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7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论坛
    • 试论输入性医院感染

      2008, 7(6):365-366.

      摘要 (1137) HTML (0) PDF 824.00 Byte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医院感染监测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少数感染病例由于在获得及发生感染的地点与时间上和人们熟知的医院感染定义在字面上不完全吻合,即发生在本医疗机构之外,而常被否定其医院感染的诊断,并被排斥在医院感染管理之外,直至引起暴发。几年来,我们经过仔细地调查,对被排除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其中不乏应认定为输入性医院感染(Afferent nosocomial  infection)者。面对此种情况,为提升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水平,有必要复习与强调涉及输入性医院感染的几个问题。

    • 论著
    • 趋化因子融合蛋白SDFKDEL慢病毒载体pLenti6/V5SK的构建和表达

      2008, 7(6):367-371.

      摘要 (1754) HTML (0) PDF 1.04 K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构建含趋化因子融合蛋白SDFKDEL的慢病毒载体pLenti6/V5S K,为研究I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SDFKDEL,纯化后的PCR产物定向连接入pLenti6/V5D TOPO载体,构建慢病毒载体pLenti6/V5S K,并在293FT细胞中建立慢病毒株,最后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观察SDF1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慢病毒载体pLenti6/V5S K,并证实SDF1蛋白可在HeLa细胞系内表达。结论慢病毒载体可介导CXC细胞内趋化因子(CXCintrakine,SDFK)基因高效、稳定转染HeLa细胞,可用于抗HIV1感染的基因治疗。

    • 禽流感H9N2型病毒致BALB/c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2008, 7(6):372-376.

      摘要 (1566) HTML (0) PDF 1.67 K (1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建立H9N2型禽流感病毒BALB/c小鼠模型。方法从江苏某农场新分离得到禽流感病毒A/Chicken/Jiangsu/07/2002(H9N2),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该病毒的HA、NA基因进行鉴定和测序以确证。病毒经狗肾传代细胞(MDCK)3次单克隆纯化,之后肺对肺传代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丢失、死亡率、半数致死量(LD50)评价病毒的感染性和模型的建立。结果A/Chicken/Jiangsu/07/2002(H9N2)型禽流感病毒通过肺对肺传代能感染小鼠,并且毒性逐渐增强,4次传代后能使小鼠致死,10次传代后病毒的LD50为10-2.17。结论H9N2型禽流感病毒能在实验条件下感染哺乳类,并建立了研究禽流感病毒的BALB/c小鼠模型。

    • 应用多重PCR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

      2008, 7(6):377-380.

      摘要 (1096) HTML (0) PDF 856.00 Byte (13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检测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方法收集2004年10月—2005年7月湖南地区中南大学3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171株,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规定的方法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确证试验,多重PCR进一步进行blaTEM、blaSHV、blaOXA1三种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171株多重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中,142株(83.04%)ESBLs表型检测阳性,经多重PCR扩增,105株获得阳性结果。根据扩增片段大小判断:检出携带blaTEM菌株85株,携带blaSHV菌株26株,携带blaOXA1菌株10株,其中15株菌同时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结论多重PCR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ESBLs表型阳性肠杆菌科细菌是否携带blaTEM、blaSHV、blaOXA1基因。

    • 重庆市男男性接触者性行为与HIV感染相关性研究

      2008, 7(6):381-384.

      摘要 (2121) HTML (0) PDF 802.00 Byte (1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重庆市404例男男性接触者(MSM)中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匿名填写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并对调查对象进行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初筛和确证试验。计算HIV感染率。结果404例MSM中普遍存在多性伴现象及无保护性插入性行为,HIV感染率15.10%。其中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χ2=16.61,P=0.001)、文化程度(χ2=28.68,P=0.000)及最近半年与女性性交时安全套使用频率(χ2=7.57,P=0.02)不同,其HI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人群存在HIV感染高水平流行,并可能成为向主流人群蔓延的桥梁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艾滋病在MSM中的广泛传播。

    • 临床研究
    • 地震创伤患者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2008, 7(6):385-388.

      摘要 (1095) HTML (0) PDF 780.00 Byte (1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地震创伤患者感染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院2008年5月16日—8月20日收治的140例地震伤员相关感染情况进行前瞻性调查分析。结果140例地震伤员感染的发生率为40.71%(57/140),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57%(40/140)。分离到的88株感染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7.09%);从伤口分离出5株厌氧菌。创伤AIS-ISS分值与感染有密切关系,ISS分值越高,感染率也越高(χ2=13.12, P<0.05)。结论感染是地震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认真对伤员进行地震伤情分值计算以预测医院感染的发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控制创伤感染非常必要。

    • 新疆地区40例艾滋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08, 7(6):389-391.

      摘要 (1686) HTML (0) PDF 1.18 K (1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某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4年8月以发热或腹泻、消瘦为主诉收治诊断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的临床分期均已到艾滋病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156.54±131.26)/μL(正常参考值为800~1 200/μL)。发热、咳嗽咳痰、消瘦、腹痛腹泻以及颈部淋巴结大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有卡波西肉瘤;机会性感染及合并症以肝炎病毒感染(30例,75.00%)、肺结核(15例,37.50%)多见。HIV感染方式以静脉吸毒为主(32例,80.00%),其次为性途径感染(4例,10.00%)。距可能暴露(静脉吸毒、性接触、输血)HIV时间2~12年,平均(7.31±1.30)年。结论艾滋病期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化,静脉吸毒是主要的感染传播方式。需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控制HIV的传播,对患者加强抗病毒治疗与监测、随访,及时控制机会性感染以及病毒复制。

    • 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2008, 7(6):392-395.

      摘要 (1166) HTML (0) PDF 783.00 Byte (1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肺癌化学治疗(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情况及其感染部位分布与临床特点。方法对某省肿瘤医院肺癌化疗专科2003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 067例肺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肺癌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93%,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分别占所有医院感染的51.11%和33.89%。发生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化疗周期、白细胞降低程度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Ⅲ度或Ⅳ度白细胞降低患者感染率显著升高(P=0.000),但其中的预防性使用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以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为主;白细胞降低较为常见,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与否对Ⅲ度或Ⅳ度白细胞降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无明显影响。

    • 神经外科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2008, 7(6):396-398.

      摘要 (1562) HTML (0) PDF 770.00 Byte (1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8月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38例发生颅内感染和68例未发生颅内感染病例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主要诊断、手术情况、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手术人员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主要诊断、手术入路方式、入住重症监护室、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留置导尿、H2受体阻滞剂(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手术人员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人员是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人员的手术技巧及其无菌观念有关。

    • 呼吸科132例不动杆菌肺炎细菌分布特点与药敏分析

      2008, 7(6):399-402.

      摘要 (1482) HTML (0) PDF 788.00 Byte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细菌分布、与基础疾病的关系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某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标本不动杆菌属菌培养阳性结果及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不动杆菌属细菌132株,占总分离菌的12.70%,占革兰阴性杆菌的15.0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9株(59.85%);分离自合并有肺部基础疾病者112株(84.85%)。对不动杆菌属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者主要为氨曲南、美洛西林等。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与53株其他类不动杆菌属细菌的部分药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药敏结果同时包括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110株不动杆菌属细菌敏感率分别为51.82%、83.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5.47,P<0.01)。分离自使用呼吸机与未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不动杆菌属中部分药敏结果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P<0.01)。对入院至痰标本送检时间≤4 d者(80例)与>4 d者(23例)的不动杆菌属细菌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84,P<0.05)。结论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重要组成之一,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耐药严重,与使用呼吸机、入院至标本送检时间及合并基础疾病有关。不动杆菌属细菌不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也易导致有基础疾病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 长沙地区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2008, 7(6):403-404.

      摘要 (1655) HTML (0) PDF 775.00 Byte (1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长沙市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中A 群轮状病毒(RV)感染的特点。方法收集某省儿童医院2006年5月—2007年4月间1 724例<5岁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 采用标记金的A群RV单克隆抗体,以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标本中的A群RV抗原。分析阳性患儿流行病学资料。结果1 72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RV抗原检测阳性342份,阳性率19.84%。2006年5—6月RV抗原检测阳性率为9.21%,而11—12月及2007年1—2月其阳性率分别达36.61%、24.37%,后两者与其他月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7.18,P<0.001)。不同年龄段患儿RV感染率以6个月~1岁、~1.5岁、~2岁年龄段较高,分别为26.57%、31.48%和29.55%,6个月~2岁年龄段与其他年龄段的RV抗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9.30,P<0.001)。男性RV感染率为16.27%,女性为23.9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χ2=15.87,P<0.005)。结论长沙地区RV感染高峰期在11月至次年2月,患儿年龄为6个月~2岁。对婴幼儿腹泻应尽早做RV检测,以及时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避免滥用抗菌药物,防止传播。

    • 实验研究
    • ICU与非ICU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比分析

      2008, 7(6):405-408.

      摘要 (1521) HTML (0) PDF 784.00 Byte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ICU)与非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5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对ICU与非ICU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ICU患者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非发酵菌总构成比为40.67%(61/150);非ICU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出病原菌495株,非发酵菌总构成比为17.98%(89/495)。ICU患者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于非ICU患者(χ2 =33.20,P<0.01)。ICU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21.33%)、铜绿假单胞菌(17.33%)、大肠埃希菌(12.67%);非ICU患者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依次为真菌(20.61%)、大肠埃希菌(17.98%)、金黄色葡萄球菌(10.30%)。ICU患者感染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较严重;第三代头孢菌素在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ICU与非ICU患者耐药差异较大。结论ICU患者非发酵菌检出率高,其感染的病原菌耐药严重,应加强管理与监测。

    • 102 175例拟受血者输血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检出资料分析

      2008, 7(6):409-411.

      摘要 (1352) HTML (0) PDF 792.00 Byte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测各项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2 175例拟受血者于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HBsAg、抗 HBs)及丙型肝炎抗体(抗 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 TP)、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 HIV)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2 175例拟受血者中,输血前检出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5.63%,其中HBsAg、抗 HCV、抗 HIV和抗 TP单项阳性率分别为12.95%、1.11%、0.04%和1.53%。2001—2007年期间,HBsAg、抗 HCV和 抗 HBs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03或P=0.000),而抗 HIV阳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01)。结论部分受血者在输血前就已有血源性相关病原感染,特别是HBV感染率较高。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感染性疾病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不仅可减少和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患纠纷,还有利于了解该地区血源感染性疾病的传播情况。

    • 血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08, 7(6):412-415.

      摘要 (1434) HTML (0) PDF 792.00 Byte (1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临床送检的2 317份血培养标本,采用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 BioMerieux API系统鉴定菌种,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以WHONET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培养标本培养阳性324份,共223人,分布55个病房,阳性率为13.98%。检出细菌26种,真菌3种,共计病原菌22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9株(48.88%),革兰阴性杆菌106株(47.53%),假丝酵母菌属8株(3.59%);居前4位的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7株、大肠埃希菌41株、肺炎克雷伯菌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中心重症监护室(ICU)、急诊科病房、血液科病房分离菌所占比率分别为21.97%、14.80%、14.3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CNS)占73.1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菌株(MRSA)占40.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41.46%、30.00%;MRCNS、MRSA及产ESBLs菌株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血培养阳性标本检出病原菌种类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疑似败血症患者血液中病原菌的检测,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医务人员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携带调查及药敏分析

      2008, 7(6):416-418.

      摘要 (1430) HTML (0) PDF 796.00 Byte (1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携带及药敏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某院168名医务人员,分别采集其按六步洗手法洗手前后的手部皮肤拭子标本(共336份)进行MRS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医务人员手MRS携带率在洗手前高达66.67%,而洗手后仍有41.07%,但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14,P<0.01)。所携带的MRS均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未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的MRCNS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对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外,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噻肟表现出高度耐药,耐药率为70.37%~100.00%;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达42.33%~80.42%;其耐药率显著高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并表现出多重耐药。结论医务人员手MRS的高携带率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有助于减少MRS携带,减少医源性MRS的蔓延和流行。

    • 经验交流
    • 张家界市永定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2008, 7(6):419-420.

      摘要 (1296) HTML (0) PDF 710.00 Byte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为了解张家界市永定区各级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现状,于 2004—2007年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辖区内2所区直医疗机构、25所乡镇(办事处)卫生院、105所村卫生室进行抽样检测。 结果显示,4年来该区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63.86%上升至2007年的76.99%(χ2=45.63,P<0.005);区直医疗机构医疗用品消毒合格率为95.36%,明显高于乡镇(办事处)卫生院的79.16%和村卫生室的65.03%(χ2=159.70,P<0.005)。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无菌医疗用品及器械消毒合格率分别为49.30%、56.81%、67.82%、91.46%、71.12%,经统计学分析,5类抽检样品消毒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53.01,P<0.005);5类抽检样品消毒合格率在年度间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者为物体表面(χ2=59.18,P<0.005)、无菌医疗用品及器械(χ2=15.49,P<0.005)。提示该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未完全落实到位,应加强医护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大卫生监督力度。

    • 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2008, 7(6):421-422.

      摘要 (1084) HTML (0) PDF 717.00 Byte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08年5—6月出院的624例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624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0% ,其中单一用药274例(43.91%),二联用药272例(43.59%),三联用药78例(12.50%);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平均为8.37 d;使用最多的抗菌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喹诺酮类。提示该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不规范,应加强管理。

    • 某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分析

      2008, 7(6):423-424.

      摘要 (1592) HTML (0) PDF 710.00 Byte (84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采用常规现场抽检采样和检测的方法对某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2005年1月—2007年7月各监测项目总合格率分别为:室内空气97.71%,物体表面95.80%,医护人员手97.21%,使用中消毒液98.30%,无菌器械保存液96.60%,无菌物品100.00%,灭菌器97.05%,紫外线灯辐照强度99.82%,透析用水和透析液91.11%。2005—2007年各年度消毒监测总合格率分别为:98.72%、96.27%、97.88%,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74,P<0.05)。2005年消毒监测总合格率与2006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2007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006年消毒监测总合格率与2007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该院消毒灭菌质量整体较好,但存在消毒液质量和使用不规范等现象,应加大消毒管理和监督力度。

    • 工勤人员医院感染防护工作调查及应对措施

      2008, 7(6):425-425.

      摘要 (1154) HTML (0) PDF 701.00 Byte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采取到科内随机提问、观察和发放问卷表的形式对80名工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调查,发现大多数工勤人员缺乏自身防护意识,对从业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提示必须加强工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 BD包的改进与效果评价

      2008, 7(6):426-427.

      摘要 (1363) HTML (0) PDF 710.00 Byte (14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将7条纯棉浴巾代替以往使用的纯棉布大被套叠成30 cm×25 cm×25 cm的测试包进行BD试验,BD测试纸放于测试包中间,外用纯棉布包裹,封口用化学指示胶带固定。改进BD包后的BD试验合格率为93.00%,明显高于改进前的82.00%(χ2= 5.53,P<0.05)。提示改用浴巾做BD包不失为一种价廉物美、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

    • 病例报告
    •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并文献复习

      2008, 7(6):428-429.

      摘要 (1172) HTML (0) PDF 775.00 Byte (1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因其病情发展迅速、肝功能损害严重且并发症多而为一种难治性危重疾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虽少见,但其病势凶险,且胰腺炎症状易被掩盖,预后差,病死率极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此类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笔者对本科2007年4月—2008年4月收治的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综述
    • 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研究进展

      2008, 7(6):430-434.

      摘要 (1236) HTML (0) PDF 810.00 Byte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自1961年在英国首次被报道以来,其感染率不断上升,目前医院正面临着MRSA感染日益严重和多重耐药的挑战。MRSA对包括甲氧西林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由它所致的感染易呈流行或暴发流行,治疗困难且病死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医院感染MRSA(hospitalacquired, HAMRSA)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发现,MRSA也可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社区获得性MRSA(communityacquired, CAMRSA )通常对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在流行病学上不同种群中有其独特的感染谱,易见于皮肤脓肿、坏死性筋膜炎及坏死性肺炎。近20年,尤其是近3年,CAMRSA的播散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CAMRSA分离率达到一定程度的国家,此种菌株所导致的感染近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文就CAMRSA的流行病学、耐药特点、机制、传播机制及预防治疗对策作一综述。

    • 学术动态
    • 2007年美国CDC对《医疗机构感染预防指南》修改

      2008, 7(6):435-436.

      摘要 (1010) HTML (0) PDF 747.00 Byte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2007年7月3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修改了医疗卫生机构预防感染性病原体传播的指南。新的“2007医疗卫生机构阻止感染性病原体传播的隔离预防指南”是在“1996医院隔离预防指南”基础上的更新和扩展,参与指南修改的人员有:感染控制人员、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家、医疗机构管理者、护士和支持医疗卫生的人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发展、实施和评估感染控制项目的人员。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点击排行

更多

引用排行

更多

下载排行

更多