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嗜血细胞综合征与发热           FREE

      2010, 9(1):1-5.

      摘要 (2420) HTML (0) PDF 900.00 Byte (1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论著
    • 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同源性分析     FREE

      2010, 9(1):6-9.

      摘要 (3927) HTML (0) PDF 905.00 Byte (2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该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流行期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9株以及环境中分离的2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析,建立DNA指纹图谱;同时应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9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共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E1和E2型分别有4株和3株,E3和E4型各1株;环境样本分离的24株中,17株属E1型。药敏结果显示,临床分离株均为多重耐药株,环境分离株中19株为多重耐药株。结论此次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主要是由E1和E2基因型在患者之间的相互传播所致,同时患者所处环境也被明显污染。

    • 内科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FREE

      2010, 9(1):10-14.

      摘要 (3427) HTML (0) PDF 821.00 Byte (2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内科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所有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ICU患者进行1∶2 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个数(OR=4.03),留置鼻饲管(OR=11.37),使用呼吸机(OR=9.83),APACHE-Ⅱ(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OR=1.20);保护因素为使用维生素(OR=0.05)。结论改善患者的机体情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有利于预防和控制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发生。

    •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基因分型    FREE

      2010, 9(1):15-18.

      摘要 (2802) HTML (0) PDF 835.00 Byte (2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2005年推荐的方法进行ESBLs初筛及表型确证试验;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产ESBLs菌株的基因类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62.22%(56/90)。产ESBLs菌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较敏感。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SHV型、CTXM1型、TEM型、CTXM9型的检出率分别为69.64%、51.79%、37.50%、0.00%,同时携带2种、3种耐药基因的菌株分别占35.71%和14.28%。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基因型以SHV、CTXM1为主

    • 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FREE

      2010, 9(1):19-21.

      摘要 (2212) HTML (0) PDF 829.00 Byte (2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结核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Th1、Th2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对21例肺结核并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3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Th2的表达水平。结果单纯肺结核及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单纯肺结核组IFNγ、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而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IFNγ、IL12水平均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均P<0.01)。单纯肺结核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P< 0.05,P<0.01);细胞内Th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肺结核并HBsAg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及细胞内Th1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单纯肺结核组(分别P< 0.05,P< 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增强;而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的患者则进一步致细胞内Th1反应减弱,Th2反应增强。

    • 尿液HIV1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FREE

      2010, 9(1):22-24.

      摘要 (2001) HTML (0) PDF 789.00 Byte (1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9例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诊的HIV感染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液和尿液标本同时进行HIV1抗体检测;以确认结果为准,计算尿液HIV1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59例经CDC确诊的HIV感染者血清HIV1抗体全部阳性,相应尿液中HIV1抗体阳性53例,阴性6例;对照组30例的血清HIV1抗体全部阴性,相应尿液1例HIV1抗体阳性,经血清ELISA法及胶体硒法对该样本进行HIV1抗体检测均阴性。以确认结果为准,尿液HIV1抗体检测阳性敏感度为89.83%,特异度为96.67%。结论在采集血液标本不便的情况下,可通过检测尿液HIV1抗体对高危人群进行HIV感染筛查。

    • 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测定与血小板计数在脓毒症诊疗中的应用     FREE

      2010, 9(1):25-27.

      摘要 (2152) HTML (0) PDF 793.00 Byte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Mean platelet component,MPC)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集93例脓毒症患儿入院24 h内静脉血,用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C)、MPC,并与健康对照组(体检合格儿童)进行比较;同时将脓毒症患儿分为一般脓毒症组和重症脓毒症组进行比较。结果93例脓毒症患儿PC、MPC水平分别为(101.00±49.00)×109/L、(225.00±20.00)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12.00±72.00)×109/L、(267.00±22.00)g/L(均P<0.05);40例重症脓毒症患儿PC、MPC值分别为(86.00±35.00)×109/L、(213.00±13.00)g/L,明显低于53例一般脓毒症患儿的(141.00±40.00)×109/L、(235.00±18.00)g/L(均P<0.05)。当PC临界值为100.00×109/L,MPC临界值为267.00 g/L时,53例一般脓毒症患儿中有20例PC降低,灵敏度为37.74%;51例MPC降低,灵敏度为96.23%。结论常规检测脓毒症患儿的PC、MPC变化趋势,尤其早期检测MPC,可能成为评价脓毒症病情的一种快速、可信的手段。

    • 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在ICU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FREE

      2010, 9(1):28-30.

      摘要 (3172) HTML (0) PDF 789.00 Byte (2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在重症监护室(ICU)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9月—2008年12月入住某院ICU符合HAP诊断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高剂量组(n=50)和常规剂量组(n=34)。高剂量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1次/16 h;常规剂量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500 mg静脉滴注,1次/24 h。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76.47%,差异无显著性(χ2=1.94,P>0.05);临床显效时间分别为(4.18±2.62)d和(5.64±2.72)d,疗程分别为(7.87±3.66)d和(9.64±3.52)d,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00%和64.71%,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t=2.47,P<0.01;t=2.19,P<0.05;χ2=4.1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00%和8.82%,差异无显著性(χ2=0.01,P>0.05)。结论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在ICU治疗HAP的疗效确切、安全,且能够为危重患者的抢救赢得时间,可以推广应用。

    • 临床研究
    • 套管针相关血流感染监控信息程序的建立与效果    FREE

      2010, 9(1):31-33.

      摘要 (2801) HTML (0) PDF 824.00 Byte (2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套管针相关血流感染监控信息程序的建立与效果,测试软件运行的稳定、有效与便利性。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系统(HIS),利用数据库oracle 10.0及编程工具powerbiuld 9.0,以套管针置入和项目为依据,探索开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软件。将套管针置入性外周静脉血流感染纳入监测内容,整群提取2008年9—11月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的2 3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科室及疾病分布状况,并发症与留置时间、高渗液体与一般液体引起并发症的关系等。结果利用“HIS”,实现了数据共享,从整个数据库中获取留置套管针的相关数据,为感染监测提供了监测对象的基本资料。结果显示,套管针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的患者输液中;不同并发症与留置时间有关(P=0.000),输入高渗液体与一般液体引起的并发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本组监测对象中,无一例发生相关血流感染。结论该程序可以快速全面地俘获外周静脉套管针的留置情况,为其相关感染判断提供基础资料,指导临床正确留置,加强防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与病原学送检相关性分析    FREE

      2010, 9(1):34-36.

      摘要 (2916) HTML (0) PDF 786.00 Byte (2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促进病原学送检以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疗效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对比分析制定和实施病原学送检制度与实施细则等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措施前后的病原学送检率、治愈好转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原学送检率、阳性率、阳性结果临床符合率分别从干预前的44.23%、43.48%、72.50%提高至58.82%、55.79%、89.74%,治愈好转率从93.27%上升至97.48%,平均住院时间从9.94 d缩短至8.97 d。结论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术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病原学送检率和抗感染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 实验研究
    • 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对肠球菌属体外抗菌活性评价    FREE

      2010, 9(1):37-39.

      摘要 (3395) HTML (0) PDF 792.00 Byte (2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利奈唑胺等抗菌药物对某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美国德灵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标本分离培养的肠球菌属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17株肠球菌属细菌中未检出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1%和5.71%,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高浓度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药物的耐药率达70%以上。结论利奈唑胺对肠球菌属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尤其对多重耐药株所致感染的控制将具有重要作用。

    • 两性霉素B联合阿奇霉素及其他抗真菌药对烟曲霉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FREE

      2010, 9(1):40-42.

      摘要 (2462) HTML (0) PDF 856.00 Byte (2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联合阿奇霉素(AZI)及其他常用抗真菌药对临床分离的30株烟曲霉体外抗菌活性,以指导临床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合理用药。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制定的M38A方案。结果抗真菌药体外抗菌活性依次为伏立康唑(VRC)0.29 μg/mL,卡泊芬净(CBF)0.45 μg/mL,伊曲康唑(ICZ)0.52 μg/mL,AMB 0.55 μg/mL。烟曲霉对特比萘芬(TBF)、5氟胞嘧啶(5FC)、氟康唑(FCZ)、AZI均显示耐药。联合用药有协同作用的为:AMB+ICZ(96.67%)、AMB+VRC(90.00%)、AMB+CBF(83.33%)、AMB+5FC(50.00%)。结论单独用药时,AMB、ICZ、VRC、CBF有很强的抗烟曲霉作用,烟曲霉对FCZ耐药,AZI无对抗烟曲霉作用;联合用药时,AMB与ICZ、VRC、CBF、5FC有协同抗菌作用。对于侵袭性曲霉病,可选择AMB联合用药。

    • 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    FREE

      2010, 9(1):43-45.

      摘要 (3373) HTML (0) PDF 795.00 Byte (2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某院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1999—2007年分离的2 12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敏结果。结果9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各年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只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总耐药率<3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且耐药率逐年增加,应适当控制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以有效控制及延缓耐药株的产生。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FREE

      2010, 9(1):46-48.

      摘要 (2820) HTML (0) PDF 792.00 Byte (22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对该院2007年10月—2008年9月各科送检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大肠埃希菌766株,其中产ESBLs株443株(57.83%);肺炎克雷伯菌632株,产ESBLs株355株(56.17%)。产酶菌株主要分离自痰(557株,69.80%)、尿(149株,18.67%)等标本。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高,对第一~三代头孢菌素类几乎全部耐药,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存在交叉耐药。结论产ESBLs菌感染严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

    • 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及耐药性分析    FREE

      2010, 9(1):49-52.

      摘要 (3069) HTML (0) PDF 801.00 Byte (2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某院2008年1—12月非发酵菌在临床标本中的检出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3 555份临床标本中共检出非发酵菌215株,检出率为6.05%,占总检出细菌株数的19.15%(215/1 123);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非发酵菌总数的41.86%,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构成比分别为29.30%和16.74%。不同感染部位非发酵菌的检出率各不相同,以痰和咽拭子、皮肤皮下组织分泌物检出较高,分别为15.32%、9.17%。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均具有明显耐药性。结论该院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非发酵菌检出率较高,且耐药性较强。为及时控制非发酵菌感染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 经验交流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FREE

      2010, 9(1):53-54.

      摘要 (2653) HTML (0) PDF 764.00 Byte (2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某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06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送检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鉴定,并采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21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45株,占总菌株数的66.82%,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9.03%、13.3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分别为30.16%和25.00%;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59.0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6.67%。结论该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性日益严重,应不断进行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地震灾区伤员创面感染特点和抗感染治疗    FREE

      2010, 9(1):55-56.

      摘要 (2326) HTML (0) PDF 734.00 Byte (1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地震伤员创面感染特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伤员入院后行床旁X线、腹部B超检查,血液生化及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创面感染的伤口连续3 d行床旁采样,做细菌、真菌及厌氧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择期手术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疑似泌尿系统或肺部感染者行尿和痰培养。结果地震伤员多为复合伤,创面为混合细菌或霉菌感染。14例开放性骨折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后伤员中,10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71.43%。初次分离的15株细菌中,7株为多重耐药株,提示开放性伤口的感染与医院感染相关。结论应重视地震创伤感染创面的病原菌检测,尽早清创处理,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菌药物,预防控制医院感染。

    • 地震伤员救治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FREE

      2010, 9(1):57-58.

      摘要 (2474) HTML (0) PDF 734.00 Byte (2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总结某院在抗震救治特殊环境中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 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该院诊治地震伤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经验总结。结果通过建立工作流程,使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感染管理工作前移,保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积极开展对伤口的目标性监测;深入临床一线,参与危重患者救治等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未发生气性坏疽二代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经过治疗,多数痊愈出院,部分病情较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结论抗震救治的特殊环境中,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和措施的贯彻落实是确保医疗质量、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 42例剖宫产病例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评析    FREE

      2010, 9(1):59-60.

      摘要 (2032) HTML (0) PDF 762.00 Byte (2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析42例剖宫产病例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某基层医院符合病例选择条件的剖宫产术患者病历资料。结果216例行剖宫产者中,97例符合病例选择条件,其中不合理用药42例(43.30%)。不合理用药表现为:抗菌药物选择不当, 联合用药不合理,给药次数与剂量不正确, 给药时间过长等。结论该医院应加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 中医门诊治疗室空气细菌监测与分析    FREE

      2010, 9(1):61-61.

      摘要 (2080) HTML (0) PDF 755.00 Byte (2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中医门诊治疗室之间空气细菌菌落数差异及引起该差异的原因。方法将中医门诊4间治疗室按其作用功能分为A、B两组,A组1、2号系针灸治疗室(设为A1、A2),B组3、4号系推拿、按摩治疗室(设为B1、B2)。下午治疗结束后进行空气采样培养,比较组内和组间细菌菌落数。结果各治疗室细菌数:A1为(231.83±66.80)CFU/m3,A2为(236.17±53.07)CFU/m3,B1为(546.00±78.19)CFU/m3,B2为(528.67±71.38)CFU/m3;A、B两组组内两间治疗室细菌菌落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t分别为0.25、0.80,均P>0.05),而A、B两组间细菌菌落总数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14.93,P<0.01)。结论针灸治疗室空气未经消毒时的细菌数符合卫生学标准,与针灸时药艾条熏烧有关,建议可免除空气紫外线、化学消毒剂消毒。

    • 病例报告
    • 无偿献血者肺炎球菌肺炎1例    FREE

      2010, 9(1):62-62.

      摘要 (2241) HTML (0) PDF 792.00 Byte (1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肺炎球菌肺炎是一种常见病,近年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以轻型或不典型者较常见,多数预后良好。科学地无偿献血不会导致该病的发生,就所查文献,也未见类似报道。但是,如果对献血前的咨询不严格,献血后的服务不重视,就有可能成为该病发生的一个间接诱因。本例病例虽属个案,但其发生的意义不容忽视。

    • 综述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研究进展    FREE

      2010, 9(1):63-66.

      摘要 (2695) HTML (0) PDF 841.00 Byte (2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 HMGB1,NP_002119)是35年前发现的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非组蛋白染色体结合蛋白,因其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中迁移速度快而得名。HMGB1是一个含有21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高度保守,N端富含带正电荷的赖氨酸,C末端富含带负电荷的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又称酸性尾巴,分子量约为24 894 Da。从氨基端到羧基端的结构依次为9—79氨基酸残基的A box,95—163氨基酸残基的B box和186—215仅含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残基的受体结合模体。结构功能分析显示,HMGB1的B box是发挥炎症的功能区域,A box是B box的拮抗位点。A box和B box都能够与DNA结合,并参与DNA双链的折迭与扭曲。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诊断研究    FREE

      2010, 9(1):67-69.

      摘要 (1920) HTML (0) PDF 824.00 Byte (2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器官移植、侵入性操作的广泛开展,临床上真菌感染逐年增多,尤其在免疫力低下和危重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主要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1]。通常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一方面因为真菌感染早期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另外,目前临床常用的培养鉴定方法难以满足早期诊断的要求。因此,建立非培养的快速真菌感染诊断方法成为研究热点,这类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 译文
    • 不动杆菌肺炎的流行病学与防治    FREE

      2010, 9(1):70-72.

      摘要 (2494) HTML (0) PDF 781.00 Byte (2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不动杆菌属细菌(Acinetobacter spp.)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世界范围内的医疗保健机构几乎都暴发过不动杆菌肺炎。1992—1997年,美国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有6%是由不动杆菌属细菌引起。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资料显示,1986年其重症监护室(ICU)中医院感染性肺炎仅有4%为不动杆菌属细菌感染所致,而2003年则上升到了7%。某些高危人群也可发生社区获得性不动杆菌肺炎。此外,不动杆菌属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加。因此,目前对该菌感染的关注不断增加。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