医院感染率,干预前为35.87%(113/315),干预后为14.66%(51/3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1,P<0.05)。干预前后ICU内的MRSA感染危险因素相同,主要是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等侵入性操作、神经外科大手术、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未采取隔离措施等。MRSA新发感染主要集中在入住ICU 2周后,入住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不明显。结论ICU获得性感染MRSA发生率较高。早期强化干预措施,加强监测、控制,可有效降低MRSA医院交叉感染率。

    • 两种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方法的比较

      2012, 11(5):336-340.

      摘要 (1079) HTML (0) PDF 1.27 K (1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医院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耐药性与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对ESBLs表型检测的效果。方法随机收集100株ESBLs阳性菌株(初筛试验阳性)为实验组,30株ESBLs阴性菌株(初筛试验阴性)为对照组。经Vitek2 Compact自动化系统鉴定细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菌株;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的ESBLs表型确证试验和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改良的ESBLs表型确证试验进行表型检测;同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全部菌株的ESBLs基因。结果ESBLs初筛试验阳性菌株均耐头孢噻肟,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敏感;2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ESBLs基因检出率为84.00%,基因型以SHV和CTXM型为主。以PCR检测ESBLs基因结果为金标准,ESBLs表型确证试验和改良ESBLs表型确证试验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期值、阳性预期值分别为72.61%、100.00%、100.00%、66.67%和98.81%、100.00%、100.00%、97.87%,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3,P=0.006)。结论ESBLs初筛试验阳性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改良的ESBLs表型确证试验检测ESBLs表型,效果更好。

    • 长沙地区AIDS合并菌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2012, 11(5):341-344.

      摘要 (1056) HTML (0) PDF 888.00 Byte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菌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所有AIDS患者的血培养病原菌及其药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普通患者血培养病原菌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调查期间共收集9 554份血培养标本(其中AIDS患者标本1 522份),普通患者血培养阳性571份,AIDS患者血培养阳性77份。 AIDS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以真菌为主(81.82%),其中马内菲青霉菌占66.23%,其次是新生隐球菌(7.79%)、克鲁维酵母菌(5.19%),细菌感染(18.18%)以散发病例为主;普通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主要以细菌为主(91.42%),真菌占8.58%;两组患者菌血症感染病原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55,P<0.01)。马内菲青霉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性差;而新生隐球菌、克鲁维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无明显耐药。结论加强AIDS合并菌血症患者机会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监测,及早发现病原菌,是实现感染控制的关键。

    • 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MRSA感染的差异

      2012, 11(5):345-347.

      摘要 (926) HTML (0) PDF 815.00 Byte (1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医院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特点及耐药性,为MRSA感染的预防控制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6月该院MRSA感染者资料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感染部位以皮肤软组织为主,占58.82%。MRSA呼吸道感染在社区和医院感染中的比例均较高,分别为29.41%和29.63%。CAMRSA与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感染者在年龄、住院天数、是否住重症监护室、是否手术、侵入性操作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HAMRSA对利福平、庆大霉素、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74.19%~93.33%)显著高于CAMRSA(37.50%~52.94%)(P<0.05)。结论CAMRSA 与HAMRSA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存在差异,应加强监测和防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干预及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性

      2012, 11(5):348-351.

      摘要 (1109) HTML (0) PDF 791.00 Byte (1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普通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自2010年起,对普通外科手术中甲状腺、乳腺及疝修补3类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依据《普通外科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制定措施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干预前,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总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1.28%(60/282),干预后为3.21%(15/4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5,P<0.05);平均住院天数,干预前为(4.09±2.99)d,干预后为(3.67±2.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4,P=0.000);干预后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减少;干预前后手术部位感染率均为0.00%。结论普通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

    • 临床研究
    • 集束化治疗对颅脑疾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2, 11(5):352-354.

      摘要 (971) HTML (0) PDF 782.00 Byte (1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治疗措施对颅脑疾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3月收住某院重症监护室(ICU)的7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37例)采取集束化治疗措施,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ICU时间、费用及28 d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11.93±6.25)d,显著短于对照组(18.08±7.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P=0.00);ICU住院费用为人民币(6.87±3.25)万元,显著低于对照组(9.58±3.82)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P=0.01);28 d病死率为24.32%(9/37),与对照组(31.43%,1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措施能减少颅脑疾病合并VAP患者住ICU的时间及费用,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

    • 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2012, 11(5):355-356.

      摘要 (981) HTML (0) PDF 798.00 Byte (1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院肿瘤科2006年5月—2011年5月年龄≥60岁的肺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24例老年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3例,医院感染率为19.4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7株,58.73%),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20株,31.75%),真菌占9.52%(6株);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口腔为主,构成比分别为47.62%(30例)、17.46%(1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侵入性操作、抗肿瘤治疗、吸烟、合并基础疾病是老年肺癌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重点防控。

    • 某院连续两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2012, 11(5):357-359.

      摘要 (788) HTML (0) PDF 777.00 Byte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某院2011年与2012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6月20—23日、2012年5月21—23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两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与2012年共调查住院患者987例,实查率分别为99.60%(495/497)、100.00%(492/492);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42%、 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41.41%和2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5,P<0.01)。2011年以治疗为目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05%,2012年升至83.33%(χ2=29.108,P<0.01);病原学送检率明显增加,2011年为56.49%,2012年为7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1)。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控制效果;减少预防用药,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

    • 不同类别护手霜对洗必泰类外科手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

      2012, 11(5):360-362.

      摘要 (1375) HTML (0) PDF 781.00 Byte (16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护手霜对洗必泰类外科手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名手术室医护人员随机分成A、B、C三组。受试者均按六步洗手法洗手1 min,用无菌擦手纸擦干双手。 A组不使用护手霜,B、C组分别使用3M爱护佳9260护手霜(水包油乳化液)及某品牌凡士林护手霜(油包水乳化液)。分别采集各组洗手后、使用护手霜后30 min及外科手消毒后的手部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结果洗手后各组间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擦护手霜后30 min,各组间[A组:(3.33±0.64)CFU/cm2;B组:(3.32±0.97)CFU/cm2;C组:(4.05±1.78)CFU/cm2]比较, 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菌落计数显著高于A、B组(P<0.05);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手消毒后,A、B两组受试者均达到外科手消毒要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2人未达到外科手消毒要求,且菌落计数[(1.28±1.45)CFU/cm2]显著高于A组[(0.07±0.10)CFU/cm2]及B组[(0.06±0.12)CFU/cm2] (P<0.05)。结论使用与乳胶及洗必泰兼容的护手霜(水包油乳化液)可有效保护手部皮肤,同时对外科手消毒无显著影响。

    • 实验研究
    • 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较

      2012, 11(5):363-365.

      摘要 (915) HTML (0) PDF 783.00 Byte (1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临床和门诊的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收集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分别收集社区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140株和135株,两组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22.86%(32/140)和50.37%(68/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482,P=0.000);标本来源部位,两组均以皮肤软组织和呼吸道为主,但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41,P=0.000),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部位分布更为广泛。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西丁、四环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均P<0.01)。结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部位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等方面均有差异,临床应予重视;应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应重视消毒隔离措施,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家庭和医院中传播、扩散。

    • 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耐药性

      2012, 11(5):366-369.

      摘要 (939) HTML (0) PDF 806.00 Byte (1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耐药现状,为防治葡萄球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5—2010年临床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1 725株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近6年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总检出率为94.83%(1 725/1 819),各年度(2005—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88.68%(94/106)、89.69%(174/194)、91.72%(155/169)、97.58%(242/248)、96.10%(591/615)、96.30%(469/487),有逐年上升趋势(χ2=51.11, P<0.01);各菌种以松鼠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最高(99.50%,198/199),耳葡萄球菌最低(80.37%,86/107),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8,P<0.01)。药敏结果显示,除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和利福平外,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呈高度耐药(耐药率51.74%~100.00%)和多重耐药,且产酶菌的耐药性均高于非产酶菌(χ2在7.00~485.39之间,P<0.01)。苯唑西林耐药菌株占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2.86%和78.30%,是产酶葡萄球菌的主要组成菌群。结论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的高检出率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高耐药率形势严峻,加强对产酶细菌的监测,遏制其快速增长非常必要。

    • 综合干预措施提高痰标本质量的效果评价

      2012, 11(5):370-371.

      摘要 (1011) HTML (0) PDF 802.00 Byte (15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综合干预,提高痰标本采集、送检质量。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2—10月住院患者常规留取、自然咯痰法咯出的痰标本。2011年5月始对呼吸科病区进行干预(干预组,采取跟踪反馈、继续教育、健康宣教等综合干预措施),住院部其他病区作为对照组,通过对痰标本的采集、送检状况和质量的调查,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干预后痰标本的合格率为4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62%(χ2=18.76,P<0.05);亦高于干预组干预前的痰标本合格率 24.19%(χ2=10.85,P<0.05)。结论临床常规留取痰标本质量合格率偏低,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痰标本合格率。

    • 医院管道直饮水用户端细菌污染控制研究

      2012, 11(5):372-373.

      摘要 (922) HTML (0) PDF 803.00 Byte (1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直饮水系统成品水和用户端细菌污染情况。方法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医院直饮水的成品水、用户端直饮水和直饮机出水口内表面进行采样和细菌学培养。结果该院直饮水系统成品水的合格率为93.33%(28/30),用户端直饮水合格率为89.80%(88/98),直饮机出水口内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为91.11%(41/45)。通过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规范机房及管路系统操作、保养、清洗、消毒流程等,上述指标分别提高至100.00%(90/90)、98.91%(182/184)、100.00%(150/150)(均P<0.05)。结论医院直饮水系统成品水和用户端存在细菌污染,加强直饮水输送管路及用户端规范化消毒管理,能提高直饮水的合格率。

    • 经验交流
    • 重症监护室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

      2012, 11(5):374-375.

      摘要 (1096) HTML (0) PDF 854.00 Byte (38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情况,分析其感染特点,为预防感染提供对策。方法对该院综合ICU 2008年10月—2011年10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09例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9例患者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56例次,发生CRI 60例次(23.44%),其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18.75%(48例次),导管出口部位感染率为4.69%(12例次)。发生CRI的中位时间为8.9(2~49)d。置管时间≤2周、>2周的CRI 发生率分别为16.09%、39.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4,P=0.000);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3种置管方式CRI发生率分别为40.00%、21.53%、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P=0.023)。血及导管尖端培养病原菌48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7.92%),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7.50%)和真菌(14.58%)。结论置管部位和导管留置时间是发生CRI的危险因素,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防范CRI的发生。

    • 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2012, 11(5):376-377.

      摘要 (968) HTML (0) PDF 765.00 Byte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的HCV抗体(抗 HCV),同时对患者既往HCV病史、透析时间、输血史、血液透析频率及接受过透析的医院数等进行调查。结果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 HCV阳性22例,阳性率40.74%。其中透析时间≤2年者抗 HCV阳性率为7.69%(2/26),>2年者则达71.43%(20/28),显著高于前者(χ2=22.68,P<0.01); 透析频率3次/周的患者抗 HCV阳性率为91.67%(11/12),明显高于透析频率为1~2次/周的患者(26.19%,11/42)(χ2=16.57,P<0.01)。结论该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血液透析时间和透析频率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 一起因原水高温致血液透析用水细菌学严重超标的调查

      2012, 11(5):378-379.

      摘要 (910) HTML (0) PDF 773.00 Byte (1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一起透析用水细菌超标的原因,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方法对透析用水进行细菌学监测。采用现场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透析水处理系统进行调查分析,并于改装供水专用管路前后增加采样点进行检测。结果原水高温(>50℃)导致透析用水细菌超标。结论血液透析应实行专用管路直供水,透析水处理系统应加强日常维护和定期水质监控。

    • 宜昌市城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现状

      2012, 11(5):380-382.

      摘要 (1179) HTML (0) PDF 818.00 Byte (39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宜昌市城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现状。方法现场调查该市城区7所设有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医院。结果该市城区开展血液透析的7所医院在基础设施、布局流程、人员配备、手卫生依从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结论应提高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准入门槛,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层级培训,完善血液透析质量管理体系,加大日常监督管理的执法力度。

    • 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2012, 11(5):383-384.

      摘要 (1064) HTML (0) PDF 753.00 Byte (1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分离自188例尿培养阳性患儿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8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6.60%,革兰阳性球菌占20.74%,真菌占2.66%;居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7.87%)、肺炎克雷伯菌(13.83%)、屎肠球菌(13.3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较高,分别为55.56%(50/90)、53.85%(14/26);其对亚胺培南无耐药,耐药率较低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氧氟沙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其次对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该院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严重,临床治疗小儿尿路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 2010年东莞东华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2012, 11(5):385-387.

      摘要 (873) HTML (0) PDF 775.00 Byte (1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2010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B)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全年共检出细菌2 41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43.71%(1 057/2 418),革兰阴性菌占56.29%(1 361/2 41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2.00%(72/225)和77.02%(238/309);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菌素类药物敏感性较低,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9%、16.4%。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定期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结果结论

    • 一次性无纺布和全棉布包装灭菌效果及成本比较

      2012, 11(5):388-389.

      摘要 (1057) HTML (0) PDF 798.00 Byte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一次性无纺布与全棉布的灭菌、阻菌效果和成本进行比较,为医院选择经济适用的灭菌包装材料提供依据。方法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灭菌包采用一次性无纺布包装,对照组灭菌包采用全棉布包装,两组灭菌包在同一锅次中灭菌。分别于灭菌当天和不同保存时间采样、细菌培养,同时比较两组的包装成本。结果全棉布包装的灭菌包在保存第30天后开始有细菌生长,一次性无纺布包装的灭菌包6个月内未发现细菌生长。50 cm×50 cm规格的一次性无纺布单包包装成本价格为2.6元,全棉布为4元;一次性无纺布单包包装成本每月每包比全棉布少42元。结论灭菌包装材料一次性无纺布与传统全棉布相比,具有理想的灭菌和阻菌效果,且能降低包装成本,节省医疗资源,可替代全棉布应用于临床。

    • 佛山市3所二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2012, 11(5):390-391.

      摘要 (1040) HTML (0) PDF 710.00 Byte (1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佛山市二级医院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佛山市3所二级医院2010年1—12月所有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病历40 436份,发现医院感染病例798例,854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97%,例次感染率为2.11%;常见医院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51.05%)、上呼吸道(19.32%)、泌尿道(9.25%);医院感染率居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重症监护室 (24.20%)、肿瘤科(3.15%)、神经内科(2.69%)、呼吸内科(2.22%)、儿科(2.03%);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4.21%),其次为真菌(占18.14%)和革兰阳性菌(占17.65%)。结论应重点监控医院感染多发科室和住院患者常见感染部位,重视细菌培养,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

      2012, 11(5):392-393.

      摘要 (965) HTML (0) PDF 753.00 Byte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过程各环节中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合理的布局流程,优质的设备资源,严格的清洗质量控制,规范的灭菌效果监测,先进的质量追溯系统,专业的工作团队,加强消毒无菌物品和可重复使用器械在收送过程各环节中的严格把关,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结果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后,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无菌物品和可重复使用器械等灭菌合格率达100%。结论加强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运行过程中的感染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 病例报告
    • 咽峡炎链球菌致清洁切口感染1例

      2012, 11(5):394-395.

      摘要 (986) HTML (0) PDF 769.00 Byte (1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咽峡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anginosus)是人体泌尿生殖道和胃肠道的正常菌群,近年来引起的感染日趋增多。现将本院2011年6月收治的1例咽峡炎链球菌导致清洁切口感染病例报告如下。

    • 综述
    • 艾滋病潜伏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012, 11(5):396-400.

      摘要 (1247) HTML (0) PDF 804.00 Byte (1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简称“艾滋病”,是目前缺乏有效预防药物和治疗方法的传染病。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为判断其流行规律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入研究艾滋病潜伏期,对了解自然史,制订防治策略、疫情预警,预测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数及评价治疗效果等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国内外艾滋病潜伏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国内艾滋病潜伏期研究提供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