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2010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感染病例病原分布及其耐药性

      2012, 11(1):1-6.

      摘要 (1405) HTML (0) PDF 911.00 Byte (1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10年3月1日—12月31日期间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网医院上报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资料中病原体及其耐药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40所医院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体6 965株,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真菌各占20.69%、66.03%、10.62%;居病原体首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17.1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3.51%)、鲍曼不动杆菌(11.01%)、肺炎克雷伯菌(10.73%)、金黄色葡萄球菌(8.83%),以上菌株占医院感染病原体的61.25%(4 266/6 965)。检出社区感染病原体13 653株,G+菌、G-菌、真菌各占28.68%、46.90%、10.41%;居病原体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12.14%),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7.75%)、其他链球菌(6.28%)、金黄色葡萄球菌(5.51%)、病毒(5.33%),以上病原体占社区感染病原体的37.01%(5 053/13 653)。耐头孢西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医院感染分别为75.28%、67.86%,社区感染分别为49.23%、56.0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34.24%~62.89%,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耐药率相比,高10% 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0.00%、59.33%。结论医院感染病原体高度集中,非发酵菌所占比例明显增高;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区别对待。

    • 2010年中国740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调查

      2012, 11(1):7-11.

      摘要 (1507) HTML (0) PDF 814.00 Byte (116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全国不同规模医院2010年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全国不同规模740 所医院于2010年3月1日—12月31日期间对本院某一天住院患者的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结果740 所医院407 208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日使用率为49.63%, 其中治疗性用药占49. 99%, 预防性用药占39.17%, 治疗+预防性用药占10.84%。在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单一用药占67.96%, 二联用药占30.08%, 三联及以上用药占1.96%。29.21%的治疗性用药患者送标本做细菌培养。不同医院之间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差别较大,教学医院(46.98%)与非教学医院(50.31%)相比,抗菌药物日使用率相对较低(χ2=100.53,P=0.00);床位数≥900、600~899、300~599、<300的不同规模医院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分别为46.28%、47.54%、53.08%、60.28%,呈“阶梯式”升高(前后两两比较,分别χ2=571.90,P=0.00;χ2=579.38,P=0.00;χ2=36.11,P=0.00)。抗菌药物日使用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儿科(85.50%)、综合重症监护室(81.95%)、呼吸科(76.99%)。结论740 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日使用率较高, 预防用药较多,联合用药比例较大, 病原学送检率较低, 提示仍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胎盘绒毛膜癌BeWo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

      2012, 11(1):12-16.

      摘要 (1308) HTML (0) PDF 1.35 K (1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绒毛膜癌滋养层细胞(BeWo)体外培养模型,探讨HBV宫内感染机制。方法应用高病毒载量的HBV阳性血清感染BeWo细胞并传代,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感染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内以及上清液中HBV DNA量;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感染后初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量;应用SABC免疫组化检测感染细胞内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结果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120 h HBV DNA量最高;传代细胞内和上清液中HBV DNA量随传代次数增加逐渐降低,5代后检测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sAg量在1~3代为阳性,但量逐渐降低,4代后均为阴性。感染初代各时间点细胞和传代细胞的上清液中HBeAg量均为阴性;1~3代细胞HBsAg、HBcAg染色可见阳性细胞。结论HBV可以感染BeWo细胞,且能在传代细胞中表达;BeWo细胞可用于HBV宫内感染机制的研究。

    • 短期抗病毒治疗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中的应用

      2012, 11(1):17-20.

      摘要 (1100) HTML (0) PDF 839.00 Byte (1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短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CSHB患者的病历资料:57例采用抗病毒治疗+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1),26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2),观察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的好转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组1患者ALT、TBIL、PTA、HBV DNA的下降值等与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的治疗好转率为78.95%(45/57),组2为57.69%(15/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在组1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2种药物治疗好转率分别为69.57%(16/23)和68.42%(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CSHB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可改善早、中期CSHB患者的预后;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均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 某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社区发生感染的现状调查

      2012, 11(1):21-24.

      摘要 (1292) HTML (0) PDF 803.00 Byte (1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社区发生感染(COI)的特点。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所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了解MDROCOIs情况。结果调查期间的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共1 646例次,包括COIs 1 148例次,其中MDROs感染470例次,占40.94%;医院发生感染(HOI)498例次,其中MDROs感染260例次,占52.21%,显著高于MDROCOIs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7,P=0.00)。MDROCOIs病原体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或气管分泌物(36.38%,171/470),其次为尿液(35.32%,166/470),两者共占71.70%。在科室分布中, MDROCOIs比例以重症监护室最高,达64.75%。在各COI感染部位中,呼吸系统MDROs感染比例最高,达60.71%。结论MDROCOIs情况严重,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预防MDROs在医院内的传播。

    • 3年MRSA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行动效果

      2012, 11(1):25-28.

      摘要 (1267) HTML (0) PDF 999.00 Byte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获得情况,了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成效。方法采取一系列感染控制综合措施,同时分析2008—2010年每千住院日MRSA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每住院日手卫生用品用量,比较两者关系。结果该院MRSA千住院日医院感染获得率,2008年为0.41‰,2009年为0.30‰,2010年为0.27‰,3年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18,P=0.000);每住院日手卫生用品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11.36~27.41 mL/住院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8,P=0.750);每千住院日MRSA医院感染获得率和每住院日手卫生用品用量之间无相关关系(F=0.022,P=0.886)。重症监护室(ICU)MRSA千住院日医院感染获得率,2008年为2.13‰,2009年为1.99‰,2010年为2.20‰,3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915)。结论该院MRSA千住院日医院感染获得率逐年下降并非是手卫生用品用量增加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综合感染控制措施的成效;ICU感染控制措施有一定成效,但并不乐观,ICU MRSA以及其他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仍是工作重点。

    • 临床诊断成人细菌性痢疾414例的流行病学、临床及病原学特征

      2012, 11(1):29-31.

      摘要 (1362) HTML (0) PDF 817.00 Byte (1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地区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致病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以2010年7—9月就诊于某院肠道门诊的414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一般资料、症状体征、病原检测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以青壮年居多(50岁以下者322例,占77.78%);左下腹压痛、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典型临床表现较少见;志贺菌培养阳性率为16.43%(68/414),其中宋内志贺菌65株(95.59%),福氏志贺菌3株(4.41%)。志贺菌株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庆大霉素等耐药率均>95%,甚至高达100.00%;对头孢菌素及部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但对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敏感性较以往下降。结论该地区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较以往有所不同,志贺菌流行菌型变迁、耐药菌株增加,应引起医务工作者注意。

    • 3种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成效

      2012, 11(1):32-36.

      摘要 (1214) HTML (0) PDF 814.00 Byte (1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甲状腺、乳腺、疝修补3种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及监控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抽取2008年6月1日—2009年5月31日(监控前组)及2009年7月1日—2010年6月30日(监控后组)间所有甲状腺、乳腺、疝修补手术患者病历2 408份,对照研究监控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监控后,抗菌药物使用率由监控前的97.94%(1 093/1 116)下降至89.09%(1 151/1 292);联合用药率由37.63%(420/1 116)下降至13.39%(173/1 292);术前2 h内的预防用药率由60.13%(671/1 116)增加至77.24%(998/1 292);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总费用比例及占药费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监控前后清洁切口Ⅰ/甲愈合率(分别为99.19%与9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采取监控措施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降低抗菌药物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 医院手卫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策略的成效分析

      2012, 11(1):37-40.

      摘要 (1426) HTML (0) PDF 980.00 Byte (1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手卫生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策略对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安装洗手设施,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洗手设施和配备手消毒剂,结合洗手液和手消毒剂消耗量的目标管理与监督考核反馈机制强化手卫生管理效果。结果自2007年至2010年,临床洗手设施不断完善,干手设备逐步合理化;洗手液和手消毒剂消耗量达20 mL/床日以上的科室数由2009年第1季度的4个增加至2010年第4季度的17个,同期消耗量为10~20 mL/床日的科室数由13个增加至47个;手卫生合格率由2008年的93.93%上升至2010年的98.67%;医院感染率由2008年的2.74%下降至2010年的1.73%。结论持续性改进手卫生策略,可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积极性和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

    • 3种不同方法处理新生儿培养箱的效果比较

      2012, 11(1):41-42.

      摘要 (1284) HTML (0) PDF 832.00 Byte (1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3种消毒或清洁方法处理新生儿培养箱的效果。方法终末消毒后将新生儿培养箱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500 mg/L有效氯(Ⅰ组)、250 mg/L有效氯(Ⅱ组)及清水(Ⅲ组)每天擦拭消毒1次,待干燥后即刻和24 h分别采样行细菌培养,连续监测6 d,比较3组消毒或清洁效果。结果Ⅰ、Ⅱ、Ⅲ组新生儿培养箱消毒干燥后即刻采样行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为100.00%(36/36)、97.40%(75/77)、96.67%(58/60);消毒或清洁24 h采样培养,合格率分别为91.67%(33/36)、94.81%(73/77)、96.67%(58/60),3组消毒或清洁即刻与24 h的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述3种消毒或清洁方法均能达到新生儿环境卫生学要求,采样培养均合格,但清水擦拭法更简单、经济、环保,值得推广。

    • >临床研究
    • 3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2012, 11(1):43-46.

      摘要 (1359) HTML (0) PDF 799.00 Byte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护理干预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作用。 方法选择某院重症监护室(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分为3组,即常规组: 2007年7—12月患者30例,实施传统呼吸道管理;人工鼻组: 2008年1—6月患者30例,在机械通气时使用人工鼻;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2008年7—12月患者30例,使用人工鼻的同时采取VAP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的发生率及VAP患者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与常规组、人工鼻组相比,可明显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8.83±6.65)d vs (16.17±4.87)d, t=5.43,P=0.00;(8.83±6.65)d vs (12.43±5.27)d,t=2.31,P<0.05];与常规组相比,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9.30±6.20)d vs (14.97±11.35)d,t=2.42, P<0.05],降低VAP的发生率(常规组43.33%与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组 16.67%比较,χ2 =5.08, P<0.05)。VAP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8.15%(13/27),铜绿假单胞菌18.52%(5/27),肺炎克雷伯菌14.81%(4/27),大肠埃希菌7.41%(2/27),光滑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鲍曼不动杆菌各占3.70%(1/27)。结论使用人工鼻+集束化护理综合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有利于规范护理操作行为,降低VAP发生率。

    • 假丝酵母菌属医院感染临床相关因素调查

      2012, 11(1):47-49.

      摘要 (1230) HTML (0) PDF 843.00 Byte (2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2009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者的病历资料。结果2008—2009年共176例患者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占医院感染总人次的7.73%;发生感染的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55.68%),其次为泌尿道(18.75%);感染的菌种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8.52%和23.86%。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前的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30.11%)和泌尿系统(21.59%)疾病多见。发生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均显著长于或高于同期住院患者(P<0.05)。结论对于有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病;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重要措施。

    • 口腔诊室空气质量动态研究

      2012, 11(1):50-51.

      摘要 (1281) HTML (0) PDF 873.00 Byte (1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工作状态下口腔科诊室的空气质量。方法使用空气消毒机连续30 d,每天对一面积为15 m2的口腔诊室进行2次消毒(早晨7∶00和下午13∶00,每次1 h),对工作过程中的诊室内空气连续采样(8∶00—17∶00,每小时1次,不包括13∶00),观察空气菌落数变化。结果上午8∶00的空气采样菌落数均值为(275.70±81.87)CFU/m3,9∶00—17∶00的空气采样菌落数均值为(411.80±175.66)~(968.10±204.14)CFU/m3。静态消毒后空气菌落数符合《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而持续1 h后空气中的菌落数明显超标(>500 CFU/m3)。结论为保证口腔诊室空气质量在工作状态中符合国家规范要求,建议采用动态消毒措施并观察消毒效果。

    • >实验研究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

      2012, 11(1):52-54.

      摘要 (1182) HTML (0) PDF 790.00 Byte (1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 研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0年5月分离自某院各类临床标本的756株葡萄球菌属细菌的资料。结果756株葡萄球菌属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84株(77.25%),其中MRSA 394株(67.47%)。MRSA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248株,62.94%)和伤口标本(121株,30.71%);科室来源主要为重症监护室(53.30%)与外科(19.29%)。MRSA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100%敏感外,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存在较高的耐药性,并且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 μg/mL的菌株达5.33%。结论MRSA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室和外科患者的呼吸道及伤口,其感染及耐药性严重,呈多重耐药性;应加强对MRSA的检测及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2007—2010年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与耐药变迁

      2012, 11(1):55-58.

      摘要 (1196) HTML (0) PDF 805.00 Byte (1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收集该院2007—2010年细菌室分离的SA,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2Compact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检出689株SA,其中MRSA347株,占50.36%。SA主要分离自重症监护室(119株,17.27%)和神经外科(109株,15.82%)。MRSA主要分离自神经外科(63株,18.16%)和重症监护室(61株,17.58%);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呼吸科,达79.49%(31/39);痰标本中分离的MRSA最多(255株,73.49%),其次为伤口分泌物(45株,12.97%)。MRSA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但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为21.1%~42.7%,且有降低趋势;而对甲氧西林敏感的SA(MSSA)对除青霉素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该院MRSA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对SA耐药性的监测,严格隔离MRSA感染者,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耐药MRSA的产生。

    • >经验交流
    •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2012, 11(1):59-61.

      摘要 (1232) HTML (0) PDF 711.00 Byte (1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所有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共监测805例新生儿,发现医院感染30例,34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73%,例次感染率为4.22%;感染部位以皮肤为主,占23.53%,其次为呼吸道和肠道,各占17.6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06%。男婴、有窒息史(出生时阿氏评分0~7分)、住院时间≥14 d、使用抗菌药物≥7 d、使用呼吸机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有关,开展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发现问题,便于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

    • 心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

      2012, 11(1):62-63.

      摘要 (1083) HTML (0) PDF 733.00 Byte (15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心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情况。方法采取全过程跟踪调查的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共监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57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4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43%。手术部位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手术持续平均时间分别为(412.86±162.34)min、(309.10±130.35)mi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04);两组ASA分级评分平均分别为0.642和0.5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8,P=0.56)。医生的手术部位感染专率为1.61%~4.16%,调整后手术部位感染专率为2.37%~5.70%。结论手术时间延长是心脏外科手术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手术部位感染率与医生经验和手术熟练程度以及对无菌操作的重视有关。

    • 综合医院非传染病科室收治传染病患者分析与思考

      2012, 11(1):64-65.

      摘要 (1279) HTML (0) PDF 692.00 Byte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医院非传染病科室收治传染病患者情况,以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该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全部因传染病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共查阅1 891例传染病患者病历资料,其中传染科首诊收治1 656例(87.57%),由其他科室转入传染科235例(12.43%);医务工作者10例,其中患肺结核5例,急性病毒性肝炎3例,急性细菌性痢疾和麻疹各1例。235例首诊收入其他科室的传染病患者分别涉及呼吸科(90例,38.30%)、儿科(69例,29.36%)、消化科(49例,20.85%)、普通外科(8例,3.41%)和妇产科(6例,2.55%)等临床科室。结论各临床科室均存在传染病诱发医院感染的可能性,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 某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病原学送检调查

      2012, 11(1):66-67.

      摘要 (1068) HTML (0) PDF 690.00 Byte (1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情况及阳性率。方法查阅该院2010年7—12月间12 747例住院患者病历,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送检情况及阳性检出情况。结果12 747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者9 021例,抗菌药物使用率70.77%;病原学送检者2 587例,病原学送检率28.68%。病原学送检较多的科室依次为:呼吸内科送检880次,平均每例送检2.74次;老干部科送检293次,平均每例送检3.76次;神经外科送检236次,平均每例送检2.88次。结论该院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原学送检率低,预防性、经验性、盲目性用抗菌药物现象较为普遍,需加强监管,提高病原学送检率。

    • 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

      2012, 11(1):68-69.

      摘要 (1158) HTML (0) PDF 797.00 Byte (15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提高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暴露的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易发生暴露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防护策略。结果医务人员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 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生理及心理因素,针对上述危害因素提出相应防护策略并在医务人员中开展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加强监督和考核。结论全方位加强对易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防护,是降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 流浪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回顾性调查

      2012, 11(1):70-71.

      摘要 (1104) HTML (0) PDF 768.00 Byte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某精神病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流浪精神病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流浪精神病住院患者1 524例,发生医院感染146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9.58%;感染部位以消化道为主(33.56%),其次为下呼吸道(24.66%)和皮肤(19.18%)、上呼吸道(10.96%)等。2009年的医院感染率(4.94%)显著低于2008年(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P<0.01)。男性患者医院感染率(11.67%)显著高于女性患者(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P<0.01)。结论流浪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应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某院清洁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

      2012, 11(1):72-73.

      摘要 (1205) HTML (0) PDF 695.00 Byte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设计调查表,对该院4个手术科室2008年10月—2010年6月间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调查1 247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全部预防性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达100.00%。开始给药时间在术前0.5~2 h者 513 例(41.14%),术前≤24 h者 13例(1.04%),术前>24 h者496例(39.78%);术中59例(4.73%);术后166例(13.31%)。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2~19 d,其中用药时间≤1 d者0例(0.00%),≤2 d者16例(1.28%),≤3 d者111例(8.90%),4~6 d者558例(44.75%),≥7 d者560例(45.07%)。手术后单一和二联使用抗菌药物率分别为75.70%、20.05%,还有少部分三联用药(3.61%)和四联用药(0.64%)。结论该院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诸多不当,需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和监管。

    • 救治玉树地震伤员中的医院感染管理体会

      2012, 11(1):74-75.

      摘要 (1262) HTML (0) PDF 760.00 Byte (1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在地震灾害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对赈灾病房、重症监护室专人管理,重点进行医院感染防控,同时加大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宣教,使人人知道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结果该院收治的115例地震伤员中,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除7例伤势较重者转内地治疗外,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地震为特殊(突发)事件,探视、采访人员多,工作难度大,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 >病例报告
    • 肺结核伴肺内及胸膜腔内多发结核性脓肿手术治疗1例

      2012, 11(1):76-77.

      摘要 (1211) HTML (0) PDF 1.02 K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肺结核并发肺脓肿、胸膜腔脓肿常规治疗效果往往不佳,手术可以很大程度清除病灶,配合抗结核治疗能够收到明显效果。2011年3月,我们实施肺结核伴肺内及胸膜腔内多发结核性脓肿手术治疗1例,疗效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 >综述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进展

      2012, 11(1):78-80.

      摘要 (1224) HTML (0) PDF 828.00 Byte (1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感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MRSA因耐药谱广、耐药机制复杂、传播速度快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特别是万古霉素耐药株的不断出现使MRSA的治疗更加棘手。本文就其流行特征、耐药机制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