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1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与源头分类对策

      2012, 11(6):401-404.

      摘要 (1042) HTML (0) PDF 884.00 Byte (1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是病原微生物的潜在宿主[1]。针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各类技术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总体发展态势,但医疗废物的处置往往不是单一的,在处理处置医疗废物的同时,还要考虑技术的适用性,实施切实可行的源头分类,以便规避风险,减少二次污染,实现医疗废物无害化安全管理和处置。

    • >论著
    • 合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2, 11(6):405-408.

      摘要 (981) HTML (0) PDF 897.00 Byte (13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合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建筑工地、餐饮酒店、大型集贸市场和大型企业对其流动人口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819名流动人口,其中有效问卷758份,有效应答率为92.55%。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52.90%(401/758),其中餐饮人员为44.03%(59/134),农贸市场人员为45.41%(89/196),企业工人为63.64%(133/209),建筑工人为54.79%(120/219),4种职业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63,P<0.001)。需要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比率,餐饮人员最高(85.07%);会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比率,建筑工人最高(64.84%);不会与艾滋病患者继续交往和不允许艾滋病患者继续工作的比率,餐饮人员最高(分别为82.09%和83.58%),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人口是否愿意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继续交往的影响因素为职业、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是否愿意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继续工作的影响因素为职业、文化程度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结论该市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需加强对其艾滋病知识的宣教;大力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提倡安全性行为;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行为干预,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

    • HAART治疗1年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效果观察

      2012, 11(6):409-412.

      摘要 (1020) HTML (0) PDF 864.00 Byte (1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1年,对HIV/AIDS患者免疫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确认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35例,检测CD4+T淋巴细胞<350/μL,开始HAART治疗,并于治疗0、6、12个月时分别检测其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4+童贞细胞、CD4+记忆细胞、CD8+激活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前,HIV RNA处于高复制水平,平均(4.62±1.09)×106copies/mL,HAART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时均低于检测下限。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CD4+童贞细胞和CD4+记忆细胞均明显增加,12个月时,各组细胞计数[分别为(312±109.22) /μL、(150±57.34)/μL、(212±48.06)/μL]与基线[分别为(183±83.73)/μL、(73±20.40)/μL、(119±30.42)/μ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768±146.41)/μL、(424±87.06)/μL、(442±61.40)/μL](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427±99.79)/μL较基线(597±111.43)/μL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208±37.39)/μL(P<0.05)。结论HAART能快速抑制HIV复制,治疗1年能部分恢复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33例临床研究

      2012, 11(6):413-416.

      摘要 (926) HTML (0) PDF 984.00 Byte (1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处理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8月该院艾滋病科AIDS合并PSM的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收集33例AIDS合并PSM患者资料,其中54.55%的患者发病前一直居住于湖南,45.45%的患者来源于或曾经去过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省等传统马尔尼菲青霉菌(PM)疫区。该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体征为以高热为主的发热(96.97%)、贫血(93.94%),其次为咳嗽(66.67%)、脾大(63.64%)、皮疹(57.58%),亦有淋巴结大(39.39%)和腹泻(33.33%)等症状。所有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mm3,其中25例(75.76%)<50/mm3, 7例介于50~100/mm3, 1例>100/mm3。给予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治疗,总治愈好转率为84.85%。结论对AIDS患者,根据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和血培养PM阳性结果早期诊断PSM,积极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

    • ICU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FGE分型及Ⅰ型整合子介导的耐药研究

      2012, 11(6):417-421.

      摘要 (919) HTML (0) PDF 816.00 Byte (1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Ⅰ型整合子阳性率,并分析MDRAB的同源性,探讨Ⅰ型整合子参与耐药、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该ICU分离的40株MDRAB,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克隆测序,分析Ⅰ类整合子基因结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MDRAB的同源性。结果75.00%(30/40)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共检测出两种基因盒,分别为aacA4catB8aadA1和aacC1orfXorfXorfX’aad A1。PFGE结果表明,40株菌分为4个克隆, 其中有26株属于B克隆, 为主要流行菌株型。结论Ⅰ类整合子在MDRAB中广泛存在,可能通过水平传播方式在ICU中传播。携带aacA4catB8aadA1整合子的MDRAB引起了ICU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
       

    •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2012, 11(6):422-424.

      摘要 (1015) HTML (0) PDF 829.00 Byte (1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2月某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7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2010年1—12月该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未实施集束化干预策略的1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RBSI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 CRBSI发生率为3.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2‰(χ2=5.340,P=0.021);且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26.43±7.16)d vs (33.25±8.51)d;t=8.35,P<0.001],发生CRBSI的时间显著延长[(10.11±2.34)d vs (6.23±1.92)d;t=17.703, P<0.001],手消毒液消耗量明显增加[41.2 mL/患者日 vs 3.5 mL/患者日;t=34.469,P<0.001]。结论在ICU实施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 有利于CRBSI的防治。

    • 2011年宜昌市37所医院执行手卫生现状调查

      2012, 11(6):425-429.

      摘要 (921) HTML (0) PDF 815.00 Byte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宜昌市城区各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探讨提高手卫生执行率的途径。方法现场调查该市城区37所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发放问卷调查影响手卫生执行的因素。结果37所医院共调查医务人员238名,总体手卫生执行率为32.38%(125/386),其中三级医院为46.81%,二级医院为53.19%,民营医院为23.53%,乡镇卫生院为7.69%,其他一级医院为17.95%,各医院间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和脱手套后6项手卫生指征执行率中,进行无菌操作前(89.58%,43/48)和脱手套后(80.49%,33/41)手卫生执行率最高。护士的手卫生执行率为54.82%(74/13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妇产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83.78%(31/37),显著高于其他科室(P<0.01)。37所医院中,18.92%配备有非手触式水龙头,43.24%配备有干手设施。洗手后, 39.76%(33/83)的医务人员用一次性纸巾擦手或风干机吹干手,13.25%(11/83)自然晾干双手,46.99%(39/83)用工作服擦手。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的前3位因素是:工作太忙(42.86%)、未引起足够重视(38.24%)、手卫生设施不足(36.56%)。结论宜昌市城区医院总体手卫生执行率低,手卫生执行状况亟待改进。

    • 2010年度贵州省108所医院住院患者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

      2012, 11(6):430-434.

      摘要 (803) HTML (0) PDF 815.00 Byte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贵州省不同规模医院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该省108所医院2010年8月30日所有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各医院汇总资料后统一分析。结果共调查29 358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52%,其中治疗用药占51.58%,预防用药占35.44%,治疗+预防用药占12.98%;单一用药占60.88%,二联用药占35.80%,三联及以上用药占3.32%。仅13.84%的治疗用药患者送病原学检查。不同级别医院之间抗菌药物使用差别较大,二级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61.18%)明显高于三级医院(47.35%)(χ2=549.85,P<0.05)。儿科、呼吸科、耳鼻咽喉科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均>75%。结论此次调查的贵州省108所医院住院患者日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预防用药较多,联合用药比例较大,病原学送检率低,提示仍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 >临床研究
    • 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疗分析(附76例病例)

      2012, 11(6):435-437.

      摘要 (959) HTML (0) PDF 785.00 Byte (1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7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7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体温>37℃者占67.11%(51例);43.42%(33例)的患者无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腔积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0.3×109/L者占38.16%(29例),多形核白细胞>25%者占55.26%(42例)。血培养阳性16例(21.05%),腹腔积液培养阳性19例(25.00%)。经保肝、利尿、支持和合理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患者治愈、好转率达76.32%(58例)。结论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细菌培养阳性率低,早期腹腔积液检查和动态观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诊断有意义。积极有效诊断和治疗SBP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

      2012, 11(6):438-440.

      摘要 (884) HTML (0) PDF 784.00 Byte (1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某院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进行调查,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患者标本和环境标本进行培养,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区域分布、暴露时间判断是否为暴发。结果从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病原菌4株,均为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例感染者均来自重症监护室同一病区,床位相邻;发病时间集中,为2011年1月16—22日。环境标本分离病原菌5株,分别分离自上述患者所在病区的床头柜、呼吸机管道、治疗车、被子、医务人员手,其他病房环境中未检出该菌。患者来源和环境来源的病原菌耐药谱基本一致。结论此次多耐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主要是重症监护室医疗用品被该菌污染所致。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抗体阳转随访研究

      2012, 11(6):441-443.

      摘要 (895) HTML (0) PDF 791.00 Byte (1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转情况。方法2010年3月—2011年5月,对该院门诊和(或)病房进行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时间≥1个月的75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时间为14个月。分为初始抗 HCV阴性组(组1):2010年3月进入观察的32例患者;新入抗 HCV阴性组(组2):之后陆续进入观察的43例患者。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情况。结果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阳性率为6.67%(5/75),组1新发阳性率为9.38%(3/32),组2新发阳性率为4.65%(2/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5,P=0.361)。两组血液透析患者总抗 HCV年阳转率为8.25%。结论该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 HCV年阳转率较高,需加强管理和防控。

    • 2011年常州市15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12, 11(6):444-447.

      摘要 (789) HTML (0) PDF 798.00 Byte (1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常州市市属二级以上医院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11年8月30日常州市市属二级以上15所医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15所医院应调查住院患者9 695例,实查9 691例,实查率99.96%。发生医院感染362例,382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和例次感染现患率分别为3.74%和3.94%。检出病原体21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0.42%,革兰阳性菌占17.37%,真菌占11.27%,支原体占0.94%。例次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38.98%)。感染部位居前5位者依次为下呼吸道(43.72%)、上呼吸道(14.14%)、泌尿系统(11.26%)、手术部位(9.69%)、皮肤软组织(5.50%)。医院感染高危因素有:使用呼吸机(RR 95%CI:11.37~23.34)、有血管通路(RR 95%CI:3.91~6.85)和插导尿管(RR 95%CI:3.57~5.79)。使用抗菌药物患者3 562例,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36.76%;治疗用药1 831例(51.40%),预防用药1 651例(46.35%),无指征用药80例(2.25%)。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进一步了解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便于针对性地加强医院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目标性监测。

    • 2009—2011年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2012, 11(6):448-450.

      摘要 (843) HTML (0) PDF 879.00 Byte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制定的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分别于2009年9月22日、2010年9月10日、2011年9月7日对该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比较3年的调查资料。结果2009—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93%、2.57%、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0,P=0.011);感染例次现患率分别为5.15%、2.77%、3.07%,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846,P=0.020),均以2009年最高。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其中以2010年最高(70.37%),2009年和2011年分别为65.95%、40.00%。医院感染病原体,2009年以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为主,各占24.00%;2010年以肺炎克雷伯菌(42.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6.31%)为主;2011年以大肠埃希菌及变形杆菌属细菌为主,各占20.00%。2009—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4.22%、57.45%、39.10%;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53.89%、24.11%、34.68%。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落实医院重点科室和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防控规程,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阑尾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2012, 11(6):451-453.

      摘要 (942) HTML (0) PDF 843.00 Byte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施行阑尾切除术的512例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结果512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2例,感染率8.20%,均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皮下组织厚度、是否患糖尿病、麻醉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阑尾病理类型等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类型(OR 95%CI: 2.75~67.45)、皮下组织厚度(OR 95%CI: 4.54~45.81)、是否患糖尿病(OR 95%CI: 5.13~29.91)、麻醉类型(OR 95%CI: 1.79~53.28)、手术持续时间(OR 95%CI: 8.10~78.63)及阑尾病理类型(OR 95%CI:5.51~54.74)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应针对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重点防控,预防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 >实验研究
    • 连续4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2012, 11(6):454-456.

      摘要 (957) HTML (0) PDF 794.00 Byte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鲍曼不动杆菌(AB)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仪进行菌株鉴定, KB纸片扩散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4年共分离AB 597株。AB在革兰阴性杆菌中所占比率,2008—2011年分别为:7.00%、8.35%、9.75%和12.66%,2011年较2008年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7,P<0.05)。标本来源以痰标本最多,占70.86%;主要分离自老年病房(177株,29.65%)、肿瘤科(115株,19.26%)和神经内科(93株,15.58%)。AB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4年间均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2011年AB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56%、6.95%、5.35%。结论AB的感染率和耐药率不断升高,加强对AB的监测,有利于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 >经验交流
    • 739名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现状调查

      2012, 11(6):457-458.

      摘要 (1039) HTML (0) PDF 709.00 Byte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以探讨防治措施。方法2011年11月,对该院739名在岗职工发放《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筛查表》,调查其1—10月是否发生职业暴露,筛查出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再填写《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危害因素调查表》。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39名在岗职工发生锐器伤职业暴露83例,107例次,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1.23%,例次率为14.48%。锐器伤职业暴露以护士的发生率最高,达17.23%;工作年限以5~10年的工作人员发生率最高,达24.68%;发生的环节主要是将针头放入利器盒(26.17%)、双手回套针帽(18.69%);暴露场所居前3位的是普通病房(57.95%)、手术室(12.15%)和急诊科(10.28%);锐器伤涉及的主要医疗器具是针头(93.46%)。结论对医务人员锐器伤职业暴露现状进行调查,有利于了解其职业暴露情况,对建立和健全职业暴露的监测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 ICU导管相关感染信息化管理效果评价

      2012, 11(6):459-461.

      摘要 (873) HTML (0) PDF 1.38 K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导管相关感染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降低重症监护室(ICU)导管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ICU 2010年1—9月(未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导管相关感染人数及感染率,与2011年同期(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导管相关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导尿管、人工气道导管置管时间,2010年分别为2 045、3 346、1 893 d,感染率分别为2.93‰、5.08‰、20.07‰;2011年上述导管置管时间分别为2 087、3 046、2 116 d,感染率分别为1.44‰、2.93‰、13.23‰。2011年总导管相关感染率为5.52‰,较2010年的8.37‰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P=0.038);2011年不同类型导管的相关感染率较2010年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相关感染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具有明显效果。

    • 某院2011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2012, 11(6):462-463.

      摘要 (855) HTML (0) PDF 711.00 Byte (1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年7月2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应调查住院患者833例,实际调查818例,实查率为98.20%;发生医院感染46例,46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和例次感染现患率均为5.6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居前3位者依次为泌尿道(54.35%,25/46)、下呼吸道(30.43%,14/46)、表浅切口(8.70%,4/4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7.14%(222/818),病原学送检率为17.58%(32/182)。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有助于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和针对性地开展目标性监测,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 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 11(6):464-465.

      摘要 (911) HTML (0) PDF 795.00 Byte (1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方法通过与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某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法的不足。结果通过比较,发现该基层医院在调查人员、表格审阅、感染诊断审核、数据录入等方面存在缺陷,常见问题有:项目填写不全、实查人数和个案表不相符、调查日期输入错误、床旁调查结果与个案调查结果不相符等。结论该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存在诸多缺陷,需要改进。

    • 消毒供应中心标签打印系统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2, 11(6):466-467.

      摘要 (1016) HTML (0) PDF 761.00 Byte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压力蒸汽灭菌指示标签打印系统,对提高无菌医疗包质量管理及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压力蒸汽灭菌指示标签打印系统打印包外化学指示标签,替代传统的手工书写方式,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2011年1—5月共准备各种医用无菌包75 000个,实际打印标签75 263张,错打、误打标签263张,浪费率0.35%。打印标签系统自动生成22位编码,记录无菌产品的信息,包括使用科室、医疗无菌包品名、灭菌日期、洗涤人员、包装人员、灭菌人员、发放人员编号及锅号/锅次等,涵盖了卫生部行业标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中所要求的具有可追溯性的六要素,实现了无菌产品的可追溯性。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包外指示打印标签,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医疗无菌包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 感染性疾病科隔离标识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2012, 11(6):468-470.

      摘要 (918) HTML (0) PDF 782.00 Byte (1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隔离标识在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设计制作床尾和病室隔离标识应用于临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医务人员、患者、陪护和探视者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隔离标识使用前(2006年7月—2009年6月)和使用后(2009年7月—2012年5月)的相关情况。结果医务人员在使用隔离标识后,戴口罩合格率为98.70%,显著高于使用前的90.61%(χ2=14.69,P<0.01);手卫生执行率由隔离标识使用前的86.83%提高至使用后的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P<0.01)。对患者、陪护和探视者的调查显示,认为使用隔离标识增强了对传染病防护意识的患者、家属和探视者分别占90.77%(118/130)、100.00%(33/33)、100.00%(36/36);认为增强了个人卫生行为者分别占83.85%(109/130)、87.88%(29/33)、97.22%(35/36)。结论隔离标识的应用提高了医务人员戴口罩、手卫生的依从性,患者、陪护和探视者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及个人卫生行为,对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 消毒供应中心色系管理探索

      2012, 11(6):471-472.

      摘要 (931) HTML (0) PDF 707.00 Byte (13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色系管理方法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应用效果。方法介绍色系管理方法在CSSD各项工作环节中的应用。结果医用纸塑袋、各类无菌治疗包、化学指示胶带、清洗筐、各工作区域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鞋与防护服均采用色系管理,即用不同的颜色作为标识记号,通过肉眼直观识别,将不同物品进行直接分类处理。结论色系管理方法简便、快捷,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 >病例报告
    • 类似肺结核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

      2012, 11(6):473-475.

      摘要 (894) HTML (0) PDF 1.03 K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 PEH)是一种发生于肺部的罕见血管源性肿瘤。1975年,Dail和Liebow首次报道,1982年由Weiss和Enzinger首次描述并正式命名[1-2]。目前,世界报道PEH病例仅120例[3]。本院1例以“双肺弥漫性粟粒状病变查因”入院患者,入院后误诊为肺结核,后经病理活检最终确诊为PEH。现就该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

    • >综述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12, 11(6):476-478.

      摘要 (863) HTML (0) PDF 815.00 Byte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嗜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ET)所致。本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幼儿,成人较少见, 可能与成人肾脏代谢和排泄毒素能力较强有关,伴有免疫缺陷及肾衰等疾病的成人也较易发生本病[1]。SSSS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

    • >学术动态
    • 美国2011版软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多学会指南(摘译)

      2012, 11(6):479-480.

      摘要 (1126) HTML (0) PDF 772.00 Byte (198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消化内镜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因其所致的医源性感染,在全球也已成为患者、医学界和舆论传媒关注的热点。为预防消化内镜所致的医源性感染,保障消化内镜技术的健康发展, 2011年,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和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 发起组织消化内镜工作会议,共同起草了软式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处理指南,并经多个专业学会共同修改和批准,包括美国胃肠病学会(ACG)、美国消化病学会(AGA)、美国感染控制和流行病专业学会(APIC)、美国消化护士及相关人员学会(SGNA)、美国手术注册护士学会(AORN)、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美国消化内镜外科学会(SAGES)、美国急救医疗保健协会、美国联邦微创外科学会(FASA)等。该指南在2003年版的基础上有所修改和增补,美国急救医疗保健协会首次参与。现将该指南作简要介绍,供同道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