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2008年第59次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内容介绍

      2009, 8(3):145-149.

      摘要 (1136) HTML (0) PDF 962.00 Byte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AASLD)第59次年会于2008年10月31日—11月4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和新型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的研究是本次大会病毒性肝炎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就此作如下主要介绍。

    • 论著
    • 禽流感病毒H5N1血凝素蛋白的重组牛痘病毒表达

      2009, 8(3):150-154.

      摘要 (1741) HTML (0) PDF 1.23 K (1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H5 I151F和H5 I151F+A134V+E186D两种氨基酸变异对血凝素蛋白(HA)亲人受体结合的影响,并获得该HA。方法构建载体pRB21’,共感染/转染vp37-牛痘病毒vRB12和pRB21’,基因同源重组牛痘病毒表达HA,Western免疫印迹法鉴定。结果获得了克隆有H5 HA全长基因片段的载体pRB21’,构建了2种重组牛痘病毒reVV H5 I151F和reVV H5 I151F+A134V+E186D,且能在被感染细胞膜表达这两种HA。结论首次通过构建重组牛痘病毒成功表达了禽流感病毒H5N1的H5 HA,为进一步研究禽流感病毒人传人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 干扰素α诱导HepG2 2.2.15细胞APOBEC3G的表达及其机制

      2009, 8(3):155-159.

      摘要 (1476) HTML (0) PDF 980.00 Byte (1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刺激HepG2 2.2.15细胞后,对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样3G(apolipoprotein B mRNA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 3G,APOBEC3G)表达的影响,以及初步探讨Janus激酶-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道是否参与APOBEC3G基因转录调控。方法对HepG2 2.2.15细胞给予不同剂量(0、1、101、102、103、104 U/mL)IFNα刺激8 h时,以及103 U/mL IFNα刺激2、4、6、8、10、12 h时,收集细胞或培养上清液。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epG2 2.2.15细胞APOBEC3G、STA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e抗原(HBsAg与HBeAg)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RTPCR分别检测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以及细胞中HBV mRNA水平。结果无IFNα(0 U/mL)刺激时,HepG2 2.2.15细胞APOBEC3G表达水平很低。随着IFNα浓度的升高,APOBEC3G mRNA及蛋白水平逐步升高,IFNα浓度为104 U/mL时,APOBEC3G表达量最高,并且STAT1分子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亦逐步升高,与APOBEC3G表达量呈现平行相关。随着IFNα刺激时间的延长,APOBEC3G表达量明显升高,8 h时达到最高,其后逐渐下降。104 U/mL IFNα刺激8 h时,HepG2 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HBeAg、HBV DNA及细胞中HBV 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无IFNα刺激的HepG2 2.2.15细胞。结论IFNα能诱导HepG2 2.2.15细胞表达APOBEC3G,在一定范围内,APOBEC3G的表达与IFNα的剂量、作用时间呈正相关;IFNα诱导APOBEC3G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抗病毒作用的机制之一;IFNα是否经JAKSTAT信号通道刺激APOBEC3G的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 HBV基因型与耐药变异的关系

      2009, 8(3):160-163.

      摘要 (1321) HTML (0) PDF 867.00 Byte (1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变异的关系。方法湖南省衡阳地区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00 mg/d)48~96周,发生耐药变异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0 mg/d)96周。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变异位点。结果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86例(70.49%),C基因型24例(19.67%),未分型12例(9.84%)。42例检出拉米夫定变异株,其中B基因型32例,C基因型10例,B、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率分别为37.21%(32/86)和41.67%(10/24),差异无显著性(χ2=0.16,P=0.69);42例经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和96周的变异发生率分别为0.00%(0/42)和2.38%(1/42),B、C基因型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率分别为3.13%(1/32)和0.00%(0/10)。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类型主要为rtM204V+rtL180M(35.71%)和rtM204I(38.10%);B、C基因型比较,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类型差异无显著性(χ2=17.44,P=0.23)。结论湖南省衡阳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HBV基因型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发生率及变异类型无明显影响。

    • 香菇多糖对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

      2009, 8(3):164-167.

      摘要 (1316) HTML (0) PDF 866.00 Byte (2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香菇多糖对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香菇多糖和ADV联合治疗组(34例)、ADV单一治疗组(32例),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 抗原(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下降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和12个月,联合治疗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5.48%、61.29%,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10.34%、34.48%(分别χ2=5.29,P=0.02;χ2=4.31,P= 0.04);治疗12个月,联合治疗组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为48.39%,高于单一治疗组的24.14%(χ2=3.79,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分别为54.84%、67.74%、77.42%,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24.14%、41.38%、51.72%(分别χ2=5.88,P=0.02;χ2=4.21,P=0.04;χ2=4.35,P=0.04)。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HBV DNA阴转率,联合治疗组分别为41.94%、61.29%、70.97%,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的13.79%、34.48%、44.83%(分别χ2=5.84,P=0.02;χ2=4.31,P=0.04;χ2=4.21,P=0.04)。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香菇多糖可增强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短期疗效,尤其是可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学转换率;ADV可有效降低HBV DNA复制。

    • 2003—2008年某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评价

      2009, 8(3):168-172.

      摘要 (1640) HTML (0) PDF 884.00 Byte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监测并评价2003—2008年株洲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及变化趋势,促进该市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工作。方法每年度对该市4级医疗机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个体诊所)分层抽样,对抽样单位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医院污水、无菌医疗器械5类样品分类随机采集。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一级、二级医院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组排序。结果2003—2008年该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总合格率为91.79%,并逐年上升(χ2=66.45,P=0.00);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总合格率存在差异(χ2=60.14,P=0.00),以个体诊所较低;使用中消毒液、输注器材、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均>90.00%。对评价对象排序分为中下、中、中上、上4个等级, 一级与二级医院各等级均有分布,但均只有一家医院为上等,除此外随等级提高,二级医院构成比增大,而一级医院减少。结论该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逐年提高,但仍应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个体诊所的消毒灭菌技术指导。

    • 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国内文献荟萃分析

      2009, 8(3):173-177.

      摘要 (1369) HTML (0) PDF 882.00 Byte (1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策略对控制其手术部位感染和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检索相关医学文献数据库,对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收集、筛选、评价并提取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荟萃分析表明,首剂术前0.5~2 h或钳夹脐带后给予短期抗菌药物较术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OR=0.34,95%CI为0.24~0.48,P<0.05)和产后病率(OR=0.40,95%CI为0.32~0.48,P<0.05)的效果显著;对上述2种用药策略效果差异无论是在预防单纯选择性剖宫产术(OR=0.45,95%CI为0.11~1.83,P>0.05)或是在选择/非选择性剖宫产术(OR=0.55,95%CI为0.16~1.96,P>0.05)术后子宫内膜炎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推荐术前0.5~2 h或钳夹脐带后短期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剖宫产手术相关感染的一项策略。

    • 手术相关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2009, 8(3):178-180.

      摘要 (1946) HTML (0) PDF 885.00 Byte (1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手术相关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为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调查手术相关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共收到197名相关工作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报告。其中,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暴露41人,锐器伤156人。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最高,达78.05%;工龄较短(0~10年)者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占70.73%;眼睛的血液或体液溅污暴露达92.68%,92.68%的暴露物是血液;导致伤害的锐器中,缝合针占58.33%;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液占60.91%。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干预,经追踪随访,无人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应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使用防护眼镜的自觉性,在手术室安装紧急洗眼装置,正确使用、传递和处理锐器,暴露后进行主动干预以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危险,保护广大医务人员健康。

    • 坐便器盖板紫外线灯消毒杀菌效果研究

      2009, 8(3):181-183.

      摘要 (1282) HTML (0) PDF 877.00 Byte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某品牌紫外线A/B型坐便器盖板紫外线灯的杀菌和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分别开启紫外线灯15、20、25、30、35 min作用于坐板载体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现场消毒试验,在开启紫外线灯前和照射预定时间后用棉拭子涂抹坐板采样,进行活菌培养计数。结果载体定量杀菌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00。现场消毒试验的30份受试样品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57,各次杀灭自然菌的对数值均>1.00。结论该品牌紫外线A/B型坐便器盖板紫外线灯的消毒杀菌效果合格。

    • 临床研究
    • EV71所致手足口病70例临床分析

      2009, 8(3):184-185.

      摘要 (1266) HTML (0) PDF 869.00 Byte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手足口病临床特点。方法对某院2008年5—8月收治的确诊为手足口病的7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手足口病患儿,48例(68.57%)为单纯手足口病,18例(25.71%)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例(4.29%)有呼吸系统症状,1例(1.43%)出现循环系统症状;≤3岁者64例(91.43%); EV71特异性核酸检测,63例(90.00%)阳性,特异性 EV71抗体检测70例均为阳性。70例患儿经治疗后,全部好转出院;随访1个月,均无不适,无后遗症发生。结论EV71所致手足口病临床表现较严重,可致多器官损伤。发病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

    • 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40例临床分析

      2009, 8(3):186-188.

      摘要 (1193) HTML (0) PDF 848.00 Byte (1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40例盆腔脓肿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术中见输卵管及卵巢脓肿并盆腔粘连10例,输卵管积脓18例,直肠子宫陷凹脓肿12例。手术成功率100%。全部患者术后第2~3天体温恢复正常,术后4天复查血常规正常。保留输卵管的30例患者,18例术后3个月回院行输卵管通液术,均示输卵管通畅。术后随访32例患者一年,均无复发,妊娠8例。结论腹腔镜手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盆腔脓肿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有利于保护患者生育功能,对于未生育者尤为适用。

    • “手卫生月活动”促进手卫生依从性的成效分析

      2009, 8(3):189-191.

      摘要 (1716) HTML (0) PDF 848.00 Byte (17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开展“手卫生月活动”后某地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手卫生设施改善,各类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及手卫生相关知识的了解,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的提高情况。方法组织专家对开展“手卫生月活动”前后的手卫生依从性相关项目进行督查,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手卫生月活动”开展前后比较,重点科室标准洗手图的张贴由37.95%上升至93.37%(χ2=113.07,P=0.00),非手触式水笼头的改造由21.08%上升至60.84%(χ2=54.25,P=0.00),速干手消毒剂的配备由15.66%上升至56.63%(χ2=60.34,P=0.00),防二次污染的干手方法由9.04%上升至45.18%(χ2=54.88,P=0.00),医生与护士正确洗手率分别由17.39%、19.57%上升至89.13%、93.48% (分别χ2=69.57,P=0.00;χ2=78.10,P=0.00),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手卫生月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手卫生设施的改善,将手卫生知识培训普及到包括工勤人员在内的不同层次人员,提高了手卫生意识与依从性。

    • 杭州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灭菌现状

      2009, 8(3):192-194.

      摘要 (1639) HTML (0) PDF 846.00 Byte (1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杭州市口腔诊疗机构硬件设施配备、个人防护、器械消毒灭菌现状。方法针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口腔诊疗机构,制作统一检查表,现场填写并现场抽检。结果共检查261所口腔诊疗机构,其中综合医院(口腔科)127所,口腔诊所(门诊部)134所。口腔诊所(门诊部)合理分区及诊疗器械配备满足诊疗工作合格率分别为91.04%、97.01%,高于综合医院口腔科的73.23%、87.40%(分别χ2=14.26,P=0.000;χ2=8.52,P=0.004);配备有护目镜的综合医院口腔科占被检查单位的79.53%,明显高于口腔诊所(门诊部)的62.69%(χ2=8.96,P=0.003);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时进行手消毒或手套一人一换的综合医院口腔科占83.46%,低于口腔诊所(门诊部)的100.00%(χ2=24.09,P=0.000);综合医院口腔科医务人员手及灭菌物品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71.23%、65.38%,明显高于口腔诊所(门诊部)的54.10%、32.50%(分别χ2=4.21,P=0.004;χ2=9.78,P=0.002)。结论级别不同口腔诊疗机构硬件设施配备、个人防护、器械消毒灭菌质量不同,加强督导至关重要。

    • 实验研究
    • 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与耐药趋势分析

      2009, 8(3):195-197.

      摘要 (1467) HTML (0) PDF 898.00 Byte (1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及其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06年1—12月间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其产ESBLs株及耐药情况与2002年进行比较。结果2006年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株占65.54%(175/267),与2002年的47.92%(46/96)比较,显著增加(χ2=9.21,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的敏感率2006年为24.00%,较2002年的52.17%显著下降(χ2=13.80,P<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胺培南仍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有增加趋势,且耐药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自制洗手液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2009, 8(3):198-199.

      摘要 (1934) HTML (0) PDF 869.00 Byte (1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提高自制洗手液工艺制作水平,保证洗手液制作质量,减少医院开支。方法采用多功能搅拌机参照文献配制洗手液,并在洗手效果及对皮肤的刺激性方面与洁肤柔抗菌洗手液进行比较。结果自制洗手液与洁肤柔抗菌洗手液微生物检测结果均符合要求,洗手效果和对皮肤的刺激性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以每天用量60 L计算,使用自制洗手液每天可节省900元,一年可节省约30多万元。结论洗手液配制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可行性强,节约了医疗成本,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经验交流
    • 血管留置针注射帽3种消毒方法效果实验比较

      2009, 8(3):200-200.

      摘要 (1370) HTML (0) PDF 810.00 Byte (97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比较不同消毒剂对血管留置针注射帽的消毒效果,探索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采用实验方法,将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性污染血管留置针注射帽,分1.0×102 CFU、5.0×103CFU及1.0×105CFU 3个数量级;设乙醇棉签、碘伏棉签和洗必泰乙醇棉签消毒3个实验组,同时设生理盐水组为对照组,每组40份样本。采样后所有标本接种于血平板,37℃培养48 h,计算菌落数。当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量为1.0×102 CFU时,对照组细菌生长量为(52.12±4.31 )CFU,实验组3种消毒方法消毒后注射帽均无细菌生长;污染量为5.0×103CFU时,对照组细菌生长量为(116.25±10.52) CFU,洗必泰乙醇组和乙醇组所有注射帽无细菌生长,碘伏组注射帽细菌生长量为(6.78±3.60) CFU,碘伏组与洗必泰乙醇组和乙醇组消毒后注射帽细菌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P<0.05);污染量为1.0×105CFU时,对照组细菌生长量为(283.34±16.41)CFU,洗必泰乙醇组无细菌生长,乙醇组细菌生长量为(10.12±3.42)CFU,碘伏组细菌生长量为(63.26±10.63)CFU,三组间细菌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P<0.01)。提示洗必泰乙醇组对血管留置针注射帽的消毒效果最好,是最佳选择。

    •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09, 8(3):201-203.

      摘要 (1130) HTML (0) PDF 801.00 Byte (14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间临床各科门诊和住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标本微生物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资料。自512份尿标本分离出161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118株(73.29%),革兰阳性(G+)球菌28株(17.39%),真菌6株(3.73%),L型细菌9株(5.59%)。G-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达87株(54.04%);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24.14%。G+球菌中,葡萄球菌属细菌14株(8.7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13株,8.08%)。G-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88.98%;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98%和2.98%。G+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最高,为90.00%;对万古霉素敏感,未发现耐药株。除L型细菌外的所有菌株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4.35%、37.39%、33.04%。提示泌尿系感染以G-杆菌为主,且各类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临床医生应及时了解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消毒供应中心(室)消毒员综合素质现状与对策

      2009, 8(3):204-205.

      摘要 (1534) HTML (0) PDF 833.00 Byte (1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自制问卷调查表以无记名方式对84名参加“消毒员上岗证培训班”的消毒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下学历者占60.72%;未接受医学和机械维护知识培训率分别为60.71%、100.00%;职业安全知识76.19%源于护士长培训和工作经验积累,戴隔热手套者仅2.38%;掌握紧急处理知识者占38.10%;每日对灭菌器进行维护者占48.81%,安全阀检查者占7.14%。提示消毒员学历偏低,医学及机械维护知识匮乏,安全防护意识淡薄,应急处理技术亟待提高。

    • 698份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分析

      2009, 8(3):206-206.

      摘要 (1291) HTML (0) PDF 809.00 Byte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收集威海市肿瘤医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698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资料进行分析。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3种:肠道传染病399例(57.17%),包括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及感染性腹泻;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206例(29.51%),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淋病,其中乙型肝炎病例数最多(182例);呼吸道传染病92例(13.18%),包括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及水痘;其他传染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例(0.14%)。成人以血源、性传播及肠道传染病为主,儿童以肠道及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肠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7~9月,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12~3月。流动人口所占比率与前3年相比显著增加(均P<0.001)。提示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婴幼儿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并针对季节特点采取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 循证护理在护理人员针刺伤干预措施中的应用

      2009, 8(3):207-208.

      摘要 (1541) HTML (0) PDF 868.00 Byte (2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2007年1月,对某医院160名护理人员发放针刺伤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循证护理小组汇总与针刺伤发生相关联的因素,确定循证问题,系统查询文献,制订最佳干预方案。通过增设职业防护课程,进行医院感染与职业防护、知识技能培训,强化循证护理,针刺伤发生率由干预前的90.63%降低至干预后的61.88%,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5.99,P<0.01)。提示应用循证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依从性,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 案例分析
    • 一起透析中心患者发热原因的调查报告

      2009, 8(3):209-210.

      摘要 (1308) HTML (0) PDF 821.00 Byte (1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调查一起血液透析中心患者的发热事件: 2008年10月26日—11月1日,4例经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建立透析通路的患者均在透析开始30~45 min后或透析结束后出现>38℃的体温(最高达40.8℃),且均畏寒、寒战。经血液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检出阴沟肠杆菌,在透析机连接桥出入口也检出阴沟肠杆菌,本案例诊断为医院内颈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通过采取暂停收治新患者,开展全面现场调查,设置隔离病房,对透析水处理系统、送水管道各接口、透析机及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洁消毒,严格规范血液透析中心的管理,严格进行手处理等措施,未发生二代感染病例,感染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 综述
    • 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2009, 8(3):211-214.

      摘要 (1287) HTML (0) PDF 861.00 Byte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真菌感染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它不仅包括侵犯表皮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的浅部真菌感染,也包括侵犯真皮、皮下组织和内脏器官的深部真菌病。近20年来,在临床上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技术及静脉高营养等技术的开展;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和艾滋病等使免疫缺陷宿主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率,特别是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感染率在不断上升[1]。实验室检查是临床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常规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和培养法、病理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本文就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DCSIGN与微生物感染的研究进展

      2009, 8(3):215-217.

      摘要 (1154) HTML (0) PDF 892.00 Byte (1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机体内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处于免疫反应的控制位置。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因子(dendritic cellspecific intercellular adhension molecule3grabbing nonintegrin, DCSIGN, CD209)是DC表面特异性的识别受体与黏附受体。 1992年Curtis等[1]在研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时首先发现DCSIGN。1999年Geijtenbeek等[2-3]利用ICAM3Fc荧光磁珠在DC外膜上也筛选出了DCSIGN。本文就DCSIGN的特征及其与微生物感染的关系进行综述。

    • 译文
    • 艾滋病治疗新指南
      ——节译自2008年第17届艾滋病国际会议

      2009, 8(3):218-219.

      摘要 (1353) HTML (0) PDF 823.00 Byte (1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防控指南
    •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09, 8(3):220-224.

      摘要 (752) HTML (0) PDF 849.00 Byte (1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